为什么历史上的西方民族在东进的时候会选择去攻打印度,而非攻打古代中国?

yunyaling1987


因为印度人好打啊。

印度这个地方的人跟咱们这里的人不一样,他们战斗力极低不喜欢反抗。就拿印度从英国治理下独立这件事来说吧,印度采取的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无论英国军警如何镇压,他们就是不选择抵抗,而是认为英国人打烦了就不打了,然后自然允许他们独立。所以,在二战时期当蒋介石来到印度访问的时候,甘地很郑重的给蒋介石建议,你们应该学习我们的方式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那就是非暴力不合作。

(蒋介石会见甘地)

还好蒋介石没听他的,要不然坚持不到二战胜利。

可见,这个民族骨子里就缺少反抗的基因,遇到强敌的时候很容易就选择妥协了。

印度这种民族性格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印度文明产生于恒河流域,这条河水量充沛灌溉了周边的农田让印度文明得以产生,但恒河不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她脾气暴躁经常发出滔天洪水。结果洪水一来印度人辛苦修建的房屋城池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侥幸逃出的人们对这种大自然的能力无可奈何。

洪水退去后,他们返回家园在肥沃的淤泥上继续耕作,这些淤泥营养丰富,让庄稼长的比之前更茁壮了,让幸存者得到了更好的生活,于是他们继续开始建设。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大洪水又来了。还是一样的结果,洪水虽然带来了上游肥沃的土壤也把印度人辛苦建设的家园毁于一旦。

面对洪水,不同民族的选择最终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性格

历史上很多文明都遇到过大洪水,但是每个民族在面对洪水的时候选择方向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就像200万年前灵长类在非洲森林中作出的不同选择一样。

西方文明的祖先在面对洪水的时候选择了逃跑,因为他们相信天命不可违。

(诺亚方舟的故事)

我们的祖先在面对洪水的时候选择了战斗,他们相信人定胜天。

(大禹治水的故事)

而印度人在面对洪水的时候选择了乐观而淡定,他们相信来生一定会脱离这个苦海。

于是,印度人的性格中逐渐失去了抗争的精神。当强悍的雅利安人从伊朗高原杀过来的时候,当地土著轻易的臣服了。

而同一时期,也有雅利安人向东方发展,他们来到我国北方草原,正在试图南下的时候,被当时的商朝政府派出大军怼了回去,俘虏则成了商王朝的祭品。于是华夏族避免了被雅利安人入侵。所以并不是我们历史上没有遭到国类似的侵略,而是我们强大的武力保护了自己。

而这种强大武力,和华夏族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斗志是分不开的。

华夏族的这种精神让他逐渐归于大一统,并产生了数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说实话,在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里,华夏族都是极具扩张性的。这种扩张性,来自于大一统的民族精神。

早在治理洪水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凭借个人的能力是没办法成功抵御洪水侵袭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团结起来,所以大禹治水的时候,可以调集全天下的力量,并将天下分为九州统一管理,这就是大一统的基础。

于是,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华夏族逐渐开始从万国林立变为统一的王朝。秦汉隋唐等大一统王朝无疑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这时候不要说西方强国东征了,无数强悍的草原民族都被华夏族驱赶到西方,从而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上帝之鞭。

在这些上帝之鞭的鞭策下,他们哪还能东征呢?


历史风暴


印度真的是屡遭外族入侵吗?

在冷兵器时代,西方民族与中国正式交手只有一次,那就是唐朝天宝十年(751年),唐军与阿拉伯帝国军队在怛罗斯(今中亚塔拉兹地区附近),此战虽以唐军战败告终,但战后两国都撤回了国内,再无交手。

而印度就不一样了。整个冷兵器时代,印度先后被公元前15世纪的雅利安人,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人、公元前4世纪的马其顿帝国历山大大帝、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人、安息人、斯基泰人、大月氏人,以及再往后的突厥人、蒙古人侵扰或者入主过。

印度和中国同样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差异咋就这么大呢?这是为什么呢?

地理因素

其实这种情况,最主要还是地理因素决定的。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就会发现,过了伊朗高原之后往东,就是印度河和恒河几万年以来冲击出来的印度大平原。西方民族很容易就能攻进印度,而且依据地势,还是从高处往低处的进攻,这在冷兵器时代优势可就太大了。

再看看中国的西边呢?从北往南依次是西域大沙漠、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得是什么样的天兵天将才能翻越这些天险呢?

一方面,这些天险保护了中国不会受到西方民族的入侵,另一方面,反过来,也限制住了中国向西的扩张,反而又保护了西方民族。否则,依照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等人尚武的性格,就不知道把国家边界会安到欧洲的哪条河哪座山了。

性格因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相比于中国人的尚武善战,印度人实在太“平和”了。同样是面对侵略者,印度面对英国,实行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最终把英国人“感动”走了。

再看同时期的中国人,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十四年抗战,最终是把日本人给打走的。

印度人的这种性格,说白了就是不会打仗,谁来了都能征服他们。

雅利安人来了,印度人服了,于是有了印度的“吠陀时期”,直到今天雅利安人种在印度都是高种姓者;波斯人来了,印度人服了,犍陀罗和印度河流域成为了波斯帝国的第七个和第二十个行省;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来了,印度人服了,被一直打到恒河流域的摩揭陀王国,建立了六个行省;希腊人来了,印度人服了,建立了好几个希腊化的印度小国;后来,安息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陆续也来了,印度人都服了,先后建立了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各种苏丹王国和莫卧儿帝国。最后英国人来了,印度就彻底成殖民地了。

话说,印度人真的不擅长打仗,甚至唐朝使者王玄策一个人,带着借来的几千人,都能将中天竺和东天竺打个对穿,斩杀俘虏数万人,降服城池五百八十座。

印度人:所以怪我咯?

所以呢,一边是有着天险为凭,又能征善战的中国,一边是一路坦途,而又温和不知抵抗的印度,就是个傻子也知道柿子挑软的捏啊。


渔樵讲史


西方民族为什么要往东打呢?得找生存空间,或者说找吃的,找喝的,找女性繁殖后代。那么西方民族一定会选择先打印度。

因为打印度,跨过一个山口就到了印度平原,物产丰富,要什么有什么。打中国呢?得先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再穿过河西走廊,能不能过得来先不说,就算能过来也没必要舍近求远。

而且,沙特阿拉伯半岛、伊拉克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南部,都是热带气候,印度也是热带气候,即使伊朗北部冬季较冷,最低气温也达到了3度,比我国长江流域很多地方还暖和。而新疆,冬季最冷气温曾达到零下50度,这样从热带到新疆也很难适应,还不如去同是热带的印度。


刘权林


不宜太高估甚至是神化古代中国的战斗力。如果没有青藏高原的“硬屏障”,没有西域万里戈壁的“软屏障”,中原绝不会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间断流传至今天的文明。上天给中国的恩赐太过充足了。

对于西方来说,东方固然神秘,但神秘不等于强大。东方是神秘是经历了漫长而破碎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后才逐渐形成的,这种神秘一直到清朝被打开国门之后,甚至直到今天还依然未散——但你能说,欧洲列强因为清朝的神秘而不敢侵略清朝吗?

古代西方基本没有攻打中国,主要是地理因素。一是中国实在太远,补给过于困难;二是亚洲中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西方想进攻中国只有远经西域,而这是个广袤而相对贫瘠的地区。《孙子兵法》中说到“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试问西方的数十万大军打到西域,他怎么“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这漫长的补给线直接会拖垮西方大军。

然而,一旦敌人的基地不在遥远的西方而在中北亚,事态就变得不一样了。中国历代王朝受中北亚游牧民族欺负还少?汉朝是好不容易才在中期扳回一局,宋朝更被辽金打趴下,元、清直接长驱中原——这就是古代印度地区的写照。

印度西边是印度河平原,没有天险而且还土壤肥沃,西方的敌人进攻到此虽然对面临气候、瘟疫等难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无法克服的,亚历山大之所以没有再继续东征,与其军队本身的厌战情绪有关。相反,蒙古帝国征服了大半个亚欧大陆,他们不也“放过了”印度么?因为从北向南,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屏障了,而北方人相比于西方人,更不适应印度的气候,打到印度河、恒河流域,受得罪当然要比亚历山大的士兵们多。

从西向东,印度好打,中国难打;从北向南,中国好打,印度难打。总体而言,古代文明中,中国远离其它诸文明,北有戈壁,西有高山,南有雨林,东有大海,天时地利,可以说是世界地理位置之冠,未来不复兴,实在太浪费这一先天条件了。


切割地球


历史上波斯帝国打倒阿富汗、印度;亚历山大大帝打倒印度;帖木儿帝国以中亚、印度为核心;伊斯兰势力扩张到印度;英国占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确都没有机会打倒中国来。他们想不想打到中国来?估计做梦都想,帖木儿甚至死在了冲向中国的途中,英国也折腾了不少事儿。

看看地图,会发现中国的地理位置简直不要太好。两面是太平洋,一面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脉,只有北面的蒙古大草原有天敌。事实上在古代,中国的地缘环境绝对是四大文明古国里面独有的一块洞天福地。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得以传承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云贵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就是来自西方的敌人难以逾越的壁垒。不管有多少豪情壮志,在仰望昆仑山的时候都会叹息,在爬上帕米尔高原的时候都会缺氧。当然了,这道壁障,也成为中华古代向西扩张的天然终止符。

即使是现在,西北部的戈壁荒漠、西部的连绵山脉、西南部的高原丛林仍然阻碍着人们的往来。所以在印度那边怎么折腾也不会有多大的战事发生,阿三怎么折腾也只能在边角地方溜溜,要翻过喜马拉雅山他们没那能耐,也没那实力。

时代变迁,大山仍然是屏障,但是大海已经成为人们争霸的主要阵地,我们现在只要盯死东南面的大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尔朱少帅


马克思说过:“印度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

从雅利安人开始算起,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一直到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所有这些入侵者,都是从西北方侵入的。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是坐船来的,绕过一整个非洲才能抵达印度半岛,总算费了些周章,而先前的那些帝国或民族,都是从西北方向的陆路而来。

看看印度的地形图就知道,东方的若开山脉挡住了东南亚少数民族的觊觎,加上本来这些少数民族人数又少,又得受北方中华帝国的掣肘,很少给印度带来直接威胁。

正北方是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的吐蕃也给他们制造了一点麻烦,幸亏吐蕃人人丁不旺,到了平原又醉氧。

西北方,问题来了,兴都库什山脉之间有一座开伯尔(又译喀布尔)山口,山口里有一个开伯尔河谷,全长53公里,最窄处不超过600米,一年四季可畅通无阻,从一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出发,过了河谷,进入阿姆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就又到了同样一马平川的中亚了。

这处山口也是中亚和南亚的必经之路,在历史上多次要了印度的亲命,几乎所有的外敌都是从这条路不请自来的,唐僧当年也是经过了开伯尔山口才到的印度。

中亚西亚一盘棋,是古代大部分战争发源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建立的任何一个帝国,搂草打兔子,总要穿过开伯尔山口试试运气,而印度半岛本土势力建立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基本统一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过200多年,其他时间都是些分散小国,民族成分纷杂,根本没有抵御外侮的能力可言。

要想攻打古代中国?好吧,希望他们的神灵能保佑他们先翻越几百公里的兴都库什山脉,再趟过30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再爬过上百公里的冰达坂,经历过以上这些世界公认的常年冰封的无人居住区后,恭喜,他们可以获得与中国西北部游牧民族挑战的机会了!冲破重重考验后,要想与古代中原王朝对决,再走一年吧。


历来现实


为什么?过不来呗。

印度自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强大的外来移民,自公元前15世纪左右的雅利安人,到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人、安息人、斯基泰人、大月氏人以及再往后的突厥人甚至于蒙古人都曾经侵扰或者入主过印度地区,可谓络绎不绝。反观中国地区,除了要面对北方的游牧民族袭扰之外,好像在近代之前从来没有面对过西方的敌人。原因何在呢?

从地图上看,西方民族要侵入中国地区,只有两条路,其中一条是走北方的欧亚大草原,然后从北部边境进入;另一条是从西部帕米尔高原进入。

北路不行

首先欧亚大草原的先天条件是东干西润,游牧民族为生计考虑往往是从东向西迁移,或气候转冷不得不西迁,或气候很好兵强马壮主动西迁。这就悲剧了,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民族大迁移都是从东向西走,东方的游牧驱逐裹挟着西方的游牧向更西方迁徙,欧洲人民饱受其苦,罗马帝国都因之而灭亡。由此看,西方民族想要从欧亚大草原路线来中国作客,是不可能的。

亚欧大草原

南线不方便

再看南线,哦哟,光看看地图就眼晕。

最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可能还不太难翻越,但紧接着来的主要屏障可就要了亲命了,自北向南阿尔泰山、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和青藏高原,山脉之间虽然有山口,沙漠戈壁上也有绿洲,但这也仅仅可以支撑小规模的商团通行,对大军团的长途行军来说,这些是毫无意义的。更何况,这些地域可并不是没人存在的。您来干啥?打中国?哦,过路费谈谈吧。以盛唐之繁荣富强,也不过在西域维持了两万多人的正规军驻扎,您打算派多少人来呢?

尴尬的印度

那么印度为什么又这么尴尬呢?

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北靠喜玛拉雅山脉,南部两面临海,这两个方向都没问题。不妙的是西面,印度西北与中亚接壤,随着贸易以及文化的交流,中亚地区伊朗高原一带游牧民族很自然会向东南方向纬度较低气候更好的地方迁移。而偏偏印度西北基本没什么屏障,只有一座兴都库什山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仅仅能够遮蔽北部边境,且不说开放的南部,对于民族迁徙这种不在乎时间成本的战略动作而言,兴都库什山还是略显单薄了,翻过山便是印度河平原,立刻便可以获得补给或者干脆就扎根在此了。而印度本身的条件又实在是太优越了,恒河、印度河两大流域平原,以及南部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气候温暖多雨利于农耕的地区,也难怪会有一波接一波的客人过来反客为主了。

还有半条,也不行

至于说自西向东穿过恒河平原自孟加拉一带入侵中国,且不说横断山脉,印度这么美,中国是哪儿?呵呵。


说了归齐还是地理环境决定的。在亚欧大陆上,中国地区是史前人类大迁徙的东方终点,而印度是文明以来民族迁徙的终点之一。


史话海说


要是知道中国的存在,他们还敢东征吗?

与其说高山,大漠,丛林是中国的天然卫士,不如说这些自然环境阻隔了中国西征统一亚欧大陆的进程。

西方的那些军事强国,根本没有机会在东征中国!



一,早在汉朝,我们中华民族就组织了针对西方的万里长征。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跨越大漠的王昌龄写下这首诗,追忆汉朝对西方的征讨。其中万里长征说的是汉武帝派李广利征讨大宛,寻找汗血宝马的故事。

大宛,相当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汉武帝让李广利去发动万里长征,战果如何呢?

第一次西征,李广利带领郡国骑兵6000人,和恶少年游侠儿数万,一路上饿死渴死病死的就很多。到达大宛东部边境时,已经是只有几千人了。两年后回到敦煌,只剩下出发时的十分之一了。

第二次西征,仅正规军就6万人,军需更加充足,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算。可是,最终到达大宛的军队,还是只有3万人。战利品,也就是大宛国献上的汗血马3000多匹。

相比之下,亚历山大西征伊朗,路程也就五分之一不到,自然条件好很多,带了3万步卒五千骑兵就号称征服全世界了。而他们的全世界,也就是500万平方公里而已。



到唐朝,四万安息军队镇守西域,军需依旧是大问题。

唐朝与西方大国阿拉伯在怛罗斯开战。双方军力如何呢?

唐军仅3万人,其中汉人2万,主要都是步兵,当地雇佣军1万,后来雇佣军背叛造成唐军大败。

阿拉伯军队20万,主要都是骑兵。

战役的过程很简单,一开始唐军占尽上风,但敌军太多打成僵局,唐军盟友葛逻禄部叛变,高仙芝等高级将领雨夜逃走。上万唐军被杀,唐军大败。

唐朝拿不出十万军队远征葱岭以西吗?不是的,主要是跨越大漠的非战斗减员太严重。

如果,唐朝能够组织起一两次百万人以上的移民实边,今天整个西亚和中亚都是唐军的囊中之物!

西亚国家东征中国,唯一的案例是瘸子帖木儿。

瘸子帖木儿是穆斯林化的蒙古人,他的帝国首都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印度,叙利亚,伊拉克等国都遭遇他的大屠杀。

帖木儿67岁准备西征,因为他在海上听说了永乐大帝朱棣的威名。海上挑战朱棣完全没有胜算,于是帖木儿组织了100多万军队东征。

帖木儿的东征军队,精锐估计也就是十万人,也不少。不过帖木儿军队在今天乌鲁木齐附近时,帖木儿死了,不仅东征计划破产了,他的帝国也崩溃了。


帖木儿的孙子建立了印度的莫卧儿王朝,也算保住了帖木儿的基本面。


历史知事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诠释,一种是地理原因,一种是文化精神层面的原因。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传统,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体量,都足矣让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所忌惮,虽然在近代中国饱受苦难,但西方依然不敢动用大型军队进入中国。

首先,从地理原因而言,西方国家如果通过陆地,未免有点儿不现实,从欧洲到亚洲,中间所要经过的国家,不全是以西方国家宗教信仰为主的,所以,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西方国家通过陆地来进入亚洲地界很困难。再者,西方大国一般以航海为主要侵略方式,也正是陆地的不太平,不方便,激发了他们更加努力的去开辟新航线。并且第一站就是印度,但即使到达印度,无论是从陆地还是海洋,到中国依然不容乐观。陆地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关山,虽然有丝绸之路,但是经济往来中国还是欢迎的,但军事侵略那只能是走投无路。可以说,从地理位置而言,中国西南部环山,北部是沙漠,东部环海,如果说容易的话,西方国家只能通过海洋来打开中国大门,但这并非易事。

其次,中国不但有地理位置优势,与印度相比,中国从汉唐开始,已经向西方社会传达一种强大的文化象征,西方国家也知道并且明白,无论是大秦帝国,大汉帝国,还是大唐帝国,其文化体量,以及军事实力都是不可轻视的,也正是这种威慑力,进而让后来的西方社会有所忌惮。匈奴人被汉人打败,而最终匈奴人西迁却打败了欧洲人,足矣说明当时中国的实力是如何的强大,很明显,后来的欧洲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当西方国家进入印度,那时的印度正在混乱之中,各派纷争不断,而西方国家也许并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只需支持一方,这些雇佣兵就会替他去争夺印度的天下,并且,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很明显,印度与中国精神还相差很远,中国人往往团结一致,一致对外,而印度各自为政,很难团结,就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所以相比之下,印度在西方国家眼中就是一个软柿子,但如果进攻中国,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中国无论是从军事经济实力还是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而言,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哪怕是在甲午大海战前期,中国海军都是亚洲最大海军,虽然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才创建的,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规模,可见中国并不可小觑。而中国自古以来的陆军就更不用说了,仅蒙古铁骑也让他们见识了其实力。

而对于侵略战争而言,西方国家也并不是都要强硬去殖民的,他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这一权衡的过程当中,他们自然而然知道谁的力量更为强大,弱肉强食,西方国家在怎么无知,也不可能去冒以卵击石的危险,万一战败,那整个亚洲殖民地都将功亏一篑了。所以相比之下,只能先去征服印度,显然,西方国家的这一做法也是明智的,对于他后期的发展而言,这一方针也确实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印度,也许英国不可能完成工业革命,那也就不可能进而进入中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但无论如何,西方国家遇到中国以后,就一直挫败,这就是其优先选择印度而非中国的明智决策。


新概念传媒宋晨声


印度之所以历史上一直被西方民族东进主要是由于印度自身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横亘在印度次大陆上方两侧的分别是伊朗、帕米尔高原和青藏、云贵高原。由于传统上古中国对于翻越青藏、云贵高原去印度没什么兴趣,所以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威胁都是来自西北方。目前的印巴冲突实际上也是这种地缘政治的延续,统一的印度始终担心西北方向来的威胁。

古代印度以西的那些民族可不像古中国那样,从伊朗、帕米尔高原上下来的诸多西方民族多是经过喀布尔至伊斯兰堡走廊占领旁遮普地区轮番进入印度次大陆,对印度轮番进行蹂躏(先后被入侵10多次)。由于旁遮普地区是五河汇聚的古文明发源地,现在印度的旁遮普邦也被称为印度粮仓;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则贡献60%的GDP和80%的粮食。所以西方民族一旦征服旁遮普地区后就可以一路南下占领印度。而印度历史上又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大一统不仅只持续过两百多年,而且大一统的地域也十分有限,而被征服却是常态。

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先是雅利安人从旁遮普地区地区进入印度次大陆征服了印度,而后的笈多王朝、突厥人、蒙古人、德里苏丹王国、莫卧儿王朝、土耳其的塔塔尔部落等等,无一不是由此地进入印度。甚至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也曾率军攻占了印度。至于征服印度后再翻过青藏高原或者云贵高原入侵中国,别说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就是现在也不可能实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