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買商鋪就是買未來。現在投資商鋪合適嗎?

竹籬茆舍墨客


過去:一鋪養三代;當下:一鋪不虧三代,也要虧一代。我國樓市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住宅保有量已經很高,商鋪的保有量更高,並且價格已經到了階段性高點。移動電商的進一步普及,使得實體店在整個經濟體系的地位更進一步弱化,商鋪未來前景越來越差,現在不值得投資。

1.為什麼過去可以一鋪養三代?

在很長一段時間,一鋪養三代這一宣傳口號深入人心,大家直觀印象是隻要買了商鋪,那就一定能賺到錢,並且是持續性的賺錢。

主要原因是買了商鋪,不僅可以每個月收到出租帶來的收入,而且過去二十年房價一直單邊上漲,讓投資商鋪的人賺到了很多。加上開發商的宣傳,更讓人們認為買商鋪是一門穩賺不賠的投資。

2.為什麼當下一鋪養不了三代?

2016年開始國家出臺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調控的政策,把十分狂熱的樓市限制住了,經歷了近三年的管控,現在樓市已經明顯穩定。2019年,國家仍然堅持房住不炒的指導方針,不讓樓市出現快速上漲的情況,以保證整體經濟的有效運行。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一系列政策調控,商鋪賺錢效應幾乎已經喪失,一些地方商鋪出現了轉讓難,出租難得局面。電商的發展,餓了嗎,大眾點,美團等外賣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少的人到實體店逛,也加劇了商鋪失去賺錢能力。

電商的發展是直接改變“一鋪養三代”格局最主要的原因,如今想要投商鋪,除了非常好的位置外,其他的均沒有投資價值,不建議投資商鋪。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資深金融人士,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去年的時候,我跟我另外一個朋友在本市一個新的商圈各買了一個商鋪,買的位置還不錯。因為購買的時候正好是價格最低的時候,一平才4萬左右,現在漲到了5萬,也已經正常放租了,租金是1.2萬,這樣算下來,年回報率僅僅4.3%,剛剛跑贏銀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如果未來不能靠出售賺錢的話,基本上屬於一個失敗的投資。

買商鋪早已經不是未來

以前經常說一鋪養三代,在電商和互聯網還沒有發展的時候,這個說法確實靠譜,特別是當你買到一個位置很好的商鋪,那簡直不用愁。

以前的商鋪價格也相對便宜,回報率非常高,地段好的商鋪還得託關係找人才能買的到。

也會有一些人自己買商鋪自己經營,我老家就有一個做燒烤賺到錢的朋友,好幾年前想去省會城市發展,就過去看商鋪,感覺價格挺便宜,就直接買了一個鋪子,自己做生意。

後來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把商鋪錢賺回來了,也是我們朋友圈子裡面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但是現在商鋪的價格比以前漲了幾番,而且不好出租,自己做生意也很難。

對於商鋪投資的建議

買商鋪最主要還是要看個人的目的和承受能力,如果手上的現金比較多,沒有太好的投資方向,買個商鋪獲取穩定的收益也算不錯。如果想依靠買商鋪發財,基本上就斷了這個念頭,現在已經完全不可能了。

實體店鋪未來不會消失,但是需求也會出現大幅的下降,這個是商業運行的規律。未來的商鋪會跟電商取得一種成本平衡,而做生意的也會根據成本的情況考慮實體店還是做電商。

如果實體店的成本太高,別人自然會選擇互聯網,反之,就會選擇做實體門店。

還有一點,未來的實體店會被大品牌和連鎖店佔領,因為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有高附加值,有規模效應,所以會線上線下同時發展,普通的個體戶會越來越少。

所以在這樣的形勢下,低端位置好的商鋪,還可能獲取到較好的回報,低端差的商鋪基本就會涼涼了。


小漁的創業信條


我自己在廣州做地產行業的,這個商鋪我就比較瞭解了,因為我自己今年投資了兩套,鋪子主要是賣;肉、菜、海鮮之內的,月收益達到了3600起,總價16萬一間,包租包管理的,以後租金還會上漲,周圍全都是高端住宅,現在已有商家入駐,明年三月開始收益,每月保底+分紅自己輕鬆賺錢,又不用管事,哈哈。


廣州樓市分析專家


本人之前做過商鋪銷售,專業市場、小區底商、沿街商鋪。專業市場、沿街商鋪一般都是投資,自用的很少。小區底商自用的還是多點。投資商鋪,最重要的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位置好了,肯定不愁出租,不愁買賣。但位置不好,那就被坑了,而且是大坑。商鋪就是兩個極端,要麼更好,要麼更壞。所以投資商鋪要做好準備。投資有風險,入坑需謹慎。

現在投資商鋪風險很大,專業市場的商鋪,如建材市場、家居市場、汽車城,這類商鋪規模大、投資大、一般城市有好幾個,還有網上商城,所以衝擊力度還是蠻大的。

小區底商,面積小,投資小,相對於專業市場,風險相對於小,但就要考慮投資回報率了,以及變現的能力。

買商鋪就是買未來,“一鋪養三代”這個現在要打問號。商鋪不像住宅,過戶費高、土地年限少。

我這裡有商鋪買了高興的,有買了商鋪天天叫苦的。高興的是當時買了以後租給別人,承租人做了幾年特色食品銷售,生意很好,地段位置火了,房價漲了。突然有一天,房主感覺別人能做這個生意,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後來商鋪就出租,自己做。二個月聯繫進貨方,招了3名店員,生意就風風火火的做起來了。另一個天天叫苦的,當時圖著房價便宜,想著位置成熟後,房價漲了以後出租,或者出售。但現在還在自己手裡壓著,年租金都不能覆蓋每年的貸款利息,想賣沒人買,自用沒人來,租金漲價沒人租,就說天天看著那商鋪頭疼,周邊很多商鋪都在生意轉讓。

不是說商鋪不能買,買商鋪自己要想好是投資還是自用,建議買地段成熟、位置好、區域規劃、政策導向,個人建議回報率不能低於8%,低於8%就不要考慮了。錢少儘量不要考慮專業市場、商城,不會因為一間商鋪而改變營商環境,基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小平的VLOG


現在投資商鋪並不合適。

過去有句話常說:“一鋪養三代”,只要買了個商鋪,以後吃穿不愁,只需要收租就可以享受生活,但是這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商鋪正在變成一個個燙手的山芋,不但不能養三代,還會坑自己。

第一,房地產行業迎來劇變,商鋪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按照大眾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商鋪價格沒有上升空間了,購買商鋪的人就會越來越少,那麼其價格就更加沒有上行的動力,買了商鋪很可能就砸在自己手裡了,很難再賣出去。

第二,如果商鋪賣不出去,但是能有不錯的租金收入那還無妨,但是現在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再加上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做實體店的都在相繼關門,很多商鋪價格高根本租不出去,而價格低了,租金回報率太低,拿商鋪的還不如到銀行理財的,

第三,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很多地段較好的商鋪早就賣出去了,這些商鋪屬於優質資產,但是已經買不到了。現在很多商鋪都是位置不好的,雖然賣房的會吹得天花亂墜,什麼未來商業圈的打造等等,但實際買了之後會發現,幾年過後也沒繁華起來。

因此,投資商鋪的黃金時代早已過去,現在投資商鋪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時點,很多人買了商鋪後砸自己手裡悔不當初。


財經宋建文


我在上一輪牛市的時候用盈利買了兩套商鋪,目前都是7%的回報率和一個以租抵貸的階段,並且我周圍還有許多買商鋪投資的朋友和親戚,所以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目前買商鋪不是不可以,只不過現在好商鋪的門檻非常高,想要有不錯的地段又要有回報率滿足7%以上的合格商鋪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所以買商鋪得擦亮眼睛!!


我認為買商鋪必須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才能夠滿足投資的條件:

1.必須能夠重餐飲,因為現在電商衝擊很大,但是餐飲和體驗類消費還是離不開實體,所以能夠重餐飲的鋪子將直接決定了你出租率和租金回報率的因素!

2.一樓沿街的底商,從出租率和租金回報率來看,地段好的鋪子都會比相對較差的鋪子更受到歡迎!買商鋪不比買房,有時候差十幾米,甚至差一個樓層的價格都是天壤地別的!

3.不要買包租形式的商鋪,裡面的貓膩太多!

4.買離自己家近的商鋪,這樣一來管理起來更方便,有問題也能第一時間到達!

5.儘量不要買商場類商鋪,如果一定要買記得買大品牌,有實力的!要不然很容易成為“鬼城”!


那麼有人說,買商鋪就是買未來,是這樣的嗎??

的確是,什麼是投資?如何理解什麼是投資!用簡單的一句話概括就是:別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東西值錢,而以後會有很多人會覺得它值錢!而商鋪現在被電商衝擊非常厲害,引發了許多人不敢投,沒資格投,但是從未來的角度考慮,誰又能保證十年後實體不會捲土重來呢??


再加上像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也不是實體幹掉了電商!所以如果你有長遠的佈局打算,有足夠的資金門檻,甚至能夠找到跑贏通脹,有7%左右甚至以上的商鋪,我的建議是可以配置1-2套!因為從歷史的經驗來看都是一個先知先覺者吃肉,後者後覺者喝湯,不知不覺著買單的趨勢,中國的政策一直在變,誰也不會預想到下一秒哪個會火起來!

感謝⭐點贊和關注⭐。更多更好的邏輯期待與你分享!


琅琊榜首張大仙


我認為當下買商鋪是非常不合適的。之前一鋪養三代的觀念早已過去

商鋪賺錢有三個點:

第一在城市的哪個位置。第二週邊人流量。第三運營商的能力。

根據當下中國經濟新常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最近這幾年房地產的發展,過量的商鋪空置,商鋪的邏輯是收租 ,租售比達不到4%。就是虧本。

目前市面上更多的是開發商賣商鋪給你返租的套路。

例如每年給你5%到8%,連續返3-5年等等。你要明白市面上的保本類理財產品能做到5%就已經頂天了。天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是因為目前商鋪太難賣太難租了,所以開發商想出這招,返不到3年就會斷,你回頭找開發商就會發現,你籤的是第三方合同,第三方宣告破產。這樣你就完美的接盤!難賣難租。


從金融屬性上講,只能抵押50%。

綜上所述,當下不合適買商鋪,能不買就不買。


任娟談經濟


以前樓市裡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說的就是商鋪投資帶來的收益十分大。那麼在現在這個環境下,還能投資商鋪嗎?對此我的答案是:

現在不適合投資商鋪!

在說原因之前,我先說一個小故事。有個網友前年花160萬在成都買了一件70平米左右的小商鋪,本以為可以躺著收租賺錢,但卻因為商場招租不成功,商鋪買了三年就空了三年,把商鋪掛在中介半年多了也沒人來文件。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就能知道現在市場上的商鋪投資有多尷尬。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網購衝擊。互聯網高度發達帶來的好處的購物更加方便,只要坐在家裡動動手指就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少的人去商場逛街買東西了,所以商品的生意一落千丈。相信大家也都發現了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大量倒閉的商鋪,例如前段時間就有人爆料說深圳東海岸商圈出現一批倒閉的商鋪,商鋪沒人租了,投資商鋪總不能自己做生意吧。

二、租金上漲。這幾年隨著房價上漲,租金價格也水漲船高,這一點在商鋪方面表現的更加明顯。例如以前籤合同的時候是10萬一年,但合同到期後房東一下子就把租金價格提高到15萬,這樣的漲幅根本不是個體工商戶能承受的,所以這也是限制商鋪投資回報率的一個缺點。

三、商鋪轉手稅費高。大家都知道房產是要繳稅的,而作為商業交易行為,商鋪交易的時候面臨的稅費比一般房產交易的稅費更大,根據相關規定,目前國內商鋪的交易稅費達到驚人的15%以上,這樣的稅費情況下,商鋪想賣掉的難度可想而知。

既然商鋪租不出去有不好賣,那麼投資商鋪還能賺錢嗎?肯定是不能的。所以這就是我不建議投資商鋪的原因。實際上不僅是商鋪,現在樓市畢竟是一個房住不炒的市場,所有投資房產的行為都要不得。


樓盤網


大膽跟你說現在適合投資商鋪,但並不是所有的商鋪都適合投資。買商鋪就是買未來這句話只能用在商鋪投資成功對人士的身上,能夠投資擁有一間旺鋪,未來確實美好。但並不是所有買商鋪的人都會有美好的未來,大多時候是置業顧問用在儲進成交的客戶身上。

在投資商鋪之前需要先了解商鋪的種類,我們常見的商鋪主要有街區鋪、市場鋪、商場鋪、社區鋪幾種。不同種類的商鋪業態佈局、規劃定位、升值潛力、運營模式都是不一樣的。比如街區鋪,通常也稱萬能鋪,匯聚的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經營業態是不限的,可以說是360行哪樣都能做。市場鋪特別是專業的市場鋪,都是劃定區域分類經營的。比如建材市場,這類鋪比較特殊,面對的人群大部分都是行業的生產經營和使用者。商場鋪就不僅是要劃分區域分類經營,同時還要統一運營管理。運營管理團隊通常需要引入一些大品牌,起到商業效應,才能把商城名聲打響,商業做旺。社區鋪相對是最簡單的,只需要考慮周邊常住人口,附近有沒有醫院、學校配套,交通便利,近地鐵口。

懂得商鋪的分類,按照自己的投資需求,重點參考市政規劃,找出所在城市區域適合的地段位置,只要產權清晰價格合適的商鋪,就可以投資購買。


商業地產C羅


電商給國內經濟帶來了什麼......

電商價格透明,惡性競爭,賣的多也不掙錢,一個東西網上一搜,看起來都一樣,有賣100的,有賣80的,有賣50的,有賣30的,特麼的還有9.9包郵的。那麼你靠品質,靠真貨的還賣的出去嗎?你給別人談質量,我特麼便宜!你跟別人談服務,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功能,我特麼便宜!你給別人談價值,我特麼便宜!我特麼便宜!便宜!便宜!大家都去比便宜去了,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大家都去研究便宜去了,還提什麼精工製造,還提什麼振興製造業,都搞假貨去了,做品質的都搞死了,誰還去創新?國家一直在提製造業強國,一直強調提高產品附加值,什麼是製造業強國?不只是高鐵,飛機,導彈。指的是哪怕一個螺絲釘,服裝鞋帽,化妝品,日用百貨,馬桶蓋,小家電等等等等做精做強,不用再跑到國外去買,這些都是民生基礎,內需巨大。都比價格去了 ,都想掙快錢,誰還潛下心來研究?

大家知道什麼叫直通車嗎?你買東西最多翻10頁,為撒你的店能排到前面,不是靠口碑做出來的,就是比誰錢多,你得燒錢得給平臺交錢開直通車用戶才能搜到你,同類產品才能排前面,不燒錢根本沒流量。那麼賣的多掙錢嗎?也不一定掙錢,因為你要便宜才拼的過同類商品消費者才能接受,你還要給平臺燒錢才能排在前面消費者才能找到你。燒完了怎麼辦?再來個不怕死的繼續燒。某平臺號稱幾千萬個店,也就前面幾頁是活躍店鋪,其實不到百分之十,而這百分之十中,賺錢的又不到百分之十,而這百分之十把所有流量都吸走了,線上其他都是死的虧錢的,還搞的全國線下實體店哀嚎一片,線上廝殺的慘不忍睹,線下實體店都被弄死,這是什麼?這是癌症啊!癌症就是一個小小的毒瘤可它能要你的命!某平臺就像開了個賭場,大家都進來廝殺,輸贏是你的事,但都要給我交臺子費,平臺抽水,結果大家都輸了,那麼錢到哪裡去了?都到平臺那去了!大家都圖便宜,大家都沒錢掙,大家都沒利潤,大家都沒了錢掙,那麼你又去掙誰的錢,電商搞的自己也沒利潤了,實體店還被擠死了,造成大量實體店倒閉,一個實體店後面養活一家人,造成大量失業。只有利潤才是推動經濟的最大的動力,最後大家都沒利潤,都賺不到錢,都沒錢了大家就只有到網上去淘便宜貨,惡性循環!經濟就這麼被搞死了!最後錢都到了大佬手裡。

還有江浙滬貨源發達,但全國只有江浙滬嗎?全國還有幾百個地級市,幾百個縣城,幾萬個鄉鎮。都在網上買東西等於都不在本地消費,那麼對於本地消費也是毀滅打擊。

電商把利潤擠沒了,線上線下都掙不到錢,現在錢異常難掙,大家都掙不到錢了,都沒錢了,經濟能運行起來嗎?最基本的道理,你掙的到錢,我掙得到錢,大家就都掙的到錢。現在大家都掙不到錢,如何花錢,錢從哪裡來?以前一個小小賣衣服的專賣店光導購都十幾個,現在做不下去,一二十個人失業。都掙不到錢了,惡性循環下去,最後網購便宜貨都沒錢了,電商一樣會跟著倒黴,線下先死,最後線上也會跟著死,電商就是毒瘤啊,擾亂經濟。那些圖便宜的,鼓吹電商的,請你要明白最簡單的道理:經濟是流動的,我是賣衣服的,賺了錢我去買車,賣車的賺到錢了會去吃飯,開飯店的賺到錢了會去旅遊,等等等等,生意是有來有往,大家好大家生意都好做,都沒錢賺,到最後你也會失業(可能只是現在還沒影響到你,電商繼續野蠻發展,到你倒黴也是早晚的事),到最後連便宜的假貨你都買不起了!中國是人口大國,都要吃飯,社會還沒進化到那一步,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老闆都搞死了,打工的又到哪裡去打工?國家到哪裡去收稅?一個小店後面就是一個家庭,都沒收入了。國家會進入混亂狀態。不論是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大家都是池塘的各種魚類、水生物,原來池塘的水它賺來賺去,流來流去,可水都還是在池塘裡,可電商平臺把池塘裡的水直接抽走,誰又能獨善其身?

電商弄的沒人去逛街了,都宅家裡,以前買東西出去逛逛街,逛完了可以順便去吃個飯,看看電影之類的還可以帶動其他更多的產業消費。

現在到商場去,一大半都是餐飲,為撒?因為提袋式消費都被搞死,但大家要生活要吃飯啊,生意還得繼續做啊?可原來我是賣衣服的,他是搞建材的,他是賣傢俱的等等等等。現在都做不下去了,怎麼辦,想著餐飲無法快遞了吧?對!大家都這麼想,所以被逼只有盲目的不管懂不懂都去搞餐飲,結果大家都去搞餐飲,可餐飲的市場容量就那麼大,搞餐飲的比去吃飯的人都多,再加上現在錢也難掙,出去吃飯的也少了,結果餐飲也一個一個倒閉。

很多人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輿論都在玩新媒體的互聯網的人手上,還有既得利益者和靠這些大佬們吃飯的媒體,不敢得罪這些大佬。一個靠不規則,無序競爭,在國家法律目前不完善鑽國家法律空子,建立一個壟斷吸血平臺的投機商人被他們造成神,迷惑閱歷少但喜歡新鮮事物和有夢想的年輕人。

並且忽悠的把生意不好做推到房租,但房東有成千萬上億個,交給房東,房東會養家消費,錢又流出做生意的再賺回去;電商是把錢交給平臺一個人,都吸到他那去了,肥了他一個,他把錢投到國外,最大的股東還是外國人,他自己能消費多少,錢最後都到寡頭手裡,老百姓沒錢。

還有現在做生意非常難做,一下砸個幾百萬血本無歸的概率太大,又沒其他投資渠道,閒錢怎麼辦,買房子唄,先買幾套房子觀望幾年再說,還有生意不好做的也把廠賣了去買房子,我就是生意現在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投資什麼,可資金怎麼辦,先買幾套房子先放那再說,邊玩邊看,投的越多虧的越多,這幾年不虧就是賺!這就是為何這幾年經濟這麼差房子還暴漲的主要原因。還有,只要生意好,再貴的租金都有人願意租,為何?因為賺的回來,沒發現越是位置好,越是貴的租金的鋪面越是好租嗎?現在倒是租金下來了,反而租不出去,為何?因為沒生意!更何況現在鋪面租金已經下降了很多,漲價的是住宅!生意好!租金根本就不是問題!

實體是國之根本,高精尖的東西,石油,電信,房地產等等等等賺錢的大生意只有國家國企和少數有錢有權的人才能搞。老百姓只有乾乾中低端的,靠基數大,靠一個個實體店來養家餬口,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大國,現在搞的真是無商可做。

很多人又舉例什麼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等等說什麼是科技進步淘汰落後。是的,汽車代替馬車,機器代替農夫是大大加大了生產力,社會的財富增加了,對社會有利。可電商提高了生產力嗎?他生產了什麼,他賣的東西是他生產的嗎?就一個APP,建立一個虛擬平臺把商家都忽悠進來,最後形成壟斷,綁架商家,只是換了種銷售模式而已,而這種模式更殘酷血腥。這種比便宜的玩法降低了商品品質,反而降低了生產力,降低了服務(好多東西買的時候還好,可過幾個月壞了,特麼網店都關了,找誰服務,承諾保修幾年,都是空話),降低了體驗(看不到實物,只有去賭,賣的好的集中在排名前面的幾家,只敢在評論的多的店買,可這樣的店買的人多,買個東西累死,靠打字溝通,詢問東西問一句話特麼過十多分鐘才回復幾個字,買個東西要花幾個小時),惡性競爭降低了商品品質,買東西還要幾天才到,到了還不一定合適,給你發個爛包包的快遞,以前還送上門 ,現在還要自己到菜鳥驛站去拿(壟斷綁架快遞,逼你降低成本的結果)。電商只是提供了一個不好監管的惡性競爭平臺,搞死實體,到最後搞死自己,還造成大量失業破壞經濟。汽車代替馬車,機器幹掉農夫,能一概而論嗎?農民失業可以從土地走向工廠生產機器,生產汽車,到工廠煉油,搞汽配,賣機器,賣配件,修汽車,修機器,當司機等等,反而創造了就業,創造了更大更廣闊的其他產業(拿汽車產業舉例,一臺汽車上萬個零配件,會催生多少個生產配件廠家,配件廠家又會催生多少個崗位?一個汽車整車生產崗位會催生20個以上其他輔助產業崗位),開闢了新的需求,增加了比以前多出上百倍新的崗位,收入比以前還大量增加。喬布斯為什麼偉大?因為他創造了需求,創造出了一個產業,一個產業要養活多少人?請問電商創造了什麼,除了幾個快遞還有什麼,壟斷惡性競爭(拿某外賣平臺舉例,開餐館的還是那麼多餐館,吃飯的人還是那麼多人吃飯,APP一搜價格都出來,一是比誰便宜,二是外賣平臺還要抽走20%,開餐館的你做了外賣平臺,別的餐館也得跟著也做外賣平臺,結果全被電商控制壟斷,競爭比以前更慘烈,利潤還要被抽走一部分,大家都是輸家,電商平臺是贏家。就在剛剛點了個外賣,所以再補充舉例進來,這幾天出差住賓館都在一家店點外賣,剛剛店家自己打電話來了,說我這次送飯裡面有個名片,下次再點不要通過外賣平臺了,他們要抽走幾乎一半,下次打電話你直接點,我自己送,這樣我可以便宜點,我也可以多賺點,小商家可悲啊,可憐啊,都被綁架了) 還要比誰更便宜,反而讓商家都沒利潤,工廠為了競爭為了便宜,降低成本,降低品質,大量裁員,都失業去幹快遞嗎(增加一個快遞就業,造成50人失業)?對!失業的人可以幹別的,都無商可做了請問幹什麼?服務業?中國還處於發展階段,多少人連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無法滿足,有多少人能消費的起高端服務?

我並不是為了自己說這麼多,我自己錢賺夠了,不做事情也可以保證下輩子衣食無憂,很多年輕人還被迷惑,還在鼓吹虛擬經濟,還在為電商搖旗吶喊!貪一時便宜只是殺雞取卵的做法!電商當然應該存在,適當的存在有利於補充經濟,比如偏遠地區農產品,人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實體店不好找到的商品等等。但電商只能為輔,成為市場的潤滑劑是很好的,不能為主,任其野蠻發展成為主流,那對經濟將是毀滅性打擊。所以要限制,要加強監管,不能壟斷,打擊假貨,禁止刷單,禁止開直通車,要靠口碑排名,收重稅等措施。

電商的玩法也就是綁架商家都到他平臺上,產生壟斷,他只是提供一個平臺,你給我交錢,我抽成就行,大家無底線競爭,死活我不管,死一個又來一個。他到哪個領域,哪個領域線上線下都死一大片,只有我平臺過的好,這種無底線競爭就像外來物種沒有天敵,他來了你就得死,國家為什麼會限制外來侵略性強的物種?澳大利亞兔子多了還成災呢。所以電商不能成為主流,只能成為個有益補充才行,物極必反的道理這個好理解吧。

一切忙碌皆為利潤,無論你做生意,打工,公務員,忙碌工作都是為了利潤,有了利潤才能養家餬口,企業有了利潤,才會有動能,才會大膽創新,沉下心打造精品,推動社會發展。而不是把每個行業利潤全部吸到一個寡頭上面,就像某網:我們不做中間商賺差價!騙人的鬼話,差價比實體還大。電商只是把所有人資源綁架到某一個或幾個寡頭上面。弄個平臺讓大家都進來無底線廝殺,擠掉了所有人利潤。沒有了利潤,大家都死!

最後一句話:熙熙攘攘,皆為利往!都沒了利潤,都沒了希望,誰還有幹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