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推演大明命數是哪三鉅變?

G_J96801026


導語:

姚廣孝這個和尚不簡單,沒有他的支持,朱棣壓根就沒有決心跟朱允炆翻臉。事成之後,姚廣孝什麼都不要,依舊想著回廟裡做和尚。可手裡平白無故沾染那麼多鮮血,再回去做和尚可能嗎?佛祖也不會收你了。

在朱棣的一番勸說下,姚廣孝以一種特別的身份入朝。每次上朝他都是穿著一身的黑袍,所以大家也會稱它為黑袍宰相。這個人的神秘感不亞於劉伯溫、諸葛亮,關鍵他還啥都不圖,你不得不服氣。那麼他到底預言了什麼呢?

01所謂三個預言,那是後人瞎編亂造的。

很可惜的是,我不相信預言,我奉勸大家也不要相信什麼預言。預言一般指的都是大局勢的變化,我們小老百姓也管不了那麼多。想要逆天改變,那就自己努力,這是唯一的途徑。

至於編劇故作高深,提到的這三個預言,我們可以簡單來了解一下。

  1. 第一個就是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這講的什麼玩意兒呢?說老實話,有點像卦象,但是卻又敘述了一個具體事件。其實意圖很簡單,那就是姚廣孝讓朱棣造反,朱標已經死了,朱允炆守不住天下,天下肯定是朱棣的。
  2. 第二個是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這也是半個卦象半個敘述,講的就是朱高熾和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之間奪嫡的鬥爭,這仨兄弟都是朱棣的兒子。他們內鬥必然會導致有死傷。很可惜的是朱高熾沒有殺了他的倆兄弟,所以姚廣孝失策了。
  3. 第三個是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這裡提到的故事應該就是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之間的糾葛。明英宗被瓦剌抓走以後,明代宗登基。一年後朱祁鎮被放回來,卻被朱祁鈺囚禁了整整7年。朱祁鎮在第7年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登基,朱祁鈺在一個月後,不明不白地死去。

如果光看卦象,我們什麼都不會理解,因為這玩意兒實在是太玄乎了,普通人理解不來,也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所以在卦象之外,作者還給特地加了一個特定的描述,這麼一來,這個語言簡直就成了神預言了,可惜並不是真的。

02姚廣孝真正的預言倒是有點意思。

這麼來說大家一定很失望,這麼神秘的一位和尚,居然沒有一些特異功能,這不符合古人傳奇的色彩啊。

大家放心,這裡給大家加個餐。其實姚廣孝還是有很神秘的地方的。當年朱棣在選取墓葬地區的時候,選中了現在的明十三地區。

永樂二年四月,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其姓,賜名廣孝,贈祖父如其官。帝與語,呼少師而不名。命蓄髮,不肯。賜第及兩宮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帶而朝,退仍緇衣。出振蘇、湖。至長洲,以所賜金帛散宗族鄉人。---《明史》

朱棣就問姚廣孝,這裡可以埋葬多少龍子龍孫。姚廣孝只說了四個字:萬子重孫。這是什麼意思呢?所謂萬子重孫,那就是千秋萬代的子孫都會埋葬在這裡,那朱棣當然非常高興。

不過很可惜的是,姚廣孝如果當真有神通的話,這裡就不僅僅是一個拍馬屁的話了。所謂萬子重孫,其實指的是萬曆皇帝的第二個孫子。

萬曆皇帝有倆孫子是做皇帝的,一個是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做了幾年木匠活就一命嗚呼了,唯一的兒子在天啟大地震的時候被砸死了。所以只能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朱由檢。

而朱由檢雖然不是朱常洛的嫡子,卻是最合適的繼承人。而大明王朝恰好是滅亡在了朱由檢手裡,他恰好就是萬曆皇帝的第二個孫子。

這種解釋的確有些牽強,這就是為什麼我不相信什麼預言的原因。重孫在哪兒的解釋是第二個孫子呢?難道不是孫子的兒子嗎?這絕對是後世牽強附會的。人家姚廣孝就是想好好拍個馬屁,後人卻引出這麼多么蛾子來。

03姚廣孝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其實我們用現實的眼光去看待任何神秘的事件,都能夠從中找到相應的規律。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有規律的世界,聰明人只是比普通人更加懂得生存的規律罷了。

及太祖崩,惠帝立,以次削奪諸王。周、湘、代、齊、岷相繼得罪。道衍遂密勸成祖舉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明史》

姚廣孝顯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當初朱棣不敢造反,認為天下民心都在朱允炆那裡,因為朱允炆是太祖皇帝朱元璋欽定的接班人。

況且朱棣自己的實力比較弱小,並沒有決心跟朱允炆一戰。可這個時候姚廣孝卻說: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他姚廣孝是什麼人啊?那是一個代表佛祖的和尚,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高人,更是一個聰明人。這樣一個高人說了朱棣代表天道,那本身就是給朱棣謀反增加籌碼。

  1. 這件事可能就是姚廣孝自己策劃的,朱棣本人也不清楚其中玄機。朱棣認為姚廣孝這樣的高人都這麼說了,看來自己真的可以奪取天下。所以就充滿了信心。
  2. 而朱棣身邊的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每天看著姚廣孝神神秘秘,什麼都不要,看來真的是上天派來幫助朱棣的。所以他們對朱棣就更加有信心了。
  3. 至於朱允炆那邊的敵對力量,在風聞姚廣孝的神秘之後,再聽說了這句朱棣代表天道的話,自己的腳跟就站不穩了,他們就會失去信心,認為老天是向著朱棣的。

你看看,只要姚廣孝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神秘會預言的神算子,那麼朱棣集團就可以得到這麼多好處,那姚廣孝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總結:姚廣孝一輩子到底圖個啥?

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的目的。尤其是聰明人,他不會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沒有目的性的事情上。

可問題是姚廣孝看起來真的是什麼目的都沒有。幫助朱棣打下了天下,姚廣孝一不要官位,二不要封賞,三不要美女,他真的是無慾無求的感覺。

廣孝少好學,工詩。與王賓、高啟、楊孟載友善。宋濂、蘇伯衡亦推獎之。晚著《道餘錄》,頗毀先儒,識者鄙焉。其至長洲,候同產姊,姊不納。訪其友王賓,賓亦不見,但遙語曰:“和尚誤矣,和尚誤矣。”復往見姊,姊詈之。廣孝惘然。---《明史》

每天上朝就穿上朝服,退朝了就穿上僧服回寺廟裡睡覺。朱棣賞賜的宅院美女金銀珠寶,他統統都表示拒絕。

這樣一個人實在是讓人捉摸不透,那麼你認為他圖什麼呢?把一個地方諸侯王一路輔佐成為大明天子,最後自己什麼都不要,他到底在圖什麼?

我個人認為他圖一個心安理得。他滿腹經綸卻只能在佛堂唸經,胸中有韜略卻只能化緣禮佛。這不是他想要的,躁動的心不允許他這麼做。

所以姚廣孝必須要想辦法把自己這一身的本事都使出來,這才能得一個內心的安寧。他是絕頂聰明之人,早就參透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哲理,所以蝸角虛名他是不會貪圖的,如果真正貪圖一樣東西,我認為就是這個心安理得了。


江湖小曉生


在近日熱播的《大明風華》中,明成祖朱棣在臨死前,他將“黑衣宰相”姚廣孝生前寫給他預言大明“百年三鉅變”的摺子轉給了朱瞻基,並要求朱瞻基起誓,以後決不能沾朱家人的血,而且要求傳給兒孫,同樣發下毒誓。如果不看劇中對干支年份的預言,單從姚廣孝推演的大明命數三鉅變內容來看,它應該是對應了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這三大事件。

為何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要弄清姚廣孝推演的關於大明命數的“三鉅變”事件,我們嚴格遵循《大明風華》原劇中姚廣孝在給朱棣的詔書中的干支時間,是基本對不上自朱棣開始後的百餘年內發生的相應大事,倒是單從後面文字來看,卻基本是可以詮釋明白的。至於其中原因,我也不得而知,只能猜想也許是編劇有出入,或者在明朝干支的算法和我們今天有著某種情況的不一樣。不過這也只能是猜測而已。

如下我們還是從尊重歷史的角度來給大家講講今天的話題。

預言一:
辛丑年一變: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按年份堪對:辛丑年,公元1421年(永樂十九年)

在朱棣後的百年內,能稱得上“辛丑年”的,也只有1421年這一年。那在這一年,大明王朝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歷史事件呢?

這一年,朱棣改以前的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至此,標誌著朱棣遷都大政的基本完工。當然,這一年對大明王朝來說,正式以北京為京師,也算大事一件。

按事件堪對: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如果單純按事件對應來講:“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這句話對應的是歷史上的“靖難之役”事件。

朱元璋還在位時,太子朱標突然亡故,因此皇位的繼承權落到了朱元璋之孫,朱標次子朱允炆身上,史稱建文帝。而建文帝在上任後,為了鞏固手中的皇權,於是急急忙忙實行了一番削藩政策,而這一操之過急的做法,直接觸動了朱棣的利益,朱棣為了自保,並在“黑衣宰相”姚廣孝“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的勸說下最終發動了“靖難之役”,推倒建文帝,自己登基作了皇帝,是為明成祖。

預言一的勘正:

“靖難之役”發生的時間段是在建文帝元年的1399年到建文四年的1402年這段時間,而其中,年份帶辛字的也只有“辛巳年”的1401年。因此我猜測,如果真的是劇本勘誤的原因,那麼預言一的正確版本應該是:

辛巳年一變: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預言二:
庚寅年一變: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按年份堪對:庚寅年,公元1470年(成化六年)

在朱棣後的百年內,能稱得上“庚寅年”的,也只有1470年這一年。那在這一年,大明王朝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歷史事件呢?

這一年,在大明的歷史上,如果非要按個事件出來,恐怕只能算做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的降世了。除此之外,別無他事。顯然這個年份是有問題的。

按事件堪對: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如果單純按事件對應來講:“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這句話對應的是歷史上的“土木堡之變”事件。

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師屢次侵犯明朝邊境,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的慫恿下,親率二十萬精銳大軍出征,計劃從大同北上,與瓦剌決戰於明朝邊境。然而由於瓦剌準備充分,後明英宗於土木堡兵敗被俘。這時候,于謙等大臣出於穩定大明局勢的考慮,私立明英宗同父異母之弟郕王朱祁鈺為帝,史稱明代宗。次年,(1950年)改年號為景泰。原本瓦剌俘獲明英宗可以作為對明朝要挾的交換條件,結果沒想到明朝新帝上任這麼快,因此對瓦剌來講,明英宗也失去了真正的利用價值,為了不得罪明朝,明英宗被瓦剌釋放,打從他回朝後也就只能以太上皇的身份自居了。另外,朱祁鈺為了防止明英宗的復辟,並將其軟禁在宮中,交由錦衣衛嚴加看管,吃飯的食物也只能從小洞遞入。這正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事件。

預言二的勘正:

“土木堡之變”發生的具體時間是在1449年,而明代宗朱祁鈺正式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則是從1950年正式開始,而1950年的干支紀年剛好有個“庚”字,是為“庚午年”。因此我猜測,如果真的是劇本勘誤的原因,那麼預言二的正確版本應該是:

庚午年一變: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預言三:

甲午年一變: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按年份堪對:甲午年,公元1474年(成化十年)

在朱棣後的百年內,能稱得上“甲午年”的,也只有1474年這一年。那在這一年,大明王朝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歷史事件呢?

這一年,在大明的歷史上,也確實更加難以找出什麼可以稱作大事的大事,如果非要找,湊一下,那就是“靈武明長城建成”。但這真還扯不到什麼明朝“百年三鉅變”的重大政治預言上來。可見,電視劇裡“甲午年一變”這句異議也是十分的大。

按事件堪對: 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如果單純按事件對應來講:“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這句話對應的應該是歷史上的“奪門之變”事件。

朱祁鎮自從被瓦剌放回之後,朱祁鈺並沒有將皇位還給朱祁鎮的一絲想法,而且常常想盡辦法防止朱祁鎮復辟,之後朱祁鎮在幽禁中當了九年的太上皇。直到九年以後,明代宗朱祁鈺病重,石亨、徐有貞和太監曹吉祥為首的一干人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幫助朱祁鎮發動了“奪門之變”,朱祁鎮又重新坐回了皇位。

預言三的勘正:

“奪門之變”發生的歷史時間是在景泰八年的1457年,而這一年在干支紀年法屬於“丁丑年”。如果按照此事件來推測的話,那麼預言三的正確版本應該是:

丁丑年一變: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結語

綜上來看,《大明風華》中姚廣孝生前寫給朱棣預言大明“百年三鉅變”的摺子內容所對應“靖難之役”、“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這三大事件基本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在時間上確實值得商榷。

如若不然,按照《大明風華》影視中的版本,首先在時間問題上真讓人有些懷疑這個預言摺子的歷史真實性!無非只能當作看小說就此一樂而已。我想就算這事是真的,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廣孝也不可能在推演的時候將事情推算準了,而卻偏偏將時間給弄馬虎了。除非,明朝那會的干支紀年真的和我們今天的太不一樣。




淳幀通安


姚廣孝,十四歲削髮為僧,法號道衍,後來還俗,成為朱棣的主要謀士,是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使得朱棣順利登基稱帝,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姚廣孝曾經預言了大明百年內有“三鉅變”。

姚廣孝的第一個預言就和朱棣有關

“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這個預言,很顯然就是指的“靖難之役” “飛龍在天,指的就是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奪取皇位,朱棣成為真龍太子。

“太子遽亡”,指的就是朱標突然去世,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標自從在秦中視察以後,就染上了重病,洪武二十五年的五月,朱標病死,朱元璋痛苦不已。

“倒覆江山於陛下”,指的就是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取得勝利,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在南京稱帝。

姚廣孝的第二個預言是在朱棣死後,兄弟以及叔侄奪嫡引發骨肉相殘有關。

“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龍戰於野,血色玄黃”,出自《周易·坤》: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字面意思就是說蒼龍七星宿即將來臨,將引發激烈的戰爭以及朋黨之禍。

“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也就是說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之間奪嫡,以及後來朱瞻基登上皇位以後,二叔朱高煦發動叛亂,而引發的激烈戰爭。

姚廣孝的第三個預言實際上和朱棣的曾孫朱祁鎮有關

“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白龍魚服”本來是成語,本意是指代白龍化為魚兒在水淵中游,被漁夫所傷,比喻貴人微服出行,恐防不測。

“白龍魚服九年”,指的是正統14年“土木堡之變”,發生在朱棣去世25年後,事變的主角就是朱棣的曾孫,也是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

朱瞻基有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朱祁鎮和次子朱祁玉,朱祁鎮繼位以後,朱祁玉被封為王。

從正統十四年開始,蒙古瓦刺部落就頻繁南下入侵,少年天子朱祁鎮認為很有必要御駕親征去教訓對方,當年七月,22歲的朱祁鎮就率領20萬大軍御駕親征,並留下自己的弟弟朱祁玉監國,足以證明朱祁鎮對弟弟朱祁玉的信任。但是朱祁鎮到了瓦刺部落以後,接連戰敗,幾乎全軍覆沒,更慘的是朱祁鎮還被俘虜,土木堡之變後,國不可一日無君,朱祁鎮被敵人俘虜後,弟弟朱祁玉略施小計當了皇帝。

“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指的正是朱祁鎮被從瓦剌放回來之後,當太上皇的那九年的時間。

朱祁鎮從敵國雖然回來了,但是朱祁鈺並不願意把皇位再還給哥哥朱祁鎮,因此朱祁鎮名義上是太上皇,但是卻是被朱祁玉下令軟禁於南宮。

朱祁鎮被瓦刺部落放回來以後,被朱祁玉軟禁於南宮,整整七年,七年裡,朱祁玉不僅下令將南宮大門上鎖灌鉛,甚至加派錦衣衛嚴加看管,連吃的東西都是通過小洞口遞進去,朱祁鎮就是在這樣的驚恐不安中,度過了整整七年的軟禁生涯。到了景泰八年,朱祁玉病重,臥床不起,武清侯石亨等,開始密謀擁立朱祁鎮復位,於是他們破開了南宮大門,迎來了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


小聰歷史客棧


在《大明風華》中,朱棣病重,把朱瞻基叫到身邊,給他看了姚廣孝推算的大明王朝之命數:“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這對應的是公元1392年,朱標在巡視西北迴來後,一病不起,最終病逝。新王朱允炆即位,大刀闊斧地實行削蕃之策,更改官制。朱棣以更改祖訓為藉口,發動“靖難之役”,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

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這個按照電視劇的劇情,應是太子朱高熾一系與漢王朱高煦一系的奪位之爭,手足相殘。但是,正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朱棣死後,朱高煦還蹲在樂安,不知道消息。後來,朱高熾即位,朱高煦也沒有造反。

可是,朱瞻基即位時,朱高煦以為少主新立好欺負,倒是在樂安起兵謀反。朱瞻基親征,朱高煦很快就投降了。而朱高燧在一場未遂的政變時,就變得老老實實,不再參與權位之爭。

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這個說的是明英宗和明代宗的皇位之爭。土木堡之變,明朝的一個轉折點,明英宗朱祁鎮被王振等人慫恿,親征也先,卻不幸被敵軍俘虜。後來,在於謙等人的堅持抗戰,讓明代宗朱祁鈺穩定大局,最終迎回朱祁鎮,但是朱祁鈺把其關押起來。

朱祁鈺病重,朱祁鎮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支持下,通過“奪門之變”重新搶回皇位,並且誅殺了于謙,這使明朝由盛轉衰。


【end】


十點烏托邦


1.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2.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于禁中。

3.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墜於地,濺血禁中,仇殺己盡無期。

這就是傳說中姚廣孝對大明命數推演一番後得到的“三鉅變”結果。

我將結合《周易》和歷史,逐一試探。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姚廣孝的外形仍然是傳統佛教中身披架裟的高僧模樣,慈眉善目,廣結善緣的樣子。但是巜明史》的記載卻與此大相徑庭:“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劉秉忠是個不尋常的和尚,當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劉秉忠為其出謀化策,日後建立不朽功勳,他同樣的精通天文地理,《易經》歷律的全素質人才。

姚廠孝,法名道衍,出身醫門,14歲出家為僧。本應靜心修佛,宣揚佛法,六根清淨才對對,他卻去拜道士為師。這個叫席應真的道士,不務正業,清浄無為不談,卻對陰陽術數頗有心得。道士和尚,互相交流探討《河圖》《洛書》《六十渾天甲子》等等。

陰陽術數之學,是一門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學問,它的門類太多,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占卜,幾乎無所不包。能吃透這門學問,也是人才。

他出師後,自認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道衍,恰遇朱棣北征北元丞相咬住和乃爾不花大勝歸來之時,朱元璋很高興,大明又多了一個守護江山的大將。朱棣也高興,自己再也不是普通的燕王,而是勞苦功高的北地鎮守王。

洪武十八年(1385),馬皇后去世已經三年,朱元璋仍然悲傷不己,他從民間選了十個僧人,做完法事後,這十個僧人將隨各個王爺到駐地講經說法。皇宮一間房子中,姚廣孝和九名僧人等待王爺們的選擇,姚廣孝端坐不動,心臟卻劇烈跳動,他在等待一個可以實現他夢想的機會。

不理解父王意思的朱棣一進房間,姚廣孝立即衝著朱棣說:“大王使臣得侍,奉一白帽與大王戴。”(《明史紀事本末》),翻譯一下就是:“王爺,請允許我跟隨你,我會送一頂白帽子當見面禮”。

朱棣一聽,如遭雷極,呆立當場,燕王的王字上加白,就是皇上嘛,燕王心中突地騰起一股無名之火,卻又突然被一桶冷水澆滅,大哥和父王健在,怎敢有非份之妄想,面前這個和尚,其貌不揚,卻說出驚天動地的話,沉呤片刻,衝著姚廣孝略一示意,從此,姚廣孝的命運將要麼走向“望鄉臺”,要麼走向最後的勝利,要麼老死北地而鬱郁不得志。

朱棣起兵“清君側”後,姚廣孝始終是朱棣的謀臣和精神支柱,1402年,朱棣在南京稱帝,是為明成祖,姚廣孝堅持遷都,朱棣於是遷都北京,更名京師。姚廣孝終於成功了,他被授予僧錄司左善世,兩年後,姚廣孝拜太子少師。



簡單介紹了姚廣孝之後,現在來解釋他演算的所謂大明的三條鉅變:

1.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龍”象徵君王。傳說中的“龍”,神通廣大,可以呼風喚雨;僅憑神威,豺狼虎豹即聞風喪膽。

“飛龍在天”是六十四卦中的首卦一一《乾》卦,即純乾卦,由二個單乾卦重疊而成。這一卦的中心思想是:胸懷大志。

這句爻辭位於上卦的中位即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爻辭為:胸懷大志的人,已經撐握了實際的權利,就如同龍已經飛上了天,正好大展宏圖。這時候能夠結識有權勢的人,更有利於自身發展。這個《乾》卦之九五爻,應該是當年朱棣起事時姚廣孝對燕王的說辭,雄心勃勃的朱棣怎經得起這種誘惑!這是關於“靖難之役”的預言。

2.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龍戰於野”是《坤卦》的上六爻: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純巜坤》卦由兩個單坤卦重疊而成,這句爻辭為:不注意為人處事,成為孤家寡人,到了危急時刻,就得親自上陣了。這就如同“龍”在荒野中,處於不利地位;而且流了黑黃色的血,可以說是喋血沙場了。




這是關於“土木堡之變”的預測,以後的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3.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濺血禁中,仇殺己盡無期。

關於“亢龍有悔”,這是純巜乾》卦的最上卦的最高位。亢,為“高“、“極”、非常。悔,懊悔、後悔。

此爻辭為:胸懷大志的人,在獲取了很高的職位後,不要貪求更多的東西;這就象飛騰到一定高度的龍,不能再向高處飛。這就是說,物極必反,幹什麼事情都都不能走極端,而應該“見好就收”。

這句話預言了以後太上皇的“奪門之變”。


良人執戟2


姚廣孝預言的大明百年三鉅變指的是

 一,“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姚廣孝的第一個預言指的正是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太子朱標是朱元璋最疼愛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又是朱標之子,建文帝在位的時候,因為削藩,而觸動了各大藩王的利益。燕王朱棣為了自保,當然,他本來就有奪位的野心,所以發動了靖難之役,讓自己成為了大明江山的主人。

 二, “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姚廣孝留下的第二個預言,指的應該是土木堡之變。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受宦官慫恿,親自率兵北伐征討瓦剌部,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朱祁鎮被俘之後,與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祁鈺繼承了皇位,史稱明代宗。瓦剌軍原本想要用明英宗來要挾朝廷的,但是他們沒有想到大明會這麼快就擁立新的皇帝,瓦剌計謀沒有得逞,又不想真的得罪了明朝,最後無奈之下,只能將明英宗朱祁鎮放了。

  三,“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白龍魚服九年”,指的正是朱祁鎮被從瓦剌放回來之後,當太上皇的那九年的時間。朱祁鎮雖然回來了,但是朱祁鈺並不願意把皇位再還給他,朱祁鎮名義上是太上皇,實際上,他是被朱祁鈺圈禁了起來。直到九年後,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以石亨、徐有貞和太監曹吉祥為代表的一眾人,幫助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復位成功。姚廣孝的最後一個預言中的鉅變,指的正是奪門之變。





西瓜籽視頻


姚廣孝確實是大明朝初期一個奇人,感覺他的神奇幾乎不在劉伯溫之下,不過在電視劇大明風華里面,朱棣臨終前將姚廣孝給算的三卦出示給朱瞻基看,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問題的。

首先第一句預言是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這個預言非常好理解,就是說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太子朱標卻意外的死亡,結果導致江山落到了朱棣手中。在歷史上朱棣確實發動靖難之役,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最終奪了侄子的江山。

第2個預言是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血濺禁中。這裡所說的應該是朱棣之後朱高熾父子和朱高煦朱高燧兩兄弟之間的皇位爭奪,最終以朱高熾父子獲得勝利而告終。而血濺禁中說明另外兩兄弟可能會有生命之憂,也許朱瞻基因為這句預言,所以最終雖然殺了漢王朱高煦,但是最終饒過了趙王朱高燧。

第三句預言似乎說的是明英宗朱祁鎮和後來的朱祁鈺之間的爭奪,但是我覺得這三句預言所說的事情在明朝來說雖然是比較大的事情,但是與後來的後金入侵,以及明朝滅亡來相比算不了太大的事情。如果姚廣孝真的非常神奇的話,他應該能夠預測到後來明朝的命運,但是三句預言只到明英宗就結束了。

歷史上姚廣孝這個人也是非常具有爭議的,他鼓動燕王造反最終奪了天下,但是他似乎又不圖什麼東西,繼續做他的世外高人,實在想不清楚他到底是為什麼。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電視劇《大明風華》,朱棣在臨終前將姚廣孝的預言給朱瞻基看,要他謹記姚廣孝做出的大明朝百年三鉅變到底指的是什麼呢?這個要根據劇情來分析,與歷史無關。

第一個預言: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這個預言很好理解,明顯是關於朱棣的預言,“飛龍在天”出自《周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九五為君位,龍是傳說中的神物,乾卦六爻用“龍”的表示,以“五”為君位。“飛龍在天”之象,表示有道德而居高位者大展雄才。這裡把朱棣比喻為真龍天子。

“太子遽亡”指的是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倒覆江山於陛下”是,朱棣利用建文帝削藩的機會,發動靖難之役,朱棣奪了侄子的江山。

第二個預言: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根據劇情分析,這個預言應該是和朱家三兄弟有關。結合卦辭來分析下——

“龍戰於野”出自《周易》坤卦,第六爻的爻辭,全文為,“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是對坤卦“上六”爻義的解釋。“上六”即居第六位的陰爻,坤卦上六爻陰氣至盛,陰極陽來,陰陽二氣和合交接,故日“龍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意為龍在原野上交合,青黃相雜的血混合在一起。

這裡預言了朱家兄弟為了爭奪皇位開始了爭鬥,此時漢王朱高熙和朱高燧在榆木川附近,戰場應該這裡,雙方也許會流血,最後的結果是真龍(朱高熾父子)戰勝假龍(朱高煦兄弟),同室操戈,也許會把這哥倆抓住囚禁,也許漢王會好漢不吃眼前虧,在失去了大義名分的情況下束手就擒,回到京城後繼續鬥爭。我們拭目以待吧。

第三個預言: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白龍魚服,出自西漢時期劉向的《說苑·正諫》,本義指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被漁夫所傷。比喻貴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測之虞。這裡指的是明英宗朱祁鎮的遭遇,他在1449年土木堡被也先俘虜,弟弟朱祁鈺繼位後被尊為太上皇,流落蒙古一年,回來後被拘禁在南宮,苦哈哈的過日子,1457年重新奪回帝位,前後一共九年,時間和姚廣孝的預言吻合。

“亢龍有悔”是《周易》乾卦第六爻的爻辭,爻題為“上九”。“亢龍有悔”是對乾卦“上九”爻義的解釋。“上九”即居上位的陽爻。亢,過甚、極度。上九居乾卦之終,陽進亢極,猶如龍高飛到了極點,將有所悔恨。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乾卦上九的陽剛之氣發展到了極限,不可維持長久。這裡預言了明朝將由盛而衰,土木堡之變中,明朝50萬精銳喪失殆盡,國力開始衰落下去。

“濺血禁中,應該是指的南宮復辟。景泰八年(1457),景泰帝突然病重。武清侯石亨、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密謀擁立太上皇朱祁鎮。正月十六日夜,他們撞開南宮大門,請朱祁鎮復位。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這件事史稱奪門之變,又叫南宮復辟。不知道電視也能否演到這裡?

“仇殺無盡無期”應該是指,英宗復辟後,殺死了于謙,之後邊防廢弛,蒙古各部不斷騷擾明朝,朝廷苦不堪言。到了後期,在東北,滿洲女真崛起,明朝和北方的少數民族戰爭不斷,可謂是仇殺無盡無期。


閔不克


姚廣孝其實只是明朝早期,一位精通三教的普通僧人,他一生中的最值得人稱道的便是慫恿與幫助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併成功奪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



姚廣孝在十幾歲的時便剃度出家做了和尚,在隨後的幾十年的時間裡,姚廣孝經過對佛法與風水學的研究,儼然成了一位“世外高人”。甚至被民間看成了與諸葛亮、劉伯溫一類的“仙人”。

但至於題主所說的姚廣孝推演明朝“三鉅變”屬於近期熱播的影視劇裡面的劇情,真實的歷史中並不存在。

不過既然題主問起,像素就為大家說一說這所謂的三鉅變吧!


一鉅變、“飛龍在天,倒覆江山於陡下”,這句話讀起來繞口,但也還是很好解讀的。便是朱標突然薨逝,朱允炆繼位,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併成功奪取皇位。


二鉅變、“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這裡講的是朱高煦得叛亂,最後被朱瞻基一鍋端了,面對朱高煦一次又一次的挑釁,忍無可忍的朱瞻基將其倒扣於銅缸之中,加上炭火,做成“烤乳豬”。

三鉅變、“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這裡說的是朱瞻基的兩個兒子朱祁鎮、朱祁鈺之間的恩怨情仇。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後為瓦剌所俘,後於謙擁立明代宗。不過一年後也先將朱祁鎮放了,回到大明的朱祁鎮卻被朱祁鈺整整囚禁了7年。而後朱祁鈺病重之時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奪回皇位。而朱祁鈺也在一月後死的不明不白。

這便是所謂的姚廣孝預言的三鉅變,此三鉅變我們可以看出都是圍繞該影視劇的三大節點互相串聯的,正史中並無此類記載。大家姑且當做娛樂來看,與飯後茶餘之談資,切勿當成歷史。


像素說


在《大明風華》中,姚廣孝預言了大明百年內有“三鉅變”。這個和朱棣下棋的老和尚,慈眉善目,一點也沒有正史上那個三角眼的姚廣孝那麼令人不寒而慄。

但是這個老和尚第一個預言就和朱棣有關。

“飛龍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於陛下。”


這個預言,很顯然就是指的“靖難之役”。“飛龍在天”出自《易經·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辭,原句:"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也就是順這是對朱棣這一脈而言,是“開門之局”。

“太子遽亡”,指的就是朱標突然去世,朱允炆德不配位,給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江山,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倒覆江山於陛下”,指的就是朱棣“靖難之役”的成功,取代了朱允炆坐了江山。

老和尚的第二個預言永樂死後,兩代人奪嫡引發骨肉相殘有關。

“龍戰於野,血色玄黃,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

“龍戰於野,血色玄黃”,出自《周易·坤》:“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本來是指冬至節來臨前的天象。此時陰氣達到最旺盛之時,代表陽氣的龍星宿即將出現。最早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用過此典故。


“主兄弟爭於室,濺血禁中。”也就是說朱高熾和朱高煦以及朱高燧之間兄弟奪嫡,引發的亂局。最終以朱瞻基烹殺朱高煦結束。也就是朱棣最不希望出現的朱家人自殘結局。

靠和尚的第三個預言實際上個朱祁鎮有關,在他身上發生了兩件大事,影響大明此後格局。

“白龍魚服九年,亢龍有悔,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   

“白龍魚服九年”,指的是正統14年“土木堡之變”,朱祁鎮從出征當年,到被瓦剌囚禁1年後放歸,再被朱祁鈺囚禁南宮7年後“奪門之變”重新復位的9年受難時間。這9年,實際上涵蓋了兩個歷史事件,“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


“亢龍有悔”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意思是龍飛到了過高的地方,必將會後悔。居高位的人要戒驕,否則會失敗而後悔。

“墮於地,又濺血禁中,仇殺無盡無期”,指的是朱祁鎮回來後,朱祁鈺卻並不願意把皇位還給他。朱祁鎮雖然名義上是太上皇,但卻被囚禁在南宮7年。一直到景泰8年,朱祁鈺病重,以石亨、徐有貞和太監曹吉祥為代表的一眾人,幫助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復位成功。而於謙等景泰舊臣們就又像當初的建文舊臣們一樣被屠戮、流放。


而這些事情,在明初百年內,形成了巨大的循環,使得仇殺無盡無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