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聯盟助推鄉村“抱團”發展

制定農業技術培訓計劃,準備蘇鐵山藥有關認證資料……1月5日,謝方奎的又一個加班日。作為攀枝花市西區格里坪新型職業農民創新創業孵化園(以下簡稱“孵化園”)運營負責人,週末加班是常態。

“現在聯盟成立了,要做的事就更多了。”他口中的“聯盟”,是指不久前在孵化園裡成立的西區格里坪農村產業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包括園內企業和格里坪鎮的10個村。

為幫助農民創業,西區於2019年8月建成孵化園,提供諮詢、技術、融資、培訓等32項服務,已入駐21家企業,回引362名務工農民。“我們以孵化園為主陣地成立黨建聯盟,是為了進一步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帶動周邊農村‘抱團’前行。”西區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

這個孵化園和“聯盟”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配套服務

解決創業實際困難

孵化園位於格里坪鎮格里坪村7組。攀枝花市昌億農業公司是最早入駐孵化園的企業之一。

該公司負責人和金國今年36歲,是格里坪鎮爛壩村村民,曾在成都、北京、廈門等地務工,返鄉後先辦養豬場,年出欄600頭,後來又流轉土地200畝,銷售芒果蔬菜,生意越做越大。

2019年6月,公司芒果發貨量劇增,急需一個大型倉庫分揀包裝,孵化園隨即免費為其提供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辦公室。

“過去公司訂單小,基本在地裡就打包發貨了。現在每天最高處理發貨1萬件,遇到下雨天更是沒法辦。有了孵化園倉庫,可以從容處理。”和金國說。

孵化園不但為所有入駐企業提供免費辦公室和倉儲場地,還有相關配套服務。

硬件方面,有會議室、路演室、直播室、閱讀區、休閒區,有銀行和保險公司入駐服務。

軟件方面,孵化園為企業提供創業投資、信息諮詢、技術扶持、籌資融資、教育培訓、市場營銷、倉儲物流等32項服務。截至目前,已幫助32名創業人員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550餘萬元。

攀枝花三土農業技術公司專門為孵化園內企業作技術培訓指導,格里坪鎮所有農戶均可自願報名參加培訓,為芒果種植超過120棵和其它作物種植面積達1畝以上的農戶提供面對面培訓服務。

藉助多家技術服務機構力量,孵化園已累計為362名務工農民、21家入駐企業提供各類服務1360餘次。

留住人才

培養致富帶頭人

格里坪鎮格里坪村5組村民謝方奎今年33歲,2016年底結束在外務工生涯回到村裡,與6名大學生“村官”一起創立了攀枝花市農易達青年創業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後來,該公司被格里坪村接管。“作為集體經濟,公司每年會將利潤的3%作為公益性基金,投入到孵化園創新創業引導業務中。”謝方奎說。

在這群青年黨員的帶領下,當地山藥、芒果、青花椒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走出去,年銷售額20萬元,謝方奎被推選為村委會副主任。

西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江麗說,孵化園採用“務工農民黨支部+青年人才黨支部”的“雙支部”引領模式,在專合社、產業協會、涉農企業中設立了21個黨組織,共吸納黨員642名,培養了一批致富帶頭人。

格里坪村4組村民郭桔顯是個“90後”,幾年前返鄉創業養蚯蚓。其公司入駐後,孵化園幫助聯繫專家做技術指導、拓展市場,年產值突破120萬元。

“以前養得粗放,現在用精包裝、施有機肥,正計劃建一個30畝的標準化養殖基地,估計今年產值翻番!”郭桔顯說。

通過實施“村有專家、社有骨幹、戶有能人”的鄉土人才基地培養計劃,孵化園已累計選拔培養土專家28名、技術骨幹37名、家庭能人98名。

孵化園還實施了務工農民黨建“百千萬”工程,已發展優秀務工農民黨員19名,培育選拔優秀務工農民村幹部13名,讓優秀務工農民引得回來、留得下來、富得起來。

破解難題

帶領農民做品牌

不久前,格里坪鎮下轄的10個農村黨組織、22個專合社、4個產業協會、21家企業等黨組織和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西區格里坪農村產業黨建聯盟,覆蓋農戶1800餘戶。

以產業黨建聯盟為紐帶,孵化園構建起“孵化園+村黨支部+專合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格局,著力破解農業組織化程度低、標準化生產難、規模化經營難、品牌化營銷難等四大難題,帶領農民抓生產、闖市場。

近日,聯盟成員單位還與攀枝花市農易達青年創業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增資入股協議,壯大孵化園集體經濟。

在格里坪鎮黨委書記吳偉看來,孵化園的服務對象不應是幾家企業、幾位農民,孵化園還應成為全鎮乃至全區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格里坪鎮10個村發展不平衡,可以利用孵化園這個平臺整合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抱團’前進。”

“我們村耕地面積少,芒果產業起步晚,加入聯盟後可以學到更多種植經驗。”苦蕎村黨支部書記苟連友說。

按照產業黨建聯盟章程,將定期召開聯盟議事會,由聯盟成員向聯盟辦公室申報年度重點工作項目,集體審議通過後實施。

“目前,聯盟已經基本通過了‘格里坪鎮農業技術培訓’‘蘇鐵山藥銷售初加工品牌化’‘噹噹雞的養殖採購銷售’等三個項目,明確了責任單位,開始分步實施。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孵化園配套設施,引進更多企業,為農民朋友提供更好服務。”謝方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