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陳村「黨建+」模式讓鄉村煥發新活力

後陳村“黨建+”模式讓鄉村煥發新活力

廣場舞大賽剛結束,葡萄王擂臺賽又擺上……近日,寧陵縣陽驛鄉後陳村熱鬧非凡,各項以黨建以主題的活動輪番上演,送給廣大群眾一場場精彩的黨建文藝活動。

後陳村有900多人,擁有黨員56名,如何通過黨員帶頭、示範帶動引領群眾脫貧致富,成為村“兩委”一班人思考的問題。自2008年開始,全村823畝耕地以每年每畝700斤小麥的形式實行了群眾較滿意的合理流轉,實現了聚零為整、規模化經營、科學化管理,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後陳村經濟、生態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抓好黨建促扶貧。後陳村雖不是貧困村,但有貧困戶32戶,為實現2018年全面脫貧計劃,該村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的要求,著力加強村黨支部的自身建設。在今年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真正把那些有本事、能辦事、會辦事、辦成事的優秀人才選進村支部班子,以黨建+(扶貧+環境+產業+項目+民生+發展)等基層黨建模式,為推動基層黨支部建設質量進一步提升、推進全村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同時,後陳村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由致富黨員帶頭幫扶貧困戶,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注重黨員活動和黨員教育的制度化和常規化,牢固樹立黨建第一要務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性和強烈的責任感,狠抓黨建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的落實,以黨建促扶貧,以黨建統領脫貧攻堅全局。

鄉村振興是國家提出的重大戰略,後陳村黨支部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該村科學規劃,真抓實幹,著力打造特色鮮明的黨建工作亮點。

依託本村特色產業種植優勢,後陳村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外出參觀學習,取長補短。目前,由縣領導幫忙聯繫省農業專家來該村指導農作物種植與管理技術,帶動廣大群眾脫貧致富。

同時,由村黨支部組織帶領村幹部、黨員外出考察,本著學習別人一點點彌補自身大缺點的最終目的、以黨員和致富能手為先鋒帶頭,發展溫室大棚葡萄、桃、甜瓜、西瓜、蔬菜等富硒果蔬種植基地和採摘園300多畝,畝均效益1.5萬—2萬元,提高了農業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貧困戶務工。

抓好黨建促美麗鄉村建設。後陳村牢固樹立圍繞黨建抓經濟、抓好經濟促發展的理念,積極協調項目,引進資金,加快後陳村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村提升改造黨群服務中心8間,安裝LED電子屏2處,安裝路燈56盞、攝像頭36個,購買健身器材15套、垃圾收集箱19個;全村落實了安全飲水和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栽植果木樹、花木樹3萬多棵,改善了村民居住環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促進了後陳村美麗鄉村建設。

“基層黨組織是黨的事業的根基,我們將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服務群眾功能,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後陳村黨支部書記於凱介紹,要落實好基層黨建工作,村“兩委”成員作為最基層的工作人員,必須切實提高自身執行力,大到一項決策、一個規劃,小到一個管理細則、一份日常計劃,都要結合實際、貼近基層予以高效落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