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机械化部队损失,苏军研发A-20和A-32,后者最终成苏军王牌

20世纪30年代,大将巴甫洛夫对未来苏军坦克的再评估工作中,提出需要发展一种新型坦克的建议,以缓解苏军装甲防护脆弱的通病,减少机械化部队在战场上的损失。经过几番讨论,哈尔科夫设计局计划将三种坦克进行设计,即A-20、A-30和A-32。

为减少机械化部队损失,苏军研发A-20和A-32,后者最终成苏军王牌

苏军大将巴甫洛夫

A-20坦克样车严格按照装甲部队委员会的计划制造,较以往坦克更为先进。坦克重18.2吨,保留了BT系列坦克的车轮/履带两用特征。像BT坦克一样,可以用四对路轮行驶;动力装置采用了更结实耐用的新型V-12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底盘以BT-7M坦克为基础。和大部分BT系列坦克一样,武器装备为一门45毫米高速火炮和两挺机枪(包括一挺同轴机枪)。

有趣的是,A-20坦克在外形上酷似后来的T-34坦克,它们的车体和炮塔都是一样的。A-20坦克的炮塔由25毫米厚的辊轧装甲钢板制成,炮塔正面V字形的斜装甲板的斜角设定为60°,车体悬于履带之上,车体两边保护履带的装甲成斜角形,厚25毫米。这种规格与苏联此前曾试图生产的另一种编号为T-46-5(或Izdeliye Ⅲ)的防弹坦克基本一致,那是一种重32.3吨的坦克,已经进入了样车生产阶段,后来被取消了,但其装甲防护设计方案对A-20型坦克产生了较大影响。

为减少机械化部队损失,苏军研发A-20和A-32,后者最终成苏军王牌

A-20坦克

苏联试图以提升A-20坦克武器配备的形式将其改进成A-30,但实践表明这完全行不通。设计组试图在A-20炮塔上安装BTU坦克所使用的短管76.2毫米(30.5倍口径身管)火炮,但这种努力最终失败了。因为这种炮塔太小,安装大型武器操作起来极其困难,而且炮塔座圈也承受不了76.2毫米火炮的后坐力。最后,由于方案的不可操作性,A-30计划只好放弃。

A-32是一项更加有发展前途的设计,是基于BT坦克的一大飞跃。A-32保留了克里斯蒂悬挂装置,但弃用了车轮/履带两用系统。由于只用履带行驶,坦克重量大大降低,新车体的装甲厚度可以增加到30-60毫米,而且还不超过其重量限制。设计师们还为A-32设计了新的驾驶系统,即通常的杆式操纵方式,而不是像BT坦克和A-20坦克那样的驾驶轮。他们从BT系列坦克中发现,轮式操纵方式绝对不是驾驶履带车辆的最好方法,而用杆式操纵方式又不可能驾驶轮式车辆。坦克的负重轮增加到了5个。最后,根据科什金最初的制造大口径火炮和厚装甲坦克的建议,A-32坦克安装了76.2毫米火炮。

为减少机械化部队损失,苏军研发A-20和A-32,后者最终成苏军王牌

A-32坦克

1939年7月,A-20和A-32坦克样车的生产均告完成,并被送到库宾卡坦克技术科学试验学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两种坦克的机械性能都比较可靠,优于其他型号坦克。A-20坦克不用履带行驶时性能较差,但像A-32一样靠履带行驶时性能令人满意。1939年9月1日,在一次为最高军事委员会举行的苏军坦克展示会上,A-20和A-32以及KV重型坦克、复杂而昂贵的T-50和T-40两栖坦克同时在会上亮相。

这两种坦克能够参加展示会表明了官方对设计的认可,尽管在最高军事委员会内部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科什金坚信,A-32是性能优越的坦克, 并认为它应该被作为一种通用型坦克,取代许多苏军坦克,承担BT、T-26轻型及T-28中型坦克的任务。A-32坦克的缺点就是相对比较昂贵,其费用相当于T-26坦克的3倍,一些部门对此表示非常关注。巴甫洛夫支持A-20设计,因为这是根据他发起的装甲部队委员会设计方案而生产的坦克。

为减少机械化部队损失,苏军研发A-20和A-32,后者最终成苏军王牌

苏军A-32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