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15式坦克和老59的作用有什麼不同,憑59改不行嗎?必須要新研製15式嗎?

杜維w新疆


兔哥回答;15式坦克是我國軍工人員最新研製入役的一款新式輕型坦克,於2018年服役。15式輕型坦克的正式編號為ZTQ-15;研製這款輕型坦克的目的是明確的,就是為了能夠在山區以及水網複雜地形條件下作戰,該坦克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在高原缺氧的環境下執行作戰任務,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針對高海拔地區研製的一款輕型坦克。總體結構設計緊湊,機動性能突出,對地形的通過性好,火力強大,先進的火控設備,以及遙控機槍塔都是15式坦克性能優勢的展現。15式坦克的服役,徹底解決了我軍坦克高原性能受限的問題,成為高原上的一款殺敵利器,同時也可用於平原,水網地形條件下的作戰。




15式輕型坦克能適應不同的作戰環境;坦克做為裝甲突擊兵器,處於集群突擊作戰的核心位置,但坦克雖然強大也不是一款坦克什麼環境條件下都能包打天下,受環境的影響較大。山區由於地形複雜,對坦克的大小有限制要求,而水網地帶由於水流多,重型坦克使用受限,高原更是被譽為坦克的禁區,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大,需要的氧氣量也大,但高原的特點恰恰就是缺少氧氣,因此,一般的坦克上了高原就會像人一樣得高原病,發動機突突冒白煙就是不走路。而15式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無論是低海拔,還是高原缺氧環境下都動力充沛,看似簡單實則是軍工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15式坦克的基本性能;15式輕型坦克具有1000馬力的澎湃動力,只有35噸的輕型坦克配置如此的大功率發動機,能夠使15式坦克的越野速度達到60公里/小時以上,這在坦克中是名列前茅的,特別是高原環境下。對地形的高通過性能也是15式的優勢,爬坡越障得心應手,15式的裝甲採用了複合基本裝甲和外掛爆炸式反應裝甲,能有效抵禦火力打擊。15式裝備一門105毫米高膛壓坦克炮,能夠發射大長徑比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這個彈種在相同口徑下的穿甲深度絕對第一,和120主流坦克炮比也絲毫不落後,我們可是火炮領域的老大,另外還可以發射炮射導彈。15式的車載機槍採取了遙控設計,乘員在炮塔內就可完成射擊。


火控系統和信息化系統是15式的亮點;信息化技術是建立在機械化的基礎之上的,信息技術能夠使坦克感知戰場上的各種信息,提前知道所要面對的敵人,並能夠確立自己和友鄰的位置等等信息,使戰場變的透明,這個優勢也是軍工技術的最先進成果。15式的火控系統採用了99最新型的火控系統,具備獵–殲模式,激光測距、橫風傳感器、晝夜觀瞄器,彈道計算機,等等新技術,每一項都是我國軍工技術的最新科研成果,所以15式坦克是一款重量輕功能強大的武器系統,其火力足以對抗目前的三代坦克。


59式坦克;59坦克是我國坦克發展的一個基石,正是通過59式坦克我國走向了今天的坦克強國。59坦克有許多改型,主要有59-1式,59-2式,59-2A式,等等。雖然59式坦克在我國正在退役,但其改型卻是它人喜歡的對象,總的來說如果換上新火炮59坦克的火力照樣一流,這也是它受到別人恩寵的原因。但59坦克由於設計年代早,裝甲,車體結構沒有潛力可挖了,雖然是一款中型主戰坦克,重量卻是輕型坦克的身子骨,只有34噸。面對目前的火炮技術,59老已,已經扛不住打擊了,重要的是59不能上高原,所以在新型坦克不斷入役的情況下,59被取代也是武器裝備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客觀規律。


59坦克已經不再適應作戰環境,15式輕型坦克要比59式強很多;

59式中型坦克的車體,裝甲,動力,火炮都已經落後,靠改進是不能滿足作戰需要的,59採用一門100毫米線膛炮,目前已經被替換,火炮好解決,車體怎麼辦?裝甲怎麼辦?動力室也需要改進才能容下大功率柴油機,火控系統,駕駛系統都需要改,如果把這些都改了,那麼這款坦克還是59式坦克嗎?所以,不改了,也沒必要改了。15式輕型坦克最讓人喜歡的就是雖然號稱輕型坦克,但無論是動力,火力,裝甲防護都不差,能夠敢和中型坦克,甚至重型坦克叫板自然實力不俗,這些都是改進59式坦克所辦不到的。59式坦克是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立下赫赫戰功,也為我國先進坦克的研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值得敬仰。但時代不同了,被新型坦克取代也是情理之中,只有武器裝備的代代更迭,才能保證我國軍事力量的強大。



兔哥42928


從網絡上公開能搜狗到的信息來看,裝備我軍不久的15式新型坦克全重33噸,被命名為“輕型坦克”;而59式坦克全重34噸,命名為“中型坦克”,兩者僅就噸位而言,也就相差1噸而已,15式卻成了輕型坦克,而59式則是中型坦克。

看來軍方對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如同滿載排水量1300噸的056型基本型艦,以及滿載排水量1400噸的反潛版艦,都被海軍命名為“輕型護衛艦”;而50年代建造的滿載排水量1300餘噸的6601型艦,以及60年代建造的滿載排水量1200餘噸的65型艦,兩者皆被海軍命名為護衛艦。

056/056A型艦命名,以及對15式坦克的命名,顯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和以前的艦艇和坦克確實不一樣了,33噸的坦克事實上完全可以命名為中型坦克,我軍歷史上62式輕型坦克才21噸,所以被命名為輕型坦克。

相比較62式輕型坦克,15式坦克重達33噸,實際上就是一輛中型坦克,而二戰時期,非常有名的蘇制T-34中型坦克就是34噸,重量幾乎和15式坦克相差無幾。

59式坦克,是我軍裝備的第一代坦克,是在參考蘇聯T-54A中型坦克的基礎上仿製並大量裝備的一種中型坦克,各種改型坦克即便是資深軍迷不查資料都記不住了,型號不下二十餘種,全世界還沒有那個國家,對同一型坦克有那麼多種類的不同改進版本,且量產不會低於1萬輛。

儘管59式坦克有各種改型,但卻存在著坦克發動機功率不足的先天弊端,坦克操控系統的落後,以及坦克內部空間狹小帶來的乘員工作環境的憋仄,無論怎麼樣魔改,換上什麼樣的馬甲,59式坦克還是5對負重輪,其鮮明的外觀特色永不變色。

正因為59式坦克存在的先天不足,實際上已經不適應部隊的戰鬥,因此,研發裝備與59式坦克噸位相近或略遜的新型坦克就有了可能,目前,15式坦克是世界上唯一新研發的輕型坦克,西方國家已經好多年沒有研發新坦克了,只是在原M-1、豹-2等著名坦克的基礎上改造提升版本而已。

15式坦克,裝備了一門新105毫米火炮,攜彈有38發,能發射高爆彈、穿甲彈和射程足有5000米的精確制導炮彈,新研發的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據稱具備了擊穿當代主流主戰坦克裝甲的能力。

輕型坦克與我軍最先進的99A2坦克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說是其縮小版,兩款坦克的炮塔都應用了現代化設計,同時攜帶的傳感器和內部技術也都相差不大。

配備了熱成像儀等火控系統,保證了15式坦克在夜間和惡劣天氣環境下的正常作戰,而且還採用了激光測距儀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坦克遠距離的打擊精度。

33噸的體量,配備1000馬力的發動機,以及液壓氣動懸掛系統,不僅大幅提高了機動性,而且能適應南方水網地帶、山地、丘陵、高原等環境惡劣的地區作戰。

59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戰爭之需求,62式輕型坦克也已遭淘汰,因此,研發裝備一款重量在30餘噸左右,配備新型彈種時具備抗衡當代主戰坦克的15式新型坦克,就是為了適合以上96式、99式坦克不方便部署的特殊作戰區域,自有著軍方在未來戰爭中運用的考量,才有15式輕型坦克的誕生,即便在全世界都是屬於特例。


國平軍史


當你不差錢的時候,是會選擇QQ魔改版跑川藏線,還是弄臺越野車去跑呢?同理可證~

一般現在各國主力坦克都是重型坦克,比如99A、美國M1A2坦克、俄羅斯的T-90坦克、阿瑪塔坦克、豹-2坦克等等,都是超過50噸重的大傢伙,甚至印度阿瓊坦克超過了68噸!而15式坦克僅有35噸,這個重量已經超過了輕型坦克,和59坦克差不多了。但實際來看15式坦克和59坦克真不是一回事,15式的實力戰鬥力和99A一樣,其戰術靈活度要遠超59式坦克。

15式坦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可以乘坐運-20運輸機,運-20運輸機搭載99A坦克基本不太可能,搭載59坦克因為體積和寬度問題也夠嗆,並且大型運輸機運送坦克只能輕型坦克,這個時候15式坦克特點就出來了。特別是輕型坦克通過空運,可以迅速部署到山區、丘陵地帶,可以使用成建制的戰術運輸機通過空運快速部署,而不必等到鐵路的運輸。

比如南方的水網地帶和山地高原,很難機動,並充分發揮戰鬥力,比如59坦克,基本上高原無法上去了,畢竟坦克功率不足了,但是15式坦克不會,其瞄準的地域就包括了高原,從現代戰爭的戰術來看,現代戰爭處於局部戰爭時代,大打的情況很難出現,所以不再需要在前線部署大批重兵,平原大兵團決戰很難在出現,反而是一些遙遠地區,需要快速部署軍事力量,因此陸軍需要良好的適應能力的坦克,並且可以快速出動,15式坦克正好滿足了。

15式坦克最厲害的就是105mm坦克炮,其可以穿深600mm均質裝甲,完全可以對周邊坦克秒殺,可以在正常的交戰距離上輕鬆擊穿三代坦克。並且附屬武器除了一挺12.7機槍,還有一門35毫米槍榴彈遙控武器站,可以輕鬆的打擊試圖偷襲的步兵。

在防護上,15式坦克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輕型坦克,其採用了正面裝甲後,兩側薄,隨時隨地車體增加附加裝甲和反應式裝甲,根據任務不同,懸掛裝甲不同。這樣保證車體應敵最大的正面不會被輕易擊穿,同時利用複合裝甲車和模塊化爆炸反應堆裝甲,這些裝甲防護確保了坦克安全,這些都不是老式59坦克能比的。而59坦克都是服役40-50年以上的老車,整體構件都即將淘汰了,如果要升級59坦克,價格也並不便宜,因為59坦克就剩一車體,整體價格可能還不如15式坦克便宜。所以15式坦克遠比59坦克優秀,59坦克最終也將完全退出現役。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15式坦克是第三代輕型主戰坦克,59式坦克是第一代主戰坦克,兩者之間的差距就像殲10之於殲5。

在剛過去的70週年國慶閱兵中,首次亮相的15式輕型主戰坦克是亮點之一,這是我國最新研製的研製的主戰坦克,而且這種輕型主戰坦克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鳳毛麟角。

毫不謙虛的說,15式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輕型主戰坦克,因為其他各國還沒有類似型號。美國陸軍近期也開展了輕型坦克項目,但是離列裝還得有數年時間。

59式主戰坦克則是新中國成立後引進蘇聯T54/55坦克技術生產的第一種國產主戰坦克,定型服役已經愈半個世紀,期間經過數次改進,形成多個型號,目前仍有幾百輛59式尚在服役狀態。59式是解放軍的一款經典、標誌性裝備,被軍迷親切的成為“五對輪”。而59式的各種魔改更是被軍迷津津樂道,59式的服役年限極有可能超過100年。

“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上圖就是“中東PLA”坦桑尼亞裝備的魔改59,各種魔改版的59在某些第三世界國家中仍然是主力裝備。

15式和59式坦克從體量上看還真差不多,尤其是重量。15式重量為33噸,而59式則是34噸。隨體量相仿,但是15與59式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戰後坦克發展按技術水平可以分為3代,第一代是蘇聯的T55、美國的M48為代表,第二代是蘇聯的T62、美國的M60、英國的百夫長、德國的豹1,而第三代則是蘇聯的T72/80/90、美國的M1、德國的豹2、英國的挑戰者。雖然俄羅斯將目前研製的T14成為第四代主戰坦克,但是尚未被其他國家承認。

我國也研製生產了全部3代主戰坦克,第一代就是59式和62式,第二代則是79和88式,96式算是二代半,第三代則是99式和15式。可見,15式與59是差了2代,他倆之間就像殲10和殲5,59式坦克無法單憑魔改就能達到15式的水平。

坦克性能主要看三項:火力、防護和機動性,現在又加了一項信息化,從這四項比較,15式遠遠要強於59式。

首先,火力方面。雖然15式坦克和最新的59D同樣使用一門105毫米線膛炮,配合國產新型105毫米彈藥,火炮威力相當,但是15式有著更全面、更先進的觀瞄設備和火控系統,比59式看得遠、瞄的準、打的快。

15式坦克使用了第三代坦克流行的“獵-殲”式火控系統,車身上有大量的觀瞄設備,而且夜戰能力突出。在先進火控系統的支持下,15式坦克能夠實現較高的”動對動“目標命中率。

而59式坦克的火控系統則相當原始,即便是59D型坦克,仍然是老舊的光點注入式火控,夜視儀也比較簡單,行進中命中率較低。

其次,在防護方面,15式使用了國產新型複合材料裝甲,在披掛附加爆反裝甲後,炮塔部分能夠防住T72早期型主炮直接命中。而59式仍然是鋼鐵均質裝甲,雖然也可以披掛爆反裝甲,但是防護能力還是相當湊合。

再次,在機動性方面,這是15式坦克的拿手好戲。15式使用了兩級增壓的132系列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000馬力,坦克整體功重比超過30馬力/噸,再配合其先進的液力變速器和懸掛裝置,機動性能逆天。

高原、山地是15式坦克的典型使用場景,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15式坦克能夠以60公里的失速飆車。

而59式坦克在機動性方面就比較孱弱了,仍舊使用520馬力的老式柴油發動機,功重比僅僅是15式的一半,而且還是使用老式固定軸式變速器,駕駛起來非常費勁。從機動性能對比,15式和59式就像跑車與農用拖拉機。

最後,在信息化方面,15式作為研製之初就以全面信息化為要求的新型坦克,無論是終端性能還是聯網能力,都不是老舊的59能相提並論的。

總而言之,15式和59式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差距太大,不是一句”魔改“就能替代的。而且,15式與59式在定位上也不相同,15式主要用於南方水網、叢林、高原、山地,其前輩是由59式衍生而來的62式輕型坦克。

某種意義上來說,15式是62式輕坦的精神傳人,但早已脫胎換骨。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現在很多人對15式坦克的定位依然是糊塗。提到15式坦克就開始背臺詞:是為南方水網稻田設計的,是為青藏高原量身定做的......這都不對。

15式坦克並不是為某個地區設計的,它是一款全地域坦克,哪裡都能用。早期的15式試驗的圖片裡我們也能看出來,是在東北的大雪地裡。咱們把這些因素放一起就明白了:東北平原能用,青藏高原能用,南方水網稻田能用。你說它還哪不能用?15式實際上就是天上不能用,海里不能用。

15式最大的特點在閱兵式裡也說了:快速部署、快速反應、快速突擊。

它不是為某個區域設計的,15式的使用思路是哪裡有事,它能快速的殺到哪裡。包括臺海、朝鮮......乃至於未來的海外作戰。現在15式已經裝備海軍陸戰隊了,而海軍陸戰隊是最典型的出國遠征部隊。15式的使用範圍也不僅僅是在國內。用不了太久,我們也一定能在維和部隊裡看見15式。

15式,平原能用、高原能用、水網稻田能用,搶灘登陸、奪島也都能用。國內能用,出國也能用。

臺海有事,第一波殺過去的,肯定是15式。朝鮮半島有事,第一波殺過去的,肯定是15式。藏南有事,越南緬甸有事,殺過去的還是15式......西伯利亞、外蒙、西亞,非洲維和,這都是15式適用範圍。

15式是一款輕量化主戰坦克。為什麼要追求輕量化,就是為了哪裡都能用,沒限制,這是一款萬能、全能坦克。但是,在輕量化的後面還有兩個字:主戰。15式雖然輕,但依然是主戰坦克。主戰坦克就是地面突擊部隊的核心,最主要的坦克。

我們國家現在又3款主力坦克:96式、99式和15式。

聊這3款坦克的關係比較麻煩,因為有兩個小常識很難被一些人接受:

1,15式比96式要先進整整一代,從科技水平上看,其實也比99更先進。

2,99式是重坦,15式是輕坦,重坦是防禦用的,輕坦是進攻用的。

96年的坦克,那還是BP、大哥大的時代。15年的坦克,是智能手機普及,人工智能的時代。你得多天真,才能認為因為大哥大的體積大,它就比智能手機更先進?而且96年,還是我們軍隊的戰略忍耐期,那時候資金非常困難。15年的科研單位就已經富得流油了,資金充足,各種先進的東西都能搞。15式坦克的科技含量是96式不能比的,差了將近20年,而且是科技飛速發展的20年。還是那句話,你得多天真才能得出1996年的坦克比2015年的坦克更優秀的結論?15式比96式輕了幾噸,但防護能力只能是增加,而不是減少。15式的主炮口徑比96式小15mm,威力也只能是增加而不是減少。最差最差,最保守的估計,15式的防護力和火炮威力和96差不多。至於信息設備、電子設備、操控設備......遙控武器站,這些東西,15式肯定要甩96幾條街。

從科技水平上看,15式也比99先進,但如果對打起來,肯定還是99更強。這是因為99在硬件上堆出來的優勢。15式的裝甲更新,但它只有半米厚,99的裝甲舊一點,可是它堆出1米厚,那肯定還是99更扛打。發動機、主炮也是一個道理。

99比15重出20噸,可以靠體量保持優勢。但96的全重在40噸左右,比15式只高出幾噸。15式在裝甲重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其他部分的優化,都能把這幾噸的差距找補回來。15式和96式用在防護上的重量差不多,但15式是新一代裝甲,再加上主動防禦系統和靈活的車身,它的防護能力肯定要高出96一截。

15式的車長可以在坦克裡面遙控機槍,96式的車長還得是把半截身子露在車外,自己抱著機槍射擊,能比嗎?咱也不用等什麼數據披露,15式的反應速度肯定比96更快,打的也更準,差20年呢,對不對?

96式坦克其實是85式的升級版,而85式的血統還要追溯到80式,80式又是1974年開始研製的。96是老式坦克一步步升級改造出來的。這就免不了受一些原始設計的限制。即便是99坦克,咱們也得拆開看。99式先進主要集中在炮塔,底盤這塊,依舊有明顯的蘇制坦克的痕跡。這兩款坦克都在在國家比較困難、落後的時期開發的,肯定要把舊東西帶進來,肯定把仿製的東西帶進來。而15式是國家經濟比較好的時候開發的,錢不缺,技術不缺,裡裡外外全新的設計,是一個一氣呵成、一步到位的產品。

包括99,以及以前的坦克,都是在仿製、追趕別人,只有15式,讓中國的坦克走在了世界前列。輕量化主戰坦克這個思路還是全球獨一份。15式亮相以後,美國也張羅開始搞,以色列也在研製。未來,這種輕型主戰坦克肯定是主流。

15式是純新的坦克,是純中國產的坦克,而且是領先潮流。

至於輕坦是用來進攻的,重坦是用來防禦的,這裡咱就不詳談了,這是:常識。當然,不能接受重坦是防禦的,輕坦是進攻的,這個也能理解。有興趣大家可以慢慢聊。但你要是認為96比15更強,那就得看看腦子了。

以為15式輕,就覺得它比96弱。

不知道輕坦是進攻、突擊型裝備。

再加上開頭說的,很多人說15式是為了南方水網稻田、青藏高原設計的。這就導致很多人看不懂15式的重要性,嚴重的低估了它的地位。

所以咱們還得把這裡面的關係重新捋順一下:

1,15式是中國最新型、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不但比96先進,其實也比99先進。

2,15式是一款全地域、萬能坦克,哪裡都能用,隨時都能用。

3,15式是中國新一代的輕騎兵,打頭陣的急先鋒,是典型的進攻型兵器。

99式雖然強大,但體積、質量也都太大,運輸起來非常不方便,反應速度太慢。而且重坦在地面突擊的過程中,故障率、損耗、油耗也遠遠高於輕坦。15式可以在24小時到達戰場,99式要5天。1000輛15式突擊1000公里,抵達終點的能剩900輛。1000輛99突擊1000公里,抵達終點的只能剩500輛。

這些年殲20非常風光,但是,細節,殲20的保密程度其實非常的低,從首飛就一直曝光在媒體之下。15式坦克、155卡車炮看著不起眼,但保密程度非常高,一直是遮遮掩掩,知道這次閱兵才算拿出來。因為,在行家的眼裡,15式小坦克、卡車炮的意味要比殲20更深遠。

殲20是一款傳統的保家衛國戰機。而15式和卡車炮是赤裸裸的進攻型兵器,非常容易引起鄰國的“不安”,包括俄國。現在強國的陸軍都在追求輕量化,輪式坦克、輪式戰車都很吃香。為什麼要把部隊搞的這麼輕?就是為了:進攻。

以前蘇俄的坦克都是40多噸,歐美的坦克是50多噸、60多噸,那是因為蘇俄準備攻,歐美準備守。現在俄羅斯搞了65噸的阿瑪塔,中國搞了30多噸的15式,這就叫攻守易勢......

15式,是未來陸軍的骨幹裝備、核心裝備。96式不是,99也不是。

首先,96式會退役。未來陸軍是15式和99式輕重搭配。區別是99式是用來看家的,15式是用來進攻的。99式是保衛首都的坦克,15式是打進別人首都的坦克。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是15式一款輕坦,155卡車炮要藏著掖著的道理。

卡車炮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把牽引式火炮和牽引車做成了一體。但這樣一來,它的反應速度非常快。自己開起來快,用飛機、火車、輪船運輸也快。非常適合進攻作戰。笨重昂貴的履帶式自行火炮和99坦克一樣,也成為了防禦性武器。

這次閱兵正式亮相的15式坦克和155卡車炮是陸軍的骨幹。而開發和大量裝備這類武器,就是中國軍隊從被動防守到主動進攻的一個轉變。從100多年的等別人打上門,把自己國家打的稀巴爛向禦敵於國門之外轉變。從在自己家裡打仗向在別人家裡打仗轉變。

過去日本的90坦克50多噸,後來的10式坦克就減到了44噸,現在又在搞更輕的輪式坦克,就不到30噸了。這就是為了運輸方便,出國方便。

大家都覺得99是我國最強的坦克,可是你別忘了,開發99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蘇俄的坦克部隊進攻。而開發15,就是已經開始惦記進攻別人了。15式的意義遠大於99。15式是最新一代的坦克,是99式之後的新一代坦克,比99更好......這有些驚悚,但可以慢慢體會。性質,不一樣!

很多人覺得15式是應急性裝備、是輔助性裝備、是補充性裝備。這都不對。

15式比大家預期的要狠的多,也重要的多。它就是陸軍、海軍陸戰隊甚至是遠征部隊的最主要、最核心裝備。注意,是:最。不是之一。

未來,中國的坦克部隊會以15式為主,99式為輔,96淘汰。大量的15式征戰,少量的99式看家。就是閱兵方陣這個結構。隨著15式坦克和大量的卡車炮、輪式戰車的加入,中國軍隊的進攻意識也是越來越強烈。

如果我們搞出一款70噸的重坦,並作為主力,那其他國家就踏實了。搞出30多噸的坦克,反倒會慌張。所以15式小坦克,卡車炮這些玩意就不能太張揚。

說到這,問題的答案也就簡單了吧?

這麼問,以及很多人都把15式坦克當打醬油的了,所以才把它劃到62式、59改的堆裡。15式雖然輕,但它的正式稱呼還是主戰坦克。主戰這兩個字並不是隨便給的。主戰,就是打大仗、硬仗、惡仗中,最主要、最核心、最骨幹的意思。同時也代表著數量龐大。而且主戰坦克也都有三防設計,15式打核戰爭的時候,都能上陣。

59改肯定是承擔不了這些任務。


衡量這些武器地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閱兵。15式坦克、155mm口徑卡車炮、東風17、長劍100.....這些是新參加檢閱的裝備,肯定都是新貴。沒點兒絕活不可能讓你上。96式坦克、300mm口徑火箭炮、東風11、15、16這些以前參加的,這次沒參加的,那就是已經淪為二線了。地面裝備方陣排第一的是99,排第二的是15,這就是地位。15式是陸軍二當家的,問題是通常大當家的都不怎麼管事......二把手才是幹具體業務的,一把手負責壓陣。


銳度何老師


很多人糾結既然59魔改版那麼多,性能也是越改越好,再說噸位也屬於中型坦克,和新研製的15式坦克差不多,那麼為什麼非要全新研製一款15式主戰坦克呢,畢竟在三代坦克後,歐美這些強國都沒有再研發新型坦克。

有上述想法也不能說錯,只能說比較現實。新型的15式主戰坦克和59式主戰坦克不能等同看待,兩者從定位上就完全不同。15式坦克被稱為是輕型坦克,此處的“輕”非傳統“輕型坦克”概念,而是指“輕量化坦克”概念。

在國際上對於四代坦克尚沒有統一的定位背景下,國內學術界對於新一代坦克發展的趨勢研究,大多傾向於輕量化概念,也就是降低坦克的重量同時,運用新技術保證坦克的機動、火力和防護等三大指標,簡單點講就是噸位降低了作戰能力反而提升了。

根據官方披露的15式輕量化坦克的外貿版本VT-5型坦克的數據資料顯示,15式輕量化坦克的戰鬥全重在30-35噸之間,可以根據不同的作戰環境加掛不同厚度的附加裝甲,從而保證坦克的防護性能。就這一個噸位而言,大致和現役的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差不多,和傳統理念上的輕型坦克在噸位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15式輕量化主戰坦克摒棄了國內原來主流的125mm坦克炮,而是以一門新型105mm口徑火炮所替代,火炮口徑的縮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降低了坦克的全重和佔用的空間;節省出來的空間和重量可以更多的提升坦克的信息化水平,同步還能有效的縮小坦克的外部尺寸,對於進行戰術空運有很大的助益。

根據公開報道,新型105mm坦克炮在2000米的距離上破甲能力達到600mm以上,同時國內還配套研製了105mm炮射導彈,兩種彈藥結合後,基本滿足了1000米-4000米之間的反裝甲作戰,基本能夠擊穿國際上現役的大部分主流裝甲車輛,也就是說在火力上並沒有因為口徑縮小,而導致火力不夠用的現象出現。

59式中型坦克只是在噸位上類似,雖然有很多魔改型號,但總體思路與15式發展不同,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個火力上,59是坦克魔改更多是集中在火控系統上,火炮的口徑放大到125mm,口徑是更大了而不是更小,火控系統的升級也是極為有限的。

第二個在動力上,59改機動性和現役的三代主戰坦克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因而在升級中多以更換髮動機,提升發動機功率為主;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增強防護水平,附加裝甲越來越厚,坦克自重越來越重,機動性提升與自重之間形成一對矛盾。

15式輕量化坦克是在滿足火力、機動和防護水平不變的情況下,著重限制限制坦克的噸位和尺寸,這與59魔改形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自然在取代性上也不存在直接的關聯。從中國陸軍發展取向上看,59魔改也並不適應未來發展潮流。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車載信息系統上15式主戰坦克屬於佼佼者,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這些設計。客觀的講,15式輕量化坦克的信息化水平大致與國產第一款信息化坦克99A除以同一水平,甚至更好。單車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絕非59魔改可比,基本能夠實現單車通聯、單車與上級組網通聯能力。

綜合上述,59改坦克還是停留在火力、機動和防護三方面的潛力挖掘中,而15式輕量化主戰坦克則是火力、機動、防護與信息化四個方面的綜合發展成果。機動、防護上不弱於當前的主流坦克,火力上也基本滿足作戰需求,信息化水平則更高。

未來,15式輕量化主戰坦克將在我國東南部水網稻田、西部山地以及西南部高寒山地作戰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我國全新發展15式的核心原因之一。


鷹鴿分析


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59式和15式式我國在不同時期期,根據不同的作戰環境和需求研發的兩款坦克,其中59式為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15式被定性為第三代輕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相繼研發出一批新型的作戰坦克,它們的火力、防護能力達到或超過昔日的重型坦克,由於發動機技術的進步,又克服了重型坦克機動性差的缺點,因此,各國把以往的輕 中 重的坦克劃分標準重新劃分,劃分為輕型坦克和重型坦克




59式是我國在上世紀50年代在前蘇聯的T54A中型坦克的基礎上仿製生產的,於1959年正式列裝部隊,是我國第一代主戰坦克,在80年代之前,一直是解放軍裝甲集團的主要突擊力量。最高峰時,裝備有近6000輛。坦克車體全重34噸,主炮為100毫米的線膛炮。其後,根據部隊要求和實際經驗,發展出各種改型。

59式主戰坦克的主要作戰環境和對象是我國北方廣闊的平原,作戰對象也是那個時代敵對國家的主戰坦克(如美國的M48 M60)也就是說,59式在那個年代是被解放軍拿來在北方平原進行正面裝甲對決的

而15式坦克是新世紀,根據高原 南方水網稻田的作戰環境,以及提高快速戰略部署能力而研發的一型輕型坦克,雖然定位是輕型坦克,但那是和99主戰相比較而言。15坦全重33-36噸,它的主炮為94式105毫米線膛炮,被譽為最強線膛炮,馬力據說是1000馬力!所以,從數據可以看出,15坦的硬性數據已經達到59坦的水平。此外,為了滿足山嶽丘陵地帶的作戰需求,這種坦克還採用了昂貴的液氣懸掛,越野性能大大提升,再加上先進的火控系統,完全可以吊打第一第二代的主戰坦克,甚至能對抗第三代主戰坦克中的早期型號




所以,15式的主要作戰環境是高原地形崎嶇 南方水網稻田密集的地區,另外,也可用於灘頭突擊作戰,主要的作戰對象是灣灣一二代老爺坦克 裝甲車輛和阿三的猴版T72

至於你問的為何不單憑59改!還要研發15坦,很簡單,作為一款近60年前設計生產的坦克,其設計結構早已落伍,早就無法適應現代戰場。雖然可以通過現代化改裝提升一定的作戰能力,但是不管怎樣改,都不可能彌補代差達到三代坦克的技術指標要求,所以,研製15坦是很有必要的


冬雨AK


實際上15式輕型坦克替換的不是59,而是更輕的62式輕型坦克,62式輕型坦克就是基於59改進的。15式樣其預想的使用環境是水網豐富的南方以及海拔較高的青藏高原。

國內的老軍迷肯定沒有人不知道59,但是相比之下,59基礎上設計的62式的知名度就要低很多。

這是經典款59,出口中東的。

這就是62式輕型坦克,外觀上與59式幾乎一模一樣,不過炮管和履帶有明顯區別,62式的履帶更窄一點。62曾廣泛服役於南方多省,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不過表現極差。這玩意除了價格比59便宜,本身沒有任何優點,要不是當年沒錢,PLA在80年代就會搞新車替換62。

嶄新設計的15式輕型坦克,在未來幾十年裡將是青藏地區和廣西,雲南等地區裝甲部隊的核心裝備。

為什麼不拿59改?因為根本就沒法改。59式雖然是中型坦克,但是受限於動力艙佈局老舊,很多新發動機根本裝不了,使用老發動機,功重比不高,機動性反而還不如96B和99A。而發動機功率的限制直接鎖死了59系的進一步發展。畢竟車載電子系統的供電等等也得全靠發動機。

這就是為什麼當年在動力系統上與59一模一樣的老96經過重新設計才發展出96A和96B。

如果你仔細看15式的屁股,你會發現,這車的屁股和99A,豹2一樣,是挺起來的。這說明該車的動力艙採用了一體化設計,動力系統可以直接從屁股後面取出來維修,未來動力系統升級也只針對動力包做修改。

國產1500馬力動力包,為啥不叫發動機?因為這玩意裡面還包含了傳動系統之類的,這就屬於坦克模塊化設計的概念了。總之,老59基本沒啥能改的了。


戰鬥機解說家


從體型上來看,15式輕型坦克和59式中型坦克的重量都是30噸級,兩者差距非常小,並且59式最新改進型59D換裝了新型的94式105毫米高壓線膛炮,配合93式鎢合金長杆穿甲彈使用,在2000米距離內具備550毫米的穿深,完全可以擊穿印度和越南最新的T90S正面裝甲,其威力與15式輕坦上的105線膛炮也不分伯仲。但是僅僅火力夠用,就可以勝任新一代輕型坦克的角色了嗎?很顯然不是!
▲59D開火


59式坦克雖然戰鬥全重也只有36噸,但是它採用的是5對負重輪設計,並且車體重心較高,車身短粗,履帶著地長為3.84米,對地面的單位面積壓力還是挺大的,在南方水網和高原雪地還是很容易會陷進去。而15式新輕坦,採用6個主負重輪,履帶長度增加,觸地面積增加,雖然重量與59式坦克差不多,但是單位壓強要少的多,道路適應性更強。

輕型坦克最看中的就是機動性,59式無論如何魔改,始終搭配的都是一臺總功率382kW(520馬力)的B2系列V型12缸水冷柴油機,單位功率只有10.6千瓦/噸。由於動力包太渣,公路最高速度只能到50千米/小時,如果拿到缺氧嚴重的青藏高原,這一數據肯定還要下調不少,如果是爬個坡,過個障礙啥的,都不一定能挺過來,所以59改機動性太菜,不適合未來戰場。

反觀15式輕坦,雖然重量也在35噸上下,但是配備了1000馬力的新型發動機,單位功率接近59式的兩倍,最高公路速度能夠達到70千米以上,其機動性能甚至能夠超越配置了1500馬力發動機的99式主戰坦克。無論是雪域高原還是稻田水網,都能輕鬆跨越障礙,如履平地,飛一般的感覺。

其次在信息化能力上,59改也不可能和15式輕坦相提並論,59式內部總體集成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水準,內部各種電子部件只能通過修修補補來零散添加,無法與坦克整體保持一致和通用。例如即便是最新的59D也只安裝了簡易的熱成像儀,大部分早期改進型更是隻有微光夜視儀。而15式則採用了組合式光電感應裝置,將熱成像儀、激光測距,目標識別組合成一體,夜間作戰能力有了質的飛躍。▲59坦克夜視儀

要看得見還要打的快、打的準,這就是15式所標配的獵殲式火控系統,它通過獨立的車長周視瞄準鏡能夠迅速的判定目標速度、距離、方位,並通過車載計算機將數據傳遞給炮長,而坦克炮主瞄準鏡能夠自動生成射擊諸元並自動調整火炮射角,炮長無需人工干預就可以馬上進行炮彈裝填和發射,這極大提高了戰場反應速度,能做到隨時發現、隨時摧毀,即使在行進過程中依舊能夠準確打擊目標。而反觀59改所的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還必須進行人工激光測距以及光點瞄準,作戰效率不是一個級別的。



最後59改的防禦力也同樣不容樂觀,採用鑄造炮塔的它們依舊只能憑藉均質鋼板裝甲來硬抗,抗穿甲彈能力不足300毫米,即使披掛上反應裝甲,依舊很難超越500毫米,而且由於自身造型原因,還會存在很多無法顧及的死角。而15式輕坦則不同,它採用目前主流的楔形焊接炮塔,內部由高強度合金鋼以及複合裝甲製造而成,外部還可以覆蓋反應裝甲,抗穿能力能達到600毫米左右,比之59改也要高出一個數量級。有錢了就得換輛好車,幹嘛老要糾結著在舊車上縫縫補補呢?


軍武吐槽君


防護,火控,火力,動力,信息化都有巨大的區別,首先15式正面可以抗穿達到了400毫米左右的,加上重爆反能疊到接近600毫米,而59式正面抗穿卻只有200多。火力方面後期改良版的59105炮的確和15式的差不了多少,但15式有自動裝彈機射速能達到3到4秒一發,而且還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59就只能靠人搬了,多少秒能打出去那的隨緣。火控那區別就是天翻地覆了,首先15式有周視鏡,其次15式是最新的穩像火控,而且還有車體vr透視,而59即使是最新的改進型也只有一個穩線火控。最後就是動力15式是900馬力發動機加雙流傳動,噸功率達到了27以上,而且還能原地轉向。59就只有520馬力的發動機,噸功率不足17,而且只有單流傳動,無法原地轉向。

那把59還成15需要幹嘛呢,首先就是將車體的內部空間改大用於容納現代電子設備,其次得切掉前面的鋼裝甲換成複合裝甲,炮塔得換掉用於容納自動裝彈機,發動機艙得延長用於容納新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懸掛系統、負重輪、履帶都得重新設計用於適應重心變化,體積變大的新車體。

好的現在問題來了,這個改裝之後的59還剩下啥老東西,既然啥都沒剩下我為啥不從新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