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澄城城隍庙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澄城县城隍庙神楼(澄城城隍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西大街西关村,又名乐楼,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

据【澄城县志】记载,城隍庙始建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元末战乱焚毁,明嘉靖年复修,后又被1556年的关中大地震震毁。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知县畅孟乐率民重修为三座楼,始为现貌。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三座古楼坐北朝南,主楼用10根通天柱、16根石柱、6根木柱四周带回廊架叠建成。上部为歇山顶,琉璃重檐三滴水,飞檐斗拱,内顶八卦藻井吉祥如意。东西二楼重檐歇山,琉璃装饰,仙人翘首,龙飞凤舞。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每层四角的角梁远出,与垂柱和角拱相连接,翘起角檐。顶部置八卦藻井,装饰有火焰宝珠,屋顶水粉彩绘一新。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城隍庙神楼在建筑设计营造上是中国古建筑中不多见的实例,已载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3A景区。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登上又高又陡的台级,门额上可以看到“城隍庙”三个大字。“城隍”是中国古代城市普遍祭祀的神灵,大多是有功于当地民众的名臣或英雄,被认为是“守护城池之神”。走进中间的乐楼,这里供奉着城隍,但他到底是谁呢?我也没有搞清楚!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乐楼分为上、下两层,四周建有廊房,中间为乐庭。下层为一踩斗拱六辅作,枋内均为卷头;上层四面枋上承有三踩双昂斗拱五辅作,中殿四面承置两踩双昂斗拱五辅作。每层四角的角梁远出,与垂柱和角拱相连接,翘起角檐。顶部置八卦藻井,装饰有火焰宝珠,屋顶水粉彩绘一新。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东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玲珑精巧,如同翅膀。据《澄城县志》记载:邑城隍庙在西门外,肇建于唐贞元十三年,庙前有神楼两座,俗称钟鼓楼。元末战乱焚毁,明嘉靖年间知县徐效贤复修,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毁于关中大地震,明万历十年(1582)知县畅孟乐率民重修为三座楼。

澄城的这座庙宇,仿佛架在空中

在神楼后面的墙壁上,镶嵌着一件明代的“琉璃虎”。相传,澄城的城隍爷在世的时候,为官清廉,百姓感念。玉皇大帝知道以后,派天虎星下凡协助城隍爷,一起保护澄城县城的平安。后来,人们在大通桥下为天虎星塑像,这里是通往白水和黄龙县的必经之路。可惜,上世纪60年代,这座桥洞被封,琉璃虎被卸下来,在文物库房沉睡40多年。如今,终于重见天日……

城隍庙神楼又称乐楼,是因庙前旧有神楼两座,俗称钟鼓楼。钟鼓乃古代乐器,古时候每当初一、十五或过庙会时,人们就要击鼓敲钟奏乐,祭祀敬神,后人取古乐祀神之意,故名乐楼,2001年6月25日由国务院正式确立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