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产品性价比都挺高,但是搞电脑的朋友一般推荐INTEL和NVIDIA,为什么?

小徐KXR


用途和预算是决定电脑配置的核心因素。

我已经多年不攒电脑了。尽管并未彻底离开电脑行业,但相关的消息也早已经过时了。

我就用我过时的观点,简单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任何行业的公司,都无非这样几类:不入流的公司做的是数量,讲究薄利多销,以量取胜。三流公司做的是质量,讲究以质取胜,质优价廉。二流公司做的是服务,讲究用户第一,客户至上。一流公司做的是品牌,讲究品牌效应,反应速度。然而还有一类公司并不在其中,那就是超一流公司,他们做的是标准,讲究的是确立标准,制定规则。

虽然AMD和ATI算是一流公司了,但很不幸,英特尔和英伟达是CPU和GPU的“标准”公司。

首先,AMD和ATI已经合并成了一家公司,在这里我就统一用AMD来表达了,虽然算是强强联合,但它无论在英特尔(inter)还是英伟达(nvidia)面前,都显得太弱了。

其次,无论英特尔还是英伟达,对AMD都是秒杀式的存在。他们之所以没有秒杀AMD,更多的是商业因素。也许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敢。

其实,AMD的起步并不算太晚,只是按照人家的标准,跟着别人的路子,总有着追赶乏力的感觉。因此,最早期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K2,K4,K6系列的情况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直到K7系列的推出,AMD才算进入了正轨。

所谓AMD的K7系列,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AMD的产品,比如早期的毒龙系列,雷鸟系列以及稍晚的速龙系列,速龙II系列等等。K7的曾经一度搞得英特尔很被动。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特尔后继发力,很快就推出了一系列的中低端CPU。也可以说,就是英特尔的一时大意,让AMD在中低端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AMD所谓的性价比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进入了很多人的意识中。

那么,AMD的CPU的性价比到底如何呢?作为AMD曾经忠实的用户,我用了十多年AMD的CPU,从K7系列的毒龙到K8系列的速龙 FX。无论CPU,APU用的都还是很习惯的。只是,最近我换成英特尔的了,同时,也将用了很多年A卡的习惯换成了N卡。主要原因是我不再以玩网游为主了。

以前,我给别人攒电脑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问对方两个问题:预算和主要用途。因为预算决定CPU ,用途决定显卡。预算低又想玩游戏的,选AMD,因为性价比高,爆发性好,再选一块大板和好一点的显卡。这样的优点是当时省钱,但过时较快。除此之外,都选因特尔,因为稳定性强,持续性好。办公的用小板集显,玩游戏的则是大板+独显。至于显卡,A卡的情况是迪兰恒进等好品牌的显卡不便宜,杂牌子的质量又无法保证。市场竞争力明显弱于N卡。如何选择,还要看预算和用途。如果低价玩游戏的话,A卡稍稍会好那么一点点,因为CPU和显卡出自同一家公司,兼容性会好一些。

近年来,二手配件,二手电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了。尤其是至强类的“魔改”主机,性价比相当不错。对于预算低的用户来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办公,玩游戏两不误。但这类主机最大的问题就是虽然多核,但主频偏低,而且“淘”的时候,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有的网友疯狂吐槽这类“洋垃圾”,个人是非常不认同的,因为在预算不高的情况下,这类电脑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所有需求,而且一般情况下这类电脑也足够稳定。

具体的电脑配置,还要看看自己的钱袋子和电脑究竟要做什么。i9+2080 ti确实很有吸引力,但并不是很多人咬咬牙就能买下来的。


陌上云白


呵呵,看那么多不懂装懂的人,我真是忍不住要吐槽了。

本人呢,06年开始攒电脑。

无非是两点。

一:性能

二:钱

其实我真心希望AMD好好活着,其实intel也是这么想的。还暗地里帮助过AMD度过难关。为啥帮忙?你知道如果AMD倒闭了。美国有部法律叫《反垄断法》,一家独大是要收到拆分的,当年的微软不就是个例子?那时候还是intel、AMD、nvidia、Ati四分天下。只不过intel和nvidia占据65%的市场份额。AMD和ATI捡剩下的所谓“聪明人”或者“我懂行”这两种人的漏。(现在amd和ati这两家成一家了。)

就性能而言,一句话实践出真知。这么多年,我组装电脑无数。只组过一台AMD平台。同价位intel平台,当时就对比过。钱差不多的情况下跑分AMD大概比intel高15%。问题是你拿电脑来跑分么?当然是玩游戏啊、办公啊。对不对?那你需要啥?“稳定”“持久”不是吗?那么我告诉你intel和nviaid平台玩游戏就是比3A性能好。amd真心不稳,主板问题、内存兼容。这些问题使得那15%毫无意义,何况那只是分数,玩游戏你还是要看卡不卡,办公你还是要看指令集,不是吗?

还有别人的回答,什么国人就认intel云云,我笑了。说得好像除了intel和AMD之外外国人有的选一样……真搞笑。

为啥那么多人让你选AMD平台?因为好多人的心态就是看到没:我花了比你少的钱买到的东西比你intel的性能好。你是大傻x,我比你懂。不就这么个心态么?咱说实际用好吗?打游戏、办公实际体会ok?

其实amd在很多方面差因特尔不是一点半点。还有ati哦不不,现在叫amd啦。我希望amd好好活着。这样因特尔才不会老是挤牙膏。要不然现在我也用不上i9美滋滋啊。对我而言AMD的作用就是鞭策intel前进。牙膏挤的快些。从6700到i9,intel被AMD逼的不到两年就放出这么多cpu和平台。

对了,还有那些不懂的,别瞎胡说我看着都笑了。

总结下:不忽悠你们买AMD,它饿死了我们用intel的牙膏就挤的更加慢了……,而且你买了AMD平台,一跑分哈哈看看分真高,你看我没忽悠人吧?

最后告诉提问者,你朋友确实是你朋友,没忽悠你。选intel没错的。






仿佛恶魔


我的第一台电脑是AMD的,主板是华硕的T2P4,AMD PR75(超频到90兆),内存32兆,硬盘200兆。之后更换电脑也一直用AMD的CPU,直到AMD的X4 950(16G内存)。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现AMD的一个毛病:磁盘效率低,也就是复制剪切粘贴速度慢。反观INTEL,在这方面表现非常的好。也许有朋友觉得AMD非常好用,我并不否认(除了磁盘速度,AMD性价比真的很不错)。经过无数次对比后,我还是选择了INTEL,原因无他,就是磁盘性能这个唯一因素。复制文件、尤其是小文件数量较多的时候,AMD处理器磁盘性能低下的毛病一览无遗。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指正。


我卤抖


首先你要了解AMD和Intel,以及NVIDIA之间的渊源。Intel其实可以完全甩开AMD,压垮这家企业,但是你要知道美国有反托拉斯法案(即行业不允许有绝对垄断地位的公司,否则强行拆分),AMD就是Intel故意用来陪跑的。另外正因为有AMD,Intel在出产品的时候,可以不断的挤牙膏,只要比对手高那么一点点就行。

当然AMD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在夹缝的天地中也是不断寻求突破;收ATI,将CPU和GPU进行集成融合;拿下三大游戏主机的芯片供应;最近不是Intel也开始采用AMD的集成GPU了么。

而NVIDIA与ATI的历史竞争中,ATI和AMD为一个阵营,Intel和NVIDIA是一个阵营,ATI投靠AMD,希望战胜NVIDIA。可惜事与愿违,GPU研发反而不如对手,而NVIDIA凭借与Intel和微软的黄金三角关系,在游戏显卡市场稳稳站住。并且抛弃了CPU研发的念头,从单一的图形运算转向普及型GPU运算。比如视频压缩,软件GPU加速运算等等,这些传统依赖CPU运算的软件,现在都开始采用GPU高速运算了,最新的面部识别,到AI深度学习都一定要采用高端的GPU。

最后再说下,产品定价是有一定依据的。AMD市场占有率低,发热大(相比竞争对手而言),同档次产品价格的确会便宜些。


嘉游视界


20年来全配的AMD,包括帮朋友同事,性价比是主要原因,简单一点说就是钱少。但是单位的全是Intel。不管AMD还是Intel都遇到过蓝屏死机。这么多年感觉AMD的主板时间久了就会出问题,一般超过5年出问题概率比较大,坏过一块ati显卡,硬盘也坏过。因为我全用AMD,不排除Intel的问题。

总体来说,AMD在zen出来前功率普遍比Intel功率大发热高,包括主板也是,所以主板老化会比较快吧。但是现在AMD制程上来了现在功率发热反而低了。但是AMD显卡功率还是比较高。AMD多核比较强,单核Intel强。

昨天刚配了一台AMD2600+580的主机,还没到货。相信AMD现在会缩短和Intel的差距。

AMD还有个好处主板接口延续性好,不用换CPU就换主板,升级成本低。


大风吹19


说英特尔性能稳定的,其实说的不太准确。应该说特尔的兼容性比较好。我过去也是自己攒机的,也有帮朋友攒,有一段时间也用AMD。并不是说性能不好,而是会遇到一些些软件bug,时不时的需要打补丁。并且每次重装系统都要重新打一次补丁。机装多了,不是帮这个打补丁就是帮那个打补丁,网上也会有些人说,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但是我就经历几年还是有这种现象。而且这么多年了,攒机的人还是推荐英特尔,可见问题一直存在。仔细一想啊,英特尔和AMD的技术多少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全球的软件公司一定会在英特尔的平台上做测试和优化的,但是AMD就不一定了。从此以后再也不用AMD。你保不准别人会用些什么软件。除非你只用来玩游戏吧。不过现在的机器都是性能过剩的。稳定性就显得更重要了。我也早就不再攒机了。现在都是在网上买些二手的品牌机。


庄惠松


主要还是因为英特尔和NVIDIA多年来的市场占有率更高,用户基数大所导致的,尤其是英特尔从经典的电视广告就开始被大量用户所熟知,即使是不懂电脑的很多也都知道英特尔的大名,在很多人眼里像CPU这样高精尖的产品只有英特尔一家能生产,别看AMD现在的锐龙CPU很强,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

NVIDIA作为独立显卡研发和制造商,曾经也是和AMD分庭抗礼,但是这几年AMD显卡业务并不景气,能效比上被NVIDIA的同级别显卡完败,导致这几年选择N卡的用户越来越多,AMD显卡的占有率一度降到只有不到30%。

我们出去吃饭店都知道会选择人多的饭店,买电脑也是习惯选择销量大,人尽皆知的产品,英特尔和NVIDIA也正因为产品销量大,资金较为雄厚,多年来与各大软件厂商和游戏厂商合作密切,产品和驱动的稳定性相比AMD更佳,虽说AMD的产品本身也很稳定,但是很多人会因为AMD个别项目的落后和bug而全盘否定AMD,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找你配电脑,你给他选择英特尔和NVIDIA的产品,如果将来出问题对方可能怀疑是自己操作不当造成的,而如果是AMD电脑那对方则可能怀疑是AMD的产品不行。

我个人就是AMD处理器的用户,尽管锐龙上市初期遭遇了一些内存和主板兼容性的bug,但是后期修复后完全正常,稳定性并不比英特尔差,更多的核心数量,更低的价格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选购;而AMD高端显卡虽说不景气,但是中端的RX580和590性价比并不低,配一台AMD平台的电脑整体花费确实能低不少,得到的性能也足够让人满意。


嘟嘟聊数码


一句话,赚钱问题。一:价格越高才能更赚钱,一万电脑挣你1000不多吧?五千电脑挣你500利润比才一样。二:并且intel型号繁多,懂行的不用你推荐,不懂行的蒙你没商量。三:intel接口更新太快,未来想升级就需要再买新机。所谓的朋友介绍的这个朋友有八成是有提成的,只有绝对好的关系的朋友不是为了提成,这种事看到的太多了。至于有人回答里说amd质量问题,我没发现有那么的不堪,所谓的蓝屏死机不稳定,更多来自其他硬件,cpu引起的问题微乎其微。我的电脑amd十年了。4400的u二代内存,现在装win7同时还跑虚拟机。另一台七年了,250的u三代内存,win10之上跑虚拟机。没有出过任何问题。前提主板都是技嘉大板,同型号里的高端主板。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想玩黑苹果费劲,其他没有其他答主说的任何问题。给朋友配的也清一色amd没有任何问题(本人绝对不吃提成,只帮朋友选择最高性价比)。补充一点发热问题,那是20年前的amd。


新时代下的新人


我20年的电脑组装经验,个人电脑AMD和Intel都用,单位办公给配联想电脑不用,两台台式机都是自己组装的,笔记本也不用单位的,自己买的。笔记本CPU 用Intel(不过最近推荐同事卖的办公笔记本是锐龙U的华为本),台式机用AMD,显卡主力用nvidia(家里用的),老旧点的用AMD(办公电脑,因为不怕费电)。普通办公电脑同价位的推荐用AMD,2-3000价位含显示器Intel配置基本都是双核,而用AMD可以锐龙或推土机(4-8核)。Intel的优势是单线程效率高,磁盘性能也好于AMD,但在普通办公情况下多核效率更高,简单的说就是多开几个网页窗口立马就能有体会(双核很容易出现卡顿)。磁盘性能在使用固态硬盘的情况下,A和I几乎可以忽略差距。平时组装电脑是爱好,朋友、同事有需要,都是根据预算来推荐。一般情况CPU都是推荐AMD,除非预算高于7000才考虑Intel,显卡只推荐nivdia(功耗和性能比AMD好,我自己会两者都考虑)。之前个人偏好玩游戏只选I7系列,如果考虑I5还不如选推土机,同价位显卡可以提升一个层次(现在也还是不考虑I5,同价位锐龙性能更好)。总之,电脑这东西一分钱一分货,根据预算AMD和Intel都可以,但低价位电脑还是主力推荐AMD。有的人说AMD不稳定,那就是半瓶水。只要电源、主板、散热器,还有不要太廉价的机箱,A和I的稳定性没有差别。举例说,我在2002年组装了一台8000多,主板带集显的AMD双核速龙台式机,硬盘小删掉了1080P版本的兄弟连,04年又重新下载,因为电驴资源少,下了2个多月。中间因为出差多次连续开机5-7天不关电脑,从来没死过机(玩某些东西不敢保,但下载从来没死过机)。电源是额定350W的品牌电源(后更换额定500W) ,品牌四热管散热器,品牌机箱现在还用着,能双手按着做俯卧撑(上面的啥品牌就不说了,免得有做广告的嫌疑)。所以说电脑稳定与否取决于配件的选购(当然兼容性方面早些年比较多,但经验多了可以避免),还是那句话一分钱一分货。


无人永生36868167


首先说一句,现在的AMDcpu r5 2600是中端组机性价比最高的处理器没有之一,之所以大家都推荐双英平台,主要有两大方面原因

一 .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很大一部分中国用户在电脑游戏方面。主要是以腾讯游戏包括一些其他的网游为主,而在这方面,这些游戏对双英平台所做的优化都比较友好。

二. 另一方面,虽然AMD锐龙系列包括显卡性价比很高,但也是在这两年才崭露头角为人所知,由于双英平台长期以来这些年的用户基数庞大,想让他们一下子转过这个弯改投另一家确实需要技术好感,更需要时间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