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首都德黑蘭有什麼歷史故事?歷史悠久嗎?

獨行客地圖帝


伊朗領土面積1636000平方米,人口7000多萬,波斯族占人口的百分之66、阿塞拜疆族佔百分之25,其餘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官方語言為波斯語,百分之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百分之90為什葉派,百分之8為遜尼派),首都德黑蘭歷史悠久,德黑蘭市的標誌性的建築是伊朗的自由紀年塔,為紀念波斯帝國成立2500週年而建,為古代建築與伊斯蘭建築結合的產物。



隱者老康


伊朗面積164.5萬平方公里,在波斯灣只比沙特少,不過伊朗土地的質量比一片沙漠的沙特好得多。

伊朗人口 8165萬,其中德黑蘭1100萬,是全國唯一的超大城市,放在全球可以排進前20位。伊朗有31個省,德黑蘭省的面積只有1.88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600萬,而且還在高速增加中。

德黑蘭距波斯灣有600多公里,北邊是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邊是卡維爾鹽漠,都是人跡罕至之處,不過東西方向處於古代絲綢之路上。絲綢之路在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這條線,有點像我們的河西走廊,也是位於祁連山腳下,靠雪山融水滋潤,同樣是絲綢之路的要道。德黑蘭有點像我國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這種重要的中轉站。

1627年,英國人來到這裡,統計到德黑蘭大約有三千人。

1796年(清嘉慶元年),波斯卡扎爾王朝定都德黑蘭。波斯歷史悠久,古老程度和我們華夏文明不相上下,德黑蘭已經是第32個首都。

1797年,定都後第二年,德黑蘭人口只有1.5萬,顯然大多數人都不願立即搬遷過來。

1939年,也就是二戰爆發前,經過一個半世紀的發展,德黑蘭人口約為50萬。

二戰後伊朗依靠石油出口,經濟實力大增,也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德黑蘭的人口增長率急速攀升。人口快速增長與經濟高速發展是密不可分的,1970年代,我國還沒有改革開放,德黑蘭卻滿大街小汽車,川流不息,和蘇聯非常相似。

1979年,也就是伊朗與美國交惡,兩伊戰爭前夕,德黑蘭人口達到500萬左右。短短四十年,德黑蘭人口增長10倍,人口快速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全球大概只有我國的深圳能相提並論。

隨著兩伊戰爭開打,伊朗受損嚴重,經濟上一直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城市化速率減緩,但畢竟人口基數大,現在是世界級大城市的規模。

如今德黑蘭1100萬人口,相信不用太久能達到1500萬,是當初定都時的1千倍。

由於人口擁擠不堪,近年來伊朗也有遷都的規劃,有沙赫魯德、伊斯法罕、塞姆南等候選城市,但具體遷往何處,一直沒有定論。

德黑蘭北邊是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邊是卡維爾鹽漠,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座山脈和這個沙漠。

圖-厄爾布爾士山脈中的道路

厄爾布爾士山脈,環繞裡海南部,呈弧形走向,褶皺山體,以岩層為主,長度約900公里,寬度約60-130公里。由於南北板塊擠壓,厄爾布爾士山脈與高加索山脈是同時代崛起的。

厄爾布爾士山脈最高峰是達馬萬德山,海拔約5610米,是伊朗最高峰,也是亞洲最高的火山。達馬萬德山位於德黑蘭東北約66公里,傳說諾亞方舟在大洪水後擱淺在這裡。達馬萬德山最後一次爆發大約是公元前5300年,現在附近噴氣孔還噴出硫磺和溫泉,這是一座輕度活火山。

圖-厄爾布爾士山脈與德黑蘭

厄爾布爾士山脈分三段,西段又稱塔雷什山脈,西北延伸到阿塞拜疆境內,長約200公里。東段延伸到土庫曼斯坦境內,長約300公里。中間這段長約400公里,寬度和高度也都比兩側大。

厄爾布爾士山脈的山脊並不對稱,靠裡海一側坡度陡急,另一側相對平緩,等於伊朗家門口一道天然防線。當然這道防線也是有代價的,它也擋住了裡海的溼潤空氣,雨霧衝不過來。中間這段山脈靠裡海的北側年雨量達1000毫米,為森林分佈區。南坡氣候乾燥,年雨量280-500毫米,植物屬旱生草原型。德黑蘭氣候乾燥,也沒什麼大河,只能在山上修築一系列水壩,卡拉季水壩和賈哲魯德水壩主要向德黑蘭供水。

圖-厄爾布爾士山脈與德黑蘭

我們再來看德黑蘭南面的卡維爾鹽漠,卡維爾的波斯語意為“鹽沼”。卡維爾鹽漠長約800公里,寬約320公里,面積約7.76萬平方公里。卡維爾鹽漠夏季溫度可達50°C,冬季還會降到-20°C。冬季有少量降雨,周圍山脈融雪後,會形成季節性的溪流和湖泊。炎熱的氣候又導致水分快速蒸發,從而形成鹽分很高的沼澤地和泥沙地。

從空中看,卡維爾鹽漠分佈著星星點點的大小湖泊,最大的一個位於西部,面積達到約4000平方公里。

最近伊朗與美國關係緊張,德黑蘭也有戰爭的氣氛,有人已經在猜測,美國如果用陸軍攻入伊朗,會從哪個方向進入德黑蘭。

東邊美國連伊朗的鄰國阿富汗都消化不了,更不可能越過阿富汗打伊朗。西邊要是從伊拉克或者波斯灣進入伊朗,要翻越好幾百公里的扎格羅斯山脈。北部裡海都是前蘇聯國家,俄羅斯有絕對的話語權,美軍如果不怕被斷後儘管從裡海來。南面除了卡維爾鹽漠,還有更加廣袤的沙漠與高原,和阿富汗環境相似。


地圖帝


伊朗首都德黑蘭,位於伊朗中部偏北,座落在遼闊的伊朗高原北緣的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市區分佈在一片平原上,城郊東、西、北三面為厄爾布爾士山脈和成弧形狀的丘陵環繞。

德黑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公元9世紀初期,這裡已成為居民住宅點,是當時的著名城市雷伊的郊區,為古代世界著名商道“絲綢之路”往來的歇腳之處。公元13世紀,因受到強大外族入侵,雷伊城慘遭破壞,隨後德黑蘭興而代之,由於這裡是伊朗北部東西向大道與通往南部大道的交匯點,於是在短時期內便成為一座中等規模的城市和貿易中心。

第一代君王阿加·穆罕默德·卡賈爾在這裡建都,稱之為德黑蘭。在波斯語裡,“德黑蘭”意為“潔淨之城”,也可解釋為“聖潔的地方”。

在波斯語裡,“德黑蘭”還有“平原”的意思,這自然是因為城市座落在遼闊的平原上,也是為了同西北部的山區相區別。德黑蘭還有一種解釋是“炎熱的地方”,據說,伊朗歷代帝王遲遲沒有選中德黑蘭建都,很重要的一條原因是這裡夏季太熱。

然而,自從卡賈爾王朝在這裡建都後,德黑蘭便一直是伊朗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黑蘭這個名字曾蜚聲全球,那是因為蘇、美、英盟國首腦於1943年這裡聚會並發表了著名的《德黑蘭宣言》,號召全世界聯合起來擊敗法西斯德國。

德黑蘭市座落在一片平緩的山坡上,海拔1200米到1500米,面積3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900萬。德黑蘭市區,街道寬闊,綠樹成蔭,現代化的建築整齊新穎,其間夾雜著古香古色的清真寺、教堂等,使這座城市顯得既古老又年輕。

德黑蘭的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盛開著各種鮮花,尤其是波斯人喜愛的玫瑰花到處開放。房前屋後,馬路兩側,帶有噴泉的街心花園,到處都可以看到鮮花,聞到花香。居民酷愛種花、養花、賞花,許多生活較為富裕的家庭都在自己家門前闢出一塊園地,種上花,形成一個小花園,因此,又有人風趣地把德黑蘭稱為“鮮花城市”。

德黑蘭市區名勝古蹟和博物館眾多,其中著名的有卡賈爾王朝於公元18世紀先後建立的兩道城牆、富麗堂皇的古勒斯坦宮和大理石宮。市內還有陳列豐富歷史文物的考古博物館、國家中央銀行地下保險庫的珍寶博物館以及專門展覽馳名世界的波斯地毯的博物館和紀念波斯帝國成立2500年而修建的自由紀念塔等。這些名勝古蹟和各類博物館反映著波斯文化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

德黑蘭市的迅速發展,已有近20餘年的時間。進入本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伊朗石油工業的發展,城市建築驟然增多,城市範圍逐漸向厄爾布爾士山南麓擴展。德黑蘭幾乎集中了伊朗全國製造業的1/3,地毯、絲織品、刺繡等手工業更是久負盛名,是全國政治、經濟中心。

早在5000年前,伊朗就創建了燦爛的古代文明,然而,德黑蘭(Tehran)作為首都發展起來還是近200年的事。因此,人們把德黑蘭稱之為古老國家的新首都。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在公元9世紀時,這裡還是一個隱蔽在梧桐林中的小村莊,公元13世紀日漸興旺,直到1788年,伊朗愷加王朝才把這裡定為首都。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伊朗石油財富劇增,這座城市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併成為一座規模龐大、繁華熱鬧的大都市。目前,它不僅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最大的城市。擁有人口1100萬。

作為古老國家的首都,德黑蘭市擁有許多博物館。自由紀念塔氣勢雄偉、風格新穎,是德黑蘭的門戶。花崗岩的新式建築、前巴列維國王的夏宮,在王朝推翻後,已改為“人民宮殿博物館”,並向公眾開放。新著名於世的古堡式地毯博物館藏有從伊朗各地收集的16世紀到20世紀的珍貴地毯5000餘件。由於室內保持20度的衡溫和均衡溼度,使地毯樣品色澤始終鮮豔奪目,其中最古老的地毯已達450年的歷史。

在德黑蘭還有文化遺產博物館、拉列公園以及首都最大的“巴扎”(市場),它們都反映了數千年燦爛的波斯文化。新建的霍梅尼陵墓更是金壁輝煌,氣勢磅礴。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的首都,德黑蘭還擁有一千多座清真寺,每到禱告時間,各清真寺的宣禮之聲彼此應和,壯嚴肅穆。

9世紀時的波斯屬於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這是就已經有德黑蘭這個村莊了, “德黑蘭”一詞是古波斯語“山腳下”的意思。但在蒙古人到達前附近的賴伊是當地最主要的城市。但13世紀蒙古軍摧毀賴伊後許多人逃往德黑蘭。1340年德黑蘭就成為一個“著名的村莊”。

17世紀德黑蘭成為薩非王朝的首都。太美斯普一世建立了一個市場和一堵城牆。但後來有一次阿拔斯一世在出軍與烏茲別克人作戰時經過這裡生病後,德黑蘭又失寵了。18世紀初德黑蘭再次成為首都,但後來又失寵。最後於1795年卡扎爾王朝的阿迦·穆罕默德—汗在德黑蘭加冕並最終將它定為首都。此時德黑蘭約有一萬五千居民。到1900年城市不斷擴大,已有25萬居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和英國軍隊入駐德黑蘭。1943年在這裡召開了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和蘇聯元首約瑟夫·斯大林出席的德黑蘭會議。

1976年德黑蘭已有450萬居民。1978年9月8日,伊朗國王的軍隊向反對國王的暴亂示威者開槍,德黑蘭市內被施加戒嚴。

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國王被推翻,伊朗伊斯蘭革命領袖霍梅尼在一片歡呼雀躍聲中取得了政權。美國大使館被佔領導致美伊關係急劇惡化。

在1980年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中德黑蘭多次被飛毛腿導彈攻擊和被空襲,上千居民喪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


黑白史


德黑蘭是伊朗的首都,在波斯語中是“山腳下”的意思。德黑蘭距波斯灣有600多公里,背靠大山,面朝沙漠,人口1100萬,是伊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伊朗最大的城市,阿扎迪塔及默德塔是德黑蘭的標誌性建築。母語為波斯語,大部分居民是波斯人,屬於大陸性半乾旱氣候。

在德黑蘭的眾多公共建築中,宗教建築總是唱主角。這裡有1000多座清真寺、宗教場所和博物館。伊朗半數以上的工業位於德黑蘭,其中包括汽車、電子、電器、裝備、軍工、水泥和化工工業。德黑蘭有四個機場,是國際化大都市。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西征,攻佔了波斯的雷伊城,一些雷伊城居民逃到城外叫德黑蘭的鄉村,正是因為雷伊城被毀,使德黑蘭從一座小村莊變成了後來伊朗的首都。1796年,波斯卡扎爾王朝定都德黑蘭。

1939年,經過一個半世紀的發展,德黑蘭人口發展為50萬。二戰後,伊朗在巴列維王朝統治期間,依靠著本國龐大的石油資源出口,經濟飛速發展,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德黑蘭的人口增長率急速攀升,一度成為世界第九大經濟體,是當時西亞一個文化開放的城市,各種現代化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被譽為“東方巴黎”。

1979年,德黑蘭人口達到500萬。當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變成一個宗教國家,與美國斷交,成為徹底與美國敵對的國家。美國為了遏制伊斯蘭勢力,慫恿伊拉克與伊朗進行了8年的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朗受到美國40年嚴厲的經濟制裁,一直到今天。

在德黑蘭的歷史中,最大的影響事件要數二戰中的“德黑蘭會議”。

1941年,伊朗國王禮薩汗繼續和軸心國方面拉拉扯扯,英國與蘇聯共同出兵干涉,僅用4天時間,將伊朗人用十多年時間建立的現代化軍隊瓦解。伊朗首都德黑蘭也成為美英蘇三國領導人的會面場所,

開羅會議結束後,羅斯福和丘吉爾馬不停蹄,啟程前往德黑蘭。蔣介石則啟程回國,斯大林不允許中國參加。

1943年,同盟國在各個戰場取得重大勝利,開始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蘇德戰場,蘇聯紅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4天會議。這是二戰反法西斯聯盟三大國首腦第一次會晤,會議就如何儘快打敗納粹德國協調軍事行動和戰後世界安排等廣泛而重要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並做出決議,三國領導人達成以下共識:

1.美英於1944年5月在法國南部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減輕蘇聯紅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壓力。1944年6月6日發動了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登陸行動——諾曼底登陸。

2.重新確定波蘭邊界。將波蘭東部邊界向西移動到“寇松線”,然後再從德國那裡挖一塊補償給波蘭。

3.蘇聯在歐戰結束後對日本出兵,將大連港設為自由港。1945年8月23日,蘇軍從日軍手裡接管了大連,名義上是“自由港”,其實就由蘇軍控制,無償租用,進出口貨物免稅。1951年,蘇聯歸還。

4、用聯合國取代國聯,事後成立了由美、蘇、英、中、法組成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5、拆分德國,由美英法蘇分區佔領,柏林一分為二,這樣事實形成了事冷戰局面和東西方對峙,柏林牆於1989年倒塌。

三國領導人發佈了《德黑蘭宣言》,提到“力求所有大小國家的合作,全心全意抱著消除暴政和奴役、迫害和壓制的真忱。”至於後來是否能做到,那就是另一回事,這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因為它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


胡家成hujc


1.德黑蘭藝術之家。伊朗的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伊朗的電影和藝術也由於沾染了這份靈氣而馳名海外。來到德黑蘭,除了歷史景觀,最值得參觀的就是這座藝術之家。這裡是當地文藝青年最愛的地方,類似於國內各地的藝術中心,時常開辦畫展、影展等等展覽。

2.在這裡能夠強烈的感受到這個國家新與舊的交界,活力與沉穩的融合。喜歡美術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和這邊街頭畫家交流的機會。或許能夠碰撞出新鮮的靈感。展廳內還有可供休息的咖啡館,外面也有陰涼的小型花園,環境幽靜,適合放鬆。

3.德黑蘭大巴扎。與大多數中東國家一樣,德黑蘭也有很多大巴扎可供遊客參觀和購買紀念品。德黑蘭大巴扎是這裡比較好找,也比較有代表性的巴扎。乘坐地鐵就可以直達,非常方便。這裡基本上售賣的是當地人生活的必需品,內裡非常寬闊,也有極具特色的花色屋頂。伊朗最著名的是波斯地毯、藏紅花和香料,在這裡都可以買到。

4.此外,這裡的店主也非常熱情,他們很少見到亞洲臉,有些會耐心給你指路,還有些會免費請你品嚐當地紅茶。這座大巴扎非常長,滿打滿算有十公里,記得做好認路工作,不要迷失在琳琅滿目的商品海洋裡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