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發力穩增長 基建投資成重要抓手

□本報記者 趙白執南

從近期地方“兩會”相關政策表述來看,發力穩增長成為各地新年伊始的重要動作,其中,專項債發行、基建投資成為重要抓手。專家認為,2020年隨著專項債發行進度提前、規模增加,基建增速有望明顯回升。

多地強調加大基建投資

近期,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河北、深圳、河南“兩會”已經陸續開幕。梳理各地政策來看,加大基建投資力度成為了各地穩增長的重點內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出,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西藏自治區提出,在摸清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西藏重大建設工程和重點項目佈局;河北設定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深圳並未直接設定投資目標,但也提出做好“六穩”工作,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美麗深圳。

此外,也有多地出臺了投資方面文件。比如,四川印發《四川省大中型水利工程推進方案》;江西則將2020年定為“項目建設提速年”等。

近期召開的國家發改委工作會議提出,搞好重大項目儲備實施,努力擴大有效投資。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此前表示,2020年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發改委將對標“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任務目標,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

地方債密集發行

與基建投資密切相關的則是地方專項債發行。2020年1月份的前10天,多地披露了地方債尤其是專項債發行計劃。

Wind數據顯示,自2019年地方債開啟提前發行後,2019年1月地方債發行規模達4179億元。2020年地方債發行節奏提前的特徵更為明顯。財政部已經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元。截至1月10日,各地已披露計劃在1月2日-17日之間發行的地方債達5210.94億元,其中僅274.94億元為一般債。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債券信息網顯示,四川在2日和10日計劃發行共計47期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共計507.38億元。從使用方向來看,這些資金包括收費公路、水務建設、生態環保、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以及醫院、學校建設等民生工程。

專家預計,2020年將有更高比例的專項債資金投向基建投資領域。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在2020年一季度已經公佈的募集資金用途計劃中,資金用途較為均衡。

基建投資增速將回升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層面並不存在過剩問題。在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需要維持中高速的經濟增速,維持一定強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提升資本存量積累仍然十分必要。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測算,2020年基建融資增速為11%,較2019年的5%將明顯回升。同時,在假設2019年、2020年基建融資與基建投資的缺口較2017年小幅收窄的情況下,預計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或回升至8%-9%左右。

從基建融資的增量看,姜超認為,最大貢獻源於自籌資金的改善,主要是由於專項債發力、非標拖累減弱,其次為其他來源資金,再次為預算內資金。從增速的改善看,最大改善來自於其他來源資金和自籌資金。

大嶽諮詢研究院副院長宋雅琴認為,如果能將專項債和PPP兩種政策工具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有望充分發揮二者在穩增長、促投資、補短板等方面的協同加力作用,強化逆週期經濟調節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