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管中窺豹,本屆CES“車展”帶來的不止是新奇的科技成果,同時也是未來出行的一大縮影。隨著跨界入局、更加務實的自動駕駛、人車社會的融合在未來帶來的不止是出行方式的改變,更是生活品質的提升,理想終究會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同時照進現實。

圖/來源網絡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原本涇渭分明的各個行業之間的壁壘慢慢消失,跨界和融合繞不開的兩個關鍵詞。汽車行業也趕上了"上網衝浪"的大潮,一路高歌猛進。最近的幾屆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原本屬於家電、影像數碼等科技產品主場,開始漸漸被汽車行業"蠶食",各大汽車品牌在這個窗口秀出自己的科技肌肉。


2020 CES展會上汽車行業再次大出風頭,共有140多家行業相關企業參展,儼然要把CES"車展"進行到底。那麼,這場CES"車展"帶給我們的除了極具噱頭的新產品、新理念外,還會給我們的未來出行帶來哪些值得期待的趨勢呢?所謂的理想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照進現實?


跨界入局,未來出行"人人有份"

隨著以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興起,造車的門檻被迅速拉低,各行各業的翹楚們都將造車提上日程,或親自入場造車,或為造車企業提供技術和資源。總之,汽車行業現如今已不光是傳統造車企業的舞臺,未來出行正呈現出"人人有份"的趨勢。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今年CES上,這一趨勢更加明顯。先是本以影像、遊戲、家電為主業的索尼在不甘寂寞,在一場好好的遊戲產品發佈會上放起了"大招":突然發佈了一輛純電動概念車,名為Sony Vision-S。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這款純電概念車一出場就博得了眾多眼球,據介紹,英偉達、麥格納、大陸、博世、採埃孚、本特勒等公司也都參與到了這款車的研發之中。而索尼結合了索尼成像與快感、AI、通信和雲方面的多項技術,搭載了33個傳感器,內飾部分則配置了360 Reality Audio聲場技術和寬屏顯示器。看似其是一款純電動概念車,實際上它更像是一款科技產品。


跨界與融合正給汽車與出行行業帶來許多不一樣的新思路。除了索尼的概念車登場,科技公司們也在2020 CES上發佈了許多出行領域的產品。例如:亞馬遜從此前關注很少被關注的需求出發,與寶馬、FCA合作研發了後排屏幕的人機交互功能,使其可以利用Wifi或車載移動網絡,在亞馬遜旗下的Fire TV上觀看各種節目;此外,還可以通過後排屏幕實現與前排屏幕相同的功能,進行信息查詢、購買電影票或者點外賣等等。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騰訊亦發佈了TAI 3.0生態車聯網解決方案。據介紹,TAI 3.0是騰訊車聯面向汽車行業推出的生態化、跨平臺、跨終端的全新版本,支持Android、Linux多系統,支持車企、開發者共建車載輕應用生態。此外,騰訊推出的微信車載版,目前已在部分車型上率先量產,能夠與微信手機版同步在線,實現信息在手機、車機間的無縫流轉,讓用戶在開車時不使用手機,也能安全、便捷地收發信息。


而芯片製造商高通針對自動駕駛推出了業內最先進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之一——Snapdragon Ride,由安全系統級芯片(SoC)、安全加速器和自動駕駛軟件三部分組成。無人機行業領導者DJI大疆內部孵化的獨立激光雷達公司Livox也在本屆展會上帶來了它的最新成果,將進入L3/L4級自動駕駛的硬件提供商陣營。


5G商用時代下,汽車硬件與智能軟件之間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汽車工業與軟件供應商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像PC硬件與內置程序的關係。跨界入局,未來出行的"人人有份"無疑將會給汽車行業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也會讓諸多理想更快照進現實。


更加務實的自動駕駛,低成本量產促進落地

往屆的CES上從不會缺乏"天馬星空"的產品與概念,飛行汽車近年來也站上了CES的舞臺。本屆CES上網約車巨頭Uber與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聯合發佈了第一代飛行概念車S-A1。但相比於實現難度更加大的飛行汽車,自動駕駛經過幾年的技術沉澱後在通往大規模量產落地的進度更加迅速。


本屆CES上,L2+級輔助駕駛呈現出了非常明顯的落地趨勢,L4級自動駕駛正處積極探索中。值得關注的是相較於L4級自動駕駛更好實現的L3級幾乎沒有被提及,深究其原因:L3處於"人機共駕"階段所面臨的監管及責任認定問題有關,尚未健全的法律法規影響了推廣應用。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缺乏明確的監管政策、高昂的系統成本是制約自動駕駛落地的兩大因素。因此從現階段監管體系現狀和企業舉措來看,L2+級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還將是市場的主流。而本次參展企業帶來的產品和技術上也透露出自動駕駛更追求務實,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廠商看重,低成本解決方案也將促進自動駕駛技術在汽車上的量產落地。


上面提到的芯片製造商高通,本次推出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的自動駕駛軟件支持調用周邊的傳感器進而提供對於車輛感知周邊環境、GPS定位、聯合5G網絡進而做出路線規劃等設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車企加速自動駕駛的孵化落地;同時平臺也省去了昂貴的液冷設備,採用風冷設計,從而實現成本降低。


除了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激光雷達傳感器成本的昂貴也是自動駕駛難以普及的原因之一,本屆CES上,"低成本可量產"被多家企業提及。今年參展的激光雷達企業大幅增加,相比此前更側重宣傳產品有多先進而言,這次他們更多強調的是價格有多低。


Velodyne推出的新型激光雷達VelaBit,售價僅100美元(約合人民幣700元),探測距離100米,並計劃今年年中上市。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DJI大疆孵化的激光雷達公司Livox推出了Horizon(探測距離260米)和Tele-15(500米)兩款產品,售價分別為800美元和1200美元。可見,面向自動駕駛的高端激光雷達邁入"萬元內"時代已經成為現實。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軟件+硬件)的成本降低將為自動駕駛的普及掃清成本阻礙。如今,越來越多低成本、可量產的計算平臺和激光雷達的出現讓自動駕駛的普及觸手可及。


更有溫度的交互,人、車、社會的融合

"新四化"趨勢的不斷影響,不光讓跨界和融合成為可能,同時也讓汽車行業迎來新一輪的變革。人們開始意識到,未來出行自動駕駛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出行方式的改變、生活品質的提升才是未來出行的根本


交互、溫度、情感化等詞彙在近來各大展會上被各大主機廠、供應鏈企業提及。本屆CES上,寶馬帶來了Vision BMW i Interaction EASE自動駕駛人機交互概念座艙。該座艙由寶馬集團與Designworks研發部門聯手打造,主要展現的是未來自動駕駛實現後的人機交互概念。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該概念座艙應用了眾多高新技術,例如:視線追蹤系統(採用人工智能AI技術追蹤並解析駕駛員的視線)、人工智能(AI)、全景平時顯示系統(通過在真實外界景象上疊加另一個數字信息層,轉為增強現實用戶界面)、5G和雲技術(用戶可精準知曉車輛當前位置,以及周圍建築等信息)等提供多模式的交互。交互方式的進步,使得未來沉浸式的出行體驗更有溫度。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奔馳更是不甘示弱地發佈了名為VISION AVTR的概念車,據奔馳官方介紹,VISION AVTR概念車的設計靈感源於《阿凡達》中不同生命體的融合。該概念車採用了仿生設計語言和創新的一體化設計理念,外觀造型顯得十分夢幻,頗具天外來客的味道。另外該車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採用人、車、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改變現有的人機交互模式,實現人機交融。最新研發的有機電池技術可實現零排放,助力可持續發展。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Vision AVTR的球型輪胎、不含稀土元素及重金屬的電池車能夠降解,可以百分百循環再生、車身後部33個"仿生皮瓣"等元素無一不體現著人、車、自然間的和諧。

2020 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對未來出行的啟示

豐田顯得更加"不務正業",在本屆CES上推出了名為"Woven City"的未來城市項目。豐田預計從2021年開始在即將關閉的豐田汽車日本東富士工廠場地上建設這個小鎮。根據計劃,該城鎮中所有建築主要將以環保為主,建築材料由碳中性木材製成,整個城鎮不接入電網,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地下安裝管道和軌道,用於輸送生活所需的氫能源。


此外,這個小鎮還將把城市道路像網一樣編織在一起,實現車與道路的信息交互。據瞭解,該項目將用來驗證自動駕駛、移動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AI等技術應用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性。這個項目也體現了未來"人-車-社會"間的融合。


雖然,現在看來人、車、社會、自然之間的相互融合還太過遙遠,但人車交互上的不斷進步我們也在有目共睹。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科技帶來的鉅變,或許在未來還會超出我們當下看似遙不可及的想象。


總結

雖然數字化時代下汽車出行充滿著許許多多的未知機遇和挑戰,但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人與車、社會、自然之間的融合發展是未來如何都擺脫不了的必然趨勢。管中窺豹,本屆CES"車展"帶來的不止是新奇的科技成果,同時也是未來出行的一大縮影,未來出行在人、車、社會、自然間不斷融合中給人們帶來的不止是出行方式的改變,更是生活品質的提升,理想終究會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同時照進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