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刘强东通过融资,迅速做大京东,让它成为行业巨头之一

2007年,京东获得第一笔融资,由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风险资本给刘强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家起于草莽的公司,开始逐渐摆脱草根江湖的味道,从中关村电脑城的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化。也是这一年,京东多媒体正式更名为“京东商城”,将域名改为www.360buy.com。

刘强东已经不满足于做一家只销售IT产品的电商网站,他希望用户的各种消费需求都能够在京东商城得到满足。这家公司坚定不移地扩张着自己的疆域,在2007年到2010年期间,完成从家电到日用百货再到图书等品类的布局。并且在这一期间,确立仓储配送一体化的物流战略,接连建立华南、西南、华中、东北等大区,与此前已有的华北、华东大区一起,完成开发全国市场的布局。

京东:刘强东通过融资,迅速做大京东,让它成为行业巨头之一

1

融资狂奔

2006年10月,晚上10点,刘强东在北京香格里拉与今日资本集团创始人兼总裁徐新见面。徐新对刘强东的第一印象是,这哥们儿挺有诚信,也挺有抱负的,心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有决心做一番事业。她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自己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另外让徐新眼前一亮的是,一分钱广告不打,京东每个月的销售收入比上个月增长10%以上,显然是模式切中了要害。

时任今日资本投资经理的常斌(2013年11月1日,常斌加入京东,担任京东负责投资的副总裁)开始做尽职调查,他看论坛上京东被骂得厉害,网上的观点是,如果是白领就去新蛋,如果是学生追求便宜就去京东,好处是不用去中关村那个人挤人的地方,被奸商坑,甚至挨打。今日资本的思路是,网友所认为的大量不足是可以改进的。常斌给30位用户打电话了解京东,用户的反馈是,方便、便宜、专业。当时网上有一拨热衷电脑DIY(自己动手组装)的人,对京东的忠诚度很高。他还给10位供应商打电话了解情况,供应商说,京东这家公司拿货少,但是团队斗志昂扬的,感觉自己特别来劲,有种“我跟你们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京东公司很小,团队还不完善,财务不太专业,财务系统不规范,ERP系统是刘强东自己设计的,刘强东主要抓存货、销售量、现金流。今日资本抽查了库存和现金情况,都对得上号。

他们又跟老员工们做尽职调查,发现大家对刘强东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忠诚度很高,令行禁止,玩命地干,执行力强。

今日资本内部讨论的时候,有合伙人提出来,DIY要玩不转了,未来市场是属于电脑整机的。也有合伙人问,生意不挣钱,估值怎么算?但根据调查得来的结论是,消费者热爱京东的服务,骂它也是因为爱它。如果投钱让公司改善服务,还能把生意做大。徐新拍板,干了

刘强东希望融资200万美元。徐新说,200万美元哪够啊,当品类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舍命狂奔,迅速做大,成为第一品牌,所以你需要1000万美元。估值是刘强东定的,徐新马上就答应了,没有还价。今日资本马上给京东做过桥贷款200万元,其中100万元还给那家民营企业,100万元用于发工资——当时京东已经捉襟见肘,连工资都快发不出去了。

刘强东和徐新达成共识,未来几年可以不计利润,舍命狂奔,抢夺市场占有率,并拿出18%的期权来奖励团队。

拿到1000万美元之后,京东开始第一次市场营销——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市场部,连市场营销顾问徐雷也是徐新推荐的。按照白领生活路径,京东在北京和上海的地铁、公交车以及广播台打广告,知名度马上上升了。

过去京东的唯一推广方式就是给用户打折,那是赚今天的钱;打广告则是赚明天的钱。刘强东一开始还不习惯,一看用户增长很来劲,但再一看广告要花那么多钱,又觉得很心痛。

2007年1月,京东注册用户10万人,当月消费用户1万人。

2008年,资本市场寒冬降临。在这一年启动了第二轮融资的京东,估值从1.5亿美元开始下降,1.2亿、1亿、8000万美元。在6000万美元的关口上,有一家著名基金答应投资京东,结果雷曼兄弟宣布破产,这一下,市场更糟糕了,这家基金也收缩战线,其合伙人见刘强东,将估值砍到3000万美元,被刘强东拒绝了。这一阶段的融资是刘强东最煎熬的日子,见了三四十家基金,有时候一天见两三家,却没有人愿意投。每个投资人都在问,你这家公司怎么赚钱?你的模式跟淘宝比,有什么优势?成本跟国美、苏宁相比,优势在哪里?在最难过的时候,今日资本给京东做了四五次过桥贷款,他们也心里发慌了。

2008年11月,今日资本召开年会,邀请了LP(有限合伙人)参加,也邀请了刘强东参加。刘强东在台上介绍自己的公司,引起了亚洲知名投资银行家、香港百富勤创始人梁伯韬的注意,徐新也向梁伯韬引荐刘强东,在晚宴的时候特意将刘强东安排在梁伯韬身旁。梁伯韬觉得刘强东很有激情和信心,通过他当年如何赚第一桶金、如何从线下转向线上的故事,可以看出他既懂零售,又懂互联网。他认同刘强东的战略观点,中国零售效率太低,中间商吃掉了一大笔利润,如果能将中间环节颠覆掉,利益拿来与社会用户分享,是很好的模式。

京东:刘强东通过融资,迅速做大京东,让它成为行业巨头之一

梁伯韬这时已有了投资的意向,不过他打算找另一家基金做尽职调查,一起投。他找的是雄牛资本的李绪富,这是他在百富勤带的徒弟,雄牛资本自2007年10月成立以来,还未进行一笔投资。

李绪富曾经为苏宁服务过。黄光裕最风光的时候,收购大中,包飞机直飞南京与张近东谈判,坐在张近东旁边的就是李绪富。常斌带着李绪富去见刘强东,聊天说起京东如何好,李绪富问,这么好的公司为什么还不挣钱?你觉得大家电能做起来吗?和刘强东见面聊了一次,李绪富就发短信告诉常斌,决定投资这家公司。当时京东要求21天内就得把钱打过来,因为快年底了,刘强东得偿还今日资本的贷款。

在京东融资的过程中,缪晓虹发现,谈了很多次的投资人反而不成,成的都是这种只见过一两次面的。

作为天使投资人,梁伯韬2008年个人投资京东100万美元,最后获得了超过百倍的回报,他说:“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京东,我当之无愧。”

2008年的融资经历,无论给京东还是今日资本,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有融资机会的话,一定要抓紧时间去做。员工离职、竞争对手拆台、业绩下降,都未必会让公司倒闭,但没钱就一定会倒闭。

拿到2000万美元的融资之后,京东做大规模的品牌扩张,决意要迅速占领市场,把其他对手压垮。那时候,打开百度搜索,右边广告几乎全是京东的。把新闻网站打开,也可以看到无数京东的广告。正巧这一年金融危机,门户网站广告很难卖出去,价格便宜。

京东和凡客诚品都用便宜的价格拿到了很多流量,加上低价、送货快,这两家网站起来得非常快。接下来的4年里,京东和凡客诚品成为B2C电商风头最劲的两家公司。

2006年,互联网行业的人开始意识到各个垂直领域都可以做起B2C来,接下来3年是垂直领域B2C电商网站创立的高峰期,例如以卖大家电为起点的世纪电器网(后改名库巴网,2006年),京东直接竞争对手、主打3C的易迅网(2006年),时尚领域的凡客诚品(2007年)、乐淘(2008年)、好乐买(2007年)。

2

扩大品类

电商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买得便宜、买得方便、买得放心。淘宝解决了前两个,但没解决第三个问题,京东就强调正品行货,用亏损换规模,用非常快的速度拿到足够多的用户,品牌建设也不错,不过它维系服务的成本很高,持续投入建设仓储、配送团队,相比淘宝,京东对人群的运营偏弱,主页上的活动都是干巴巴的,不像淘宝,把情人节、光棍节什么的,玩得名目繁多,热热闹闹。

京东在2007年就开始扩张品类,从IT产品、手机、小家电、百货到图书等等,用户转化率比较高。京东以亏损换取规模的时候,把用户长久留在了京东。

网站可以花50元买用户,不可以花50元买100元的销售。市场费用应该是获得忠实的用户,让好的客户体验刺激他不断重复购买,来稀释最初获取用户的广告投入。

京东:刘强东通过融资,迅速做大京东,让它成为行业巨头之一

3

京东估值上台阶

商业的规律很简单,你创造价值,获取收益。收益是波浪曲线,但价值一定是这条波浪曲线的基准线,是恒定的。收益可能高于价值,也可能低于价值,但不管怎么震荡,都不会脱离价值太远,收益的趋势和价值的趋势一定是趋同的。你收废纸也会有价值,也能做成富豪,只要做出有价值的事情。

2009年,老虎基金给出2亿美元的估值,回头刘强东与股东们商量了一下,说试试涨点价,看人家接不接。他喊出了2.5亿美元的价格,只喊价一次,对方就马上一口应承下来。这下,他们都知道价格报低了,老虎基金的预期肯定比这个高。

这里还有个故事。某基金也想投京东,投资人从香港乘飞机赶到南京,再从南京包车赶到宿迁,冒着大雪带着合同而来。该基金喊出的估值是3亿美元,而老虎基金的估值是2.5亿美元。如果接受该基金的估值,京东股份稀释得就少一些。

当时缪晓虹和陈生强纠结起来,对方也说,老虎基金那边是口头承诺,没签合同不算数。缪晓虹建议抓阄,刘强东拒绝了,他说:要守信用,不守的话,如何带领公司?最后京东还是接受了老虎基金的投资。这事老虎基金也知道。

投桃报李,他们还提过以7亿美元的估值买一些股票。刘强东说京东不缺钱,叫他们找老股东买。钱还是小事,老虎基金在很多决策上,给了刘强东很大的支持。

有些人在2008、2009年怂恿刘强东把今日资本赶出去,将估值做低,给刘强东本人发股票。刘强东的回答是,最难的时候,是今日资本给了我帮助,我不能那样做,签下的合同,我认。这些事刘强东本人从来没有当面对今日资本说过,但是今日资本辗转听到了,他们意识到,托付的人托付对了。

徐新曾经对缪晓虹说,我挣个10倍就好了。这话缪晓虹转给了刘强东,刘强东回答,不,我至少要让她挣个100倍。2014年,京东上市,今日资本获得回报超过150倍。

京东:刘强东通过融资,迅速做大京东,让它成为行业巨头之一

2010年对于京东来说,是幸福来得有点快。2010年4月,高瓴资本以10亿美元估值,投资京东2.65亿美元,是当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一笔投资,后来又追加了5000万美元。

高瓴资本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理念是,若要赌,就要豪赌。张磊投资公司和别人不一样,他要求必须有创始人控制条款,如果创始人不能控制公司,他不会投。

他研究众多公司的历史后得出结论,创始人控制公司不见得一定能成功,但创始人没有控制公司,肯定成功不了。他也担心一点,有些股东投资的钱比较少,容易受到诱惑,急着想卖。他把这种风险称作“邻居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