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脫口秀藝人池子,跟一手捧紅他的笑果文化撕了,連上了幾天熱搜。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驚天動地的程度,在我的印象裡,能與之媲美的是上次《奇葩說》辯手姜思達與老奇葩的“精彩表演”。

有意思的是,生於1995年的池子,與生於1993年的姜思達,不久前,剛在姜思達的節目《僅三天可見》裡,相處了三天三夜。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池子說姜思達找他錄節目,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感覺姜哥是個不錯的人。

姜思達則羨慕池子身上的放鬆,說自己面對鏡頭會考慮如何做到周全、邏輯嚴絲合縫,池子則完全無所謂。

說實話,我也挺羨慕池子。與我們這些從小揹負父母沉重的希望,在高考獨木橋上拼殺到差點抑鬱,才終於過上普通生活的人相比,池子,算是非傳統中國教育下的一顆“歪瓜裂棗”。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池子的父親畫油畫,有傳言他是富二代,被池子否認了。他也確實沒花家裡錢,去折騰國際學校或留學那些事兒。相反,同齡人大學還沒畢業,池子已經自己賺錢了。

全家在他7歲的時候,從河南移居北京。他自幼頑皮,頭帶反骨,老師的話基本不聽,喜歡接話岔,話密,但又不是跟誰都自來熟。

在池子的自述文章裡,他說“我媽老打我,我能活到現在,不容易”。雖然也捱打,但父母相對開明,只要池子想做的事,基本都從了他。

他從中學開始,就不信任髮型師了,自己剪頭髮。頭髮慢慢越留越長,在一般家庭,這哪像個孩子。但在池子家,因為池子爸爸的頭髮,比池子還長,“全家就我媽頭髮最短”,倒不覺得另類。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池子高三打籃球崴了腳,休學在家,從此再沒走進過校園。高考前,他在家自學,想考北電導演系,沒考上,本來有機會上別的大學,他放棄了。

“我當時想,既然是藝術,在學校學雖好,自己學肯定也可以,甚至更自由。而且我覺得學藝術很看天賦,你真可以的話,怎麼學都可以,否則在學校學幾年也沒用。”(池子《有人送我西蘭花》(正午))

象池子這樣的人,在傳統教育裡,肯定會被定義為“不愛學習”。這隻能說明我們的傳統教育,對學習的理解過於狹隘。

事實上,池子興趣愛好特別廣泛。輪滑、滑板、跆拳道、籃球、乒乓球、羽毛球、說唱、電音都學過,他還練硬筆書法,學過做法餐。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池子寫給李誕的卡片,現在能寫這種鋼筆字的年輕人,應該不太多了。

高考結束後的兩年,池子沒讀大學,在家把能學的、有興趣的東西又學了一遍。

順便陪伴他母親人生的最後一程。當時池子的媽媽患腦癌,反覆發作,池子每天給媽媽做飯。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目睹至親走完人生最後時光,給池子最大的震憾或者說領悟,是讓他比別人更早地明白了,人要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而活,不然在最後彌留的時候,“就跟瘋子一樣”。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姜思達說,人如果一想通,到最後啥救都沒有,就會自在。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自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

大多數人的不自在,無非是因為功名利祿、傳宗接代。你放不下的東西越多,越不自在。

生命的過程本身,是一場隱形的交換遊戲。雖然不知道骰子在誰手裡,但冥冥中肯定有一雙翻雲覆雨手。你想要的東西越多,你被那隻隱形的大手,拿捏的越緊、越難自在;你如果追求自在,就要放棄擁有。

這樣想想,人生真是太特麼公平了,完全沒什麼槽點。唯一可吐槽的,也就是你自己的那點放不下。所以抱怨這種東西,在智者眼裡,就是你想擁有卻不想交換,你貪心,才心生不平。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李誕稱池子為“脫口秀天才”。

池子在家賦閒兩年後,在網上找工作,本來想做DJ,找一些視頻來學,順便看了一些美國脫口秀視頻,覺得有意思。

2015年3月,他看到北京脫口秀俱樂部創始人西江月的視頻,知道他們在招演員,決定去試試。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池子從小話密、愛開玩笑、愛接岔,沒想到這個讓他從小學到高中一直被罰站的缺點,20歲後,成了他養家餬口的才華。

2015年7月,正在為東方衛視的《今晚80後脫口秀》四處網羅段子手的李誕,看完池子的表演,立刻問他要了微信。兩天後,李誕打電話給池子,請他去上海面試。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從此,李誕跟池子,成了脫口秀界最紅CP,在過去的4年多,基本上是李誕到哪兒,都帶著池子。

李誕不愛管人,池子不愛被人管,但如果公司想管池子,派李誕去準有用。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然而李誕跟池子,又有本質的不同。

李誕是表面荒誕不經,內裡入世入俗。

當年,他以段子手身份,跟男文青王建國一起加入《今晚80後脫口秀》。無論李誕還是王建國,都沒有意識到這是改變人生的機遇,他們的想法就是賺點錢,繼續養自己的文學夢。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如今,王建國還想著寫小說,李誕卻已經跟自己的文學隊友蔣方舟“劃清”了界限。

每個人,從有志青年走向世俗中年,往往不是歲月一天天的打磨,而是迎面到來的一件小事,忽然之間,讓我們長大。

李誕的那件小事,是他在南方報業集團實習的時候,在電梯裡聽到同事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搞春運火車票。

那一刻,對文字、理想、公平、正義的期待,在少年氣的李誕身上坍塌了。原來,混濁才是世界的主旋律,他決定融入其中。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事實證明,這個聰明的年輕人,決定擁抱世界以後,確實過得舒服多了。

李誕借用李小龍的那句“Be water, my friend”,解釋自己的這個轉變。李小龍的本意,是說“水,擁有最柔軟、多變的力量”,放到李誕這兒,其實很好理解,就是“隨波逐流、順流而下”。

人們為什麼喜歡看到一個年輕人,早早放棄抵抗、與世界和解後,過上“想去哪兒拍就去哪兒拍”的生活?

因為他是大多數的我們。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歲月這把殺豬刀,刀刀見肉留下的不僅僅是歲月的風霜,更會無情地閹割我們的稜角。23歲時,揚言不婚不育的年輕人,至少有90%,到了32歲,或者已婚已育或者被逼相親,他們的容顏尚未改變,心裡卻有風霜。

池子生命裡的那件小事,是當下,與笑果文化的分歧。在這件小事面前,他做出了與李誕相反的決定。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脫口秀,甚至一切喜劇形態的最大魅力,恰恰在於它對這個世界的冒犯。

網傳被踢出群聊之前,池子在公司群裡發表了對於脫口秀的看法:

我做脫口秀的朋友們,我心疼你們,因為脫口秀的內核的那個東西,我們知道是什麼,還要被逼裝作不知道,這很可悲。我們曾經摸到過脫口秀,那是好東西,不要被馴化,不要放下,得奔著去。咱們的路還很長,要是走錯了,就更長。

池子還是那個池子,世界還是那個世界。然而,明眼人可能都知道,中國脫口秀的路,十有八九跟中國搖滾的路,一樣長。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李誕一夜之間,決定“be water”,池子花了一年時間,決定“be myself”。

2019年1月7日,池子宣佈不再參加《吐槽大會》第四季;2020年1月9日,池子開撕笑果文化,正式解約。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有人說池子離開笑果以後,前途渺茫。這種聲音似曾相識,當年姜思達離開米未,也有人說過。

客觀而言,笑果肯定是棵不錯的大樹。不管《吐槽大會》是不是越來越難看,笑果文化作為出品方,已經躋身獨角獸公司,估值30億。

在利益的世界,從來都是錢說了算,順資本者生,逆資本者亡。

但人這輩子吧,如果眼裡只有利益,可能很多選擇都沒法兒做,只能憋屈著。所謂沒錢可怕,沒選擇更可怕;人努力是為了賺錢,更為了賺選擇、賺自由。

如果已經賺到錢的人,還只能“be water”,不能“be myself”,大家可能再也不相信錢了。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與同齡人相比,池子肯定是“英年早富”的那一小撮。

池子離開笑果,於他而言,或許意味著一段時間的沉寂,但對於這個有才華的年輕人來說,沉寂過後,會有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值得期待。

正如今天的《奇葩說》已經沒有驚喜,姜思達的《僅三天可見》卻讓很多人看到了不一樣的謝娜、於正、柳巖、包括池子。

姜思達說,我不在乎客觀。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在全社會,正在變成一鍋熱氣騰騰的雞湯的時候,有人選擇離開好乘涼的大樹,離開已經到手的資本,be myself,我覺得是件好事。

一直走上坡路的人,固然令人敬仰,但他們可能永遠不會告訴你,付出了什麼,才與命運交換出這往來不斷的“好運”;在這個進擊的時代裡,勇敢地選擇下坡路,或者願意停下來,想想未來的人,因為稀有,而更值得被尊重。

他們的存在,維繫了社會的多樣性。而羅素老先生早就說了,須知參差多態,方為幸福本源。

中國的80後、70後,可能真的窮怕了、卑微怕了,所以特別容易雞血上頭,不敢放棄。

艾小羊:被踢的池子與越撕越紅的姜思達:年輕人為啥忘恩負義?

我們透支身體,甚至透支家庭幸福,去拼事業、拼財富、拼聲名,能隨隨便便就被一篇標題為“時代拋棄你”、“同齡人拋棄你”的文章打倒。

有時候我忍不住想,我們這麼拼,到底為什麼?你再拼,你的生活也不會完美;你再拼,該沒有的安全感,還是沒有。

或許,每個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存在這樣一個空間焦慮的階段。

玩命拼搏的一代人,用自己的腳步踩出一條失敗之路,告訴後來者,所有人打了雞血拼命賺錢的結果,並不是全民幸福,只是劇場效應——

當前排的人站起來,後排的人也必須站起來,而更後面的人,只能站在椅子上。

然而,無論你多麼努力,這世界的秩序依然是,有人活在前排,必然有人活在後排。

70、80後恰好踩中了這個點位,是時代潮流更迭的必然命運。但願成長在物質相對富裕時代的90後、00後,擁有更多be myself的機會。

希望有一天,這個大劇場與她的觀眾們,能慢下來、坐下來。如朱光潛老先生說的:在安靜中,找到生活的趣味。

到了那時候,價值觀不再單一,每個人都有更豐富的選擇;人不一定更富有,但應該更有福。這樣想想,還是要為頭帶反骨的年輕人喝彩啊。

關於本文

● 作者: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