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01

這兩天,“95後暴躁第一人

”池子,在微博上,演繹了一場非常爆裂的離職,對外,曬出聊天記錄截圖,顯示自己被移出公司群聊,還在公司群把笑果罵得一無是處。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按他的說法,公司從根上“壞透了”,作為暴躁95後代表,為了守護脫口秀的純粹,實力上演了一出“我哥們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風波當前,大家更關心的是李誕和池子這對好搭檔,是不是鬧掰了?

為此池子特意澄清:散買賣,不散交情。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李誕於他而言從來都不是蛋總,只是蛋哥。

去年姜思達曾經採訪過池子,“你聽別人的多,還是別人聽你的多?”

池子直言,“我基本上不聽別人的。”

在公司裡,只有蛋哥能管他。

聽起來就像是個有大哥哥罩著的叛逆小孩,一直保護著他的才華和任性,給他空間肆意成長。

可是仔細想想,“誰也管不了”是個很大的bug。

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有些人,儘管有才,卻未必適合一起工作。

02

李誕願意慣著池子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他有才。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所謂天賦,就是靠小聰明就能撐一陣子的才能。

以前池子在酒吧裡表演,隨便寫個詞,上臺自由發揮幾段,就能達到爆笑的效果。

別人說脫口秀靠背稿,他靠freestyle。

即使工作後,也常常明天上臺,後半夜才開始寫稿。

一般人胡來早就垮了,他能靠胡來自成一派。

這就是叫天才。

據說,池子家裡人就是搞藝術的,可以說他的靈性是遺傳來的,屬於老天爺賞飯吃,而且後天成長環境寬鬆,鼓勵孩子的自我覺醒,嘗試新鮮事物。

池子的興趣愛好不少,有段時間DJ正火,他琢磨著要去當DJ。

原計劃是上網學音樂,卻半路迷上了美國脫口秀,覺得調侃政治、文化,特別高級。

可是有些玩笑開大了,一點都不好玩。

去年,池子接連“三連崩”親手葬送了自己的路人緣。

第一重:飯圈撕逼,吐槽吳亦凡粉絲刷榜,被對方粉絲圍攻後,他又特地發了一份"嚴正聲明",並調侃"聲明誰不會發,弄得你跟真的似的。"

第二重:科學家霍金去世,池子發文稱:"不想爬長城而全家非得爬長城的我",並配上了霍金坐在輪椅上的照片。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引發網友不適,被罵後發文解釋:“我以為這是推特呢!”越描越黑,引發了第二波聲討,再次刪文。

第三重:2018年國外品牌“杜嘉班納”涉嫌辱華,池子發了條微博:“剛才看美劇,沒想到能看到這句話,氣死我了,二話不說就把顯示器砸了!”暗諷有些人對這件事太過敏感,反應過激。

作為池子的簽約公司,笑果捏了把冷汗。在愛國這件事上本來就麻木不得,一些大牌一邊吃中國人的飯,一邊砸中國人的碗,當時杜嘉班納在上海的大秀全面喊停,明星們的反應及時迅速,可池子偏偏這個時候逆流而上。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這不是real,這是不識時務。

恃才傲物、不食人間煙火,是不少天才的硬傷。

03

池子的事一出,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討論,朋友型員工

大家得出的結論也很一致:最好不要給朋友打工,談感情傷錢。

身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別人出錯,你敢說,朋友出錯你會礙於情面不說。

同事把他當關系戶,表面捧殺,有意見也不提,心裡卻未必真平衡。

就算有天你下決心不想用了,也很難開口讓人走。

結局往往是,事兒還沒成功,朋友先掰了。

在我看來,能做到股東的李誕,未必怕傷錢,更多可能是傷心。

深挖這兩個人的關係,起初,池子在一家酒吧說脫口秀,來了一小段自認為沒技術含量的段子,下場喝飲料的時候,看到一個"白白淨淨的小眼睛男人"很有禮貌地來加他微信,說要給他一份在電視臺做脫口秀的工作

這個人就是他蛋哥。

彼時,脫口秀市場剛剛興起,缺人,整個團隊都在大範圍撒網,撈可用之人。

所以,與其說兄弟情深,還不如說是知遇之恩。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2018年前後,池子走紅不久,李誕曾在採訪中表示,“池子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從事脫口秀創作,對於許多商務合作上的需求,表現出抗拒。”

好在蛋哥在他這說話好使,池子慢慢開始接廣告合作,此後不久,池子一條微博的合作費漲到20萬。

發現、培養、一起賺錢、情比金堅。

這是一個很完美的開頭,值得跟兄弟彼此扶持,把事業做下去。

但池子還是因為一點“不快樂”選擇了中途下車。

事已至此,李誕也只能表示遺憾,並不再多做打聽。

畢竟“三連崩”事件之後,公司也為難。

你會發現,天才這件事,從來不是免死金牌,天才值得被愛惜,卻並非不可替代。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個池子走下去,一千個卡姆站上來。

當“大哥”的李誕,可以為兄弟說話,卻不能代替誰在公司生存。

別說公司不是他一個人開的,就算是他開的,好聚好散恐怕也是唯一的結局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04

很多人分析這場三觀不合的撕逼,都會對比李誕和池子的差別。

據說,笑果文化創始人賀曉曦也曾擔心李誕藝術人格過盛,擰不過來。

畢竟李誕也曾經很“池子”,整個大學都活得文青又悲情,他喝酒,喝完就寫詩

還是著名的“滯銷書作家”。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只是李誕的醉勁兒過了。

賀總帶著他出門見投資人,發現他挺謙虛,不清高。

工作積極,出段子又快又好,還能統籌整個公司的內容。

這種轉變,程璐這樣形容:

“他是一個聰明人,一方面是藝術家氣質,一方面實用主義。特別能看清這個世界的規則。”

而池子“依然是當年學校裡給老師挑刺的嘴碎孩子”,還沒長大,也不想長大

沒有學會在適當的時候閉嘴,沒明白平和不代表沒有力量,也不願承認,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隻有快樂就夠了。

池子和李誕一度被人為是脫口秀業界的標杆人物。

當一個行業興起,必然會吸引資本的注意,標杆人物身上其實會有很多不得已,甚至被行業推著走。

但這樣的人,有責任把心愛的事業做大,包括在商業化這件事情上。

總有人覺得談錢傷才華,說到底,還是才華有限,才生怕磕著碰著。

有人說池子不怕失業,此話不假。

可更多人擔心,沒有了李誕,他還能不能更好地玩下去。

畢竟,失去了展示的平臺,才華又該如何安放?

“我哥們兒是股東,但我被辭退了”

公司要賺錢,創造者要吃飯,池子不是不懂,只是當一個平臺有不足,他沒留下來跟小夥伴們一起扛,而是忠於自我,全身而退。

不能說這個抉擇有錯,馬雲一早就說,別跟好朋友一起創業,“距離產生美,一旦走近,人設就崩。”

但既然選擇了職場,就別輕易做那個“拆臺”的人,尤其是你的好兄弟正為這個臺子的光明未來,傾其所有,奮力一搏。


作者簡介:Jenny喬,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