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核心观点

2019年四季度GDP实际增速为6%,全年实际增速为6.1%,与我们2020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中的预测一致。短期受到逆周期政策不断推进以及外围风险缓释的催化,企业投资及生产信心的改善带动生产端数据有所向好,同时消费也显现出结构性的亮点且韧性持续。我们认为在政策力度持续的情况下,伴随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2020年经济有望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

事项

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12月及2019年全年经济增长数据。2019年四季度GDP增长6.0%,持平前值。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9万亿元,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较11月回升0.7个百分点;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月回升0.2个百分点;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0%,持平前值。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0%;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同比增长9.9%,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摘要

GDP:四季度增速维持在6.0%,2019年全年累计增速6.1%,2020年经济有望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201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0%,与三季度持平,2019年全年累计增速6.1%,均与我们前述判断一致。短期来看,实际经济增速见底已基本确认,经济增速下行风险进一步得到排除。伴随近期政策效果的逐步体现(包括降准的落地、专项债针对基建投放的发行较快等),预期生产活动在年初将进一步有所加快,而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的正式签订也将帮助企业稳定预期。我们预期2020年经济有望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

工业与投资:生产和投资活动有所加快,需求层面有企稳迹象。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前月加快0.7个百分点,表现略超市场预期。具体来看,制造业当月增速回升明显,而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速拉动明显。而固定资产投资层面,整体增速较前值回升0.2个百分点至5.4%,其中地产投资全年增速9.9%,广义基建增速3.3%,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修复,环比改善0.6个百分点至3.1%,民间投资增速也从连续5个月的增速放缓趋势中转为回升,2019年累计增速为4.7%。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受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将签署的乐观预期影响以及财政及货币政策近期较为积极的信号释放,制造业企业信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是制造业投资有所回升的主因之一。向后看,伴随近期基建层面政策加力明显,年初投资增速或将进一步回升,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在年初达6-8%的增速水平。

消费:价格因素弥补“双十一”对消费的透支带动消费增长走平。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77亿元,名义增速与前值持平为8.0%,实际增速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至4.5%。其中汽车销售数据亮眼,当月增速转正。除汽车外,其余必选和可选消费分项涨跌不一。整体来看,“双十一”带来的需求透支是当月社消实际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但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名义增速与前月持平。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以及中美贸易缓和带来的扩大采购等因素的影响下,政策料将助力国内消费市场潜力释放,维持对2020年社消增长相对乐观的判断。

正文

▌ GDP:实际增速单季走平,2019年全年增速为6.1%,短期下行风险进一步排除

2019年四季度实际GDP增速较三季度走平,短期更多经济企稳迹象显现。201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0%,与三季度增速走平,2019年全年累计增速6.1%,均与我们前述判断一致。从经济动能来看,2019年四季度投资增速略有回升,其中四季度第二产业同比增长5.8%,有所加快,但第三产业增速同比较三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至6.6%,一定程度形成拖累。短期来看,实际经济增速见底已基本确认,经济增速下行风险进一步得到排除。伴随近期政策效果的逐步体现(包括降准的落地、专项债针对基建投放的发行较快),预计生产活动将进一步有所加快,而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的正式签订也料将帮助企业稳定预期,2020年经济有望呈现“前高、后不低”的态势。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 工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升,略好于预期

12月工业增加值有所加速,较上月增速回升0.7个百分点至6.9%。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前月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环比增速来看,较前月增长0.58%,也处于2019年内较好水平(图2)。2019年以来,工业生产的季节波动明显增大,均出现了季度内前低后高的状况,本季度也不例外。因此12月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虽略超市场预期,但趋势仍符合季度表现。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分行业观察,制造业当月增速继续回升,汽车制造业增速拉动进一步加大。12月,采矿业同比上升5.6%(较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上升7.0%(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同比上升6.8%(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41个行业中33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较上月减少5个)。结构上看,制造业的加速对工业增加值的回升贡献较大,其中高技术产业工业表现继续维持较高景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和通信电子行业继续维持较高增长,当月增速分别达到12.4%和11.6%,而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则回升至10.4%,累计增速在2019年全年保持为正,达1.8%。此外,出口交货值在1-12月也保持了1.5%的正增长。整体看,需求在底部企稳的态势进一步确认,而1月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也为稳定企业信心及出口部门投资及生产活动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向后看,我们认为工业增加值短期的景气有望延续,近期针对基建方向的专项债发行也有所加快,料后续亦能够为工业生产提供需求。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前值小幅增长,制造业投资有所修复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4%,较前值加快0.2%,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低位企稳,同比增长4.7%,较前值亦回升0.2个百分点。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分三大行业来看,其中地产、基建投资12月均有小幅回落,而制造业投资有所回升。1-12月,全口径基建增速从1-11月的3.47%小幅放缓至3.33%;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小幅回落的步伐,从1-11月的10.2%回落0.3个百分点至9.9%,但韧性延续;而制造业投资则较前值明显加快0.6个百分点至3.1%。

基建方面,短期仍处于较弱水平,但预计伴随1月地方专项债发行高增,今年初会有明显改善。分行业看,1-12月道路运输业增长9.0%,较前月加快0.2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4%,增速放缓0.3个百分点,但铁路运输业投资为-0.1%,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基建投资仍然处于较弱水平,但从1月地方专项债发行的进度来看,近期发行明显加快,且针对广义基建领域用途的债券发行占比明显提升,因此我们对今年初的基建投资表现较为乐观,预计基建投资将逐步由目前的“托底”转换为“拉动”,年初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6%-8%的增速水平。

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所修复,企业信心改善或为主因。从制造业投资及民间投资增速来看,12月两者均出现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环比改善0.6个百分点至3.1%,民间投资增速也从连续5个月的增速放缓趋势中转为回升,2019年累计增速为4.7%,较1-11月环比改善0.3个百分点。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受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将签署的乐观预期影响以及财政及货币政策近期较为积极的信号释放,制造业企业信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也是制造业投资有所回升的主因之一。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当中的结构也在持续优化,2019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新动能持续处于较好增长水平。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房地产投资方面,累计增速延续小幅回落,全年累计增速9.9%。房地产行业方面,1-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有接近两位数的增长。1-12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8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4%,降幅比1-11月份收窄2.8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4709亿元,下降8.7%,降幅收窄4.3个百分点。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房地产其他数据,大致保持平稳,新开工面积小幅回落,但竣工有明显回升。1-12月新开工面积增长8.5%,较1-11月增速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但同时竣工面积累计增速为2.6%,较1-11月降幅-4.5%大幅转正,竣工持续回升的逻辑进一步得到验证。而施工方面,1-12月施工面积累计增速8.7%,持平前值。

商品房销售方面,12月楼市销售额保持平稳,销售面积出现小幅负增长。1-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商品房销售额159725亿元,增长6.5%,较1-11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我们认为2020年整体销售面积仍将在17亿方左右,与2019年基本持平。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 消费:价格因素弥补“双十一”对消费的透支带动消费增长走平

2019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77亿元,同比增长8.0%(实际增长4.5%,名义增速前值为8%,上年同期为8.2%)。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338亿元,增长4.4%(前值为4.4%,上年同期为2.4%)。受到物价因素的影响,12月社消的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走扩。(图10)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汽车销售数据亮眼,当月增速转正。12月当月整体社消增速为8%,国家统计局公布,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为8.9%。12月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为4428亿元,增速从11月的-1.8%回升3.6个百分点至1.8%。对应的中汽协乘用车销量增速数据也从-5.4%回升至-1%(图11)。汽车销售增速如期逐步回升至正增长,我们预期2020年汽车零售额将维持在3%左右的正增长,不再像2019年那样成为主要的拖累项。

除汽车外,当月必选和可选消费分项涨跌不一。其中受到春节影响,当月烟酒类消费增速为12.5%,较上月大幅回升4.2个百分点。同时金银珠宝、中西药品、石油及制品较上月增速均有所回升,而服装、日用、化妆品、文化办公以及地产相关消费家电和家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而这些商品大部分在11月的销售表现都较为亮眼,因此当月增速回落可能与“双十一”带来的透支有关。(图12)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多因素叠加助力国内消费市场潜力释放,维持对2020年社消增长相对乐观的判断。2019年全年社消总额为41164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实际增长为6.0%),较2018年回落0.1个百分点。统计局公布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整体来看,全年消费的拖累主要还是来自汽车和地产相关的消费。展望2020年,一方面正如我们在《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决胜之年》(20191118)报告中强调以上行业的消费均受益于行业因素呈现改善趋势;另一方面,近期中美贸易协议签订后,中方扩大对美采购同时官方强调内需市场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对国内消费市场潜力的挖掘将可能成为2020年政策的重点之一,整体来看我们对2020年社消的增长依然维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回落,中长期中将成为压制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名义增速为8.9%(实际增速为5.8%)较前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359元,名义增速为7.9%(实际增速为5%),与前三季度持平;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增速为9.6%(实际增速6.2%),较前三个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尽管农村居民名义增长表现好于城镇居民,但二者的实际增速均处于不断回落的状况(图13)。中长期料将成为压制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消费潜力的挖掘,不能只局限于购买端而忽视收入端。预计消费相关的政策将更多的聚焦帮助居民增收。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较上年有所回升。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名义增速8.6%(实际增速5.5%),较前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名义增速7.5%(实际增速4.6%),较前三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名义增速9.9%(实际增速6.5%),较前三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2019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较2018年的8.4%的增速回升了0.2个百分点。从支出的结构上看,2019年支出增速较高的类别分别是教育文化(12.9%)、医疗(12.9%)和其他用品和服务(9.7%)。较2018年增速改善最多的主要是教育文化、食品烟酒和其他用品及服务。(图14)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全年就业目标顺利达成,但12月失业率掉头向上可能主要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均较前值上升0.1个百分点至5.2%。考虑到当前微观企业生产景气较好,估计调查失业率的上升可能主要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需要关注春节后返工情况及相关政策的变化。(图15)

低点已过,向好可期——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报告《2019年经济数据点评:低点已过,向好可期》,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相关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有道云等方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使用本资料。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