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六十年代的老人来说,养老己不是问题,有一个心病是什么?

南极冰火


这代人最大的烦恼是孩子的婚姻好不好?,以后财产如何移交?,自己以如生了大病该如何处理?,这都是这代人的心病,健康时吃穿巳不是问题。


国良7786


谁告诉你,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老人,养老己不是问题?从哪儿得到的数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老人,不是只有一个心病,而是不少心病。

首先是养老。

当然,城市里的会好一点,农村的就只有一点点,那么一点点,现在生活费这么高,哪里够养老。这还是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国家给与农村老人的一种补偿,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每一个老人都有补偿。这个政策非常好,但对于老人家来说,还是不够的。

其次是看病。

人老了,身体各个零部件就功能衰退,看医生的时间也多,这样花费也多。但对于老人家来说,收入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他们。对于行政事业型单位退休的人来说,一切没问题。但对于那一拨曾经的下岗工人,以及农村的老人,就非常拮据。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精神压力大。

现在人们都忙着赚钱,亲情之间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一些老人,孩子为了事业,为了生活,都外出赚钱,自己在家其实是很孤单的。这种感受其实是很苦的。

他们要的不是一定要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大多数老人其实希望的是,孩子能够时不时的来探望一下,隔三差五,或者是一个星期、一个月来一次两次的。但很多孩子是没有这个做法。 老小孩老小孩,老人其实就跟小孩子一样,依赖性很重的。小孩子依赖父母,来人家依赖孩子,这种精神生活,是其他人无法替代弥补的。

前几天,不是有一个江苏还是上海的老人,在医院病逝,然后立下遗嘱,把自己的房子送给只照顾自己三个月的保姆。这个保姆还是他女儿请的。但问题是,他女儿在他住院三个月期间,只在入院那一天来看过,其他时间没空过来。而在他还健康的时候,也是一年只见一次两次。他只有一个女儿,这样孤寂的晚年,是很痛苦的。


波士财经


五六十年代的人生活在生育政策是最严格的时候。城里是“一胎”政策,农村最多也就准许生育两胎。眼下都是花甲和古稀的老人了。别的不说,就身体已经是抵近“透支”阶段,总需要有人来照顾。这也应该是养老吧,也应该是“心病”吧!

城市家庭只要是双职工,就只能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或被分配,或被顶替,有了自己的工作,却又赶上企业改革,遇到了下岗的困惑,也不得自谋职业,到处奔波。不用说一对夫妇扔下了四个老人。虽说老人们或许都有养老金、退休金,可老人们除了转悠、锻炼以外,回家还不是一对老人在家里。等同于农村的“留守老人”,还得相互照顾饮食起居,难免孤独、寂寞。事业单位退休工资高点还好说,企退人员可就逊色了,怕生病,生病也医不起。虽说他们都有养老有点着落,但少了亲情的那种养老也是人生最大的憾事。


农村老人就更不能与城里的老人相比了,养老更是最大的“心病”。一来养老金也就每月88元,买点日用品,交个水电费,买些止痛药也就差不多没了,就是想喝茶、抽烟也只能凑合,更别说再生个啥病了;二来,农村多是“留守老人”,自己都照顾不了,还有照料孙子孙女呢!过着只吃饱不吃好的生活;有两个儿子的还会被“轮饭养老”,到底那个是他们的家,度日如年;老伴在还相互照应,如果走了一个,连个端茶送水的人也没有;更有甚者还得在附近找活干,在地里劳作着。没钱、少了儿女的关心照顾,还不是养老“心病”吗?


真搞不明白,五六十年代的老人养老就不是问题呢?


为生活而提神


我的观点可能要被人喷,但我还是要说实话。我是坚决不要被人养老,如果我没有自理能力了,绝不拖累任何人,别的手段没有,断食我一定能做到。我非常非常讨厌拖累儿女的老人,太自私,太不人道,他们害得儿女没有自己的生活,甚至和家人分离。我现在就是被迫出于这种状况,痛苦死了。我的父母离休金远远高于当地一般水平,完全可以雇保姆,然后让儿女不时来看看,可我妈就不愿意用保姆,把我牢牢拴在她身边。我已奔七旬,一天啥都干不成,只能给她做饭洗衣,帮她洗漱,朋友聚会偶而去一下(我丈夫在时),都不敢尽兴。从早到晚尽心尽力,换不来她的体贴,反倒是三天两头的唳骂,我丈夫实在忍无可忍,只有回自己家。我连说话的人都没了,苦逼之极,快崩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绝对不愿意拖累我儿子和丈夫。


如晦858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衣食无忧。唯一担心的是日后生病护理问题。

眼下身体硬朗,能走能摇的,当然不必多想。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万一得了重病,长期卧床不起,那可真够喝一壶的。

久病床前无孝子。上一辈老人一帮儿女,虽然生活艰难,可有病有灾,护理不用发愁。当年我母亲生病住院一个多月,兄弟姐妹两人一班,24小时轮流守护。那么多人手,还是忙的不可开交。

我岳母脑埂塞住院,由于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每次换尿布必须把老人先抱到另一张床上。她老人家体格很胖,一个人根本抱不动,只能几个人一起抬过去,换好再抬过来,身边没没几个人真的不行。

有人说病了不怕,医院有护工。护工是可以解决问题,但高级别护理费用特别昂贵,长期支付经济压力很大。况且既便有护工,老人身边也需要家人陪护,24小时连轴转,那是非常熬人的。

没啥别沒钱,有啥别有病。可人吃五谷杂粮,病魔又没长眼晴,谁又敢保证重症能眷顾自已呢?摊不上那是幸免,生老病死,谁也挥之不去。

一孩化时代的父母,既将面临生病护理的现实难题,矛盾比较尖锐。

社会问题社会解决。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独生子女父母晚年病重护理问题,政府一定会统筹考虑,切实解除独生子女老年群体的后顾之忧。


角落kkdsbxjd


对五六十年代的老人来说,养老已不是问题,有一个心病是什么?

从标题可以看得岀来,题主一定是个吃国家饭的人。

对于五六十年代的农村老人来说,养老才是最大的心病。

这个年代的老人都已经近七十岁的人了,无论从身体条件,还是经济条件,都是这世上最弱势的人群。他们的子女也都正处在生活压力最大的时期。老人需要照顾,他们的子女也正是要花大钱的时候。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孩子,一年要多少钱,大家都知道。在农村取个媳妇要多少钱?

现在农村老人,每月国家发给80元钱的补助,老人又要生活,又离不开医药。处在这种情况下的老人,心病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就是养老问题。那些吃皇粮的人们,也许一定不会想到。





沐浴祥光689


人活到瘫在床上无人理那份上,其实也不用太焦虑了,——连你自己的身体都背叛了你的意志,人生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这时候,有钱没钱,在我看来,已经没有太大分别了。有钱的,那钱也是辛辛苦苦一分一分赚来的,大把大把花在一个老朽无望的躯体上,不过是延长痛苦罢了。还不如把💰交给儿孙,让他们去做有建设性意义的事情。想开了,人总是要走的,既然路已走到绝,果断自决就是了,再没能力,禁食几天,一盏风中摇曳的残烛,也就熄了。子曰:“不知死,焉知生?”向死而生,是我对生老病死的态度。直面死亡,才能更加珍惜活着的每一天。请不要用今后的难题来干扰今天的好心情了。想清楚,有打算,就放下,不要再去想。身心健康地活在当下,保持良好心态,说不定你恐惧的那一天,反而不会出现。


我心端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是从贫困中走过来的!忍受了饥饿,付出了超强的劳动能力。那代人没有多少文化,他们継承老一辈的传统,孝敬父母,养育子女。子女一代又是上大学缴不起学费,无彩礼娶不起媳妇的时代。为了儿女,做父母的只能拼命打工挣钱。后来可以买养老保险了,可是,哪来的闲钱呢?再说,也不是三千两千就能买得了的。现在农民是比以前强多了,种地有补贴,六十岁后有120元(我们地区)的养老金,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可是,生病怎么办?因病致贫,因病反贪的不在少数,小病打针吃药还可以,大病只能抗着。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很多村只剩孤寡老人。有点劳动能力的还可以,丧失劳动能力的怎么办?住养老院必须交钱,这部分钱哪里来?儿女们有家庭和儿女,靠打工能省出这部分钱吗?按五保户,不够条件。所以,这才是无退休金人员养老的心病!


小水滴213269177


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所有参加讨论的人,先要暂时的不讨论城乡的养老金差距问题,我认为五,六十年代的人最大的心病是怕生病,暴病无所谓,来的快去的快,老人痛苦时间短,也免去了子女的麻烦。就怕生了病治不好又死不了,拖延时间赿长越没有人管。

五,六十年代的人正处于计划生育严管年代,只生一个好,利国利民利大家,绝大多数的城市双职工家庭只一个孩子,孩子长大以后又赶上了企业改制自谋职业,为了生存发展孩子们到挤到一二线城市工作,家庭只留下空巢老人。老人们身体好的时候跳跳广场舞,除了煅炼身体,也是怕回家寂寞,生个小病好办,卧床不起怎么办?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只有二干多的养老金,生不起病,怕生病,生病没有人管,这是老年人一大心病。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每月四,五干元养老金,医保报销比例大在经济上不担心,一旦生病后卧床不起没子女在身边照顾也是一大心病,钱不是万能的,钱能雇佣人,钱买不到亲情。

因此,五,六十年代的人养老最的是身边缺少亲人,无论是城乡,企业和机关事业,钱多钱少,没有亲人生活在身边是各个阶层老年人的共同心病。


瘦马180


城市里的50后和60后老人,一般都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日常的生活费和普通疾病,都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

他们现在主要担心的事情,就是日后失去自理能力之后的生活问题,子女有没有精力来照顾自己?愿意不愿意来照顾自己?

作为50后和60后老人,我现在上有老下有下有小;生活压力非常之大。我有一个独生子,虽然说我们夫妻两个没有指望儿子和媳妇将来在晚年服侍我们。但这个门槛,是没有人能够帮我们跨过去;因为我母亲的例子就在跟前。

母亲事业单位退休,现在入住中档养老园。费用上面不成问题,养老院也将母亲料理的还可以。但是,如果没有我的每天探望,老人的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

现在养老院人手比较紧张,一个护理人员要管七八个老人。说实话她们的精力有限,也实在管不过来。为此, 子女的经常探望非常重要。无论是作为日常关怀,还是帮老人处理一些护理人员遗留下来的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一些老人需要物品的采购;比如水果、牛奶、零食、药品等等;四季的衣服替换增添,卫生、纸毛巾、肥皂等一系列日常用品,这些都是要子女购买的;这些事情,本身也不属于养老院的常规工作。

由此可见,认为进了养老院就万事大吉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五零后和六零后的老人将来到半自理的时候,虽然主要工作有护工来帮助解决,但是子女的作用也必不可。这是母亲入住养老院五年之后,我自己的切身感受。

我们对养老院的认识不能两个极端。 既不能把养老院看成地狱和牢房,好像进去以后就没有自由,会经常受到虐待。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养老院能够帮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

五零后六零后现在最大的任务,不是去帮助子女生二胎;而是主要是搞好自己的健康工程。还有一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经常在网上出现, 一些老人在网上表示,将来失去自理能力以后就自我了断。求生是人的本能,自我了断只会是极个别人的选择。

大多数人还会是苟且偷生。所以对于五零后六零后的老人来说,一方面是锻炼养生以便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对自己80岁以后的晚年生活,有正反两方面的思想准备。

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能过于悲观。唯有切合实际的心态,才能坦然面对失去自理能力的生活环境。

此时此刻,心态可能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资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