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封开的省人大代表余益耀专访:一道数学题,算出了一条扶贫奔康路

“产业扶贫不仅带来了经济保障,同时还带来了技能、观念的改变。这条路,也需要政府持续地帮扶下去。”谈起这一年扶贫工作从“南”到不“南”的转变,来自肇庆封开的省人大代表、益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益耀,激动地向记者讲述。

来自封开的省人大代表余益耀专访:一道数学题,算出了一条扶贫奔康路

建筑大亨变养猪大户 闯出一条致富扶贫路

昔日贫困村如今产业旺,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容易。对于一名普通农民来说,他们缺少发展农业产业的资金、技术、经验,真正做起来,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从事农业多年的余益耀,关于养殖业技术经验,他现场给记者算了一道数学题:

“我们国家每年大概会有7亿头生猪上市,如果全国养猪平均生产水平做到益信目前的水平,保证有7亿头生猪上市,可能存栏3千万头能繁母猪就可以了,相对前几年全国最高母猪存栏4900万头,可以减少存栏母猪1900万头。也就是说,如果是一头母猪一年吃一吨粮食,那就可以节省约2千万吨粮食(每一年)。一年要增加2千万吨粮食多困难,你节省2千万吨粮食比它要容易多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我有什么”、“能给贫困户什么”、“贫困户需要什么”入手,余益耀向村民捐助“猪苗”,分享科学养猪技术经验,向村民提供育种、饲养管理等技术培训,带动当地用便捷省粮食的方式养猪。

来自封开的省人大代表余益耀专访:一道数学题,算出了一条扶贫奔康路

村民学会了这个复杂的“养猪数学题”,养好猪、赚到钱不再是难事。@爱封开

念好“种养”经 产业建在家门口

如今,封开县各地农产品产业基地,因地制宜选择不同产品,生产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东茶、西菌、南果、北稻、中鸡羊”,以此辐射带动村民种植相关农作物。正如余益耀所说,“产业建在家门口,创业就在家里头,就业不出村门口。” 丰富的产业给农户带来了务工和创业机遇。

来自封开的省人大代表余益耀专访:一道数学题,算出了一条扶贫奔康路

在封开县江川镇新兴村,一位叫陈嘉龙的90后,让余益耀在采访过程中频频赞许。毕业于郑州大学的陈嘉龙,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的发展机会,回到封开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技术培育竹笙。他与志同道合的几位年轻人一起驻地建设育种车间、加工车间,聘请当地村民工作。农户带动农户,小小的竹笙,托起了乡邻的脱贫路。

来自封开的省人大代表余益耀专访:一道数学题,算出了一条扶贫奔康路

乡村振兴 焕发发展新活力

在扶贫工作上,封开县远不止产业扶贫这个措施。

蜿蜒于封开大地的贺江,清澈碧蓝,一旁整洁的道路,虫鸣鸟叫声起伏。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在封开的建设,让村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余益耀感叹道:“经过一年的努力,确实变化很大,做这个事情,不仅仅是起了一个示范的作用,乡村振兴、脱贫等工作都包含在里面。”

截至2019年末,封开脱贫的户数是5133户,脱贫的人口12419人,脱贫率达到96.4%。实现全面脱贫,不再太“南”了。

“我想封开只是一个缩影。在全肇庆、全广东省乃至全国,可能也差不多,这是全国大家共同努力的一个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