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大爺50多年做1種美食,1天50斤供不應求,看他為啥不多做


#自拍我的故事# 一個人做一種手藝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用心去做一種手藝。我叫儲曹水,家住安徽省嶽西縣農村,我的曾祖父、爺爺、父親一生都是做手工掛麵的,我10歲的時候就學習這一行,我家祖傳做手工掛麵,到我這一代已經是第4代了,這種美食現已列入嶽西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令我感到很欣慰。圖為近日,我在做手工掛麵。

我年過花甲,10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做掛麵,父親教我怎麼和麵,教我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氣溫,和麵時麵粉、水和鹽搭配的比例,這是做掛麵最基礎的一步,也是較為關鍵的一步,倘若比例沒有搭配好,不管是和硬還是和稀,不僅會影響到後面的每一道工序,還會影響口感和味道。

做手工掛麵工序較多,和麵之後,開條、盤條、上筷、扯麵……大小工序多達數十道,我做手工掛麵,除了麵粉、鹽和水外,不添加其它任何輔料,既要保證麵條的色、香、味,又要保證其形細如銀絲。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上筷後,扯麵時易斷,在長輩的指導下,我不斷研究,不斷練習,每天凌晨3點鐘就跟著大人一道起床。


我做手工掛麵已經50多年,說實話,我曾經想過放棄,因為做掛麵很辛苦,時間長,天氣好的話,凌晨3點起床,要忙到下午4點左右,天氣不好的話,時間更多,另外,做手工掛麵產量低,因此,收入不高,在我小的時候,村裡有不少人家做掛麵,可是,後來,由於多種原因,很多人都不做這一行了。圖為我做的手工掛麵。

曾經有人叫我做其它行業,因為其它行業的工資高,我也心動過,可是,我們這裡十里八鄉的村民都喜歡吃掛麵,大家都說我做的掛麵味道好,為了這樣一個群體,我堅守在這裡,堅持年年做掛麵。做掛麵對氣溫有要求,氣溫太高做不了掛麵,所以,每年七、八、九三個月不做掛麵,除此之外,每個月都做,一年做掛麵九個月。

現在,來農村旅遊的客人越來越多,有的遊客吃了我做的掛麵回家後,還打電話要我郵寄掛麵給他們,並且,寄掛麵之前,得在屋前拍一張掛面的照片發過去,我知道他們是擔心寄過去的掛麵不是我自己做的。雖然遊客的要求有些苛刻,但這種苛刻我喜歡,這也是對我做的掛麵的一種肯定,別人愛吃我做的掛麵,我心裡高興。


掛麵是純手工製作,所以,一天的產量不高,我和老伴兩個人堅持每天凌晨三點起床,不過,一天也只能做50斤掛麵。待掛麵曬到九成乾的時候,就要把掛麵從筷子上取下來,否則容易折斷,取下來的掛麵要再曬一會兒才能全乾,可是,還沒等曬到全乾,就有人來搶購掛麵,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臨近春節,需要掛麵的人增多,我做的掛麵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我做掛麵堅持質量第一,很多人勸我一天可以多做一些,可是我不能這樣,產量高就不能保證質量,不保證掛麵的質量不僅是欺騙客人,更是對自己手藝的不尊重,所以無論別人怎麼說,或是需求量再大,我只追求質量,並且一天只做五十斤掛麵。

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不過,現在的年輕人不幹這一行,兒子常年在外打工,我擔心這個行業在山區瀕臨失傳,好在現在手工掛麵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且縣裡公佈了傳承人,讓我感到很欣慰。圖為掛麵頭子,由於掛麵供不應求,這些掛麵頭子也成了“搶手貨”。


這是把掛麵曬到九成乾的時候,將掛麵從筷子上剪下來的畫面。剪的時候,要輕而快,這樣不易碎而造成浪費。以前,做掛麵的筷子是竹子做的,後來,我改成了不鏽鋼材料,表面光滑不粘粉,經過反覆實驗,比竹筷更方便操作。

我做手工掛麵這麼多年,為一群人,堅守一個地方,做一種美食,現在的願望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學習做這一行,讓手工掛麵的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同時,我也希望做手工掛麵者要以質量和健康為重,做出人們喜愛吃的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