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没有续弦,秦可卿其实死得没这么早,七十六回的时候还活着

红楼十二钗中,秦可卿去世最早,在十三回的时候就已经荡悠悠把芳魂消耗了。不过,即便她从出场到去世只有八回,却不影响她在书中,在后世红学家眼中的地位。

事实上,根据我读过的红学相关书籍来看,好像只要和秦可卿有关的事情,就没有不引起争议的。比如她的身世、她的死因、她的葬礼、她和贾珍的关系、她和贾蔷的关系以及她和贾宝玉的关系。

贾蓉没有续弦,秦可卿其实死得没这么早,七十六回的时候还活着

我本以为,这就是极限了。但是最近却又发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秦可卿的去世时间。

秦可卿的去世当然是有很大谜团的。比如冯紫英推荐的医生张友士明明说她只要熬过这个冬天,应该就无大碍的。可她从患病到去世,中间还经过了贾瑞之死,而贾瑞从被凤姐作弄到去世,也是有足足一年多的时间的。从这明显可以看出,秦可卿的病应该是没有大碍的。

当然,我今天不是要说这个。因为根据上世纪俞平伯顾颉刚诸先生的努力,早已告诉我们秦可卿其实是和贾珍有不轨之事被人撞破,羞愧之下悬梁自缢的。至于书中所描述的病死,只是曹雪芹听从畸笏叟的意见把这些关于秦可卿的不雅描写给删去了而已。

那么,我想说的秦可卿去世时间指的什么呢?就是题目说的,其实在旧稿中秦可卿去世比较晚,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在第十三回就去世,而是在贾宝玉成年以后的某一年赏中秋的晚上淫丧天香楼的。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因为曹雪芹故意是把秦可卿之死提前了。

贾蓉没有续弦,秦可卿其实死得没这么早,七十六回的时候还活着

当然,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的,我也不是很认可。不过不认可归不认可,我觉得其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可能性。毕竟她是堂堂十二钗的压轴人物,却在全书刚开场,甚至湘云还没出场的时候就去世了,有点说不过去。

好了,闲话少说,现在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观点。

第一:宝玉初见秦钟的时候,按书上所说,应该是在宝玉9岁的时候,但正文提到宝玉和秦钟是两个小后生。一般来说,被称为小后生,起码要15岁左右。当然,红楼梦里的年龄一向错乱,不用太过深究。不过,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的话,红楼梦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龄错乱的内容呢?这正说明红楼梦是经过反复修改,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第二:秦可卿死后,按书上所说,宝玉应该是11岁,但王熙凤之所以能够负责处理秦可卿丧事,都是因为宝玉在贾珍面前推荐。按说宝玉即便聪明伶俐,百倍旁人,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个11岁的小孩儿,不太可能会在这么重大的事儿上说话,并且贾珍还真的听从了他的意见。

贾蓉没有续弦,秦可卿其实死得没这么早,七十六回的时候还活着

第三:在给秦可卿送葬的时候,宝玉遇到了北静王。北静王和宝玉说自己府上高人不少,叫宝玉经常去谈谈学问涨涨见识。即便北静王再礼贤下士,再喜欢宝玉,叫一个11岁的小孩去自己府上和一群高人学士聊天,还是有点难以置信。

这主要是从秦可卿死时宝玉的年龄来说的。其中一二两条有点牵强,毕竟后生一词证据还是稍嫌不足,至于为什么贾珍听了宝玉的意见,也实在是因为只有王熙凤是合适人选。但第三条,我觉得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

当然,其余的证据也是有的。如果看书仔细的话,会发现在秦可卿死后,其实书中后面还多次出现了贾蓉之妻、贾蓉之妻胡氏的字眼。有的提了胡氏,有的没提。最近的一次是在第二十九回,距离秦可卿之死,时间并不长。所以,这里就出现了疑点。

第一)贾蓉之妻刚死,贾家作为官宦世家,基本的讲究应该还是要的,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就续弦。

第二)为什么有的地方带胡氏,有的地方不带胡氏,这很可能是作者在修改过程中出现了纰漏。要把秦可卿之死提前,秦可卿原本在后面书中出现的情节就要改动了,于是把原本的贾蓉之妻秦氏的秦氏给删掉了,后来一想,秦可卿已经死了,再出现贾蓉之妻不太合适,于是就加了个胡氏,想写成是贾蓉后来续弦了。但古人写书不像现在可以检索,指不定哪个地方就漏了,忘了加,所以就会出现只有贾蓉之妻或者蓉妻的字眼。但是红楼梦中,提到其余女性的时候,都会加上姓的,这一点,只有秦可卿是例外。

贾蓉没有续弦,秦可卿其实死得没这么早,七十六回的时候还活着

这里第一点可能比较勉强,第二点据我来看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所以我虽然未必信服这种说法,但觉得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如果这么看的话,贾蓉其实是没有续弦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贾蓉之妻胡氏,其实在旧稿中就是秦可卿本人。而胡氏在书中第七十六回还有出场,这也说明秦可卿起码活到了第七十六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