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家为什么一定要盖大观园迎接省亲?

君笺雅侃红楼


贾元春省亲大观园是《红楼梦》浓墨重彩的一场盛事。秦可卿死后托梦形容“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虽不是好话到底盛极。元春省亲是《红楼梦》贾家最后的狂欢。贾家至此极速衰败并一蹶不振直至抄家。根源就是元春省亲耗光了家底。那么,明知道修建大观园会花费巨大,根本不是贾家能独立承受,为什么还要斥巨资不惜一切打造这场“败家”的省亲盛事,并因此家毁人亡呢?下面说说个人看法。



首先,贾家不得不迎接省亲

贾元春晋升贤德妃事出突然,超乎贾家所有人预料。原本一家人对进宫数年默默无闻的贾元春根本不报任何希望,不想却突然晋升贵妃。幸运来的太突然,以至于贾家欣喜若狂。

(原文第十六回)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

这段描写突出的重点,正是贾家修建大观园,迎接省亲的关键。贾政进宫听旨后“又往东宫去了”。《红楼梦》中皇帝继位没多久,所谓东宫绝非“太子东宫”,而是指太上皇居住的“大明宫”。秦可卿死后大明宫内相戴权出来,不是代表皇帝,却是太上皇身边人,从他与贾珍叙旧可知戴权是极老的资格。唐代大明宫前身是李世民给太上皇李渊修建,此后几任太上皇李旦住过,太上皇李隆基也住过。大明宫又俗称“东内”,贾政去“东宫”拜见的人正是太上皇。皇帝册封贤德妃却谢太上皇,指明太上皇才是贾元春晋升的幕后推手。随后太上皇提议妃嫔可以回家省亲。贾家饮水思源如何敢不响应?



其次,贾家以为羊毛出在羊身上

修建大观园耗资巨大,贾蓉五十三回对乌进孝说“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贾蓉基本说出贾家明明在贾元春晋升贵妃前还一副富贵气象,却在省亲后迅速穷了的真实原因。本来第三代贾家就没有挣钱只有花钱,再操办省亲,彻底掏空了两代国公积攒的家底。

(原文第十六回)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赵嬷嬷此言说出贾家上下心理。他们本奢望元春省亲能像当年接驾皇帝一样,“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自家不过提前垫付。等元春省亲后,皇帝给贾家几人加官进爵,还怕贾家赚不回来这笔钱?可笑贾家彻底打错了算盘。他们迎接元春省亲大观园后,皇帝对贾家悄无声息,别说加官进爵,连个屁都没放。眼看着大观园掏空了贾家,一分钱捞不回来,贾家真真是欲哭无泪。


最后,省亲大观园背后代表贾家站队错误

贾元春省亲是太上皇幕后推手。不排除还有那个逝去的老太妃。之前北静王等四王八公又悉数出场参加秦可卿葬礼。传达的意思非常明确,贾元春虽是皇帝的妃子,贾家是皇帝的老丈人。但贾家却是彻头彻尾太上皇的老臣,跟随北静王一伙的。

这就尴尬了。贾元春晋升贤德妃,贾家对太上皇感恩戴德,太上皇一说省亲,贾家马上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皇帝怎么想?尤其太上皇明明退休了,身边还跟着这些几十年的老臣,放个屁老臣就屁颠屁颠的接着。皇帝明明说每个月逢二、六日可以进宫六次会见,贾家都不听。这种对太上皇忠心,对皇帝阴奉阳违的臣子,皇帝能不憎恨?能不除之后快?贾家还想“羊毛出在羊身上”,纯属做梦!

事实上,贾家抄家就是站队错误被清洗了。四王八公作为太上皇老臣,一直悖逆,骄狂自大(焦大的隐喻)。对新皇帝全面执政是个拦路虎。双方最后刺刀见红,虎兕相逢,贾元春被赐死,贾家抄家了事不可避免。【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

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修建大观园的直接原因,是皇帝允许嫔妃回家省亲,但带有条件:“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

我的古文并不精深,但这两句话并不难理解。皇帝的条件是:只有家世豪富、有深宅大院的,才可以申请省亲。而这深宅大院,又不能像贾家原来的宁荣二府、荣禧堂之类日常居住宴坐之所,必须是“别院”,还得是“私第”,不能包个宾馆招待皇妃。

皇帝不讲理,不是你申请省亲、批准了再盖房子,而是先盖好房子,才能申请省亲。万一房子盖好了,省亲的申请不被批准,岂不是白盖了?就像第五十五回,“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故各嫔妃……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

呵呵,那是像我这样量入为出的穷人的思绪。人家贾府可不这么想。从上到下,贾家人“安富尊荣者尽多”,“恣意奢华”的贾珍只是其中一个。人家正找不到机会奢华挥霍呢,还怕万一省亲取消、房子白盖了吗?


第七十五回,贾珍守孝不能外游,就在家里设赌局,来的各位世家公子,“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连聚赌也不忘了卖弄,何况省亲这样的大事?

“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人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别人家都要修建别院,贾府岂肯落后?


栖鸿看红楼


仅仅就红楼梦作品看,皇帝这是在玩对妃子家的财政收割。

一、凡有重宇别院....

皇帝这要求是说,家中有钱的...钱多得可以盖另外的单独院落...毕竟是皇帝的女人,回娘家也得注意安保问题,万一给皇帝戴了绿帽子怎么办呢?

所以,这单独的房子,还得能够承担侍卫太监们隔离防御。

显然,既然搞省亲,理论上也可以在城内某个便宜路段建几十间砖房圈起来,然而这样的房子能够让省亲的皇妃满意吗?

二、省亲别墅的法律归途

省亲结束,从礼制上说,这套别院——要上交礼部内务府封存,从此成为皇家园林。包括附带的土地、建筑、奴隶人口、摆设、家具等一切资产在内。

当然,小说中为了让主角享有这等超级园林的待遇,通过所谓元春下旨的方式,允许姐妹们进去住,宝玉进去读书——从古代法律来说从无这样的可能,大观园已经不是贾家的财产,更不是贾元春可以下旨的。

三、大观园的建设费用

具体钱财哪里来,咱就不说了。

大观园仅仅购买12个小戏子及其戏剧行头就用银3万两——对比价格是,明清时期的极品扬州瘦马也只1500两。这么算的话,大观园要少于200万两就不可能。

所以,书中只有三位皇妃省亲,吴贵妃,贾贤德妃,周贵人(这级别?)。

而皇宫中真正大boss的太后、皇后、太子妃这些怎么不玩省亲?

贾元春这样离家的时间,比得上太后太妃?

所以,贾家只能是武勋土豪而已。


四川達州


封建社会,只要和皇帝沾边的事情,都是天大的事。每当贾府的人受到皇帝召见,全家都是战战兢兢的,天威难测,伴君如伴虎。同样,皇帝如果皇恩浩荡,家族也是立刻繁荣兴旺,高官得做,富贵无边。贾家正是处在此背景下,元春封妃,并且恩赐允许省亲。

皇妃可以回家省亲,此千古未见之奇闻。因此贾家必须加倍感恩,用各种方法来表示对皇帝的感谢。首先修盖省亲别院是必须的,这即是表示对皇帝的尊重,也是对外显示皇帝的恩宠,为此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占礼杂谈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六回回前总批第四条:“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对这条批语,有各种各样的解释,索隐派更是以此索出许多隐秘之事,把好好的一本小说解读成了玄学秘码。

我觉得这段评语说出了文学创作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小说,持别是现实主义小说,必然是反映现实又高于现实的。

《红楼梦》中的元妃省亲,决不是康熙南巡,这是毫无问题的。但这个小说情节与历史事件确有相似之处。

历史上康熙曾经六次南巡,其中四次住在江宁织造曹家。皇帝出巡是有排场的,决不是电视剧《私访记》演的那样。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的排场都要花钱,正如《红楼梦》中一个老嬷嬷说的,“银子花的像趟海水一样”,“也不过是皇帝的钱花在皇帝的身上”。这些银子,都是江宁织造府花的。在皇帝身上花了钱,他老人家却并不管报帐的事,江宁织造府的亏空只能在后边的日子里慢慢填平,可是巨额的亏空哪有那么好解决的?所以,曹家后两位织造继承人一直没能解决好此问题。这个情况,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反映。

现实中曹家的败落与亏空有关,亏空最大的原因就是南巡。

康熙南巡就是元妃省亲的现实版。小说中的贾家位居国公,女儿当了贵妃,又得皇帝隆恩回家探亲,皇家排场是不能省的。这是皇家体面,这就是贾府建造省亲别墅的原因。

根据历史记载,明清时期没有过皇妃奉旨回娘家省亲的记录。所以元妃省亲纯属小说家的艺术创适,与历史无关。

艺术形象要写的真实,必须有生活基础与体验,于是曹家在康熙南巡时接驾的经历,就可以用在贾家省亲接驾上,康熙是皇帝,元春是贵妃,身份虽有差别,但都是皇家排场,都是接驾。所以贾府建造大观园也就理所当然了。

大观园的建造是省亲所必须的。除了这个直接用处之处,大观园的建造在《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中起码还有两个作用:一,《红楼梦》的主题是写情的,这在第一回中,作者就说了,“此书大旨谈情",在十六回我们前边提到的那条“脂评”还有下半段说:“极热闹极忙中写秦钟夭逝,可知除情字俱非宝玉正文。”既然要写情,贾宝玉与一大群青春少女必须要有一个活动的舞台,好上演他们的爱情故事。大观园正是最合适的场所。封建社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社会关闭了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通道。因为有了大观园,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短暂的世外桃源,使得情感的交流与恋爱的发生成为可能。

其二,大观园的建造,掏空了贾府的老底,动摇了贾府的经济基础。贾府最后的败落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经济上的困难都会为其产生加速的作用。这种情况,在《红楼梦》六十回之后表现很明显了。

大观园既是书中主人公们展示美丽青春的地方,又是她们爱情婚姻悲剧组成部分。既为他们提供了恋爱的场所,又包含着家族败落的诱因。家族的败落又影响到了她们的婚姻与情感。这就是修建大观园的原因。



七月流火140400643


就像杭州G20,亚运会大兴土木展示大城市的重视程度和强大实力。

元春省亲别墅是为了显示贾府强大的实力和对皇家的重视程度。对于大家族来说,显然对皇家面子是首要的。即便入不敷出,也要咬紧牙关完成使命。

元春根本不赞成建奢华高调的省亲别墅,她只是想和家人平平安安团圆。事实上,她也看穿了这样贾府的高调会引起皇家的警惕,贾家日渐衰败的兆头。然而,作为女儿,她无可奈何,最后在皇帝对她的冷淡和贾府的打压中,她郁郁而终已久,暴毙而亡。元春是个内心善良,热爱家庭,关心亲人,又不得不承担家族重担的好女孩,把贾家的败落责怪到元春省亲别墅上是不合理的。


平安夜的蚊子


原书中贾家并没有贵妃娘娘,只有一个王妃,所以并不存在省亲的问题,也就没有大观园,曹雪芹同意帮脂砚斋改书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诗加进书里一起流传,所以他想把这本书写成才子佳人书,为了让才子佳人们有一个作诗相聚的地方,所以曹雪芹在贾府中加上了一个大观园,这个大观园比宁荣两府加起来的地方都大,只用了三个多月就建成了,还是在不能施工的冬天,连栽花种树也是在冬天完成的,简直是不顾常理,就是现在全机械化施工也不可能。曹雪芹之所以不顾一切不顾情理的加上一个大观园,表面上是为了贾元春省亲,实际上是为了给才子佳人建造一个聚会作诗的地方,传自己的诗。在此之前曹雪芹只是个不入流的诗人,没有人肯为他刻印诗集,之后也没有,唯有红楼梦把他的诗传了下来,所以他虽然没有把红楼梦写完,却也可以流芳百世了。


增慕


为了更加荣耀



新文艺复兴


这题目说来有点太大了,其实网络和各类媒体之前已经有过很多高人的论述,我们再加以解读,我恐怕都是老生常谈、狗尾续貂。但既然题主问了,学生就勉为其难的解读一二吧。

首先,是体现了贾家对皇室的一种尊重。因为贾元春作为一个妃子,能够得到皇帝允许归省的福利,几乎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一种“殊荣”。看过《甄嬛传》的都会知道,甄嬛那么得宠,皇帝给的最大福利也无非是允许母亲、妹妹等同性家人入宫探视,尚无归省一说,同样的例子还有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最多也就是允许弟妹(也有说是嫂子的)经常入宫探视,那可是正宫皇后啊。为了显示贾家对贵(贤德)妃归省这一国家大事的尊重,同时也显示对皇帝赏脸厚爱的一种对等的形式上回馈,必然要大兴土木的建造一处全新的、恢宏的、极尽奢华的府邸宅院来加以迎接。

其次,也是一种对外界、对满朝臣工的一种炫耀——你们大家看看,除了我贾家,谁还能享受到这种殊荣;除了我贾家,谁家还能建造起如此光鲜的富丽之所。从小说中我们可以在字里行间知晓,在朝中贾府是有政敌的,一座省亲别院的巍然矗立,代表着贾府在皇帝眼中心中的青睐,可以理解为从外在形式上的一种示威和自我标榜。

第三,也是日渐式微的贾府,当代当家人想为后人留下一点“余荫”和曾经辉煌的纪念。就好比啊Q常自诩的“老子祖上也阔过”——虽然宁荣二府是当初皇帝赏赐给宁荣二公的宅邸,但那只代表了贾府当初的辉煌。到了眼下,贾府已经传至第三代,先皇余荫已经逐渐远去,只享受勋爵而在朝无甚高位的贾家已经在朝堂中日渐边缘化,趁此家中有女选在君王侧的契机,当下贾府的几位掌门老爷,未必不生出几许再次靠近权力的想法。而省亲别墅大观园的建造,无疑是贾府这般心态的一种表达,以便给后代留下点荣光——孩子们你们看,我们贾府不仅是在宁荣二公时代有过荣耀,也曾在第三代先人当家时收到过皇帝的重视——大观园即为证据。

综上,对皇家的礼仪要求,对同僚的展示需要,对后代的家族荣誉的证明……共同决定了贾府势必要修建起这座“纪念碑”和“荣誉室”似的煌煌“大观园”。


风来翰墨香51008135


其实很简单,大观园原叫省亲别院,元妃要回家与亲人团聚,不能住贾府,要住皇家园子,这是必备条件。这逼着贾府修园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