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的郑贵妃为什么给李敬妃陪葬了?

春和九如


郑贵妃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宠妃,郑氏凭借年轻貌美、随机应变、通晓诗文等才华,一度赢得了万历的独宠,但她是聪明人,清楚以色侍人者终有衰败的一天,所以,她不打魅惑牌,尽量以情感人;于是聆听皇帝的倾诉,关注皇帝的喜怒哀乐,设身处地为他排忧解愁成为主要功课,最后,被万历帝引为知己;而她自己已在四年的时间内,由嫔位晋升到皇贵妃;再加上她为皇帝先后生下了2子2女,地位就更加稳固了。



万历帝的皇长子是朱常洛,是万历隅尔临幸一王氏宫女后所生,万历帝并不喜欢王氏,也不待见朱常洛,甚至朱常洛5岁时,他的生母王氏还没受封;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刚出生,郑贵妃便被晋封为皇贵妃,这使得朝臣怀疑万历帝有废长立幼的意思,“国本之争”也由此揭开了帷幕,最后,在慈圣皇太后的亲自干预下,万历迫不得已才立了朱常洛为“皇太子”。


万历帝驾崩前,留下遗命封“知己”郑氏为皇后,并且死后要葬于定陵玄宫;郑皇贵妃比万历帝晚死十年,万历帝驾崩后,朱常洛登基,尽管朱常洛不足一个月便一命呜呼了,但帝位是由其子朱由校继承的,明熹宗朱由校七年后崩逝,帝位由其弟朱由检继承,即明朝的亡国皇帝——崇祯帝。

崇祯三年,熬过了三位皇帝的郑皇贵妃薨逝,这时,人们认为郑皇贵妃是祸国殃民的妖孽,所以崇祯帝没有让这位工于心计,作恶多端的女人与祖父万历帝合葬,只是葬在了银泉山李敬妃的墓穴里。



李敬妃也是万历的妃子,当年受宠程度仅次于郑皇贵妃,万历25年,生下皇七子后就驾鹤西去,关于她的死因牵涉了郑贵妃,人们认为郑贵妃为恐固地位,处心积虑地害死了李敬妃;现在,崇祯帝把郑皇贵妃的棺椁埋进了李敬妃的墓穴中,与疑似自己当年害死的人长眠在一起,才有了“郑黄贵妃为李敬妃”陪葬的说法。


希望星晨58298869


首先说一下,郑贵妃给李敬妃陪葬一说。 其实并不是郑贵妃给李敬妃陪葬,只是李敬妃早死于郑贵妃。万历皇帝给李敬妃单独建立了一个陵寝,在郑贵妃去世的时候,国库空余,所以崇祯皇帝将郑贵妃也藏入了李敬妃的陵寝园中,万历皇帝的其他几位妃子 也都葬入其中,这里并没有陪葬一说。

李敬妃和郑贵妃都是万历皇帝非常宠爱的妃子。 李敬妃,为万历皇帝生下了皇六子朱常润,皇七子朱常瀛,被册封为敬妃。能够接连生育,就足以说明李敬妃的受宠程度了。在生育皇七子之后的第十天里,这位 妃子就得了产疾去世了。万历皇帝悲痛万分,追封为恭顺荣庄端靖皇贵妃,并且要求随葬帝陵。看看,万历皇帝对这位妃子的宠爱程度。活着的的时候,要在一起,死了也要在一起。 奈何大臣们不同意啊。就是一个妃子,给你生育了两个皇子,怎么就能葬入帝陵呢,你让皇后怎么办。万历皇帝的这一旨意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万历皇帝让人在自己的陵寝南面找了一个地方, 来安葬自己的这位爱妃,于是在十三陵的银泉山给找了一个地方,并且仿照万贵妃的陵寝的样子建造,并且建造的更加的辉煌。



郑贵妃,万历皇帝一朝比较有名的宠爱,并且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红颜祸水。郑贵妃,为万历皇帝生育了2子2女,比李敬妃还能生育。并且自己生育的皇三子朱常洵,还曾想与太子一决高下,可惜长子终归是长子。任凭 郑贵妃怎么狐媚邀宠,万历皇帝怎么答应,大臣们就是不答应。无奈只好做吧。这个郑贵妃也是挺能活的,在万历皇帝死后,一直活到崇祯三年。以为继承皇位不是自己的儿子,还是朱常洛,所以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 一代宠妃最终归于落寞,崇祯三年,郑贵妃去世,因为国库空虚,虽然也是按照皇贵妃的礼制下葬,却并没有听从万历皇帝的遗愿,将郑贵妃册封皇后,陪葬在自己的身边,而是葬入了李敬妃的陵寝园中。



话说后宫之中,有宠爱就有争斗,郑贵妃与李敬妃都是宠妃,所以也会有斗争。李敬妃的死就有不同的说法:第一,得了产疾而死,第二种:郑贵妃让自己的贴身太监张明在李敬妃的药里做了手脚。这些 当然已经无从考证了。



通过这两位妃子的生平事迹来看,并不是郑贵妃陪葬了李敬妃。只是葬入了一个陵寝园中了。

也可怜万历皇帝,两个宠妃都没有陪葬在自己的身边。


蛏子历史


要了解其原因,我们要对相关的几个人物先了解一下,这也方便我们理清前因后果。

万历帝的郑贵妃

郑贵妃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最宠爱的妃子,万历十年被册封为淑嫔。郑氏凭借聪明机警、通晓诗文等他人少有的才华,赢得了万历帝的独宠。她十分清楚以色侍人终有一天要衰败,因此她另辟其道,如解语花一般,聆听皇帝的倾诉,替他排忧解愁,万历帝将其引为知己。

短短四年时间,从嫔位到皇贵妃,更是为万历帝生下了皇次女云和公主、皇三子朱常洵,在万历十年到二十年之间,一共为万历帝生下2子2女,可见其受宠程度。

在郑贵妃生下朱常洵之前,万历帝已有一个长子,是一次临幸宫女王氏所生的朱常洛。万历帝不喜欢王氏,更不喜欢王氏所生的朱常洛,朱常洛5岁时,其母王氏还未受封,而朱常洵刚刚出生,郑贵妃即被封为皇贵妃,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万历帝是否要废长立幼,由此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由此揭开了帷幕。最终在慈圣皇太后的干预下,万历无可奈何地立朱常洛为“皇太子”。郑皇贵妃母子就此已知与帝位无缘,大势已去。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帝驾崩,留下遗命封郑氏为皇后,死后葬于定陵玄宫。但300余年后,打开定陵玄宫并未有郑皇贵妃棺椁的影子,那么郑皇贵妃葬在了哪儿了?

郑皇贵妃葬在了哪儿了?

根据史料记载,郑皇贵妃比万历帝多活了十年。她早些年在皇宫中立足靠的是万历帝的宠爱,万历帝驾崩后,其长子朱常洛登基,虽然只当了不足一个月便死了,但是帝位的传承也是在朱常洛这一脉来延续。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后,其子朱由校登基,为明熹宗。明熹宗即位七年后崩逝,其帝朱由检继位,即崇祯帝。

崇祯三年,郑皇贵妃病逝。在万历帝驾崩后的这十年,郑皇贵妃被认定是祸国殃民的妖孽,与亲子骨肉分离,过了十年寂寞冷寂的宫廷生活。她病逝后,是光宗五子崇祯帝在位时期,他怎么会允许这个以前没让自己祖母、父亲好过的女人与祖父万历帝合葬呢?于是郑皇贵妃被葬在了银泉山李敬妃的墓穴里。

李敬妃是当年宠爱仅此于郑贵妃的妃子,万历二十五年,生下皇七子后薨逝。关于李敬妃的死因,有传为郑贵妃所为,毕竟“自此郑娘娘无有与分宠者矣”。如今崇祯帝将郑皇贵妃的棺椁丢进了李敬妃的墓穴之中,生前与万历帝恩爱一世,死后却不能同穴,还葬在了疑似自己当年害死的妃嫔墓中,未尝不是一种悲哀和不幸。


若浅话史


万历时的郑贵妃和李贵妃(当初是李敬妃,死后追封贵妃)都是万历皇帝的宠妃,分排第一和第二。李敬妃死后,万历帝要求让李敬妃陪葬定陵,大臣坚持不让;万历帝临死时遗命李贵妃为皇后,死后也可以陪葬定陵,大臣们反对李贵妃为皇后,死后也不能陪葬了。万历皇帝宠爱的妃子一个也没有陪葬在万历皇帝身边,这是万历皇帝的悲哀。

郑贵妃给李敬妃陪葬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明朝大臣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这两个的墓地埋葬的比较接近是真的,都在一个园子里。(郑贵妃剧照)

李敬妃死后荣光。

1597年3月10日,李敬妃生下了万历皇帝的皇七子朱常瀛(永历帝朱由榔的父亲),3月21日就去世了,死因不明。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死于生育类的疾病,另一种是记载的由郑贵妃的太监张明用药阴杀,不过后一种证据不足,有待考证。(李敬妃的孙子永历帝剧照)

万历皇帝在世,李敬妃死后马上被追封为“皇贵妃”,按照前朝“皇贵妃”的级别对待埋葬。万历打算让李贵妃陪葬身旁的想法也被朝臣阻止了,因为李贵妃不是皇后,皇后才可能陪葬皇帝,李贵妃的儿子们由王皇后抚养。

李贵妃的墓地址选择在了万历皇帝的定陵之南,万贵妃(明宪宗宠妃)墓的右侧,嘉靖皇帝的陈皇后和几个妃子的墓地左侧,具体地址是明十三陵的银泉山,是妃子陪葬陵墓。

李贵妃的孙子朱由榔建立永历政权后,将李贵妃追尊为“孝敬太皇太后”,墓葬地在北京附近,也不能修缮,永历政权存在时间也不长,名号是有了,但不被后世认可。(郑贵妃的孙子弘光帝剧照)

郑贵妃墓是否陪葬李敬妃墓?

郑贵妃的儿子是万历皇帝的第三子朱常洵(福王),万历皇帝一直想里朱常洵为太子,也是因为这个主要原因,万历皇帝和大臣闹得不可开交,大臣们迂腐的坚持所谓“长子继承制”,不让废立太子,搞得万历皇帝20多年不愿意上朝理政,通过历史证明来看,长子继承皇位是个愚蠢的做法,选择贤能才是长久之计。(万历皇帝剧照)

郑贵妃折腾了很久,始终没能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不过也留下了祸端,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对郑贵妃的这一支政治力量进行了清除,崇祯三年(1630年)郑贵妃去世了。按照明朝制度,她也按照贵妃的级别安葬,此时已经物是人非,宠幸她的万历皇帝已经作古,皇后遗命也被阻止,对待她的安葬是这样记载的:

神庙皇贵妃郑氏于崇祯三年五月二十五日酉时薨逝,丧葬事宜命照神庙恭顺荣庄端静皇贵妃李氏例行,即葬李氏园内,并择吉开隧兴工。

也就是说,郑贵妃按照李贵妃的标准下葬,并将她葬在一个院子里,这里称呼的“李氏园内”就是万历为李贵妃建设的陵园。到底这个园子是不是专门为李贵妃单独建设的呐?我认为肯定不是,李贵妃还没有达到这样的级别。万历皇帝死后,这些贵妃和其他妃子按照惯例一般是要聚集到一处或几处来安葬,也就是皇帝的妃子陵墓,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花钱,减少费用,利于管理,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一般都是这样安排妃子的陵墓。所谓的“李家园子”只不过是她第一个埋葬进去了才称为这个称呼,这是典型的万历皇帝妃子陵寝。再说了,崇祯时期财政非常紧张,活着一些太妃的固定支出都缩减了不少,何况是安葬这样的事情。

南明弘光政权的朱由崧是郑贵妃的孙子,把他也追尊为“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活着没当上皇后,死了成了太皇太后。


现在郑贵妃墓葬保存的比较完好,因此现在好多人称这里是“郑贵妃墓”。

不管是郑贵妃还是李贵妃,她们都是万历皇帝的陪葬陵墓,她们之间是对等关系,根本不存在谁陪葬谁,不能先入为主,这是妃子们的墓葬集中之地而已。


穿越再现彼岸


明朝中晚期,文人士大夫的势力渐长,他们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面对皇权暴力时,宁死不改其志,在以万历皇帝立太子所引发的“国本之争”中,他们为了维护明朝的祖制而以死抗争,打了多年的持久战,最后万历帝服软,不是这些东林党人的对手,为了躲避他们,竟然三十年不上朝。


明末三大案:廷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归根结底起因就是万历朝的“国本之争”,因为万历皇帝的皇后王氏没有儿子,也就是没有嫡子,那么长子就成了继承人,偏偏万历的长子朱常洛是万历和太后的一个宫女所生。


万历又不喜欢这个地位卑微的宫女,恨屋及乌,他对这个长子也不怎么亲近,不久,万历宠爱的郑贵妃也生下了儿子朱常洵,大臣们多次催促万历帝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就是不立,以至于和大臣们较上劲了,就那么一直拖着,直到朱常洛十九岁了,万历才败下阵来,不得不立朱常洛为太子。

另一方面,万历帝与王皇后感情和谐,相敬如宾,只是王皇后一直未曾生育,万历迟迟不立太子,不排除是在等王皇后生嫡子而拖延时间,但左等右等,王皇后就是不能生育,万历只好退而求其次才决定立朱常洛为太子。
所以,万历帝的拖延术始终不立朱常洛为太子,使群臣错误的认为万历帝要废长立幼,让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在史籍中也没有证据证明万历想要传位给郑贵妃的儿子,从而让郑贵妃莫名其妙的成为了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两者间的误会从而导致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之间相互抬杠的“国本之争”。

郑贵妃和李敬妃是万历帝最宠爱的两个妃子,郑氏是在万历十年选美入宫的,由于她美丽端庄,聪明机警,通晓诗文,善于逢迎,因此一入宫就得到了万历帝的专宠,封为德妃、贵妃,在生下皇子朱常洵后,更是晋升为皇贵妃。
在万历帝的所有后妃中,李敬妃所得到万历帝的宠爱仅次于郑贵妃,岁受宠但福命不长,她为万历生下了皇六子和皇七子,在生下皇七子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万历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贵妃。
万历帝要求破例让李敬妃陪葬定陵,大臣们以不合礼制为由坚决不同意,她既不是皇后,也不是皇太子生母,按照明朝制度是无法入葬帝陵地宫的,当年的万贵妃那么厉害也没能与成化皇帝朱见深合葬。

万历帝只好再次妥协,命令礼部尚书亲自去皇陵附近的银泉山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按照万贵妃墓的规模为李敬妃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墓园。
万历帝当个皇帝也够窝囊的,头十年被权臣张居正压着如同傀儡,好不容易熬到张居正死去,自己能当家做主了,又处处受到文臣们的压制,自己的家事都不能作主,他实在是心灰意冷,干脆就拒绝面见他们,所以政令都通过太监传达,使得明朝逐渐的走向衰亡。
万历帝在位48年,临死前还念念不忘他最爱的郑贵妃,他曾给天子朱常洛下令,要他册封郑贵妃为皇后,但朱常洛好不容易熬到了皇帝位,高兴过度,整天的宠幸美女,跟没见过女人似的,结果不到一个月就翘辫子了,立郑贵妃为皇后的事早就抛到脑后了,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万历皇帝驾崩后的第十年,也就是崇祯三年,郑贵妃病逝,崇祯帝也将她葬在银泉山,郑贵妃墓是明十三陵的七座妃子墓中规模最宏大的,墓园形制与万贵妃墓基本相同。
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和李敬妃,一个也没有陪葬在他的身边,这是万历皇帝的悲哀,郑贵妃给李敬妃陪葬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明朝大臣也不会干这样的事情,只是两个人的墓地埋葬的比较近,都在一个园子里而已。








遗产君


李敬妃是明神宗万历中年时期最宠爱的妃子,也是南明永历皇帝的祖母。为万历皇帝生下皇六子朱常润、皇七子朱常瀛,被册封为敬妃,还曾发愿刊刻佛经一部。她在生产皇七子后第十一天因产疾而薨。万历非常伤心,将她两个孩子交给中宫王皇后抚养,追封她为恭顺荣庄端靖皇贵妃,按照嘉靖皇帝沈皇贵妃的规格为她办理后事,又厚赏为李皇贵妃题写铭旌和墓志铭的大臣们。甚至还下旨让她一起合葬帝陵地宫,《万历起居注》万历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条:......口传圣谕:“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内阁议拟里看此”。

李敬妃虽然生育了皇六子和皇七子,可她毕竟不是皇后,又非皇太子生母,按照明朝制度是无法葬入帝陵地宫的,就连当面不可一世的万贵妃去世后,也没有享受到和皇帝合葬的待遇,因此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万历也没有后世乾隆皇帝那样自我,连慧贤皇贵妃这种既非皇后又不是帝母且生育记录都没有的爱妃也能带入地宫合葬,只能作罢。不过万历皇帝为了弥补爱妃,命令礼部尚书亲自去皇陵天寿山十三陵陵区的银泉山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按照成化皇帝万贵妃坟的规模为李皇贵妃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坟园。根据考古实探,李贵妃坟的建筑规模实际还超过了万贵妃坟。

万历皇帝去世后,明光宗一系登上帝位,曾经传言与光宗夺嫡的郑皇贵妃被宫廷冷落,待遇遭到大幅度减损,她的侄子郑养性被革去官职净身出户逐回原籍。崇祯三年七月,郑氏去世,当时明朝财政已经逐渐紧张,崇祯皇帝也无意为祖父之妃再大动土木,于是郑皇贵妃被葬入了李皇贵妃坟园,成为李皇贵妃的陪葬。后来崇祯年间和清顺治年间,神宗李顺妃、刘昭妃、周端妃又相继葬入,李皇贵妃坟园中实际安葬了神宗五妃。由于五妃中郑贵妃名声最大,于是喧宾夺主,后世把此地称为郑贵妃墓,原主李皇贵妃反而湮没无闻了。

当时宫内有一种流言,说是郑皇贵妃嫉妒李皇贵妃得宠,于是像西汉淳于衍毒杀许皇后一样,指使自己的心腹太监张明在李皇贵妃的医药里面做了手脚,把她给害死了。由于古代医疗技术有限,妇女生产时九死一生,产疾而亡并不鲜见。而且郑皇贵妃在宫中没有能够派遣太监毒杀宠妃的权力。她的女儿因为没有禀告管家婆就和驸马同房,就被太监辱骂逼下跪认错,驸马在宫中被太监群殴,她害怕万历的怒火而不敢为女儿女婿出头讨回公道,也不敢因为此事得罪万历而惩罚太监。所以李敬妃之事难以辨别真假,需要更进一步的史料来支持。


坤宁宫的故事


在古代封建社会,虽然进入皇宫中成为皇帝的嫔妃是女子的荣耀,但是从踏步宫门的那一刻起,也开始了她们在宫中的艰辛岁月。虽然入宫成为嫔妃是光耀门楣的大好事,但是也有很多嫔妃因为各种原因落得凄惨境地,能够在宫中安然度日的嫔妃也希望可以有子嗣傍身,而且她们到死也离不开争斗,因为死后的安葬规格也可以看作是她们的荣耀之一。所以宫中的嫔妃从进宫到离世,都在比较和争斗,如果死后可以和皇帝合葬,那简直就是对自己莫大的肯定。但是在历史上居然出现过嫔妃给嫔妃陪葬的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件的主人公就是郑贵妃和李敬妃,李敬妃是万历年间十分得宠的嫔妃,她也为万历皇帝生下了两个皇子,母凭子贵,也成就了她的妃位。李敬妃笃信佛教,曾经想要刊刻一部佛经,当时她在宫中的地位比较高,往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可是李敬妃却在生产之后因为疾病而过世。在李敬妃离世后,万历皇帝悲痛万分,他当时将李敬妃留下的两个皇子交给了皇后照顾,而后万历皇帝将李敬妃追封为恭顺荣庄端靖皇贵妃,所以也按照皇贵妃的规制给她操办了后事。

万历皇帝感觉这样还不够,为了表示对李敬妃的重视,他居然决定将李敬妃下葬在皇陵中,等待日后和自己合葬,这对于李敬妃来说就是莫大的荣宠,也算是给了她死后的荣光。但是李敬妃不是皇后,虽然她诞下皇子有功,可是宫中生下皇子的又不知是她一人,所以皇帝给她这样的待遇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万历皇帝虽然喜爱李敬妃,可是也不能因为她而和朝堂上的大臣们作对,所以合葬之事就不了了之了。万历皇帝后来给她修建了一座坟园,这种待遇也算是宫中的独一份了,甚至超过了万贵妃的规制。

在万历皇帝过世后,朱常洛继位,李朱常洛有一位郑贵妃,她因为和红丸案有关,所以郑贵妃后来被打入冷宫,她在崇祯年间才过世。郑贵妃作为前朝的妃子,丧礼的举办应该比较正规,但是当时明朝的财政出现了问题,所以只能将她葬在了李敬妃的陵墓中,就这样郑贵妃成为了李敬妃的陪葬。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座陵墓的主人是李敬妃,但是前前后后有五位妃子被安葬在这里,因为郑贵妃的名气大,所以李敬妃后来就被称作是郑贵妃墓。


历史课课代表


我看了资料,郑贵妃坟确实是万历二十五年万历为李敬妃建的,规格参考万贵妃,在万贵妃基础上还稍许加了点。崇祯年间郑贵妃去世,崇祯懒的单独造坟就把她葬进去了,墓主是李敬妃,但郑贵妃有名,所以后世称郑贵妃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