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冷麵,小吃街吃的扛把子

每個城市都有很多條小吃街,看似比較雜亂,但眾多味道則吸引來不少食客。如果讓我來給那麼多小吃排序,那烤冷麵無疑是王者。

每次逛街,都會和朋友去小吃街犒勞一下自己的胃,心裡才會覺得踏實。

其實,小吃街上的小攤很多,有臭豆腐、烤腸、涼皮、烤麵筋、土豆餅、串兒……但我每次必點的肯定有一份烤冷麵。

烤冷麵,小吃街吃的扛把子

不要問我為什麼?就兩字“好吃”,就足夠讓我封它為小吃街的扛把子了。

據說,烤冷麵,最早發源於東漢末年,是由於當時在幽州任刺史的劉虞,有一次把冷麵麵皮放在火上烘烤後,覺得這種做法很美味,便流傳下來了。但是,這種說法貌似不靠譜。而且,要是被東北人聽到的話,肯定得被埋怨。東北人說,烤冷麵是他們當地一個賣炸串的師傅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明的。但當時候是在油鍋中炸後,刷上醬汁售賣的。由於反響很好,便流傳開來。後來,又有人在此基礎上升級改良,變成了現在這種鐵板上烤冷麵片兒,然後打個雞蛋在上面,刷點醬汁,味道就出來了。

隨著人們的喜愛,烤冷麵的人氣衝出東三省,在全國各地風靡起來。不過街頭很多烤冷麵的攤位為了顯示自己的才是最正宗的,大多數會掛上“哈爾濱烤冷麵”或“東北烤冷麵”之類的名稱。

但不論有沒有這樣認祖歸宗的字樣,一個小吃,只要能做到“好吃”,食客必然是不會少的。

烤冷麵,小吃街吃的扛把子

而我最喜歡的,就是食品街的那個小吃巷的烤冷麵。賣烤冷麵的師傅是個三十來歲的人,每次去了,只要看著他做冷麵的過程,就令人興奮不已。

“師傅,一份烤冷麵,微辣,醬多點”“師傅,烤冷麵,不要蔥花,辣椒多放”……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點著一份份烤冷麵,儘管大家的要求各不相同,但老闆則都能按要求做出來,遞到大家手上。

一張冷麵麵餅放到鐵板上,稍微烤一下,他就用夾子夾起來灑些食用油上去,然後接著烤。火在鐵板下面烤著,鐵板上的麵餅很快就滋滋地冒著小油泡。老闆一手翻面餅,一手從旁邊的箱子中拿出一個雞蛋,順手一磕,就將蛋液灑到麵餅上,然後用一個鏟子將其攪一下,再翻面。很快,雞蛋也被烤熟了,這時,就要加入一些洋蔥,蔥花和香菜了,有些人由於擔心吃過洋蔥和蔥花後,影響自己的形象。通常會拒絕這兩種東西。但是沒有這些東西中和,烤冷麵是會發膩的。因此,我每次都提前備好口香糖。

烤冷麵,小吃街吃的扛把子

最後,還要再刷一層醬汁,再依食客要求放辣椒後才可以將其捲起來。最後,老闆利落地用手裡的鏟子將其分成均勻的好多份,放到小紙碗中,在烤冷麵上斜插上兩個竹籤便可以供食客享用了。

當然,這只是最普通的烤冷麵。除此之外,烤冷麵還有升級版,即在中間加入培根、金針菇、火腿、雞柳等。然後,再刷醬,切塊,裝盒。

烤冷麵,小吃街吃的扛把子

就在這一氣呵成中,烤冷麵便好了,拿竹籤扎一塊放嘴裡,軟糯又不失嚼勁,醬香濃郁,正是滿足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