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的“大孫當尾仔”

身為一個潮州人,也許你時常會聽到一句口頭禪,叫"大孫當尾仔"。意思是說大孫在某些時候相當於小兒子那樣的"輩份"。

而為何有"大孫當尾仔“這種說法呢?可能與潮州人的習俗有關。而這種習俗出現的地方,在本人看來無非是兩種情況,而這兩種情況說清楚了也就一種綜合體情況。

用比較直白的話來說這兩種情況,分別是"生分"與"死分"。這個分是指分家,分產業。

潮州人的“大孫當尾仔”


首先來談一談"生分”,這“生分"即父母健在時分家。比方說你家裡兄弟姐妹多,將來各自成家立業。若兄弟分家,就是本人所談的"生分",在兄弟分家時,作為長兄者有優先選擇權,除此之外,長兄者若有兒子即他的大兒子稱為大孫。在分家業時,大孫所分的也可算一份"兒子"份,而這一份量因人定而異,但因長兄一家人分兩份,從而有大孫當尾仔之說。

其次,再來談"死分”,即所謂遺產繼承。上面說了,所謂大孫並非,兄弟幾人中誰的兒子年齡較大而稱為大孫,大孫用較規範說法為嫡系長子的兒子,無論嫡系長子的兒子年齡大小,他都稱為長孫。在分祖上遺產時,有他一份,而這個份量約等於祖上小兒子的份量。

關於潮州人為何有這種"大孫當尾仔"的事,本人也不得而知。可能在不少外地人看起來,這樣處事有些不公平。但相對於這種早己約定俗成的風俗,身為潮州人是認為"合理",無異議的。

潮州人的“大孫當尾仔”


潮州俗話有說赤腳摜豬肉,看有食無。赤腳在舊時則是富人家的偏妾,從舊時制度來說,偏妾相比正房夫人位置差的不只一點點。是提豬肉有份,食無份。本人猜想可能是以前這種長次有序的制度形成了這種"大孫當尾子"的習俗。

聽媽媽講到她鄉里阿婆的故事,阿婆則是潮州人所說的赤腳。舊時只有有身份的大家小姐才纏足,而沒有纏足的通常是丫環婢女,用簡單描述就是低人一等的人。所以往往被人收為妾。

阿婆的丈夫生前好收藏古董,在其丈夫去世後,阿婆其餘子女所得到的古董也只有大房夫人及大房子女的幾分之一甚至更少。其實在等級制度中,這樣的分配是"合理"的。更何況"赤腳生子阿孃的",就連生個兒子都有可能變成大房阿孃兒子,說遺產分有幾成,己屬"合理"。

當然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我們可以去評說舊時這類制度的不人性化,但對於已經是這樣"大孫當尾仔”的風俗成為一種“共識"。我們又何必去"計較"已經有的"共識"。

潮州人的“大孫當尾仔”


或許在更多的潮州人心目中會認為“膠已生肉正切要"(原意:自己長肉才重要。喻意:不靠外財,自我發奮圖強)。就算分有萬貫家財,若無合理利用,還不如人家白手起家。

當然寫此文的用意也並非用來褒貶任何人情,只是一時興起,信手拈來。抒發一下對於"大孫當尾仔"這一句潮州人口頭禪的感受,只此而已。

  • 本文為頭條號潮州競風流原創作品,轉載需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