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这个镇打造千亩中药种植基地 能让村民增收近600万元

诸暨这个镇打造千亩中药种植基地 能让村民增收近600万元

日前,诸暨市陈宅镇东蔡村村民马菊英正和同伴们一起忙着对下种的白芨进行覆膜作业,“自从到白芨种植基地上班后,每个月在家门口就能赚到千把块。”马菊英笑着说,之前她在镇上的服装厂里工作,早出晚归,还赚不了多少钱,如今在家门口上班,家庭赚钱两不误。

据了解,白芨种植基地面积达390余亩,位于东蔡村宣家坞自然村,眼下正是白芨移栽的好时机,基地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给当地村民创造了增收的新渠道。禾兮农业合作社白芨基地管理人员朱国权说:“现在基地每天都要雇用村民翻土、种植、覆膜,用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七八十个人。”

诸暨这个镇打造千亩中药种植基地 能让村民增收近600万元

白芨种植基地,给东蔡村的村民带来了新希望。“原来这里杂草丛生,通过基地项目的引入,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美化了环境,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就业,也加快了‘消薄’步伐。”东蔡村党总支书记张天明说。

诸暨这个镇打造千亩中药种植基地 能让村民增收近600万元

为了让白芨基地更好地发展,陈宅镇政府和东蔡村两委会先后实施了白芨基地周边的道路拓宽工程,安装了光伏路灯,镇村干部积极协调解决基地遇到的各种困难。实打实的服务,让基地负责人坚定了壮大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决心,“下一步将搞立体化种植,实施白芨和精品药材套种工程,最大化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禾兮农业合作社白芨基地负责人刘伟江介绍,目前还在20亩的大棚内试种了浙贝母、芍药、麦冬、温郁金等中药材品种,计划今年种植200余亩的童子益母草,同时在大棚内把新、老“浙八味”中草药品种全部试种下去,并在周边村逐步扩大中药材种植地,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助力连片消薄。

“引进中药材龙头企业,打造中草药基地,可以促进薄弱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陈宅镇农业副镇长倪卓君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陈宅镇50至70岁的剩余劳动力约500余名,粗略估计中药基地能解决陈宅镇剩余劳动力近400名,按照每人每年收入1.5万计算,就能增收近600万元。此外,从长远来看,打造多样化的中药材基地,对陈宅康养产业的发展会有很大推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