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吃:在绍兴吃黑鱼


边走边吃:在绍兴吃黑鱼


边走边吃:在绍兴吃黑鱼


边走边吃:在绍兴吃黑鱼


边走边吃:在绍兴吃黑鱼


边走边吃:在绍兴吃黑鱼

黑鱼与黑车、黑钱无关,就是一种肤色黝黑的河鱼,它还叫“乌鳢”、“黑石舻”、“乌鱼”、“黑松”、“黑寨”、“黑鳢”等,非乌既黑好一串“黑名单”,堪称“美白霜”彻头彻尾的对立派。  我们厦门人一心海鱼,这类河鱼无论黑白都无关大局饭局。这次我到浙江绍兴看鲁迅故里,乌篷船在鼻子下的水巷里横来竖去,水乡绍兴是历代一大群名家的故里,地灵人杰鱼也不窝囊,自然很可能是诸多河鱼的故里,其中最大的可能是黑鱼,因为我怀疑那乌篷船的造型就是对黑鱼的模仿,鲁迅的祖宗们早有仿生学的先智先慧。

乌篷船下,黑鱼当为鱼中黑恶,它从小就攻击同类,吃鱼吞虾,是水产养殖户的心腹大患,饮食构成往往决定鱼肉质地,你想想那草鱼吃草,肉质自然细嫩但也松垮,所以能拿黑鱼一吃为快,兼有为鱼除害和大快朵颐双重的期待。

以上对黑鱼的感悟,都是食后黑鱼恶补的浮想联翩,其实我在绍兴吃黑鱼绝对偶然,抑或全凭缘分:初来乍到时从绍兴火车站乘三轮车直奔鲁迅故里,一路上名居名碑名塔频频闪现,即便是晃晃悠悠最慢运行的人力三轮车,也让我处于目不暇接的境地,所以隔天延原路离去时决定一路散步,好好地东张西望一番,并决定上动车前在绍兴的最后一餐,随缘撞上哪家是哪家,两眼一抹黑,嘿,居然让我一头撞上了黑鱼这鱼中黑帮!

街后的河鲜小店有三个选择:河虾、牛蛙和黑鱼,我两眼一发黑,就和这个黑鱼对上了,因为没吃过,甚至不曾听说,这没有什么好害羞的,这是海生动物厦门郎特有的孤陋寡闻。我对老板说,我怕腥,也想给河鱼们请命,请一定给我杀条活的黑鱼,老板娘掩嘴一笑,吴侬软语:“看来侬是第一次吃黑鱼?”我不知什么地方说漏了嘴,让人家老板娘看出了破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黑鱼这厮的生命力极强,即便河水干枯,它也能在湿泥地里照样生存,黑黝黝天生的“鱼坚强”!

我让师傅把黑鱼烹成一菜一汤,鱼片爆炒茭白,鱼骨酸菜熬汤,再要了半斤绍兴酒,满城都飘黄酒旗,心动不如嘴巴动。

盘菜端了上来,差点没怀疑老板娘错端,一盘白茫茫,哪有半点黑的踪影,翘翘的鱼片是白溜溜的,切成寸片的茭白和瓣瓣蒜头也是白花花的,几丁姜黄都淹没在鱼片笋片交相辉映的大白格调里了。

茭白的鲜脆更显鱼片的紧结,而紧结中不乏细顺软嫩的鲜美,真是鱼中的至味,边吃边琢磨,就着一口浓醇的黄酒下肚,茅塞顿开,无论是河鱼还是海鱼,有资格被爆炒的还真的不多,要清蒸,要油炸,什么鱼不可以?!但爆炒单薄的鱼片,这显然对肉质的紧结度要求甚高,于是黑鱼、黑鱼,一鱼独秀,领衔了这盘热锅中翻江倒海挺拔依旧的爆炒!

配搭的鱼骨酸菜汤也让人喝得倍爽,滴几滴黄酒更显滋味,汤中雪白的鱼片饱含鱼刺,这才不得不赞叹师傅精细的刀功,在他的巧手下,居然美美颠覆了“骨肉分离”的悲剧意义,而“一鱼两吃”乃至多吃,也是我们民族物尽其用的理念和智慧。

绍兴发往厦门的动车风驰电掣了起来,我还忍不住一个劲地往车窗外眺望,这座历经2500年的文化古城的确让人回味多多,一张张黑白光影纷至沓来:王羲之浓黑的墨迹、黑白木刻的鲁迅投影、水巷乌篷船悠悠来去,还有不经意间游入我胃袋的那尾滋味黑鱼……


2012/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