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帶領著全世界的人們迅速踏進新時代的大門。蒸汽機車作為這一時代的重要產物真正實現了曾經日行千里的夢想。


巨大的紅色動輪有力的牽引連桿悠遠的風笛鳴響白色煙霧直衝雲霄這是對蒸汽機車最初的印象

這裡,汽笛依舊

三道嶺露天煤礦東剝離站 建設8225號機車


當然,時代一直都在進步,內燃機車、電力機車以高昂的姿態取代了內燃機車的核心地位。喘著粗氣的蒸汽機車正式宣告退下了歷史的舞臺。


1988年12月21日,中國生產的最後一臺蒸汽機車在大同機車工廠下線,蒸汽機車的發展在國鐵發展史上正式畫上了一個句號。在中國,許多廠礦企業都曾使用過蒸汽機車用於運輸。曾經規模最大的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賚諾爾露天礦擁有著最大的蒸汽機車群,不過現在早已物是人非。


而新疆哈密三道嶺鎮露天煤礦,這個百年來的故事,依舊在向世人講述他曾經的輝煌。


這裡,汽笛依舊


時至今日,哈密市三道嶺鎮潞安集團露天礦依舊有十餘臺建設型蒸汽機車每天忙碌在巨大的露天煤礦以及各個配套設施之中。建設型貨運蒸汽機車依解放型蒸汽機車改造而來,軸式1—4—1。這裡彷彿與世隔絕,巨大的露天煤礦上看起來什麼都是特別渺小,廣袤的大戈壁灘上蒸汽機車與天山相呼應,壯美而遼闊。


天際線上移動的白色煙霧繼續訴說著蒸汽時代的輝煌。看著往來忙碌的蒸汽機車,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火熱的年代,那個激情四射的建設年代。背景中隱約可見的天山,是新疆的符號,更是這片豐饒土地的代名詞。


從蒸汽時代開始,人們習慣於將火車司機稱為“大車”。蒸汽機車的厚重感,司機師傅則顯得更加神氣。


這裡,汽笛依舊

開火車的司機師傅


坑口車站,這裡是往返露天煤礦與煤廠之間的重要車站,遙遠的天山,冒著蒸汽的火車構成了最美好的畫卷。


這裡,汽笛依舊


露天礦旁悠然而過的蒸汽機車,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渺小。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天色尚黑,車已就位


夜色正濃,新的一天已經開始,飄渺的蒸汽,時間似乎在此凝固。


這裡,汽笛依舊


清晨,朝陽初升,照耀大地,金光打在蒸汽機車上,司爐工做著發車前的準備。


這裡,汽笛依舊


水汽氤氳間

方顯工業本色

如夢如幻


這裡,汽笛依舊


陽光、金色,不一樣的色彩,它們像是時間的使者,在這世間做著永遠的逗留,吞雲吐霧。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準備發車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工業之美


這裡,汽笛依舊

炭火正旺


電影《無人區》中的帝豪大酒店也在此取景。


這裡,汽笛依舊


蒸汽機車駛過洗煤廠,滿載優質煤炭。


這裡,汽笛依舊


電鎬,看起來十分具有未來科技感的產物,充滿了蒸汽朋克的美感。


這裡,汽笛依舊


蒸汽機車駛過露天礦,騰雲駕霧,悠然而過。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連接二礦的聯絡線則是另外一番景緻。廣袤的戈壁灘上火車是那麼的渺小,掩映著遠處的天山。孤寂而蒼涼。蒸汽機車拉著的並不是露天礦的KF型自翻車,而是國鐵的各型敞車,在這裡,別有一番風味。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煙柱直衝雲霄


機修廠存放了各式配件以及報廢車輛,新老交替的畫面並不鮮見,同齡人之間的告別才是永別。


這裡,汽笛依舊

這裡,汽笛依舊

蓄勢待發


這裡,汽笛依舊

天山腳下,列車通過


夜晚,蒸汽機車噴火。這種場景需要司爐與司機的完美配合,十分罕見。


這裡,汽笛依舊


蒸汽機車的美有很多種,大氣磅礴的美,騰雲駕霧的美,更在於工業力量的美。飄渺的煙霧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厚重的汽笛帶來真切淳樸的希望。當真正站在巨大的蒸汽機車前,心靈的震撼油然而生。壯麗新疆,不止於此:大美新疆,更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們去發現,用心體會,丈量大地。


這裡,汽笛依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