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提出的100個多元思維模型是什麼,你怎麼看?

思維武器庫


1、什麼是多元思維模型

芒格在書中提到的一個原則:“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記住一些事物,試圖把它們硬湊起來,那你無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須依靠模型組成的框架來安排你的經驗。”

這些模型和原理就是多元思維模型。

如果你想學習一些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可以通過模型和框架來幫助你思索,這些模型和框架具有多學科、多領域的應用價值,這些模型也被芒格稱為“普世價值(智慧)”。

2、舉個例子

列舉一個芒格運用“普世價值(智慧)”來做決策的案例,或許你會對它的強大,有更深的印象。

有句諺語是這樣說的:“我只知道將來我會死在哪裡,這樣只要我永遠不去那裡就行了”。也許你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會跟我的感覺一樣,真是一句廢話。

芒格卻應用在了可口可樂的發展策略上面,他和團隊先思考了什麼情況會讓可口可樂一敗塗地,想到了四種可能:

第一,消費者不喜歡可口可樂的口味;

第二,市場上出現了強大的競爭者;

第三,出現同行業不正當競爭;

第四,在創新時口味改變太多,反而失去了老顧客。

針對這四種可能,可口可樂在運營中有針對性的進行防範,直到今天,可口可樂依然保持著穩步的前進。這就是一種對逆向思維的應用,先想到怎麼才會死,再定出規避死的策略和方法。

3、從哪裡找

芒格曾說,建立多元思維模型,需要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哲學、心理學、經濟學的重要論述,將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融會貫通,掌握差不多100個模型就能讓你擁有普世智慧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不超過10個。

4、為什麼要從這些學科找呢?

著有《好好學習》的成甲老師說(成甲老師是芒格“普世智慧”的簇擁者),因為普世價值(智慧)”的思想,核心是用更加可靠學科的研究方法、思想和結論來處理沒那麼可靠的領域的問題。

簡而言之,就是解決問題最穩妥的方法是拿可信度更高的方法去處理問題。

數學,是建立在幾個基礎假設以及邏輯分析之上的,這是一種純理性思維的推理,更客觀、更可信;

物理研究的是物質的規律,需要嚴謹的實驗,我們很多生活決策都需要物質參與;

經濟學和心理學就稍微差一點,這兩門在最初期的時候,根本就不被人看成兩個獨立的學科,對於有些問題,各位學者的觀點有的趨同,有的矛盾,不能形成統一的共識,不過隨著這兩門學科的發展,有些原理是比較可靠的。

除了以上這些,還可以在別的學科裡尋找,不過你有可能尋找的是偏“普世智慧”的知識。

以上這些學科,他們推陳出新的速度比較緩慢,是比較經典的知識,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你也不會有因更新太快而產生的學習焦慮的心理。

5、有沒有已經研究出來的課程?

1、密涅瓦大學,是一個號稱要顛覆哈佛的大學(密涅瓦是前哈佛大學校長創建的),他們在大一給學生教授100(也有說是80或40)個基礎概念和思維方式,這100個思維模式就是該校校長訪問了很多成功人士總結出來的。

但很可惜的是,他們的課程內容是保密的,這些思維模型從來沒有向外界透露過。

2、網上會有人分享自己的思維模型,其中DuckDuckGo (一個注重保護隱私的搜索引擎)創始人Gabriel Weinberg 總結了他反覆使用的一些思維模型。他在medium的文章中整理了100多個思維模型,對每個模型根據使用頻率和所屬歸類做了分組。但這個列表內容過於簡略,還是不利於我們使用和解決具體問題。

可惜的是medium的網站需要翻牆,而且對於英文不好的人來說,閱讀起來會比較吃力。

6、100個思維模型的舉例

以下是從一些書籍、專欄、網絡搜索到的,我對很多概念沒有研究,清單1.0版本是基礎調研,之後隨著學習的深入,會判斷該條定律是否符合普世智慧的特點,進行篩檢。前38項基本可以確定納入該清單,尤其是前7個原則比較重要。

1. 複利效應(源於數學)

2. 概率論

3. 黃金思維圈

4. 進化論(源於生物)

5. 系統思考(源於管理)

6. 二八法則

7. 安全空間

8. 多元化思維模型

9. 逆向思維

10. 基本的排列組合原理(初高中知識)

11. 質量控制理論——費馬-帕斯卡系統

12. 統計學-高斯分佈形態

13. 後背系統(斷裂點理論,臨界質量概念)

14. 誤判心理學

15. 5W1H原則

16. 潛意識

17. 雙軌分析習慣

18. 適者生存法則

19. 規模優勢本質

20. 衝浪模型

21. 第一性原理

22. 動態系統:存量與流量

23. 反饋迴路

24. 網絡效應

25. 現代達爾文主義

26. 冗餘備份

27. 奧卡姆剃刀

28. 首因效應

29. 機會成本

30. 臨界點

31. 金字塔原理

32. 矩陣思維

33. 能力圈原則

34. 假設行動思維

35. 槓桿原理

36. 同群效應

37. 多準則決策工具

38. 空間選擇模型

39. 決策樹模型

40. 理性行為模型

41. 基於【人】的行為模型

42. 博弈論

43. Fogg行為模型

44. 干預策略

45. 自催化模型

46. 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47. 立方體模型

48. 創造和維持條件反射

49. 叢林生存法則

50. SEO思維

51. 不確定性(源於哲學和物理學)

52. 量級思維

53. 搜索法思維

54. 信息傳播

55. 本質思維

56. 增長黑客

57. 防騙模型

58. 教程思維

59. 高手學習模型

60. AIDMA法則

61. PDCA法則

62. 商業畫布

63. 多視角法則

64. 刻意練習原則(源於腦科學)

65. 批判性思維(源於心理學)

66. 質能守恆(源於物理學)

67. 熵增定律(源於物理學)

68. 跨學科攻擊思維

69. 會計學的複式簿記法

70. 帕金森定理

71. 250定律

72. 墨菲定律

73. 華盛頓合作定律

74. 破窗理論

75. 彼得原理

76. 馬太效應

77. 手錶定理

78. 不值得定律

79. 零和遊戲

80. 酒與汙水定律

81. 水桶定律

82. 蘑菇管理原則

83. 苛希納定律

84. 達維多定律

85. 藍斯登原則

86. 盧維斯定理

87. 託利得定理

88. 刺蝟理論

89. 鯰魚效應

90. 雷鮑夫法則

91. 極簡主義

92. 斯坦納定理

93. 費斯諾定理

94. 牢騷效應

95. 避雷針效應

96. 氨基酸組合效應

97. 米格-25效應

98. 磨合效應

99. 波特定律

100. 吉爾伯特法則

101. 權威暗示效應

102. 古特雷定理

103. 列文定理

104. 覆盤原則

105. 韋奇定律

106. 蝴蝶效應

107. 鱷魚法則

108. 羊群效應

109. 青蛙現象

110. 塔西佗陷阱


阿磚成長筆記


認知框架君談一下個人的視角。

首先要理解是什麼是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是對關鍵學科的關鍵理論或概念的一種表徵。

那就要理解什麼是表徵,表徵是針對一定的對象而言。基於一定的對象,設計出一個結構去表述這個對象。

【結構+信息】去表徵【對象】。

對象=關鍵理論或概念

思維模型=【結構+信息】去表徵對象。

思考的時候,我們會利用【結構+信息】去思考,即是利用思維模型去思考。

結構=要素*聯繫

思考時就能夠會使用聯繫的視角去思考,這樣就能夠思考得更全面,防止碎片化。

一旦能深入理解一個思維模型,100個思維模型也是如法炮製

防止自己陷入某個模型的狹窄視角,因此在思考時,我們可以使用多個模型組成的複式框架,使用這個框架裡的不同模型去思考,也就是讓自己保持不同的視角【Vision]去思考。採取不同的視角對所思考的事物進行不同的表徵。最後在把這些表徵聯繫起來形成一個更大的系統整體。在這個複式框架中,會湧現出某種單一視角(Vision)所不能產生的想法,就象是系統湧現。啊哈,一個全新的想法就很可能從多個思維模型所組成的複式框架中分娩出來。

最後再談一點

保持跨學科,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型的聚合,有時往往會產生全新的視角。


認知框架


是什麼。上面朋友已說的很詳細。對此。我只想說中國的一個成語。融會貫通。再加個現代名詞。系統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