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乡下老家的一些亲戚每次进城都来我家,我一烦他还不髙兴,该怎么办?

锅色填香


别烦,亲戚还是走着香

不是有句古话吗?叫亲戚还是走着香。


从你的叙述中可以感觉到,你烦的应该是打扰了你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你老公乡下亲戚进城来你家,说明你老公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到城里,有了自己的事业,你老公是个优秀的人。乡下亲戚来看他,也证明你老公在乡下亲戚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你老公一家在老家的人缘。其实,乡下人相比于城里人是更自卑的,他们并不是愿意上门求人的,特别是地位比他们高的人。鲁迅和闰土小时候关系那么好,可等到鲁迅成了城市人,地位发生了变化,你看鲁迅是怎样描写的,“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感谢原图作者)


如果你确实比较忙碌,在你老公乡下亲戚来后,可以简单解释一下你们现在的情况。如果确实不能够亲自做饭,不妨让你老公待他们到饭店里去。对于那种死皮赖脸的人,我想,应该先征求一下老公的意见,然后下一个永久性逐客令。因为这样的人,就是在你老公老家,也是不受欢迎的。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一株吊兰


放平心态,正确理解亲戚间的礼尚往来。乡下的亲戚也好,城里的亲戚也罢。见个面,看望下,这是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亲情习惯。

01

乡下的民俗养成了人们走亲访友的习俗

早前,乡下人居住的方式基本都是门挨门,窗挨窗,亲戚邻里间有点什么事情,大家一眼就能看到。需要帮忙的话,不用招呼,谁都会伸下手。

也正因为如此,相互间都很亲热。平时不是你来我家走走,就是我去你家坐坐。赶上饭口的话,坐下来一起吃吃喝喝也是常有的事。

邻里之间如此,沾亲带故的就更甭说了。倘若再有个进城的,久未谋面,捎带脚上门拜访看望下,这几乎就是乡下人的一种常理儿。

所以,你老公进城了,想必又很风光,乡下的亲戚们进城来岂有不登门拜访之理。如果你老公想当年人脉再很好,这种事就更难免了。

你生活在城里,没有这方面感触,所以会对这种现象不习惯,甚至反感。心情可以理解。但你也应从你老公的角度思考,亲戚间的情面还是要有的。

02

错位思考,老公的乡下亲戚和你城里的亲戚是一样的

老公的乡下亲戚常来你家,想必你城里的亲戚也不可能不与你走动。人心对人心,双方的亲戚除城乡区分外,亲情感其实都是一样的。

想想看,你今儿烦了人家的乡下亲戚,明儿人家要对你城里的亲戚不感冒你会是什么感触?总不至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吧?

所以说,对这种事情一定要权衡利弊,一碗水端平,否则的话,你今天搞得老公不满意,没准,明天你老公就有可能让你也难堪一回。

当然,有些习惯和意识也并非是一下子就可以彻底改掉的。实在烦得不得了的时候,找点借口和理由,有意识的回避一下也是可以的。

不过,真要这样做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做好预案,切记无所顾忌,一意孤行,免得老公得知真相后,以儆效尤,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03

另辟蹊径,各自负责也不失为好办法

有些事情虽然说起来入理,但真正做起来则不一定入情。所以,在处理双方亲戚往来时,如果实在情不如愿的话,不妨尝试下另外的办法。

时下,夫妻间许多事情非常流行各自负责。诸如:各自负责自己父母的赡养和照顾;各自负责自己的社交群体的维持和运作等。

在处理亲戚往来中,也不妨照此办理。自己负责自己的亲戚往来。一者可避免不情愿中的尴尬和不和谐,二者也避免了夫妇间由此引发的各种不快等。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必须要完全放权。既然不过问了,就不得再干涉。 不参与了,就不要再说三道四了。

虽然这样做,从夫妻的角度说,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好办法,不过万般无奈之下,维护夫妻间的安定团结才是至关重要的。


人生千肠百转,谁都难免会有打不开的结。别太在意,释怀一点,大不了从头再来。仔细看看,只要读懂了,字里行间,随处都会找到你的期待。

题外音:

无论是匆匆过客,还是走过路过,走来的都是朋友,一句话,几个字,小小的表情。既留下了你的足痕,也留下了你的心。你觉得有用的话,我愿与你的期待风雨同行。


掺和一下


你那个丈夫应该是当地的出的秀才,他的很多亲戚们都会引以为豪。他家里的亲戚们看望他时,你就不耐烦,你会让你丈夫颜面扫地,你应该给丈夫留点面子,当然,招待亲戚们是个劳民伤财的事,只能忍耐一下了,你宽容一点才能让家庭更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