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耳朵听一个人,多用眼睛看一个人(美文)

亲,请关注我,让我们牵起手,一起行走,一起感悟,一起直面人生,一起接近智慧……


少用耳朵听一个人,多用眼睛看一个人(美文)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的认知、识别,要尽量少用耳朵听,多用眼睛看。

根据我的经验,耳朵听来的某个人怎么样怎么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往往不符合某个人的实际情况。

为什么听别人说不可靠?因为许多人的话,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甚至是站在自己的直接利益角度,当然不能做到客观。

有的人虽然跟他所说的人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但是由于其视野狭窄,见识低微,同样其言论也往往不符合那个人的实际情况。

空谈抽象,举几个例子来说吧。

我曾经听某位熟人说起一个写文章的人,说此人人品如何如何好,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出色,后来我认识此人,看看其文章,感受其为人,发现此人文章写得很是平常,说格调低下也不过分。为人嘛,也实在是一般,说得过去罢了。我一直纳闷,那位熟人怎么对此人大加称赞?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那位熟人跟此人有些远亲,算是表兄表弟关系。


少用耳朵听一个人,多用眼睛看一个人(美文)


还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教师同行大骂某初中的一位副校长,说副校长心胸狭窄,心眼儿脏,不算人。当时在场的几个人也哼哼哈哈附和着。我当时有些相信,心想那位副校长看起来斯斯文文的,没想到那么糟糕。那位副校长,我与他曾经有一面之交。后来跟另一位朋友谈起那位副校长,那位朋友倒是非常肯定副校长。我说出了心中的疑问,朋友笑道,你不知道,那位教师跟副校长有矛盾。前两年那位教师评中一职称,在学校积分排名第九,当年指标八名,那位教师找到副校长希望争取一个名额,副校长办不到拒绝了,那位教师从此忌恨副校长。我听了恍然大悟。那位教师贬抑副校长是因为心中忌恨,另外几个人附和则是给那位教师面子而已。

再说一个例子吧。早些年,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被不少人否定、贬抑。人们聚在一起时,有人说他不正常,有人骂他神经蛋,其他不少人都随声附和,哗笑声不断。我心中纳闷,这个人年轻人怎么了,竟然遭到这么多人的嘲笑和贬斥?后来我观察那位年轻人,发现其实小伙子很不错,心地善良,工作认真,挺有学问,他之所以被人贬抑,主要是因为刚出大学校门,为人处世不够圆滑。

比如,单位某领导在单位一个活动结束之后,把两瓶酒掂到了自己家里,那位年轻人看到了,对别人说那位领导不应该。别人出于讨好领导的需要,把这事传给了某领导,某领导于是骂了小伙子。再如,某位女士穿了一件新衣服,那位小伙子说这件衣服不好看,颜色太黑太暗,式样太老,惹得那位女士不快乐,于是跟人说小伙子不正常。


少用耳朵听一个人,多用眼睛看一个人(美文)


这样的小伙子真的不好吗?仔细思考,我觉得不是。不是他不好,而是我们许多人太世故、太油滑、太明哲保身了。那位小伙子可能有一天会变得跟我们一样,那时可能我们会说小伙子成熟了。是成熟了吗?我想不是,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变得庸俗了,不敢明辨是非了,油腻不堪了,随波逐流了。我觉得,从这个小伙子的遭遇上,我们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的庸俗和丑陋才是!

总之,识别一个人,用耳朵听了,就相信了,就下结论了,往往是不客观、不可靠的,如果听了就开始传播听来的结论,则是一种愚蠢和对别人的不负责任。

可是,是不是许多人都经常这样呢?我看是的。

识别一个人,要多用眼睛看才牢靠。

亲眼看看此人的相貌、言语、行动、作为,才能得出一个对此人的比较客观的结论。

有时,甚至需要很长时间的共事和来往,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实际状况。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得真好!

有时,我们甚至用眼睛看了,长时间观察一个人了,还是没有看清一个人。这也不奇怪。俗话说,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羽。有时,用眼睛看也看不透一个人。因为人性复杂,人心深似海。这更提醒我们,听来的一个人的状况,一般来说只能作参考,不可随意相信。

有些人用眼睛看一个人,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有些人用眼睛看了,也看不分明。这也不奇怪。孙悟空看着是妖怪,唐僧愣说是好人,不是吗?为什么?因为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唐僧没有。


少用耳朵听一个人,多用眼睛看一个人(美文)


所以,要用眼睛看准一个人,得学孙悟空的本事,要有火眼金睛。

如何拥有识人的火眼金睛?我想,应该是多观察人,多研究人;应该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多了,见世面大了,阅人多了,对人,对人性,就会有深刻的理解,就会有火眼金睛了。

有了这样的火眼金睛,好人能够看得准,好好善待,好好结交,好好珍惜;不地道、不好的人甚至妖魔鬼怪也能看得清。看清了,不说三打白骨精,至少,我们可以远离他们吧?


少用耳朵听一个人,多用眼睛看一个人(美文)


欢迎欣赏,有评必复!

文中图片来源于今日头条免费正版图片。

贺点松,语文高级教师,作家,已发表作品1000余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