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七大房"和"二十五望"

劉氏

劉氏


介紹隋唐時期劉姓的總體情況,不能不提到唐代的劉氏"七大房"和劉氏"二十五望"的說法。劉氏七大房的提法始於歐陽修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謂劉氏七大房,是指劉氏族姓中在唐朝出過宰相的7個大支派,即彭城劉氏、尉氏劉氏、臨淮劉氏、南陽劉氏、廣平劉氏、丹陽劉氏、南華劉氏。其實,出過宰相的還有源出匈奴的河南劉氏。因此,所謂劉氏七大房,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劉氏"八大房"。


劉氏二十五望之說最早見於《廣韻》。該書第2卷下平聲第十八尤韻"劉"字條下注釋說:"(劉)又姓,出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頓丘、南陽、東平、高平、東莞、平原、廣陵、臨淮、琅邪、蘭陵、東海、丹陽、宣城、南郡、高堂、高密、竟陵、長沙、河南等二十五望。"


《廣韻》的二十五望,是指劉姓的25個重要支派。但劉姓的這25個重要支派,並不是講的唐五代時期的劉姓支派,而是指魏晉到隋唐初期所出現過或者說在這段時期內曾經興盛過的劉姓望族。


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廣韻》一書雖成書於宋代,但它是在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和唐天寶十年(751年)孫愐出版的《唐韻》的基礎上重加修定而成的,其姓氏方面的內容基本上全是承襲了《唐韻》。


進入唐朝以後,許多新的劉姓宗族相繼興盛起來,成為新的望族。因此,在《唐韻》出版半個世紀之後,林寶在他所著的《元和姓纂》一書中,又對劉姓的發展面貌進行了新的記敘和分析。該書所記載的劉姓支派多達近50支,其中就包括魏晉六朝時期形成的劉氏舊郡望26個。《元和姓纂》所說的26箇舊郡望是:彭城、沛國、弘農、河間、中山、梁郡、南陽、高平、廣平、東莞、平原、東平、廣陵、臨淮、琅邪、東海、南郡、高密、竟陵、范陽,東萊、丹陽、蘭陵、宣城、陳留等。實際上也只有25個,即在《唐韻》二十五望的基礎上去掉高堂、屯丘,長沙、河南4個郡,又加上廣平、范陽、東萊、陳留4個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