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七大房"和"二十五望"

刘氏

刘氏


介绍隋唐时期刘姓的总体情况,不能不提到唐代的刘氏"七大房"和刘氏"二十五望"的说法。刘氏七大房的提法始于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谓刘氏七大房,是指刘氏族姓中在唐朝出过宰相的7个大支派,即彭城刘氏、尉氏刘氏、临淮刘氏、南阳刘氏、广平刘氏、丹阳刘氏、南华刘氏。其实,出过宰相的还有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因此,所谓刘氏七大房,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刘氏"八大房"。


刘氏二十五望之说最早见于《广韵》。该书第2卷下平声第十八尤韵"刘"字条下注释说:"(刘)又姓,出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平、东莞、平原、广陵、临淮、琅邪、兰陵、东海、丹阳、宣城、南郡、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二十五望。"


《广韵》的二十五望,是指刘姓的25个重要支派。但刘姓的这25个重要支派,并不是讲的唐五代时期的刘姓支派,而是指魏晋到隋唐初期所出现过或者说在这段时期内曾经兴盛过的刘姓望族。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广韵》一书虽成书于宋代,但它是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和唐天宝十年(751年)孙愐出版的《唐韵》的基础上重加修定而成的,其姓氏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全是承袭了《唐韵》。


进入唐朝以后,许多新的刘姓宗族相继兴盛起来,成为新的望族。因此,在《唐韵》出版半个世纪之后,林宝在他所著的《元和姓纂》一书中,又对刘姓的发展面貌进行了新的记叙和分析。该书所记载的刘姓支派多达近50支,其中就包括魏晋六朝时期形成的刘氏旧郡望26个。《元和姓纂》所说的26个旧郡望是: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南阳、高平、广平、东莞、平原、东平、广陵、临淮、琅邪、东海、南郡、高密、竟陵、范阳,东莱、丹阳、兰陵、宣城、陈留等。实际上也只有25个,即在《唐韵》二十五望的基础上去掉高堂、屯丘,长沙、河南4个郡,又加上广平、范阳、东莱、陈留4个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