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国与鲁国的七百年恩怨

 传说中有个人物叫陆终,许多古国都跟他有关,传说他娶了鬼方女,生六子,繁衍出许多姓氏,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国家,陆终的第五子晏——曹姓的始祖,正是邾国的先祖。出土邾国青铜器“

邾公乇钟”有铭文“陆终之孙邾公乇钟”的记载。邾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邹城市及附近一带,国土范围在东夷诸国中是比较强大的,因出生在东夷,故常被傍边的鲁国所轻视。邾国在先周之前肯定存在,只是无据可查,大概在周公东征后归顺周朝,但不知为什么,周室始终没有给邾国一个名分(爵位),邾国虽然没有名分,倒也安分守己,整个长达270年的西周服服贴贴做着鲁国的附庸。根据《左传》记载,直到齐桓公称霸时,因当时邾国国君大力支持齐桓公,而被齐桓公向周僖王求请才领了个子爵的名分。

邾国与鲁国的七百年恩怨

  “邾”显然是“朱”加“邑”而成为地名的,《说文解字》说:朱,赤心木。其实“朱”的甲骨文就是作“树的主干状”,“朱”应该得名于当地盛产这种所谓的“红心木”,久而久之,“朱”字也成了赤色的代名词。“红木”其实是泛称,它并不是红色的,正确说应该是朱褐色,像紫檀木、花梨木都比较接近这个颜色。总之,“朱”字来源于“红木”的说法比较靠谱。后来朱地不断壮大,发展成邑,便成了“邾”。但据另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邾”即“蛛”,因为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多把“邾”字写成“蛛形”,由此推断远古时期族人以“蛛”为图腾,因而得名。大家不妨自己去想像。

邾国与鲁国的七百年恩怨

  西周邾国的首封君叫挟,史称邾挟。西周时的邾国与鲁国非常友好,且世代联姻。根据《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当邾娄颜之时,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意思是当初在邾娄颜为国君时,邾国曾有公主嫁往鲁国为鲁夫人。这个邾娄颜也叫夷父颜,是邾国邾挟立国以来的第七代国君。这个夷父颜本有些作为,却因为参与鲁国“伯御叛乱”而被周宣王诛杀(此事件详见滥国篇)。据推断,《公羊传》记载的“邾娄女为鲁夫人者”当是夷父颜的妹妹或女儿,邾娄女嫁给鲁武公,生下长子,但偏偏周宣王喜欢次子,而立戏为太子。当括的儿子伯御密谋夺位,夷父颜作为外戚帮助自家人夺位则是顺利成章的事。

  邾国经过这一次动乱后,也是国力大损,况且在西周末年又分裂出去两个子国——郳国和滥国,使邾国的国土面积流失不少。进入东周后,周室渐弱,鲁国逐渐强大起来,这时的邾国,对鲁国服首贴耳了几百年,也开始不甘示弱。邾国也争气,努力为自己争得名分后,势头渐旺,虽是子爵小国,却近乎也能与侯爵的鲁国相抗衡。整个春秋,鲁邾两国的战争屡见史端,如果说西周时期鲁邾两国是亲家,那么东周时便成了冤家。

邾国与鲁国的七百年恩怨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说得是公元前639年,邾国灭须句国,须句国国君逃奔鲁国,因为鲁僖公的母亲成风是须句人。于是在第二年,“公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即公元前638年,鲁僖公出兵讨伐邾国,夺回须句国,然后送须句国国君返回须句国。同年,邾人不甘心,出兵反攻鲁国,鲁僖公轻视邾国,竟然“不设备而御之”,结果大意失荆州,在

升陉(现址不可考)这个地方受到重创,鲁僖公怆惶逃走时连帽子也丢了,成为邾国的战利品悬挂在城头示众。

  升陉一役成为鲁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也为自视轻傲的鲁僖公留下了一块心病。到了鲁僖公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念念不忘想要复仇雪耻。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公伐邾,取訾(zī)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秋,襄仲复伐邾。”说得是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为报升陉之仇,出兵入侵邾国,攻占了邾国国都訾娄(在今山东邹城市张庄镇大律村一带)。从“邾人不设备”的记载来看,鲁国是突袭入侵的,以至邾国来不及防御抵抗。到了秋天,鲁僖公又派鲁国大夫襄仲再次代邾。

邾国与鲁国的七百年恩怨

  当邾国国都被占领,邾国失去了政治中心,整个邾国已经处于半流浪状态。当时邾国国君为邾文公,邾文公是春秋邾国史上在位时间最长最有作为的一个国君。面对国难,他没有后退,带着国人离开生活了四百多年的故地,迁都到“”(今山东邹城市东南)。据《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载:“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说得是公元前614年,邾文公为了迁都之事问卜于史,史官占卜后得出结论说:“利于百姓而不利于国君。”邾文公说:“只要能利于百姓就是国君的利益,没有比利于百姓更为吉利的了。”然后不顾众臣的反对坚持迁都。邾文公在迁都一年后去世,国人赞他为一代贤君。

  但此后的邾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政治日趋败坏,邾国的国力逐渐衰弱下去。到了邾悼公时期,国内大量臣民流失,去往他国,不少邾国大夫还携同自己的封地叛逃他国,这给邾国造成了极大的重创,从中可见邾悼公是怎样自私自利的一位国君。到了后来的邾庄公更为荒唐,死后居然恢复人殉,大大背离了先祖

邾文公心心念念的“民本思想”。邾国开始从内部被自己的腐败淘空了。

邾国与鲁国的七百年恩怨

  邾国到了战国时期被北上的楚国所灭,邾国亡国后国人以邾为氏,后去邑为朱,形成朱姓,成为朱姓重要一支。朱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7位。但古文献中邾国多有写成邹国,会不会是因为当时邾国在邹地之故,就像战国时的魏国,因为国都在大梁,因而也叫梁国。但也有说法认为邹国原本是个东夷小国,邾国将它吞并后成为邑,故而后世也将邾国叫成邹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