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地宮是什麼樣?如何看待他的地宮?

月上柳梢黃昏後225


康熙盛世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康熙做皇帝之前,清朝還遠遠沒有這麼富裕、強大,康熙做皇帝之後,清朝確實變得富強了起來,這一切跟康熙優秀的政治能力是分不開的,他也是整個清朝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說起康熙的這一生,那可謂是波瀾壯闊、一言難盡,康熙在八歲的時候就登基做了皇帝,直到六十九歲的時候因為去世才退的位,期間他一共在皇帝的寶座上了坐了61年之久,也創造了大清王朝中執政時間最長的記錄。

在這麼長的在位期間內,他可是一刻也都沒有閒著,康熙對內整吏治,對外則是御強敵,統一邊陲。他的這一系列行動,直接就將清朝的經濟給發展到了頂端,清朝就是從他的手中開始開始了崛起,變成了同時期軍事力量最強大的一個帝國。也正是如此,所以中國目前的疆域才會得以奠定,因為無人敢侵略。總體來說,康熙皇帝這一生算是功成名就了,是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

康熙死了以後,他的兒子雍正繼位,雍正也是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孝子,他把自己父親康熙的靈柩葬在了早就準備好的清景陵之中,這個位置相當於現在的河北馬蘭峪。

為了不讓旁人打擾到康熙,雍正在埋葬了自己父親之後,就把整個地宮的大門都封閉了起來,不讓任何人進入。可想法是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就在1945年的時候,已經沉寂了223年的康熙地宮被偽冀東軍區的官員張盡忠一夥,用極其野蠻霸道的方式將其打開了,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後果,直接就採取了最暴力的手段,用炮火轟開了那幾道堅硬的地宮石門,然後再將康熙及皇后的棺槨用斧頭劈開,把裡面一切都陪葬物品都搶走了。

從此以後,這個大有作為的康熙皇帝跟他的皇后,就落了個屍骨無存的下場。由於時局動盪,所以根本就沒有人去管這件事情,更沒有人會去重建康熙墓,康熙的地宮大門就這樣被打開著,無人收拾殘局,天上的暴雨傾落下來,直接就滴打在了這個地宮上面,由於被大雨倒灌的緣故,康熙墓上面的水足足積成了兩三米的深潭。“千古一帝”康熙的屍骨,就這樣暴露在空氣中,也泡在了冰冷的水中。

根據現在的清東陵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反饋,他們這幾年來一直都在向文物局做公關報告,希望他們能夠自己批准康熙的地宮。但是文物局卻因為裡面裝的都是古代文物,所以並沒有批准,他們害怕在清理的過程中會因此而破壞掉什麼東西。

就這樣,康熙夫婦的屍骨也一直以來都沒人管沒人問,至今還一直石沉大海,安靜的在潭水裡面泡著。

根據專門研究清朝文化的史學家分析,康熙地宮的規制應該和乾隆皇帝的裕陵相同,都是隻設有一條墓道,以及四道石門和三個主要堂室,他們組成了一個偌大的地宮,平面呈“主”字形。除此之外,現在有非常多的愛好歷史的文學家們,都在強烈的呼籲,希望文物局能夠儘快批准清理已經被盜的康熙地宮。

在這些文學家的眼裡,只有能夠讓這位古人得到應有的安置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只有這樣做了,那麼康熙的地宮才能被開放出來,才能夠讓喜愛歷史的朋友能夠早日參觀到這個地方。

這一切恐怕就連康熙皇帝都想不到自己最終會落得如此田地,誰讓世事難料呢?在清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老百姓們就連站在康熙地宮的附近都會掉頭之罪。可是在幾百年後,這座被他精心建造出來的地宮,竟然成為了一個被後人挖出來展示的文物。


貓眼觀史


導語:康熙大帝名字叫玄燁,他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康熙在位61年, 削平三藩, 統一臺灣,和善蒙古 ,興文重教,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疆域。

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文明史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康熙開創了歷史上的一代盛世,被很多歷史學家稱為千古一帝!讓人可惜的是,康熙生前在位風光,死後帝陵卻多磨難!不僅陵寢多次遭到盜挖,到現在他的遺體還浸泡在冰冷的地宮裡。

康熙的地宮是什麼樣?


當年康熙皇帝父親順治皇帝經此打獵即被眼前壯美景色所深深折服,並隨手將自己手上戴的扳指扔到地上,並起身對旁邊的隨從說到

“扳指所落處,即為朕壽宮”。

從此昌瑞山地區便成為清王朝入關後第一座皇陵的選址所在地,此後的二百餘年時間內清廷在昌瑞山便開啟了規模宏大的造陵運動。順治皇帝去世之後,康熙皇帝即遵從其生前遺願將其葬入昌瑞山下的孝陵。清東陵所有的後續建築皆以順治皇帝的孝陵為中心,依此呈扇形排列於昌瑞山南麓。


康熙皇帝的陵寢在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東陵鄉境內,距離北京125公里,陵寢名為景陵,始建於康熙十五年二月初十(公元1676年),康熙二十年基本建成(公元1681年)。

康熙帝弄個豪華的地宮太扎眼了,在人心懾服的時代,人們雖然眼紅,卻並不敢有任何僭越的舉動,可以但到了亂世,就沒有不透風的牆。

1945年的時候,已經沉寂了223年的康熙地宮被偽冀東軍區的官員張盡忠一夥,用極其野蠻霸道的方式將其打開了,他們絲毫沒有考慮到後果,直接就採取了最暴力的手段,用炮火轟開了那幾道堅硬的地宮石門,然後再將康熙及皇后的棺槨用斧頭劈開,把裡面一切都陪葬物品都搶走了。

從此以後,這個大有作為的康熙皇帝跟他的皇后,就落了個屍骨無存的下場。由於時局動盪,所以根本就沒有人去管這件事情,更沒有人會去重建康熙墓,康熙的地宮大門就這樣被打開著,無人收拾殘局,天上的暴雨傾落下來,直接就滴打在了這個地宮上面,由於被大雨倒灌的緣故,康熙墓上面的水足足積成了兩三米的深潭。“千古一帝”康熙的屍骨,就這樣暴露在空氣中,也泡在了冰冷的水中。



1952年,考古專家就準備修復景陵,可是專家們在進入地宮後,卻被地宮中的景象嚇到了,地宮裡面十分昏暗,而且浸水嚴重,人進入後水淹沒到腰部,根本無法行動,還有屍體腐爛的惡臭,所以後來景陵的修復工作只能作罷,景陵的地宮門也被重新封好了。然後就是一直密閉到今天,所以被盜後康熙散落的遺骸至今仍泡在積水中。

關於康熙的地宮

根據專門研究清朝文化的史學家分析,康熙地宮的規制應該和乾隆皇帝的裕陵相同,都是隻設有一條墓道,以及四道石門和三個主要堂室,他們組成了一個偌大的地宮,平面呈“主”字形。除此之外,現在有非常多的愛好歷史的文學家們,都在強烈的呼籲,希望文物局能夠儘快批准清理已經被盜的康熙地宮。

在這些文學家的眼裡,只有能夠讓這位古人得到應有的安置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只有這樣做了,那麼康熙的地宮才能被開放出來,才能夠讓喜愛歷史的朋友能夠早日參觀到這個地方。

但是有一個問題:墓室結構不穩定

難題是墓室的結構已經十分不穩定,地宮上面已經出現了兩條大裂痕,而且從七十年代到現在,這兩道裂縫越來越大,雖然後來在地宮處安放了十根石柱,裂縫不再擴大,可安全問題還是存在,地宮一旦開放,人流肯定十分大,到時候一旦崩塌,後果將無法設想。


總結:這一切恐怕就連康熙皇帝都想不到自己最終會落得如此田地,誰讓世事難料呢?在清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老百姓們就連站在康熙地宮的附近都會掉頭之罪。可是在幾百年後,這座被他精心建造出來的地宮,竟然成為了一個被後人挖出來展示的文物。


路之意


1945年秋冬時節,綠林慣匪王紹義、冀東十五軍分區敵工部長張盡忠、薊遵興聯合縣八區區長介儒等人組織千人團伙,對清東陵進行了長達4個月的拉網式徹底盜墓,倖免於孫殿英之手的康熙陵墓被挖開了,封閉了200多年的陵墓地宮入口被炸藥炸開。

這是康熙地宮於1723年掩閉以來的第一次重見天日,並且地宮此後一直敞口暴露了七年之久,直到七年之後才被重新封閉起來。在此期間,康熙地宮被灌入了大量的雨水,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型的地下水洞。

當年河北省文化局專家進去後,看著滿宮的積水也無可奈何,只走到第三個堂券就因積水過深而匆匆退出,然後就是一直密閉到今天,所以被盜後康熙散落的遺骸至今仍泡在積水中。

至於當時為什麼不抽乾地宮積水進行考察,是因為康熙地宮在當年遭到了野蠻粗暴的盜墓和搶掠,已經被破壞的沒有多大考古價值了。但也有一種說法是,當年的考古隊是帶槍進去的,並且進入後遇險而匆忙退出,然後就一封了事。

所以對於康熙地宮並不確切瞭解它的真實樣貌,只是推測其結構應該與乾隆陵墓的地宮結構相似。而乾隆的地宮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打開過,其平面結構呈“主”字形,包括一條墓道、四道石門和三個堂券。但康熙地宮到底是不是這種結構佈局,除非將來把它再次打開,否則永遠難以確認。

除了康熙地宮的結構尚無法確知外,可以確認的是康熙摒棄了滿族的火化習俗(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均為火化),並開創了皇陵地宮內先葬皇后不閉石門,以待皇帝的先例,此外還開創了皇陵地宮內袝葬皇貴妃的先例。


讀歷見聞


古代帝王十分注重身後事,所以一般在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命人修建陵寢。康熙皇帝去世後,很多盜墓者都一直盯著這座陵墓,因為作為大清的明君,康熙一生豐功偉績,死後陪葬物品自然也不會少,所以墓中的寶貝一直都被惦記著。康熙皇帝的景陵在1928年時就遭到了一次洗劫,這次去盜墓的帶頭人就是孫殿英,孫殿英在來到景陵之前已經盜取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因為嚐到了甜頭,就想要得到景陵中的寶貝。

孫殿英帶著一夥人來到了景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地宮的入口,當時孫殿英迫不及待的要進入地宮,卻在地宮門被開啟後發現了異象。原來孫殿英看到景陵中居然開始向上冒水,當時的場面十分恐怖,孫殿英都被震懾住了,後來他決定放棄,帶著一夥人悻悻的離開了。孫殿英放棄盜取景陵讓康熙皇帝的陵墓得到了暫時的安寧,但是好景不長,在1945年,當時土匪王紹義居然帶著很多人準備盜取景陵,這夥人在找到了地宮的入口後,馬上就順著進入,雖然王紹義等人看到了地宮中已經浸水,而且棺木都漂在水上,可是王紹義卻堅持要盜墓。

後來王紹義等人將這些棺木都一一鋸開,並在裡面看到了很多珍寶,王紹義當時非常高興,盜走了寶貝之後就將棺木直接丟棄在地宮中。康熙皇帝的景陵中一共安置了六個棺木,而這些棺木都被破壞掉,他們的屍體也被隨意丟棄。

張紹義等人走出地宮後,就開始分享戰略品,其中有一共九龍玉杯,這個九龍玉杯冬暖夏涼,而且將酒倒入杯中後,酒會在杯中翻騰,酒杯周圍有二龍搶珠的裝飾,當酒翻動時就形成了一個奇觀。不僅如此,張紹義還在地宮中發現了一個金絲龍,這個金絲龍的設計十分精巧,握在手中金絲龍會動起來,在場的人看後都十分驚歎。

張紹義等人將康熙皇帝的景陵破壞的十分嚴重,在1952年,考古專家就準備修復景陵,可是專家們在進入地宮後,卻被地宮中的景象嚇到了,地宮裡面十分昏暗,而且浸水嚴重,人進入後水淹沒到腰部,根本無法行動,還有屍體腐爛的惡臭,所以後來景陵的修復工作只能作罷,景陵的地宮門也被重新封好了。


歷史小地主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康熙的地宮?這事那叫個小孩沒娘說來話長啊。

首先咱瞭解一點,滿清入關以後的皇帝,死後大體就葬在了兩座帝王陵內,一座是清東陵,一座是清西陵。

而康熙的景陵就是清東陵裡邊的一座。話說這清東陵的規模老大了,光佔地就有二千五百平方公里,陵墓就有十四座。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嘀咕了:“滿清入關之前加上入關之後,滿打滿算就十二個皇帝,咋一座清東陵就埋了十四個陵墓,咋回事呢?”

話說這嘎達,他也不是專門葬帝王用的,有的陵墓是給皇后和妃子準備的,還有那靠著臉皮厚硬塞進來的,所以就多了那麼幾座,這正常。

那咱就先介紹介紹這清東陵(康熙的景陵就在這)

這東陵葬的皇帝不多,攏共五個,但都是鼎鼎大名的,您比方說順治,入關第一代帝王;康熙在位時間最長的;十全大老漢乾隆跟著他仰慕的康熙也蹲在這了;死的時候玩了個花活,創造了及其輝煌垂簾聽政的瘸腿皇帝咸豐也在這裡;加上被慈禧坑死的同治。

在插一句,那大臉蛋子仰慕乾隆的慈禧也在這。

俺給大傢伙掰著手指頭算算,五個皇帝,十五個皇后,加一百三十個妃子,三阿哥和兩公主,一共一百五十多人,齊活全葬在了這,現在都是咱大華夏地頭上規模最龐大的一個帝王陵墓群。

好了,清東路的事咱掰扯清楚了,咱就接著康熙的這景陵說事。

景陵

話說這景陵是在康熙十五年開建,整到了康熙二十年結束,一共用了五年的時間。

擱過去這新房子建成了,先住進去的是皇帝,後邊的啥皇后啦,妃子啦,這才往裡邊擠。

而這景陵不一樣,先進去的是兩皇后,一個是孝誠仁皇后,另一個是孝昭仁皇后。

這倆皇后可有名啊,第一個孝誠仁皇后,九子奪嫡裡邊那太子的生母。當年要不是康熙對這孝誠仁皇后喜歡的緊,那會著急忙慌的安排他兒子當太子,這也是愛屋及烏啊。

後邊這孝昭仁皇后,您都想不到這是鰲拜的義女。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那是不是立這位皇后的時候,鰲拜權傾朝野的時候。”

快拉倒吧,這時間對不上,鰲拜被拿那是康熙八年的事,這位被康熙冊封為皇后那是康熙十六年的事。

所以俺就說擒鰲拜這事,那就是康熙登上帝位的一塊磨刀石,而且還是孝莊給康熙預備的,這貨壓根就掀不起啥大浪來,是電視劇誇大了,啥奪權要當皇帝,壓根就是沒有的事。

如果要有,他的這義女能到皇后?這不扯呢嗎?

當年這位皇后去世的時候,孝莊都趕到了乾清門,想要入宮哭靈,是康熙攔住了,所以這人賢惠那就不用說了。

這倆皇后進去之後,這景陵的地宮門就沒有關,就等著康熙啥時候進來再關。

可大傢伙都知道康熙的壽命那叫個長,這就熬不住啊,最後把第三個皇后孝懿仁皇后也給熬倒了。話說這孝懿仁皇后開頭一直是以皇貴妃的身份,行使著皇后的權利,因為康熙瞅著先後去了的皇后心痛,這就不願意再封皇后了。

趕到這孝懿仁皇后病倒了,眼瞅著不行了這才加封的皇后位,頭一天加封,第二天就走了。

所以景陵就迎來了第三個人,可這時間點上的康熙還活蹦亂跳的,所以這地宮的門依然沒有關閉。

後來,康熙實在是熬不動了,在雍正元年的時候崩了。

這地宮迎來第四位主人,這景陵的地宮門就關閉了。

您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還早著呢?

這雍正朝剛過了半年,那不喜歡雍正的親媽烏雅氏,這不也死了嗎?

話說這烏雅氏老是和雍正作對,活著的時候,雍正就想給她按一個皇太后的身份,結果這人死活不答應,現在死了,消停了,雍正順手就給她按了一個皇后名——孝恭仁皇后。

隨後就把景陵的地宮門打開了,把這孝恭仁皇后給塞了進去。

這一起進去的還有一個皇貴妃,叫皇考皇貴妃。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這人又是誰呢?雍正咋就給這麼大的面子。”

說出來嚇您一跳,這人是老十三的親媽。就這一句話您就應該明白了,話說就這皇貴妃的頭銜那也是雍正給連升兩級給追加上去的,要不是壓根就不夠格。

可往裡邊塞人的時候,就犯了難。康熙的棺床上只能放一帝四後五個棺床,這皇考皇貴妃壓根就沒位置了,沒辦法只能擱邊上了。

所以景陵這裡邊葬了有六個人,一個帝王,四個皇后外加一個皇貴妃。

後邊的事

按說這事到這就完了,可這景陵他的事也多,就這地上的建築,大火小火的火災就不少。

其中兩次大的就發生在光緒年間,那隆恩殿都燒沒了,這事到了宣統的時候才重建完成。

重建是重建了,可後來架不住滿清完了,大華夏的地頭迎來了民國。

那個時候亂啊,在1945年九月的時候,那矮騾子小鬼子已經投降了,有一個叫張盡忠的傢伙帶著三百多人,把清東陵十四座陵寢挖了個遍,一百多人的墓全遭殃了。

這其中就包括景陵,您別說裡邊的財寶被刮的啥也不剩,康熙六個人的屍骨散落的滿地都是,那叫慘不忍睹啊!

就這麼景陵的地宮大門口就一直敞開著,這敞開了七年的時間。這時間到了1952年,清東陵這就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打著手電筒下到裡邊瞅,據說還帶著槍,畢竟這門已經開了七年了,誰也不知道里邊有啥不是。

進去以後,大傢伙才發現這地方進水嚴重,當人們走到第三個堂劵的時候,這水已經到了大腰子上了,再往前這腦瓜頂也得埋進去。

所以工作人員就停了下來,這不用說,六個人的屍骨全泡在了水裡邊了,加上沿路走過來瞅那破壞的痕跡,這景陵啥也不會剩下了。

所以這就退了出來,把這景陵就給封了,一直到現在。

所以您想要徹底的瞭解現在的景陵是個啥模樣,這墓還得重新打開把裡邊的積水取出來才成。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康熙大帝的陵寢,康熙皇帝的陵寢在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東陵鄉境內,距離北京125公里,陵寢名為景陵,始建於康熙十五年二月初十(公元1676年),康熙二十年基本建成(公元1681年)。1945年被盜,地宮入口長期開放,1952年由當時的清東陵文物管理所封閉,但並沒有清理。1995年左右,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地上建築進行了修繕,2018年底景陵大碑樓(聖德神功碑樓)也基本重修完成。


康熙景陵地宮的結構應與其他清代帝陵類似,為傳統的拱券石質結構,有一條通往地宮的墓道,四道石門及九道堂券,結構呈主字形,九券分別為隧道券、閃當券、罩門券、頭道門洞券、明堂券、二道門洞券、穿堂券、三道門洞券和金券(以裕陵為例),最後的金券為存放棺槨的地方,如果您參觀過乾隆裕陵地宮或者光緒崇陵地宮就基本瞭解了清代皇帝地宮形制,康熙景陵地宮也基本如此。在金券棺床上安葬了四位皇后,一位皇貴妃及康熙皇帝的棺槨,共六人。四位皇后分別是最先入葬的孝誠仁皇后,而後入葬的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還有最後移葬的敬敏皇貴妃。

四位皇后中,孝誠仁皇后就是電視劇《康熙王朝》裡的康熙原配皇后“赫舍里氏”,重臣索尼之孫女,太子胤礽的生母。而敬敏皇貴妃就是《雍正王朝》裡十三阿哥、怡親王胤祥的生母,其實敬敏皇貴妃康熙三十八年就病逝了,死時也不過是封為“敏妃”,入葬景陵妃園寢,而雍正元年被追封為皇考敬敏皇貴妃,移葬景陵地宮。

康熙景陵地宮有許多首創,比如帝后不火化,直接葬入棺槨、先於皇帝死亡的皇后葬入地宮不關閉石門,等待皇帝入葬、皇貴妃附葬皇帝地宮等,所以景陵地宮還是具有很大的考古價值的。


最後說下地宮現狀,由於景陵地宮地勢低窪,在1945年被盜時,就已經發現地宮有積水,後來在1952年文物保護人員探查時,裡面還是有很深的積水,當時也並未清理,所以至今地宮裡的帝后屍骨一直還泡在水裡。

網上有一張水淹至地宮石門的照片,經常被拿來引用說是康熙地宮石門照片,其實根本不是,1952年文物工作人員探查景陵地宮時根本就沒有照相機,何來照片呢?據徐廣源老師回憶,工作人員一手拿槍,一手拿松明火把下去的,拿槍是因為事先不知道地宮有水,怕裡面有狼、蛇或者有壞人襲擊所以才拿槍的,下去後,也沒發生什麼故事,因為水太深就退了出來。

最後再說一句,因為帝王陵的發掘現在國家是禁止的,但景陵地宮早已經被盜掘,希望文物部門早日批准清理康熙景陵地宮,不要再讓屍骨泡在水中,清理完成再封閉,使已逝的帝王早日安息。



孤竹公子


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皇帝生於公元1654年北京紫禁城景仁宮,卒於公元1722年北京暢春園,終年68歲。

康熙皇帝去世之後其屍體被葬入今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之景陵。

清東陵位於今遵化市昌瑞山下,西距北京城125公里,整個陵區南北長達12.5公里,東西寬20餘公里。

(清東陵各陵佈局圖)

清東陵是中國目前現存規模最為龐大、體系最為完整、佈局最為得體的帝王陵墓建設群。

清東陵所在地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其北面有昌瑞山做後靠,南有金星山做朝揖,中有影壁山似書案。東西兩條大河環繞,整個陵區呈現遼闊坦蕩、群山環抱、景色秀麗、地臻天成之勢。

當年康熙皇帝父親順治皇帝經此打獵即被眼前壯美景色所深深折服,並隨手將自己手上戴的扳指扔到地上,並起身對旁邊的隨從說到“扳指所落處,即為朕壽宮”。從此昌瑞山地區便成為清王朝入關後第一座皇陵的選址所在地,此後的二百餘年時間內清廷在昌瑞山便開啟了規模宏大的造陵運動。

順治皇帝去世之後,康熙皇帝即遵從其生前遺願將其葬入昌瑞山下的孝陵。

此後的幾百年時間內,清東陵所有的後續建築皆以順治皇帝的孝陵為中心,依此呈扇形排列於昌瑞山南麓。

遵從中國古代「子隨父葬」的原則,康熙皇帝本人的陵寢就位於孝陵東側1公里處,是為“景陵”。

景陵於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開始營造,約耗時五年餘,於公元1681年(康熙二十年)主體建築基本完工。景陵的整體建築是以孝陵為藍本,其規模較孝陵稍遜一點。

同其他帝王陵墓一樣,景陵建築部分亦分為地上及地下兩部分。

拋去地上建築不說,景陵的地下建築部分(即地宮)亦是深入地下十幾米深處。整個地下建築亦是用漢白玉等幾種石料堆砌而成。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巨大的石門,其石門後面為防止外人進入內殿通常都有“自來石”封門。其地宮內部也是分前殿和後殿兩大部分。其中前殿亦擺有“長明燈”及其它大件珍貴陪葬品;而後殿則是擺放康熙皇帝及其幾位妃嬪的棺槨,這其中包括孝誠仁皇后赫舍裡、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需要說明的是康熙皇帝景陵一改之前清朝前幾位帝王火葬的方式而改用漢人的土葬方式。這是因為滿人入關之前在東北時滿族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亦是以遊牧部落起家,行弓馬騎射的生活方式,故為了處於對自己祖先祭祀的方便,在其親人去世之後便將其屍體火化,這樣以方便隨時攜帶。事實上,自順治皇帝至前任幾代君王也都是在火化後放入棺槨然後再葬入各自陵寢。

白雲蒼狗,時間如白駒過隙。

時間進入到了二十世紀,進入到了公元1927年,這距離康熙皇帝葬於景陵已過去二百餘年,此時的中國處在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

這期間在駐守在河北唐山一帶的國民革命軍孫殿英為籌措軍餉,以軍事演戲的名義先後盜掘了清東陵。首先遭遇厄運的即是以極盡奢華厚葬著稱的慈禧太后的定東陵、以及乾隆皇帝的裕陵。好在這次康熙皇帝的景陵受損不大,只是地面建築遭到破壞。

天有不測風雲,月有陰晴圓缺。

十八年之後的1945年,當時的中國依舊是動盪不安,且土匪橫行。在清東陵附近的一些土匪又掀起了第二次盜掘清東陵文物的狂潮。是年9月,一夥以張氏為頭目的土匪糾結了300來人對景陵地宮進行了大規模偷盜,他們將景陵地宮炸開,然後把隨葬珍寶全部盜走,更將康熙皇帝及其四後一妃的棺材劈開,將棺材內的隨身陪葬品亦全部洗劫。而康熙皇帝及其妃嬪的屍體骸骨則散落在地宮之中,一片狼藉其景象慘不忍睹。

自此之後,景陵地宮入口一直“對外開放”了7年之久,直到新中國成立後的1952年,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才徹底封堵了地宮入口。

之所以採取最簡單的封堵措施,也是萬不得已。一方面當時新中國初建各項事業百廢待興,既無經濟實力亦無科學手段對地宮採取補救措施。再次由於景陵地宮入口已洞開多年,宮內積水較多,因為屍體早已泡爛,導致惡臭難聞。且由於地宮內殘存的文物和棺木長期泡在水中以至於形成腐蝕性很強的對人體有毒物質,而且地宮多出出現塌方,故為了安全起見文物部門決定關閉地宮,

(網上流傳的一張景陵地宮入口照片,其真實性有待確認!)

康熙皇帝玄燁,他八歲登基,16歲親政。其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葛爾丹、擊敗沙俄入侵、修繕黃河……為清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康熙皇帝玄燁因其文治武功卓著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

結語:康熙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第一個未火化而用棺槨土葬的皇帝。其生前曾相當重視治黃治沙,但他身後屍骨卻時至今日仍浸泡在冰冷水中,不得不令後世唏噓不已。


小司馬說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為中國歷史創造了很多個“第一”,就連陵寢也打破祖制,開了一代先河。


一、生前建陵

在康熙朝以前,清朝皇陵都是皇帝死後才開始營建,即使生前選定了陵址,也沒有建皇陵,像皇太極的昭陵、順治帝的孝陵。

但康熙生前,就開始營建自己的皇陵了。

二、土葬

景陵是清朝皇家陵寢中第一個廢除火化,實行土葬制的陵寢。

三、不閉地宮門

由於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難產早死,康熙首開皇帝陵內先葬皇后,不閉地宮石門,以待皇帝的先例。


隨著清朝由盛而衰,象徵無限權力的帝陵屢遭損毀,康熙的景陵也不例外。


一、盜掘

除了不計其數的小型盜掘,景陵更遭受了兩次大型的、有組織的盜掘。

一次是在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在盜掘了慈禧、乾隆的墓後,準備開始盜取康熙的景陵,不過在他挖掘地宮的過程中,墓室裡突然冒出了很多黃水,也許是做鬼心虛,孫殿英等人沒敢繼續往下挖,景陵這才逃過一劫。

另一次是在1945年,民主政權尚未正式成立,政治上出現真空,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糾集了300多人盜掘景陵,喪心病狂的盜賊進入地宮,把隨葬的珍貴文物悉數盜走,皇帝和后妃的遺骸也散落一地。

二、焚燬

除了人禍,命運多舛的景陵也沒躲過火災。

1905年,因守陵官員翫忽職守,誤把火種帶入木質結構的陵殿而引起大火,這起火災燒燬了隆恩殿,當時僅神牌被搶出,其餘均被大火燒沒了,直到1909年才修復。

1952年,景陵聖德神功碑亭被雷擊燃起了大火,這次大火將碑亭徹底燒燬,不僅碑亭的樓頂坍塌,所有的樑架木件燒燬,碑亭內的兩統石碑,也遭到了損壞。


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曾對景陵進行保護性的發掘。但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後,國務院下令填封盜洞、永久關閉地宮,這又是為何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1.地宮不牢固,隨時有塌方的可能;
2.景陵三面環山、河流縱橫,地下水極為豐富,再加上常年雨水滲漏,導致墓室充滿積水,有的地方差不多有兩米深,而且空氣汙濁,考古人員很難開展挖掘;

3.地宮歷經盜竊,已無多大挖掘價值;
4.我國保護文物的相關技術還有待提高,如果強行開挖的話,保護不當,容易對景陵主體墓室裡的文物造成永久的損害。

像秦始皇兵馬俑剛開始被挖出來的時候,都帶有彩繪,但過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全部氧化,沒有顏色了。

再比如,明定陵的地宮剛被打開,還沒來得及保護,裡面隨葬的珍貴的絲織品、金絲楠木等,一接觸到空氣,就迅速黴變、板結、風化了,這種損害幾乎是不可逆的。

正是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我國目前對帝王陵墓的考古方針就是“能不動土就不動土,能推後挖掘就推後挖掘”。

畢竟,與我們的好奇心相比,文物保護才是第一位的。


歷史奇女子


康熙的地宮全名被稱之為“景陵”,作為清王朝入關之後的第二代帝王,康熙的帝王陵墓有著很多的與眾不同。


景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內,這座山水環繞的陵墓和順治皇帝的孝陵遙相輝映。康熙皇帝陵墓的建造一直延續了三個王朝,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作為一代勵精圖治的帝王,在陵墓的建造方面極大的提倡節儉,從現有的規模來看,其規模僅僅為順治皇帝陵墓的一半。


景陵的地宮之內一共埋葬了54位身份顯赫的人。


這其中有康熙皇帝、孝成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和敬敏皇貴妃,四十八位妃嬪、皇十八子胤祄。康熙陵寢中埋葬瞭如此多的皇后、妃子們還有一位皇子,這在中國歷史上也絕對是十分少見的。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康熙王朝將殉葬制度取消了。在此之前,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都有十分殘酷的殉葬制度,這種殘酷的“人殉制度”曾經讓不少的妃子們慘遭命運的傾軋,不僅如此,帝王的陵寢之中還有大量的太監和宮女們被賜死陪葬,這種制度對於皇宮中的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宜昌殘酷的。


還有一點,康熙皇帝是清軍入關之後第一位舉行土葬儀式的帝王,在此之前的三位帝王均使用了火葬制度,由於滿清政權在此前逐水而居的遊牧生活,所以他們在去世之後往往都會選擇火化,隨後才進行入葬儀式。


康熙王朝已經深深的受到了漢文化的衝擊,他們在埋葬的時候已經不再是以前的焚燒生前衣物,取而代之的是將珍貴寶物隨身入葬,並且這些隨身入葬的寶物還被專門放到一個箱子裡面盛裝。


在抗戰勝利之後,景陵附近的當地人集結了300多人的小團伙對康熙皇帝的景陵進行了挖掘,成功的盜走了景陵地宮裡面不少的寶貝。


歷史總探長


在配的上使用地宮的人都是非富即貴的大人物,康熙的地宮也不會例外。傳說裡面也是富麗堂皇,遍地金銀。還有失傳已久的九龍杯,都是價值連城的寶物。但是在民國時期被大盜孫殿英破壞殆盡。令人惋惜。至於康熙地宮的全貌,到現在也只有少數人知道。因為地下水的滲入和之前多批盜墓賊的破壞,地宮已經出現斷裂。保護都不好保護,為了遊客的安全,所以至今也沒有對外界開放。

但是在1952年,本著保護性挖掘的原則,考古專家進入了康熙地宮。雖然有傳說裡面被破壞的十分嚴重,有齊腰深的積水,並且詭異異常,科考人員就沒有再往裡面走了。但是也留下許多寶貴的資料。


積水的墓門

東陵各陵墓的區域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