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師去世,曹髦想收回大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話說司馬師在許昌病逝,司馬昭趕去探望,小皇帝曹髦打算趁著司馬師去世之機,將司馬昭留在許昌,改由尚書傅嘏統率六軍返回京城洛陽。從而將兵權收回,以起到虛弱司馬家勢力,奪回政權的作用。


從這點不難看出,小皇帝曹髦還是很有志向的,只可惜畢竟曹髦還是年輕,缺乏政治鬥爭經驗。他忽略了一點,就是司馬懿以及司馬師留下的一般老臣當中,有多少人是司馬家的擁躉,又有多少人依然是支持曹魏一脈的忠臣。而且這還要具體到支持曹魏的忠臣究竟都是誰,誰可以信任並委以重任。


就比如曹髦下旨改由尚書傅嘏接替司馬昭統率六軍,而這個傅嘏恰恰就是司馬氏家族的支持者,這下可謂是所託非人了。而且司馬師在臨終前對司馬昭說:“估計我命不久矣,你來接掌我的大將軍印。”因此,在接到聖旨後,隨軍的鐘會與傅嘏密謀,讓傅嘏上表,和司馬昭一同出發,退到雒水南屯兵駐守。然後再由司馬昭統軍回到洛陽。


司馬昭回到洛陽後,曹髦見自己的計劃落了空,為避免引起嚴重的禍亂,他只好接受既定事實,晉位司馬昭為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助朝政,以安撫司馬昭。並且還授權其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則表面上做做樣子,學習父親司馬懿,辭讓不受。不過軍政大權最終還是順利的過渡到了司馬昭的手中。由此不難看出,小皇帝曹髦雖然有志向奪回軍政大權,但是缺乏政治鬥爭的經驗,同時也缺乏做大事者需要的耐心,這也就為他日後的衝動行為造成的悲劇埋下了隱患。

司馬師去世,曹髦想收回大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甘露元年(256年)正月,司馬昭加大都督職銜,允許“奏事不名”。六月,晉封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錫,假斧鉞,正式晉號為大都督,再次賜其帶劍穿履上殿。司馬昭又辭讓不受。八月十六日,加賜黃鉞,增加封邑三縣。


到了甘露二年(257年)五月,諸葛誕在淮南起兵,打起勤王的旗號,討伐司馬昭。發動了淮南三叛的第三叛。


我們在前面的司馬師篇講述淮南三叛的第二叛由鎮東將軍毌丘儉和揚州刺史文欽所發起,當時毌丘儉和文欽起兵後還特意派使者去聯絡諸葛誕,想要拉攏和聯合他一起起兵反抗司馬氏兄弟,結果諸葛誕選擇站隊司馬師,將毌丘儉派去的使者斬首,而且還昭告天下。


如今司馬師離世,弟弟司馬昭掌握大權,諸葛誕怎麼想起來自己一個人起來反抗司馬氏家了呢?


原來諸葛誕並不是忠心支持司馬氏兄弟獨掌大權的,他在朝中的好友是曹爽集團的核心謀士鄧颺【yáng】和夏侯玄,而鄧颺隨曹爽集團的失敗而被誅了三族,夏侯玄也因為參與李豐謀劃的取代司馬師的事也被誅滅了三族,加上王凌和毌丘儉的反叛,對抗司馬氏。這些事情都對諸葛誕觸動很大。雖然在毌丘儉和文欽起兵時,他選擇了站隊司馬師,但是在毌丘儉和文欽的叛亂被平定後,他意識到司馬氏家對朝政大權的把握過於專權了,曹魏朝廷早晚有一天會有改姓司馬。這讓諸葛誕心中十分不安,於是,他在當地收買人心,又蓄養了數千死士用以自保。

司馬師去世,曹髦想收回大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於是在甘露元年(256年)時,諸葛誕以東吳有意進攻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萬,並且請求沿淮河築城抵禦,其實他的真正意圖其實是增加自己的實力,以防萬一。


當時,司馬昭剛剛執掌朝政,長史賈充建議派遣部下去慰勞徵東、徵南、徵西、徵北四將軍,並觀察他們的志趣和動向。司馬昭派賈充到了淮南,賈充見到諸葛誕,一起談論時事,賈充說道:“都城洛陽中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您認為如何?”諸葛誕聞聽此言,知道司馬昭圖謀篡位的窗戶紙已經捅破,於是嚴厲地說:“你不是賈豫州(賈逵)的兒子嗎?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國家轉送他人?如果洛陽發生危難,我願為國家而死。”賈充聽後默然無語。


賈充從壽春回京後,知道諸葛誕並不是支持司馬氏這一隊的自己人,而且諸葛誕在淮南又很得民心;為了避免將來有一天司馬氏奪權時諸葛誕起兵反抗,建議司馬昭徵召他入朝。雖然賈充和司馬昭都知道這麼一來必定激起做為一方大吏的諸葛誕的抗拒,但早點激反諸葛誕,對司馬氏來說,總比諸葛誕積蓄更多力量以後再起兵反抗容易對付。於是司馬昭採納了賈充的建議。


於是在甘露二年(257年),下詔升諸葛誕為司空,併入朝任職。


本來就對司馬氏家大權獨攬,並且透露出有篡逆之心有所不滿的諸葛誕,收到這封詔書後,心裡明白,自己如果應召去了朝廷,就是被司馬昭勢力所控制起來了,那個所謂的司空,其實就是架空自己,自己手裡的兵權也就徹底沒有了。到時候自己就是一個任人擺佈棋子,性命前程就全交給了司馬昭。


這在諸葛誕看來是絕對不能接受的,哪怕揹負抗旨的罪名,諸葛誕也決定要為了自己今後的生存以及曹魏大權的根基放手一搏。其實諸葛誕的反抗司馬昭的這個決定和當初毌丘儉和文欽反抗司馬師的決定如出一轍,只不過諸葛誕更是進一步被司馬昭將了一軍,被逼無奈。足見諸葛誕的見識比起毌丘儉和文欽來,還要稍遜一籌。當然,這裡也有當初毌丘儉和文欽起兵過於倉促的原因。

司馬師去世,曹髦想收回大權,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兒?


雖然如此,諸葛誕還是試圖要拼死一搏,於是起兵發動叛變,並號稱勤王,徵集淮南將士以及足夠一年的糧食據守壽春,又出兵襲殺了揚州刺史樂綝,派吳綱領兒子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請求援兵。


得到消息的曹魏朝廷紛紛議論,要立刻派兵前往清剿平叛。司馬昭說:“諸葛誕認為毌丘儉舉事輕率急速而導致失敗,而今他舉事必然外連吳寇,這樣一來,叛變的規模大而行動遲緩。我可以與四方將領聯合起來,以全勝之策來制服他。”


為了振奮軍心,並且將諸葛誕的起兵由勤王轉而定性為叛逆行為,司馬昭決定讓小皇帝曹髦御駕親征,親率大軍前往平叛。於是司馬昭上表說:“昔日黥布叛逆,漢高祖親征;隗囂違抗,光武帝西伐;烈祖明皇帝多次御駕親征,都是為了振奮士氣,耀武揚威。此次陛下也應暫時親臨軍旅,使將士得以藉助天威。如今討賊的各路軍隊總計約有五十萬之眾,以眾擊寡,沒有不勝的。望陛下無憂。”


於是乎,在這年七月,司馬昭帶領少帝曹髦和郭太后一起,率軍東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