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预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二火意指什么,两士指的哪两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


公元263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昭谴三路大军伐蜀国。

这三路大军分别是:东路军由钟会率主力10万余人,进入蜀国后兵分三路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

中路由诸葛绪率3万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桥头切断姜维后路。

西路军由邓艾所率3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

以上只是司马昭制定的一个作战计划,我们都知道,战场形势瞬间万变。到了蜀国后,邓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那就是走阴平小路直扑成都。



之所以说这个计划大胆而冒险,是因为这条小路山高路陡,从没有人从这里走过。这条计策堪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典范。

邓艾选了2000多名精壮士兵,在他的带领下出发了。

这时主帅钟会心中暗暗高兴,心说邓艾必死无疑,到时候他的2万多军队就归自己指挥了。【邓艾要去取成都,会笑艾不智】

邓艾克服种种困难行进在陡峭的山路上,突然他发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些字:“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落款是:丞相诸葛武侯题。

邓艾一看简直神了,诸葛亮生前就料到我从这里经过,诸葛亮是公元234年死的,也就是说在30年之前他就料到了今天。



诸葛亮确实很牛逼,邓艾从阴平小路走来,期间遇到了一些诸葛亮生前布下的暗堡,只不过是到后来刘禅荒废了这些暗堡,邓艾由衷的佩服诸葛亮。

当然了,邓艾只是读懂了前两句【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火”组成一个“炎”字,公元263年这一年,是蜀国的炎兴元年。“

二火初兴”指的是炎兴元年。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公元263年,也就是炎兴元年,有人从这里经过,这个人当然指的就是邓艾了。

后面这两句话是在灭蜀以后得出的结论,邓艾从此经过时,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意义。




“二士争衡”中的的二士指的是中钟会和邓艾两个人。“二士争衡”也称“二士争功”。

“二士争衡”经过是这样的。

邓艾出奇兵直取成都,后主刘禅没做任何抵抗自缚而降。当时情况是,蜀国虽然灭了,但姜维还带着10万军队在外打游击,为了稳定形势,邓艾没有请示司马昭就封了一批蜀国官员。

此时钟会嫉妒邓艾夺了首功,于是和监军卫瓘向司马昭打小报告,说邓艾越权封官,目的就是为了笼络人心,他想效仿刘备据蜀自立。

司马昭接到二人的报告后,十分恼怒,命令邓艾把军队交给钟会,回国把这件事说清楚。

邓艾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于是他和儿子一起坐上牛车回魏国去了。



钟会拥有了无限大的权力,他一手控制了蜀国的全部军队。此时假装投降他的姜维鼓动钟会自立为王,说白了就是让他造反。

钟会这个人有野心,他认为和姜维是好朋友,其实他想错了,姜维是利用他造反,然后除掉他让后主刘禅复位。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钟会要造反的时候,他的手下部分将领不愿意留在蜀国,在监军卫瓘带领下,毅然发动兵变。

钟会于乱军中被砍死,姜维因心绞痛突发被乱箭射死,当魏国士兵剖开姜维的肚子时,发现他的胆有鸡蛋那么大。

杀了钟会和姜维后,卫瓘觉得还有一个人必须杀掉,那就是邓艾。



假如邓艾回到魏国,自己和钟会诬陷他的事就会暴露,卫瓘急忙找来和邓艾曾有过节的护军田续。原来邓艾之前用军法处置过田续。

田续骑上快马,带着一队人马,追上了眼看就要回到魏国的邓艾父子,邓艾父子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以上就是“二士争衡,不久自死”的经过,换言之,诸葛亮早在30多年前就算到了这一切,算到又能怎样,能改变这一切吗?


秉烛读春秋


诸葛亮死前的预言,二火初兴指的是炎兴初年,两士争衡,指的却是魏国两位能力堪比姜维大将之间的龌龊事。

首先要判断一下二炎,很多人说是司马炎,笔者是不敢苟同的,毕竟司马炎虽然在这之后不久便迅速崛起,但在那段历史发生之前,魏国当政者依旧为司马昭。二火必定与炎有关,而在那时候,跟‘炎’这个字最为搭配的正是刘禅的第四个年号,炎兴初年。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意味在炎兴初年,有人从碑文所在地经过,而从那里经过的人正是邓艾,邓艾在魏国正面进攻蜀国却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选择了出奇兵偷袭巴蜀之地,偷渡了阴平,打了姜维一个措手不及,所有人都以为那是一片险地,而魏国从那里出兵的能力近似于零,兵不厌诈,邓艾最终还是出奇兵将蜀国击垮了。

炎兴初年,邓艾将蜀汉的防御彻底撕破,刘禅也在众臣子打算拼死一搏的时候做出了投降的决定,蜀汉大业功亏一篑。

两士争衡又是什么呢?原来当时正面面对姜维的人是钟会,两人才能不相上下,而蜀汉式微,只需要守住剑阁就行,钟会在正面给蜀汉政权的威胁不可谓不大,邓艾虽说才是击垮蜀汉政权的功臣,但钟会的贡献又怎么可以轻视?两人之间注定将要为了功劳起一番争执。

为了稳住蜀汉政权,邓艾在拿下蜀国以后,封刘禅为骠骑大将军,分封了一大堆将领,同时上报给了司马昭,当时姜维带着益州地图投奔了钟会,在他看来,只有挑起钟会的野心,蜀汉政权才能继续经营下去,钟会不出意外的上了当,坐拥益州城,俨然自成一方诸侯,手握二十万蜀汉大军,谁人都动不了他。

同时钟会还上报司马昭,暗示了邓艾叛逆的心思,司马昭也没多想,找机会就将邓艾除掉了,而这之后,本该成为蜀地新王的钟会,却因为成都的内乱,被斩杀在了万军之中,而姜维也因为复国无望挥剑自刎。

一山不容二虎,钟会与邓艾两人同时才能卓越之人,但是同属魏国,还共同担任着进军蜀汉的职责,在拿下蜀汉以后自然会因为利益问题产生纠纷,两位大将之间争权夺利,最终的结局却是同归于尘土,当然,因此去世的名臣还有姜维,三位天纵之才在这一场纠纷中折戟战场,只留下一段历史。


魏青衣


最近看到了很多有关于诸葛亮的内容,突然感觉诸葛亮是一个神人啊。不仅预言了自己死后几年的事情,甚至千年后的事情都能预言。而且每次预言,都是打了一个哑谜。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

这句话既然是诸葛亮留下的,肯定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意义。两个火不知道指代的什么,有可能是司马炎的炎,先放在这里。初兴应该是刚刚开始的意思,两个火刚刚开始。

总不能说司马炎刚刚出生吧,那么三国时期有什么特殊时间,是和两个火挂钩的。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下,三国时期后主刘禅第4个年号用的就是炎兴。

也就是说在炎兴初年的时候,有人从这里路过。这里是哪里?从这两句话当中看不出来。不过很有可能是雕刻这两句话的地方。

两士说的应该是两个人,争横说的是一争高下。整句话就是说,两个人一争高下,没多久两个人都死了。那么连起来应该怎么理解?

炎行初年的时候,有人从这里路过。没多久两个人一争高低,然后都死了。先不管这两个人是谁,但是其中一个肯定从这里路过,或者两个都路过。


既然诸葛亮刻了字,说明这个地方也很重要。诸葛亮临死前还在五丈原,不过对于四川的军事部署,他基本上都有参与过。真的要找这个重中之地,可能有点困难。

不过我之前也说了,这句话不能脱离掉时代背景。炎兴年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蜀国灭亡!而导致蜀国灭亡的这个人是谁?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邓艾,此人字士载,已经有了一个士了。

有人越此——邓艾偷渡阴平

那么前句的“有人越此”说的是不是他?还真的可能是,因为曹魏灭蜀的时候,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偷渡阴平。而率领这支骑兵偷渡的人,正是邓艾。

当时钟会指挥曹魏的东路大军,和蜀国在剑阁准备展开一场恶战。但是古人云: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要把它攻打下来并不简单。

当时的邓艾率领的是曹魏政权的西路军,他向钟会提出建议。如果自己绕道阴平,然后偷袭涪城,接着就可以直指绵竹和成都。剑阁要么是回援,要么是死守。不管他们选择哪种方式,赢的都是我们。

虽然说的是这么简单,但是阴平也是一个天险,根本就没有任何路可走。古人也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过总归是有办法的。毕竟这次去的是偷袭,所以邓艾只是选择了2千精锐。

再绕到阴平的过程当中,邓艾大军确实损失了很多人。最后险之又险,终于来到了涪城之下。没想到还没有开始打,涪城守将投降,邓艾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涪城。

当然这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因为当时蜀魏大军直线南下,再加上姜维汉中失守退守剑阁。谁都看出来了刘婵不行,很多人都选择明哲保身。这个时候突然一只奇兵从天而降,守将当然选择投降了。

当时邓艾2000精兵,从此地路过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个石刻碑:

邓艾二千军整衣顿甲而行,忽见道傍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诸葛武侯亲题”字样,其文云“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这就是这句话的来历,其中的“有人”说的就是邓艾。当年诸葛亮还活着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全蜀之防,当在阴平”。可惜并没有人在乎他的话,当年诸葛亮还派遣1000精锐镇守此地,后来被刘禅撤掉。

占据此地之后,邓艾稍作休整,准备直指成都。后来碰到诸葛瞻,诸葛瞻本来可以固守城池。但是他认为蜀汉需要一场大胜仗,非得出来和邓艾打,结果把自己命打没了。刘婵知道了,也选择了投降。


两士争横——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

两士争衡又是合意?邓艾取得如此大功劳之后,开始有点飘了。竟然在成都就开始点兵点将,给刘禅封了一个骠骑大将军。要知道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将军,哪里来的天子的权力?

尽管有这样逾越的嫌疑,但是司马昭念在他功高至伟,并没有对他立刻处罚。后来邓艾又再次给司马昭献言进策,可以把刘婵先留在成都,然后另外一边劝降东吴。邓艾认为东吴有了刘婵的前车之鉴,归顺起来就很容易了。

虽然他的眼光很长远,但是怕的就是有小人从中作祟。由于钟会和他一样也是负责进攻蜀国,没想到功劳基本上都被邓艾抢去了。于是钟会越想越不服气,所以在邓艾献给司马昭的信封中,篡改了邓艾的语气。

不过也是因为邓艾居功至伟,刚开始司马昭没有说什么。后来钟会说邓艾意图谋反,把他之前在成都的事情说了一遍。结果司马昭找了个理由,想要杀了钟会。没有了邓艾的阻拦,钟会成了功劳最高的人。

虽然他一直都在说邓艾意图谋反,实际上她才是那个意图谋反的人。此时他的手里面握有蜀魏20万大军,然而刚刚开始造反的时候,就被早已戒备多时的司马昭拿下。这也就是两士争横的说法。


史之策



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钟会十余万军队与姜维在剑阁相持不下,即将断粮之际,有意撤军。然而邓艾却想出奇谋,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得到司马昭允许后,邓艾率军三万,凿山开路,搭桥造阁,每一百里留下三千兵下一寨。自十月出发,耗时二十七天,行程七百余里,穿过摩天岭后,只剩下两千人马,到达江油。

这是演义中有关邓艾偷渡阴平的描述,邓艾大军穿越摩天岭之后,正准备要走,忽然看到道路旁边有个石碑,上面刻着诸葛武侯所题诗文: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于是有人便有疑问,二火所指什么?两士又是个人?是否真的应验?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二火初兴指的是什么。这首诗句确实暗藏深意,二火初兴,这里的二火,普遍认为是个炎字。初兴,也就是刚刚兴起,而当时刘禅的第四个年号就是炎兴。炎兴元年,这一年刚好是263年,也就是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的那一年,而邓艾偷渡阴平,刚好在石碑之上看到了。初字与元字刚好又是一个意思,因此二火初兴,应该就是指炎兴元年。


其次分析有人越此。显然这句话应该是指邓艾偷渡阴平,越过摩天岭,刚好到达石碑的地方。邓艾也是个军事奇才,更是一个不屈不挠的猎手。阴平古道,绵延265公里,其中沟壑纵横,荆棘遍地,天气更是变幻莫测。而邓艾为了能争取灭蜀之功,居然率领本部人马,遇山开路,逢水搭桥,穿越无人区。即便粮草很难共计,即便士兵多有染病、抱怨,这些都没有阻挡邓艾前进的步伐。


当全军到达摩天岭之时,被峻壁岭崖阻隔,不能前进,西面都是绝壁。将士们哀嚎哭泣,声称前功尽弃,都愿意放弃。而唯独邓艾,第一个用毛毡裹住自己,滚下去。随后将士们大多也跟着滚下去,没有毡杉者,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翻阅摩天岭之后,只剩下两千军队和一些开山壮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邓艾看到了诸葛亮在石碑上题的这首诗句。演义曾这样记载:

艾曰:“吾军已到此,已行了七百余里,过此便是江油,岂可复退?”乃唤诸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


再次分析二士挣衡,不久自死。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邓艾与钟会相互争夺功劳,不救后相继死去以下做简要分析。

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刘禅惊慌失措,听取光禄大夫谯周的建议投降。邓艾兵不血刃就取的灭蜀之战的胜利,可以说他是头号功臣。刘禅投降后,又命令在剑阁抵抗的姜维放下武器,即刻投降,姜维为了能够复国,向用兵十万的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钟会,也是想借钟会手中的兵马复国,他首先想到的是策反钟会。于是姜维便利用钟会与邓艾之间的矛盾——二人都想夺取功劳,挑拨离间。邓艾灭蜀之后的所有所为,更是为姜维挑拨二人的关系提供可乘之机。邓艾擅自任用蜀汉的官吏,比如任命刘禅为骠骑将军,蜀汉太子为奉车都尉,蜀汉大小官员都有任用。

邓艾还扬言,如果是大家遇到其他的魏军,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于是大家都感激邓艾的恩惠,邓艾在蜀汉的人气也迅速飙升。远在长安的司马昭,早已对一切了如指掌,他最害怕的就是邓艾或者钟会在蜀汉做大。于是司马昭多次着书信给邓艾,要求其凡事都要奏报,而邓艾却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既然让我奉诏专征,有何故干预。


邓艾又在绵竹地区修筑高台,来为自己歌功颂德,彰显功劳。而此时钟会却早已安耐不住,在他看来邓艾只不过是先头部队,大军尽在自己手中,灭蜀的第一功劳应该是他钟会的。于是钟会召集姜维商议,姜维建议钟会上书司马昭,弹劾邓艾在蜀中私自任用官吏,扩充军队,图谋不轨。

钟会又暗自截获邓艾给司马昭的书信,派人模仿邓艾笔记,改动内容。司马昭在朝堂之上读邓艾的书信,尽是傲慢无礼之词。司马昭安然大怒,让钟会派人收押邓艾父子,并押回洛阳。钟会于是派遣监军卫灌,成功收押邓艾父子。


姜维、钟会见到邓艾都破口大骂,钟会责怪邓艾夺取功劳,姜维则是痛恨邓艾灭蜀。然而此时钟会却收到司马昭的书信,声称其亲率大军坐镇长安,防止钟会不能收服邓艾。钟会也是个聪明之人,司马昭明知道他的军队数倍于邓艾,有怎么会收服不了。

姜维则劝说钟会,司马昭这是在怀疑你,主上怀疑臣下,臣下不久将死,邓艾就是个例子。钟会于是慌慌不可终日,听取姜维的建议,率军谋反。正月十五元宵佳节,钟会宴请众将士,席间钟会大骂司马昭背君弑主,号召大家讨伐司马昭。然而众人都是魏臣,并不愿意谋反,于是司马昭派人在殿中挖个大坑,准备将不服之人坑杀。


这个消息却被胡烈部下丘建传播出去,胡烈当时也在被收押的官员里面。丘建将钟会谋反之事,告诉胡烈之子胡渊,胡渊集结本部人马连同卫灌,杀进成都。钟会猝不及防被乱箭射死,姜维见大势已去,拔剑自杀。

姜维钟会死后,卫灌觉得自己错抓好人,不应该冤枉邓艾,但如果让邓艾安全回到洛阳,自己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卫灌令护军田绪率军追击邓艾。追至绵竹地区,刚好赶上,邓艾以为是本部人马,并没有防范,被田绪一刀斩杀,邓艾之子邓忠也死于乱军之中。这样也就刚好应验了,二士挣功,不久自死。

你是如何看待邓艾钟会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民间流传着很多诸葛亮的“谜语”,似乎只要是谜题就和诸葛亮有关,包括文中所说的这道。

所谓的“二火初兴”,二火指的就是“炎”,是指蜀汉最后的国号——炎兴(263年),而“两士争衡”,两士指的就是邓艾和钟会。



邓艾、钟会入川,蜀汉灭亡

炎兴是蜀汉最后一个国号,只用了四个月,从公元263年八月开始,到十一月蜀汉灭亡。汉朝自刘邦开始,排除了秦朝短命的朝代,称汉朝是继承了周朝,以五行五德之说来看,周朝属火德,汉朝属水德。

到了汉武帝时期,又把秦朝加了进来,变成了周属火、秦属水、汉属土,之后王莽篡汉,宣传自己为木德,光武复国后,以火克木之说,定下了东汉为火德。而刘备的蜀汉一直打着汉室正统,而且东汉和蜀汉之间并没有发生过断代(全国政权易手),所以蜀汉依旧称火德。

刘禅最后制定的“炎兴”年号,有着炎刘再兴之意,不过年号制定后仅四个月蜀汉就灭亡了,所以是“二火初兴”,刚开始就没了。而“有人越此”,是因为这句谶言相传是邓艾越过阴平之后,在诸葛亮祠堂外发现的。

所以“二火初兴,有人越此”指的就是炎兴初年,有人会越过此处(阴平),这个人自然不可能是友方,而是敌人了。

而“两士争衡”自然指的就是邓艾(字士季),钟会(字士载)了,争衡的意思就是互相争斗,说的也就是蜀汉灭亡之后的钟会之乱了。钟会是当时西征大军的主帅,而邓艾是副帅,可入蜀头功却被邓艾所夺,加上钟会向来有割据蜀地的打算,而邓艾就是他的最大的顾虑,所以钟会陷害邓艾谋反,用囚车把他押回洛阳。

之后钟会和姜维发动成都之乱(又称钟会之乱),囚禁了入蜀魏将,以郭太后的名号讨伐司马家,不过叛变最后失败,钟会、姜维、蜀汉原太子刘璿被杀,还在回洛路上的邓艾也被平乱的卫瓘派人杀了。

所以“两士争衡,不久自死”,就是指邓艾、钟会自相残杀,最后两人都死了。而钟会之乱从开始到结束,还不到一个月,也符合“不久”这一说法。

以上字谜只是诸葛亮众多谜语中的一个,准确地预料到了蜀汉灭亡和钟会之乱的事情发生。不过这故事的可靠性有多高,就不敢保证了。



一贰一橙


传说诸葛亮有经天玮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传说可能有些夸张了,但他确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军事家。蜀国建立以后,诸葛亮六出祁山,试图复兴大汉基业,六次失败。

当最后一次出征时,诸葛亮就预料到蜀汉必亡,根据当时的形势,他在蜀国的门户阴平的路边立了一块碑,在上面刻上了这样一句话,“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当时就有人问诸葛亮,这是什么意思,诸葛亮没有回答,只是说,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现在离三国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近两千年时光,我们再来把这句话和之后不久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比对时,会惊讶地发现,诸葛亮居然准确预见了之后将要发生的事情,而且几乎分毫不差。“二火初兴”,指的是当时后主刘禅的年号“炎兴”。

这个年号只存在了四个月时间,从263年8月-11月,当然是初兴。而”有人越此”是指魏将邓艾率军于公元263年冬偷渡阴平,绕过天险剑阁,直逼成都。阴平小道,根本无路,且位于崇山峻岭之中,蜀军在这里没有任何防备。

诸葛亮预料到未来一定会有人不顾生死,从这里偷渡过去,所以在这里留下了这么两句话。那么后面两句是什么意思呢?“二士争衡”指的就是蜀末魏国攻打蜀国的两员大将,钟会钟士季,邓艾邓士载,两个人的名字中都有一个“士”字。

争衡就是说两人会因为抢夺灭蜀的功劳,而“不久自死”是说他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死去。邓艾看到了这句话,他明白了前半段的意思,却不清楚后半部分的含义。或者说他知道是什么意思,却没有理会,因为他相信人定胜天,预言不过是诸葛亮用来吓人的。

果不其然,蜀国被灭掉以后,钟会和邓艾之间因功劳的原因产生了嫌隙,首先是邓艾,志高意满,不断上书司马昭,陈述自己灭吴的策略。而他上给司马昭的信绝大部分被钟会给修改了,信中多有对司马昭不满的词句,显得极为傲慢无礼。

司马昭于是否掉了邓艾灭吴的计划,邓艾不知就里,反复上书。就这样,在钟会的挑拨下,司马昭终于对邓艾动了杀心。264年,邓艾被司马昭下令杀害。

而钟会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蜀国大将姜维,见钟会和邓艾内乱,邓艾被下狱,于是策动钟会谋反,自立为西川之主。264年正月,钟会以郭太后遗命之名,讨伐司马昭,不幸失败,本人死于乱军之中。

随后,姜维率领的蜀汉最后一支抵抗力量也被消灭,姜维被杀。而这一切,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被诸葛亮掌握了,他确实是有神鬼难测的本事。可惜的是,诸葛亮只能预测到事情的发展,却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三国最终走向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也是谁也挡不住的潮流。


小小嬴政


正史中,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顶级的战略家,未出茅庐,先定三分。但在野史传说中,诸葛亮简直就是神呀,能掐会算,死后还把一切事情算的清清楚楚。



首先说一下,这句话出自于小说《三国演义》第117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当时,以司马家为主导的魏国发动了灭蜀之战,但钟会率领大军攻破汉中后却被姜维挡在了剑阁。正在踌躇之间,邓艾提出了一条计策,那就是自己率领三万士兵偷渡阴平。

经过了钟会的同意后,邓艾带齐了干粮和绳索出发了。一路之上崇山峻岭、断壁悬崖,很多士兵因此精疲力尽而亡。但邓艾劝说众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最终邓艾率领士兵越过了摩天岭,来到了一条相对平坦的大路。



在这条路的前面是一处山寨,旁边则有一块石碑。山寨内已经空空荡荡,据说诸葛亮在世时,曾经调拨了一千精兵再此防守魏兵入侵。石碑上的落款是“丞相诸葛武侯题”,内容则是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邓艾看后感叹诸葛亮未卜先知,对诸葛亮是深深的佩服,于是跪拜说:“诸葛亮真是神人呀,我不能跟随他学习,真是我的遗憾。”那么“二火初兴,二士相争”又是指什么呢?



实际上二火指的是“炎”。有人说这个炎字代表司马炎,但当时的司马炎并未称帝,所以炎字并不是指司马炎,而是指刘禅的年号。

刘禅一生做了41年皇帝,共计使用了4个年号,最后一个年号就叫“炎兴”。邓艾灭蜀之时就是炎兴元年。所以“二火初兴,有人越此”指的就是蜀汉炎兴元年,邓艾率军经过此地灭蜀。

二士相争则指的是邓艾和钟会的争斗,不久便死是他们的结局

邓艾杀掉诸葛瞻后兵围成都,刘禅在谯周的劝说下投降,从此蜀汉灭亡。此时的邓艾接受了刘禅的降书顺表,总领了蜀汉的94万口人,10万士兵,成为了蜀汉地区的太上皇。

在这里,邓艾越权行事,私自册封了刘禅为骠骑将军,又封了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等人各领州郡。邓艾的私自行事让司马昭疑心重重重,于是司马昭和贾充商议让钟会拿下邓艾。



钟会当时在剑阁接受了姜维的投降。姜维入钟会帐下后决定利用邓艾失宠,钟会嫉妒邓艾立下灭蜀头功的机会挑拨离间,让二人内斗,之后再乘机复蜀汉。

就这样,姜维反复劝说钟会拿下邓艾后自立为蜀汉之主。钟会禁不住诱惑,让监军卫瓘处决了邓艾,并且准备和姜维联合叛变司马氏。但没想到的是,钟会和姜维发动叛变后却遭到了士兵的背叛,最终二人都被乱军杀死。应了“二士相争、不久便死”的的谶言。



总结来说,这些谶言都是后世小说家凭空虚构的,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大家看看就好,千万不要当真。


我是越关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出自第一百十七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263年,邓艾与钟会率军征讨蜀汉。钟会被姜维挡在剑阁关外不得动弹,邓艾率偏师偷渡阴平,意图绕过剑阁关,直取成都。

阴平地势险峻,邓艾一路折损颇多,再加上沿途分兵下寨,到翻越摩天岭后,身边仅有不到两千人。正当邓艾整顿休息时,忽然看见路边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着“丞相诸葛武侯题”几个大字。邓艾凑过去一看,碑文上写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几个字。邓艾细细一想,连忙对着石碑拜谒说诸葛丞相真乃神人,我不能拜其为师,真是可惜啊!

那么诸葛亮所刻碑文到底是何意思,能让名将邓艾有如此举动呢?

这碑文其实是个字谜。先来看“二火初兴,有人越此”这句。

二火指的是“炎”字,初兴指的是刚刚开始。这里指代刘禅的年号“炎兴”,意思是炎兴初年。炎兴是刘禅的最后一个年号,仅仅使用了四个月时间蜀汉就灭亡了。

有人越此,就很明显了,指的是有人将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此人正是邓艾。

所以前半句说的是炎兴初年,邓艾将偷渡阴平,翻越摩天岭。

再来看“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这句。

“二士”指的是邓艾和钟会二人。因为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两人的字中都带有一个“士”字。“争衡”指的是邓艾和钟会将争夺灭亡蜀汉的功劳。

不久自死这句最为致命,指的是两人虽然灭亡了蜀汉,但不久便死于内斗,双双殒命。最后这一句带有很明显的警告意思,诸葛亮想告诉邓艾和钟会二人,你们虽然灭亡了蜀汉,但是会没有好下场的。

邓艾是个聪明人,他很快就看懂了诸葛亮的意思。不过他只读懂了上半句,对于下半句的警告,他似乎没有放在心里。

蜀汉灭亡后,邓艾骄纵狂妄,目中无人。钟会嫉妒邓艾抢了头功,便挑拨邓艾和司马昭的关系,最终邓艾被收监,押送洛阳受审。

而钟会的野心更大,在姜维的“帮助”下,他居然妄图割据西川,称王称帝。不过钟会的计划很快败露,曹魏士兵希望尽早返回北方,而不是留在成都当炮灰,于是愤怒的曹魏士兵将钟会和姜维乱刀砍死,碎尸万段。

而邓艾走到绵竹时,被赶来的追兵就地斩杀,而此地正是他杀死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的地方。


石头说历史


首先你得明白,诸葛亮这个预言是怎么来的?

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一七回:邓士载偷渡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



诸葛亮的这个预言就来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一七回,话说魏国大举伐蜀,被姜维挡在剑阁后,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在高崖峡谷中走了二十多天,七百多里,终于来到一个叫摩天岭的地方,过了摩天岭后,来到路上,见到路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有字: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

而石碑落款处写着:丞相诸葛武侯题。



邓艾这么自负的人,看到这块石碑也忍不住说道:诸葛孔明真乃神人也,邓艾不能拜为师傅,真是可惜啊!

那么这块石碑从何而来?是诸葛亮立的石碑吗?为什么要立这块石碑?

回答是:当然是诸葛亮立的。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神一样的存在,鲁迅先生就曾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可不是夸奖诸葛亮的,而是批判《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写成神机妙算、无所不能的智者。而且诸葛亮时不时会给部下一个锦囊妙计,立即就化解当前的因境,而锦囊妙计就是诸葛亮一个又一个的预言,既然诸葛亮如此历害,当然能预言后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了。



诸葛亮去世时是234年,邓艾偷渡阴平时是263年,这中间已经有29年,诸葛亮虽然神机妙算,但在数次的北伐中,并没有占得很大的便宜,因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本来就不是灭亡魏国,而且也没有这个实力,诸葛亮只是以攻代守,化解内部矛盾,同时创造机会,可惜在直到诸葛亮去世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

诸葛亮在知道自已将要去世前,对蜀汉的前景作了自已的安排,除了接班人安排,还有对蜀汉防守的薄弱地方进行加强,如在汉中修建了汉、乐二城,加强汉中的防守,而在摩天岭立的那块石碑,也是诸葛亮为了加强防守而立的。



诸葛亮立了石碑之后,本来在摩天岭还有驻军的,只可惜刘禅听信宦官黄皓的话,把摩天岭的驻军撤走了,而诸葛亮立的那块石碑就成为后手,希望蜀汉有识之士能够看到,以加强防守。

可是诸葛亮千算万算,没有想到这一天真的到来,而且刘禅还撤走了阴平的驻军,毕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不可能面面俱到。



再回到那块石碑上的碑文内容: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二火”就是两个火的意思,两个火加在一起就是一个“炎”字,炎就是司马炎,当时的司马炎已经有28岁了,正当壮年,虽然此次伐蜀是司马昭下令的,但司马昭在灭蜀之后的2年就去世了。



“二火初兴”就是指司马炎刚刚兴起,因为司马昭老了。

“二士”你可以理解为两个士人,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名字中有“士”这个字的人,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两个人名字都有一个士字,二士就是指邓艾和钟会,因为是他们两个都是伐蜀的主将。

“二士争衡”就是指邓艾和钟会互相抗衡、对抗。

“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司马炎刚刚兴起,有人将从此处(阴平)越过,邓艾和钟会互相抗衡,不久就会死去。



诸葛亮算到了司马炎兴起,有人将偷渡阴平,而名字中两个带士的人会相互对抗,不久会死去,但是没有算到蜀汉的灭亡,或者说诸葛亮算到蜀汉的灭亡 ,但是面对蜀汉的灭亡,诸葛亮也无能为力,只能顺天而为。

而在此之后发生的事,而印证了诸葛亮的预言,邓艾偷渡随平成功后,迫降成都的后主刘禅,整个蜀汉在皇帝刘禅的命令下,全部放下武器向魏军投降,但是大将军姜维不甘心失败,将益州地形图献给钟会,设法让钟会陷害邓艾,姜维的目的就是设法造成魏军的内讧,从而复国。



姜维的这一举动,正是诸葛亮在29年前临死前交给姜维的锦囊妙计,此时正好派上用场,只可惜此计虽成功,但是也造成了一场浩劫,不仅导致邓艾与钟会被杀,而且也让姜维身死,成都经历了一场大屠杀,但无奈的是,没人能改变这一切,包括诸葛亮。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中国历史上首席预言大师是谁?不是袁天罡,更不是刘伯温,而是诸葛亮。

当然,民间关于诸葛亮预言的传说很多是虚构的,不过“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这十六字预言却有一定依据,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

话说三国末期,魏、蜀、吴三国争雄,诸葛亮以攻为守,六出祁山,兴兵北伐,却屡屡无功而返,无力改变三国鼎立之局面,反倒是魏国越来越强,隐隐具备统一之实力。

邓艾钟会灭蜀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北伐,无奈实力有限,屡遭魏国名将邓艾挫败,而邓艾极具战略眼光,积蓄实力,伺机反攻,终于在公元263年全面拉开攻蜀大幕。

魏军的计划是三路伐蜀,其中钟会所率十万余人是主力,邓艾的三万余人,主要起牵制作用,

但钟会大军被姜维率军死死阻挡在有天险之称的剑阁,久攻不下,粮饷不继。无奈之下,钟会打算撤军,邓艾却兵出奇计,建议从阴平道绕过剑阁,出师姜维背后。

邓艾说干就干,他率领数千人马踏上崎岖险要的阴平道,阴平道山高谷深,极为艰险,邓艾率军一路凿山开道,修栈架桥,越过长达七百余里的无人区,终于到了摩天岭。

摩天岭,光听名字就知道有多么险峻。邓艾率军至此,发现此处地势险绝,尽皆悬崖峭壁,战马无法行走,也无法开凿栈道,将士只能一个个爬过去。好一个邓艾,亲自带头把兵器扔到岭下,然后裹上毡毯,吸一口气,就这样骨碌碌滚了下去!

在邓艾的率先垂范下,三军将士鼓起勇气,纷纷舍身滚下,终于翻过摩天岭。

邓艾率军过了摩天岭,正准备整兵离开,忽见路旁有一处石碑,碑上似乎有字。

邓艾走到近前,定睛一看,字迹清晰可见,曰“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落款曰“丞相诸葛武侯题”。

邓艾大惊,“有人越此”说的不就是我邓艾在此翻越吗?这诸葛亮死了已有三十年,竟能在三十年前预测今日之事,真乃神人也!

可惜邓艾只看懂了“有人越此”这四字,对其他字却不明所以,他未加细想,便匆匆离去,最终和钟会联合,灭亡蜀国,名将姜维也投降了魏国。

事实证明,诸葛亮这十六字预言,字字精准,而且很快就应验了。

灭蜀之后,两大功臣邓艾、钟会起了矛盾,钟会起了谋反之意,为除掉劲敌邓艾,先下手为强向司马昭诬告邓艾谋反,而这一切都被司马昭洞若观火。一场混战后,邓艾、钟会尽皆被杀,落下一个“双输”的悲惨结局,所谓“两士争衡,不久自死”说的便是此事。


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建立晋朝。炎,二火也,这便是“二火初兴"的意思了。

综上所述,“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两士争衡,不久自死”的预言便是:司马炎兴起之初,邓艾翻越摩天岭,然后邓艾和钟会相争,最后两人都死了。

验诸史实,毫厘不爽,诸葛亮之神机妙算,令人佩服,故后人有诗曰:“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