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现在学生、老师、家长都很累?问题出在哪?

李老师爱学习


这倒是实话。说实在的,现在感觉一天课上完后,孩子累,老师累,家长也跟着累。我想更多的那种学习压力下的心累。我们经常说要减负,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实际情况来看,其实孩子们更希望取得好成绩,家长也是这个呼声,老师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能看到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都感到累。

现在的孩子说实话早晨到了学校就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可以说孩子连课间的十分钟时间都利用了起来,当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我想用疲惫来形容他们比较恰当。无论是好孩子还是学困生都是一样。家长也是如此,早晨送孩子到学校,中午下午的接送,放学后到家还需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我想家长的付出不比孩子少多少。

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形容起来真像是在打仗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这就是老师的工作,繁重而琐碎。因此老师也会感到很累。

我们说对于学生、家长和老师来说,我们之所以感到累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的形式下,竞争的激烈,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感到劳累。


说文写作


场景一:刚上小班的娃,死活不愿意去幼儿园,每天早晨搞得妈妈和孩子要心理建设至少一个小时,某天早晨,妈妈送哥哥去了,刚到楼下,看到爷爷抱着没穿鞋子的孩子往电瓶车上拖,妈妈几乎是飞跑过去夺回孩子。

场景二:晚上妈妈下班回来,孩子已经吃好晚饭,妈妈放下包,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开始进入老大的作业检查和作业辅导中,爷爷奶奶爸爸坐在餐桌前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场景三:某天早晨,妈妈拿出来这学期孩子的辅导班的表格,认真跟爷爷核对接送的时间,爷爷嘴巴张几次想说什么,最终没说了。

爷爷觉得自己培养了博士儿子,怎么就搞不懂现在的教育了,该上学不去上学,该睡觉不去睡觉,孩子在学校里好好学就可以了,难不成辅导班就能考清华北大了?

教师家长孩子都累,原因:

1.成功的定义改变了。以前是考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更胜一筹,当个官,那就是成功。现在不了,考上大学,还要看看是不是211,985,即使是清北,也还要看看能不能被世界前十大著名大学录取读博。年薪50万,不算成功,你有一家公司,每年可以赚200万,不算成功,你公司国内上市了,不算成功,你公司美国上市了,不算成功,不是还有马云呢嘛。

2.超前学习。几乎所有的人都想变成最好的那个20%。幼儿园国家明文规定不能有知识教育,识字不行,算术不行。但是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一分钟十以内加减法口算打卡,50人的班级,40人到达一分钟50题。全班中位数是45题,你说你孩子25题,你不焦虑?

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信息空前爆炸,你知道的,别人也会知道,甚至比你更多。你考98,别人考100,顺便别人还做了附加题。

4.家长的教育认知提高了。以前家长没时间没知识去管孩子学习,老师教啥是啥。今天不一样了。各种育儿知识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到,各种教育理论侃侃而谈。老师布置作业,家长喊多了,老师不布置作业,家长喊不负责任。

这种情况,谁不累?


大V老师


为什么累就是问题呢?你自己有想过吗?

记得20年前有个同事对我说,你以后生了孩子就知道辛苦。到我生了孩子后,她说,你以后孩子读书你就知道辛苦。

我就很奇怪,你自己觉得生孩子和教孩子辛苦,但我觉得是乐趣呀,为什么要觉得是苦呢。到现在孩子长大了,常不在身边,我反而觉得不习惯。

累是好事,让孩子知道,不辛苦怎么能得世间财,老师这工作本来就是累,就是苦,没有思想准备就别进来当老师。家长就更加了,人在江湖,什么辛苦都应该有心理准备,为了孩子,再苦再累你也要坚持,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就别怨,生了孩子就要跟到底,不要把责任都推别人身上,别人可以推责任,家长是不可以推的,因为孩子是自己的。

只要人人都明白这些道理,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教你孩子学英语


这个问题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解。

学生累:吃饭的时间被压缩在10分钟以内,睡觉的时间被压缩在6小时以内,锻炼的时间被压缩在30分钟以内,上课、作业的时间被延长到14小时以上。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学生体力脑力像压榨机里的花生被越来越强的压力挤压出最后一滴油。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老师的全天候监督、家长的无休止唠叨,反反复复的轰炸使学生的脑袋成了被考点塞满的容器。代价则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近视、日益下降的体质和孤独偏执的人格。

老师累:比学生先到校,比学生晚离校,备课、上课、看班、辅导、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处理鸡毛蒜皮的纠纷、做成绩统计、填不计其数的表格、防止早恋、担心学生出走、做不完的家校联系、写各种混账论文、研究莫名其妙的课题、参加五花八门的评比、挂课时超长的网络培训、参加各怀鬼胎的集体备课、听操练了几遍的公开课、准备比登天还难的职称材料、开不完的会、捐不完的款、应付多如牛毛的检查、编造各种各样的督导材料、周旋越来越不讲理的家长、担心令人难堪的平均分、完成越来越多的高考指标、承受领导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哪一项工作没做好,都得扣那可怜巴巴的绩效。

家长累:天不亮送孩子上学,半夜里接孩子回家,一天三餐精确到分钟,接老师电话心惊肉跳,看考试分数痛不欲生,陪孩子作业鸡飞狗跳……


用户3976734414202


感觉语文、数学、英语难度越来越大,比我们小时候难多了,简直不是普及教育,而是被所谓教育专家,编教材的专业带坑里去了,精英教育是选拔过的走专业的上大学的人学的,这类人因为是术业有专攻,往专业走,难度、深度、广度大没问题。可普及教育就不应该搞这么偏,这么难的题目,许多人一辈子也许也用不着某些知识,一般人的孩子的智力学这么高深的,难懂、难学、难掌握,智力和能力都跟不上,特受打击,特自卑,恶性循环的不停补习,又不见效果。结果孩子累、老师累、家长累。大学分专业学习的难度、深度、广度适合通过高考筛选过的适合的人才去学,而不适合普及的中小学教肓,普及教肓的教材、作业、考题难度应适度降低,便于普及,适合社会平均能力的孩子去学,搞得骇子都厌学、怕学、逃学了,这是普及教育的初衷吗?弄得孩子累、老师累、家长更累这种恶性循环,广大智力水平一般或中等的很自卑,学习困难,做作业难,老搞些怪、偏、难的题出来,不断折磨孩子、老师、家长,做题做到半夜三更,因为难,怪、偏,不会做而浪费很多精力,耗费很多时间,只有上百度、作业帮等查答案照抄,结果很多作业千遍一律,抄完应付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知道所以然。这是教育专家想要的结果吗?所以到了考试除了刷题刷中题型,不然成绩照样上不去,累坏广大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形成恶性循环。当然能力强、智商高的尖子生除外,这少数人是为学习和考试而生的,考试性的人材和孩子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列。


和谐仓鼠


归根结底的问题出在家长,很多家长的攀比心,虚荣心很重,加上爱跟风,看到别人的孩子会读5了,不行赶紧 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会读10,孩子不愿意学,时间长了,在家长的灌输下,孩子压力大了。一心想让老师恨不得只关注自己家的孩子,对老师的耐心要求高,却不让老师对自己孩子有惩罚,罚站也是玻璃心爆了。所以老师不敢管,老师不敢管就要求家长管。家长自己管不了赖老师,左右就是孩子最造业。该学的没有学到,该累的还是那么累,家长老师还相互埋怨了。殊不知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是在拔苗助长,孩子的智力和理解力还只有七岁的时候大人就在要求他做九岁的事情。每天都在催不中长大,去学校老师催,在家里父母催,试想一下我们当年上学的适龄岁数是七岁,现在提前到6岁。七岁开始学数字 学拼音还不会,可是他们现在五岁就在开始学拼音 数字,加减。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在用成人的思维在要求孩子。所以孩子累,时间长了,还烦,看不到希望。不是有个新闻讲一个小女孩自杀了遗言就是每天都是做不完的题,每天都是做不完的作业。她啥时候可以不做作业?她看不到希望,其实这是一种绝望。真正影响孩子身心的就是来自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节奏和步伐。


疯丫头片子321


哈哈,就以辅导孩子做作业为例:真那么多无奈和心酸?最近网传因为陪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气得脑梗,还有的家长气得喝农药……更有奇葩的,朋友圈一位女孩家长称:不要彩礼,嫁妆配好,送房送车……唯一的要求:能不能现在就接走,把作业都辅导一下,谁家的媳妇谁养。这样的戏谑之词一出,竟有个男孩家长回复说:我儿子有房,有保险,会游泳……唯一要求:现在就接走把作业辅导一下,毕竟未来女婿有出息,享福的是您家女儿。

现在,不少父母只注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平时欢欢喜喜、亲亲热热……只是这样一来,却忽视了孩子成长一件关键的东西——那就是“习惯养成和自我解决问题方面的教导”,当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就易出现学习或作业障碍。

五岁左右,即:孩子上幼儿园前后,或小学一二年级时,家长必须抽空陪伴并督促孩子写作业,以此为“天伦之乐”,而非“苦差事”——主要教会孩子如何先做作业,后玩乐;作业前的准备;作业时集中精力、会动脑思考……引导并协助孩子遇到问题时,怎么看书、找资料、找工具书,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习惯。

我儿子从幼儿园开始,放学回家先跟小朋友玩一会儿,估摸到点了,赶紧回家,立即做作业,这样晚饭前后基本能把作业全完成了——或许有家长又说了:不会做咋办?学习(做作业)就像上楼梯,那是一步步登高的。不会做,一方面说明孩子在学校没仔细听讲;另一方面家长或许连幼儿园的水平也没有。当然,或许有的作业也太奇葩:若作业太难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寻求对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还有,父母别总找茬,要多表扬孩子“这做得好,那有创意”……

九岁左右,教导较好的孩子基本就会脱颖而出了:习惯养成较好、会独立思考问题的孩子一般都学习轻松、作业基本没难题了。家长只需在孩子作业完成后,简单检查一下完成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来。

十岁以后,做作业基本全是孩子自己的事了,父母们只管轻松需配合老师完成检查签字等任务就可以。

如此看来,问题到底出在谁身上,基本清楚了!


种金易


问题出在奇怪的教育竞争。

因为有重点大学,所以高中必须竞争;

因为各省市有重点高中,所以初中开始了竞争;

因为各县区有重点初中,所以小学也有了竞争;

因为各小学被社会给出的评价产生了等级分化,所以让学前教育也有了竞争。

这些竞争,自然就给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这样好吗?当然不好,我们生活多累,失去了很多追求和趣味。

对人来说,第一重要的是身体,身体的健康和美丽,但从小没有时间去修炼。另一个重要的是做人,但从小没有时间去交际。

虽然,我们重视了做人的知识,却忽视了做人的修养。

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状态呢?有!只要大学不分重点,高考就不再激烈了。撤销所有的重点中小学,城乡教学与师资均衡。然后,大学生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升入高一级的研究生院。或者我们的高考叫做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代替当前的高考,让中小学生培养更多的兴趣和爱好。

这样,生活该多美好啊!


云之上485


问题出在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选拔性考试上。

1.学生累,因为考上好的大学,是他们为未来奠基的最佳途径

寒门子弟,因为“我爸不是李刚”,只能拼自己。

都说条条马路通罗马,但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高考对他们而言,是真正的“鲤鱼跃龙门”,没有强大的资金背景,没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寒门子弟的未来只能靠自己,要想跳出农门,高考时最佳捷径,没有之一。都知道,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寒门子弟要在贫寒的环境里杀出一条血路,不累,怎么可能?

就是那些豪门子弟,也在血拼。

他们要和父辈们看齐,未来他们要拥有撑得起父辈事业视野、学识和能力,他们 不仅要上好大学,他们还要出国深造,他们要为自己将来进入上层社会做知识储备。在城里做老师的都知道,那些“富二代们”有时比寒门子弟更加拼命学习,当然,仗着父辈的身家,俨然是高富帅,悠悠逛逛,不思进取的富二代也有,但是是少数,因为多数有地位的家长,更清楚社会变革之快,更有忧患意识。所以,对子女的要求更严、期望值更高。

2.老师累,是因为成绩关乎个人前途,也关乎学校的长足发展

评定一个教师的优劣,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教学生、所教班级的成绩是最重要的标准。家长选老师怎么选?学生选老师怎么选?学校选老师怎么选?答案显然是一致的:教学成绩。一个老师要想在单位立足,想拥有话语权,必须出成绩。当然,你是校长的小舅子、小姨子那是另外一会事儿,但是你也要清楚,学校是业务单位,你不出成绩,业务水平差,即使你是校长的亲戚,别人在心里也是看不起你的!教学是个细致活儿,不累,怎么会出成绩?

3.家长累,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累;

怕孩子生活上照顾不了自己,累;

怕孩子青春期逆反,累;

怕孩子早恋,累;

怕孩子备考高原期反应,累.......

各种担心,各种心塞,怎一个累字了得!

还是展望未来吧,孩子都上985、211,老师都桃李满天下,累有所值,累有所乐吧!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在感觉系统,眼耳鼻舌身意之中,错觉作为补充形式,是经常发生的。

例如,久处暗室的人,忽然开门外出,会觉得外面的光线刺眼。久处鲍鱼之市而不觉腥臭。冬天用井水,感觉温暖,夏天用感觉冰凉。吃过蜜糖,再吃什么都不甜。天天看抹黑中国的帖子,感觉中国一无是处。天天看娘炮扭屁股,感觉自己的老娘是男人。天天怨天尤人,一天不怨感觉不舒服。

说现在师生累,暗示以前的师生不累。好吧!那就仔细看看以前的师生累是不累?

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片语:

十年寒窗无人问……

吃得苦中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

朝夕纳诲……

凿壁偷光……

锥刺股头悬梁……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晋书》有载:子敬日书四匹素,自晨至夕,一笔不苟,亳无差谬。其兄曰:弟书如骑驴,骎骎欲度骅骝前。

匹是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一匹等于四丈,一丈等于十尺。三国时的一尺,大概是210mm。野史云:关羽九尺,张飞八尺,刘备七尺。一丈就是2.1米,四匹就是8.4米了。一天用毛笔写字,用掉四匹帛,应该有点辛苦了吧?至于累不累,你可以自己去试一试。但王献之自己不觉得累,大概也是错觉。

无论古今,既然有学霸,也就有学渣。学渣当然累了!上课昏头耷脑,下课猛过张飞。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可眠。秋天应该郊游去,收拾书包好过年。叫累的通常是学渣,学渣总得为没学好找个理由—一太累!

学霸通常不累,通常也不会喊累。笔精墨良,晨夕共向。闻鸡起舞,挑灯夜读。乐在其中,废寝忘食。累什么累?

如今不少人非常勤奋上网发帖子,到四五更都不睡,依然冗奋,大侃经济学布雷顿森林体系,指点古今中外,谈经说史,评房论价。当然不累了。但绝不会去读《资本论》、《二十五史》,太累!更不会去浏览查看《Encyclopedia Britannica》,学英语有个屌用?洋奴!放洋屁!太累!即使是读本稍微正经点的书,一页没翻,就睡着了。地摊秘史读着舒服,一点都不累。这群大咖的麒麟下边,经常露出马脚——错别字连篇,病句频现,语无伦次,逻辑混乱……

人才呀!圈粉百千万,老子容易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