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邦下令斬殺救命恩人樊噲,可為何樊噲最後沒有死呢?

史記原文記載:

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為何劉邦下令斬殺救命恩人樊噲,可為何樊噲最後沒有死呢?

劉邦這一輩子,始終沒能搞定的一件事就是——立太子。劉邦喜歡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因為趙王如意最像劉邦。劉邦多次表示要廢掉太子劉盈,都因為大臣的反對——尤其是自己身邊掌握軍權的大臣們的反對。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呂后,呂后首先清除了中立派中幾個潛在的軍事威脅——淮陰侯韓信、梁王彭越。與蕭何合謀殺了韓信,把蕭何綁在自己這邊,劫持張良兒子張闢疆給自己出主意如何不讓劉邦廢掉太子,間接綁架了張良到自己這邊;這之中還有個很關鍵的人物——樊噲是劉邦的妹夫,呂后的親妹妹呂嬃是樊噲的老婆。不管怎麼看,樊噲都是呂后一黨的,肯定會站在自己親外甥劉盈一方。太子之爭是劉邦最惱火最無奈的一件事,他知道立了如意為太子是不可能的,手下的一幫實權派文武大臣絕大部分都支持劉盈,這讓皇帝劉邦也很不爽。

劉邦做事的手段,大家還記得曹無傷嗎?僅憑項羽一句話:這是你的司馬曹無傷說的。劉邦回去後“立誅曹無傷”,連審訊都沒有。對於出賣自己的人,劉邦的處理方式狠辣果斷。曹無傷和劉邦也是老鄉。其次就是,劉邦抓韓信,使用的完全是無賴手段;對蕭何的猜疑,迫使蕭何自己給自己潑髒水自保。加上劉邦在死前一直到處都有叛亂,劉邦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劉邦對待叛亂者毫不留情,在他心目中,皇權高於一切——包括 他的兄弟父親(項羽煮他老爸那一處你可以看看)。

為何劉邦下令斬殺救命恩人樊噲,可為何樊噲最後沒有死呢?

誣告的人很聰明,說樊噲參與太子之爭;而且目標就是劉邦最想立的戚夫人的兒子如意,這戳痛了劉邦的神經,加上劉邦一直平叛的緊繃的神經。劉邦毫不猶豫的就會誅殺樊噲,你可以看看曹無傷的死,就知道劉邦對待這種事有多狠有多果決——寧可錯殺絕不放過。更何況誣告的人說出了樊噲要殺戚夫人和如意。陳平是很雞賊聰明的,他知道呂后的厲害,更知道樊噲和劉邦的關係,他也清楚劉邦的健康狀況,能活多久不一定,劉邦死了,如果自己殺了樊噲,呂后不剁碎了自己都算仁慈了(參考呂后怎麼對待戚夫人的)。殺了樊噲,對自己絕不會有好處,所以陳平採用的一個應對策略就是“急事緩辦”,殺了樊噲自己肯定死,不殺樊噲自己還有可能活。於是陳平把劉邦的命令降了一級,把樊噲囚禁起來,把樊噲運到劉邦面前,劉邦殺不殺那是他的事情了,那時候自己找個藉口,起碼保住命。最關鍵的是,劉邦活不太久了。果然,樊噲還沒運到劉邦面前,劉邦就掛了。呂后立刻下令放了樊噲,恢復所有爵位。陳平也因此事獲得了呂后的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