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01


你還記得,孩子最近一次向你敞開心扉是什麼時候?


最近,霍思燕杜江在節目提及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的事情。


一天放學回家後,嗯哼和霍思燕聊天,很自然就向媽媽敞開心扉:我在學校被同學打了。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這不是嗯哼第一次被欺負。每一次,他都選擇直接告訴媽媽,因為媽媽是他背後最堅實的大樹。


霍思燕和所有媽媽一樣,聽到這些本能憤怒,恨不得大喊一聲:打回去!!


但她沒有,而是保持冷靜,耐心引導,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


她知道嗯哼也是比較鬧的孩子,於是她問清楚老師具體的情況;拜託老師多關注一下嗯哼和那個欺負他的孩子;她還給嗯哼支招,咱們鍛鍊體格,不行媽媽也可以給你辦轉學。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作為父母,她第一時間選擇理解孩子,她的做法給了兒子無限的力量,讓他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


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無論發生什麼都始終和他站在一起。這大概是世上完美父母的模樣了。


可現實中,許多父母同樣為孩子操碎了心,卻和孩子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02


前段時間,在雲南發生的一起悲劇,讓我至今想起來都覺得揪心。


孩子長期在學校被霸凌,卻從未將此事告知媽媽。


直到有一天,孩子像交代後事般給媽媽打電話,媽媽這才起了疑心,連忙趕去找他。


可這時,孩子已經坐在窗臺上,準備跳樓了。


「媽媽放開我,我不跳,就抽根菸。」這是孩子縱身一躍前,和媽媽說的最後一句話。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許多父母明明為孩子操碎了心,卻和孩子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看完這則新聞,我如鯁在喉,腦海裡浮現出無數個問號:


為什麼受了委屈卻不告訴媽媽?

為什麼寧願去死也不讓媽媽幫助自己?

為什麼?!


也許,是孩提時不慎摔倒哇哇大哭時,想要得到媽媽的安慰,媽媽卻說:你是男子漢了,哭什麼哭,堅強一點!


也許,是考試失敗心灰意冷時,想得到媽媽的鼓勵,媽媽卻說:讓你平時不努力吧,這下可倒好。


也許,是被同學欺負滿腹委屈時,想找媽媽撐腰,媽媽卻說:都是同學嘛,咱別跟他計較……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是指:


當孩子無論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存在感的,是不被愛的。


摧毀一個孩子,敷衍他三次就夠了。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看起來都是小事,可就是這樣一件件的小事,在孩子和媽媽之間築起一座高高的牆,日積月累,孩子有再多的情緒,你也看不見了。


因為,他的心門永遠對你關閉。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畢竟,理解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我們習慣待在自己的視角里,用自己的方式愛著他。


那,作為父母還能怎樣才能讀懂孩子呢?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們從那個世界拽出來,而是父母走到他們那個世界裡去。」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說這話的人可不是我,而是著名心理學專家李松蔚,聽聽他和女兒的故事,或許能有所啟發。


03


北大心理學博士畢業的李松蔚,曾是清華大學的老師。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15年來,他只研究一件事:


如何用心理學中看似虛頭八腦的理論,來解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作為「接地氣」的心理學者,除日常的研究工作外,他還熱衷於回答網友提問,在知乎僅回答了151個問題,就收穫了46萬點贊,和35萬關注。


作為更懂孩子的「讀心奶爸」,他每舉辦一次直播,就能吸引上萬人參加,單場直播最高參與人數達2萬多人。


由於在認知行為治療,系統家庭治療兩個領域有深厚經驗,並且人氣超高,他還成為熱門綜藝節目《奇葩大會》、《非正式會談》的特邀嘉賓。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心理學專家千千萬,為什麼大家都愛李松蔚?


那是因為,在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常常因為「劍走偏鋒」而產生奇效。


就拿他自己來說吧,他的女兒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在成長過程中也鬧過不少讓父母頭疼的「小插曲」。


比如,他也碰到過女兒吃飯慢的問題,家裡人怎麼催她都沒用。


然後李松蔚就跟她女兒說:「來,我們比賽,看誰吃得更慢。」


——女兒贏了。不管李松蔚吃多慢,女兒總有辦法更慢,怎麼也比不過她。


他就說,「我們下次比誰吃得快,你肯定比不過我。」她說,「那不一定」。


下次吃飯女兒吃得飛快——她又贏了。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接納女兒吃飯慢的問題,再重新完成對於「吃飯慢」的構建,讓女兒知道「慢」其實是個好東西,這時她的反應就會不一樣。


不把問題看成一個問題,而把它看成是解決問題的有利資源,這就是李松蔚的獨特視角。


而父母的理解也是有力量的,能改變孩子的想法,讓他從心底裡接受你的建議,而不是被迫服從你的意志。


在李松蔚看來,很多時候,父母讀不懂孩子,只是因為方法錯了。


有一次在圖書籤售會上,一位媽媽提了一個令她非常苦惱的問題:


孩子特別調皮,每次玩總是磕傷自己,怎麼說都沒用。到底該怎麼辦呢?


李松蔚告訴她:你好像已經把他定義成了一個沒有能力自我保護的孩子,可是我想給他一個新的定義,他是一個勇敢的、愛探索的孩子。


後來,這位媽媽按照李松蔚的指點,漸漸地,孩子果然很少再受傷。


其實,做了爸媽的人都能理解,平時處理工作和各種瑣事,就已經夠累了,孩子若再調皮、不聽話、哭鬧,簡直是要了命了。


於是,你要麼耐著性子跟他講道理,要麼簡單粗暴地制止他的行為。


可往往卻適得其反。


其實,不是你錯了,而是你和孩子之間溝通的管道沒有搭建起來。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在孩子脆弱、幼小的內心,多希望你也

能理解他的委屈、難過、失望,能夠和他站在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把他看成一個問題。


3~15歲是孩子心理形成的關鍵期,在這期間對他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母。


如果你也想讓孩子成為高情商、有自信、敢爭取的人,讓他的一生都因為家庭而得到治癒。


那麼,我強烈建議你學習松蔚老師的線上課程——《系統式家庭養育-培養自我負責的孩子》。這是他根據自己10多年家庭諮詢的經驗和實戰方法,總結出的一套實用型家庭養育方法論。


課程通過7大溝通法,幫助家長跳出日常養育中不易察覺的舊模式,並學會新模式,激發孩子自我負責的內動力。


最終培養出樂觀自信、思想獨立、自我負責的孩子,讓孩子活出自己!

霍思燕,你憑什麼把嗯哼教成這樣?

跟著李松蔚老師學習這15堂課,孩子會有什麼改變?

小時候,總是最乖巧懂事的那一個,即便偶爾任性,你說什麼,他也能聽得進;


長大後,始終跟父母親近,對爸媽信任、體貼,不會因為年齡、距離、環境差異而跟父母疏離;


人生中,遭遇任何挫折,都會有面對的勇氣,這個世界雖然佈滿荊棘,但他卻能走出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