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界難讀懂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懂已是書法高人

書法界難讀懂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讀懂已是書法高人

啟功先生和趙樸初居士(上圖)

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

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

(啟功作)

結字是寫好書法最關鍵的一個因素,歷代書論中關於結字的論述不勝枚舉,但是在實際書寫中都無法較好地應用。啟先生通過多年的學習、研究、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較為行之有效的規律一“ 黃金結字律”。通過這一方法對字形加以分析研究,能夠使學書者較快理解掌握字形結構的特點。啟功先生的詩詞《論書絕句》第九十九首: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學習、臨摹碑帖的過程就是繼承古代書法藝術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些知識和規律是顯現的,有些需要自己去研究、探索,從而發現、總結這一規律。這既是發現規律的過程也是創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有質疑的膽識和勇氣,不迷信成說,特別是流傳已久的說法。

啟先生即是如此,“趙子昂雲:‘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此語出自宗師,宜若可信。詎知習書以來,但辨其點劃方圓,形狀全無是處。”並就自己的觀察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研究,並最終發現了書法的一個結字規律:“其後影摹唐楷,見其折算,於停勻中有鬆緊,憑證中有欹斜。苟能距離無謬,縱或以細線劃其筆劃中心,全無輕重肥瘦,懸而觀之,乃能成體。乃知結字所關,尤甚於用筆也。又用世俗流行之九官格、米字格作字,上字之腳,每侵入下格,遞侵之餘,常或-行四格之中,只能容得三字。以注意力必聚于格之中間也。偶以放大畫圖所用劃有細小方格之座標玻璃片,罩於帖上,詳量每字中筆劃之聚散高低,始知結字之秘。蓋字中重點,並不在中心一處。其法將每大方格縱橫各劃十三小方格,中間三小格縱橫成十字路,每行小格為五三五。自左上一交叉點言,其上其左俱為五,其下其右俱為八。此十字路中四交叉點,各為五比八之位置,合乎黃金分割之理焉。”看來要想創新僅僅臨習而不動腦思考是不行的。因為只有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重複練習,才會有所進步,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