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节气,如何巧记?

小王子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从立春到大寒,花谢花开,寒暑轮回……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大自然神奇的密码。


我们,要跟随着节气的脚步,传承和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可以用自然笔记与世界对话,构建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体系,体验鲜活的自然,发现生命的美好,回望过去,把握现在,寄语未来。

自然笔记的架构,我认为首先是艺术、文学和自然的结合体。在用心、眼、耳、口、手深切体验自然的基础上,注意到每个节气的物候现象,并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


道法自然,化育全人,古老的汉字、诗词、习俗、老故事、传统游戏等元素的融入,我想这才是对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准的表达吧?


给孩子做书


从古到今,“二十四节气歌”一直在流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注释: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指的是立春;雨,指的是雨水;惊,指的是惊蛰;春,指的是春分;清谷天,指的是清明和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夏,指的是立夏;满,指的是小满;芒,指的是芒种;夏,指的是夏至;暑相连,指的是小暑和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秋指的是立秋;处,指的是处暑;露,指的是白露;秋,指的是秋分;寒霜降,指的是寒露和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冬,指的是立冬;雪,指的是小雪;雪,指的是大雪;冬,指的是冬至;小大寒,指的是小寒和大寒。


清雅绿菊


老祖宗留下的农事二十四节气已有近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而且至今没变,这在还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已经要求我们能够背诵了,尽管能背但不懂其真正意义,直到后来长大了仍然还是似懂非懂,种了几十年粧稼才慢慢知道其中奥妙,为了让人们好想易记先人将其编成诗歌形式,即: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二一,下半年来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有时只差一两天。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霜降。冬,立冬。雪,小雪。大雪。冬,冬至。小,小寒。大,大寒。



菱形一角



我认为这样好记二十四节气……(以农历月份来记,有时是农历十二月下旬立春)一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或者这样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伯平11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跪射俑


有关廿四节气,如何巧记?这个问题我觉得还须说明一下,比如说农历一月,虽说是一月两节气不会少,但立春却不定都是在正月,而可能在上年的十二月里,那么,雨水和惊蛰两节气就会在正月里出现,所以说正月就不一定有立春和雨水两节气了。

至于怎样才好记巧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年廿四节气不能少(指农历)、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21,下半年是8、23。(后面三句是指阳历也即是公历而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