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位十四子”,“传位于四子”?雍正到底有没有篡改康熙遗召?

冉之酉色


大家好,唐郎我来凑个热闹,这个问题,唐郎一直很有兴趣地在研究这段历史,首先抛出我个人的观点,和绝大多数所谓的专家和网友不同,根据种种蛛丝马迹,我认为雍正大概率有“纂改”康熙遗诏的可能!

请注意!我在“纂改”这两个字上面打上了引号,是因为我分析雍正未必是直接纂改了所谓的康熙书面遗诏,但康熙也未必真地就留下了符合他本人意图的遗诏,所以,称“纂改”并不一定符合历史事实,但也绝对不能排除有矫诏的可能性,历史的真相往往绝对不是人们想像得那么简单, 下面我来一一分析。


一,不论怎样,雍正是这场夺位大战的最终胜利者,从而导致现有的很多所谓史料都已经失去了独立而未经加工的价值。

现在我们普通人研究这个问题所依据的信息基本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来源于雍正以后的史官记载,也称正史,有权威性但存在巨大的风险,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帝推翻,涂改或者避重就轻的记载太多了,具体到雍正这个人,城府极深,工于心计,先不争论他干过这事没有,只一点毋庸置疑,雍正是干出这事有动机,有资本,有能力,有机会的“四有”人物。

第二,来源于野史或者民间的传说。我们当然不能否认一些野史或者民间传说也是有一定事实依据而发酵的,但是在皇位传承这种一等一的大事上,唐郎相信一点,你知道的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你都不知道!

第三,来源于网络上的道听途说以及一些所谓专家的分析。这个就更不靠谱了,有一些专家的所谓分析唐郎看了一下就看不下去了,用后人的思维去推论古人的行事,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二,支持雍正不可能纂改遗诏的论据都一一存在逻辑上的漏洞。

1,满汉文字印证之说。有很多人拿这一说法推翻质疑雍正论据的人,提及若改十四于四,于宫廷写法和满文佐证不符,我只想说,这属于典型的前提设定错误,必须要有康熙直接留下了这副诏书这个前提才能推出如上结论,若诏书根本就没有,或有人矫诏呢?上述所谓证据便瞬间瓦解。

2,有人提出康熙传位雍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康熙喜欢雍正的儿子弘历,这一点,我想说,康熙喜欢弘历应是事实,但以此反推必然传位雍正则牵强了,康熙在几个儿子争位上都头疼不已,如何能草率地又确立哪个孙子的继承?这属于典型用既定的结果推已经发生事实的原因。

3,有学者或网友提出当时种种迹象表明雍正最受重视,甚至单独先召雍正见面等这是雍正从动机上不可能纂改或矫诏的铁证,我想要说的是这些所谓的铁证都只是从迹象看出的推论,其中有一个重要事实无法掩饰,就是在雍正即位后的正史之中始终都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康熙的意思到底是怎么表达的?有何人在场,有没有正式地宣布诏书?如果是正式传位宣诏,为何不当着几位皇子一起宣布,而是先知会雍正?而且,雍正称帝后,他自己很长时间都无法合理解释诏书这一问题。

三,从当时的情况分析,反向推论,如果雍正是正常即位,则存在大量的无法自圆其说的事实。

关于康熙传位雍正,不管情况如何,有一点不容置疑的,就是我们先不讨论雍正是否真纂改了诏书或矫诏了,至少康熙传位给他属于一种非正常的方式,这也正是是后世引起巨大争论的关键。

那么,康熙为何会以一种非正常的方式传位给雍正呢?是康熙突然暴病而亡吗?显然不是,康熙的身体从重病到离世是有一段过程的,以康熙这样的雄才大略的君主,不可能不有对自己后事的准备,尤其是接班人这样事关大清江山的问题。

如果这时候,我们按照一些网友或者专家列举分析的,在有可能和雍正争位的老八,老十三,老十四等人,都有明显的弱点不能和雍正相比,那么据此逻辑,这么浅显的问题,康熙看不出来?既然他对雍正早就是心有所属,为何不在自己弥留之际,直接当众皇子宣布?这里有人又会辩解,说这是康熙为了保护雍正,因为《雍正皇帝》电视剧里就是这么演的,这里,唐郎只想笑笑,这简直就是用一个普通人的思维去替康熙这样的大帝来思考,如果康熙连传位雍正都这样遮遮掩掩,难道说明有人此刻不仅能威胁雍正而且能威胁他自己?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雍正“纂改”遗诏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至少不能排除,但雍正不一定是直接修改了书面的遗诏,不排除康熙根本就没有留下这一遗诏,或者很大一种可能是,康熙的确有意传位雍正,但晚年又有所犹豫,有其他的力量正在企图改变这一结果,于是事发突然,城府极深的雍正经过周密计划和部署,抢在别人前面进得宫中,然后命他人矫诏,这才有可能力挽狂澜,在逻辑上对应得下来。

总之,历史的真相往往可能大出我们意料之外!

大家如果喜欢唐郎的的分析,请点击关注唐郎说史。

唐郎说史


雍正皇帝到底有没有篡位?

康熙对两个儿子非常喜欢,他们分别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康熙把皇位传给了十四阿哥,但是在半途中却被当时还是四阿哥的雍正给截了下来,把圣旨上的“传位十四阿哥”给偷偷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然后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上面这个场景是很多电视剧上的场景。那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我个人认为由于没有史料能准确证明这一点,所以不足为信!首先康熙是一代明君,一生功绩卓著,在他考虑继位人选时肯定经过慎重的思考。加上他非常喜欢孙子“弘历”,为了能让大清更长久传位于四阿哥更符合逻辑!

之所以有传言说雍正是篡位,估计和当时复杂的局势有关系。大家都知道,虽然雍正继位了,但当时的朝廷却暗流涌动。贼心不死的其他皇子肯定暗中挑动,散步谣言说雍正是篡位得来的皇位。





大兵说历史


尼玛,谣言也能信?汉语加1笔可改,满文也能改?看图片十的比划比4还少呢



堕落的老男人


应该不会篡改,也有可能篡改!十字改于字,是文学作品编的故事,既便如此,清朝时会用於字,而不可能用现代的简化字于字。清朝的科技水平虽然不发达,但在遗诏上改几个字的技术,绝对会有的,中国的老祖先们聪明,玩文弄墨是家常便饭,他们改字的技术,连拥有高科技的现代人,也恐有所不及。我认为,伪诏亦有可能也!


俞远通


其实这个就是现代小说,电视电影编造出来的,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事。

可以说康熙就是把帝位传给雍正的。

首先来说就是题主说的,“传位于四子”和“传位十四子”中就是“于”和“十”,按照现代的字来说于和十确实是可以很假单的改,但是在古代就根本行不通的。在古代根本不用于,而是用“於”,这个怎么改呢?

其次来说在清朝时期,皇帝的诏书都是满文和汉文两本的,甚至还有蒙古文的,所以汉字即使可以改,但是满文里面能改吗?

再有就是根本也没有时间来改,在清朝时期,传位诏书都是秘密的,根本没人知道的,简单的说就是清朝其实都是秘密立储的。雍正怎么去改呢?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在后世的小说才出现的,在当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的,所以在当时来说根本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正是因为雍正的上台,才让大清延续,如果不是雍正上台的话,估计大清可能就提前灭亡了。雍正上台之后大改贪腐之分,还有改善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康熙时期有九子夺嫡时间,但是在雍正之后就很少出现多嫡的事情了。设置军机处等等。只可惜雍正死的太早了,如果能够和乾隆一样活那么久的话,那么大清的历史可能更加的辉煌。


中国历史研究所


从雍正当时和后来的作法来看,篡改遗召这事是没有的。

首先看康熙的喜恶,他是最恨利用权术聚众逼宫的,八皇子这样,后来十四皇子也这样,可见他心里有多难受。

在最关键时刻,四皇子掌握京城的军队,登基后又派年羹尧守重要关卡,切断十四回京路线,这些预谋与其说是雍正的安排还不如说是康熙的受意,至少是他默许的,否则很难做到。

雍正倍受致疑是因为他是以弱势政治力量登基,各方出于利益考量才会有这样那样的流言。他上台后对各级官员和皇室成员的严格管制又加重了这些流言。

本来皇家的事下面不敢怎么议论,他为了自证清白竟写本书陈述这件事,反而使其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呲牙]

有的时候很奇怪的是,老百姓的事很容易就弄清楚,而最高层一旦起纷争怎么解释人们都认为有黑幕。



金甲战象


雍正当皇帝,历史上说法有许多。很多人说他是修改了父亲的遗诏,本来储君的人选并不是他。到底怎么回事呢?据说当时康熙想要传位于十四阿哥,也就是雍正的亲弟弟。是雍正联合大臣控制了朝堂,把上面的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不过这个谣言被最近出土的康熙遗诏否定了。遗诏现在台北博物馆内,上面写着传位四子,没有任何改动的痕迹,说明改遗诏这件事纯属子虚乌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这是因为其他人故意造谣的。当时八阿哥胤禩的势力很大,在朝堂上也有很多人支持他。曾经有大臣们在商超的时候举荐他,结果被康熙否决。康熙对儿子们结交大臣这件事深恶痛绝,下令再举荐的话直接处死。八阿哥失势后,朝中就只有四阿哥胤禛(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雍正因为从小不在生母身边,和亲弟弟胤禵不亲近。德妃呢,也不喜欢雍正,她更支持胤禵做储君。

雍正做事善于筹谋,康熙晚年,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集团,包括掌管西北地区兵权的川陕总督年羹尧,户部郎中的李卫、四川布政使的戴铎、理籓院尚书和步军统领的隆科多等人。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在军队还有人马,也是支持他的。

胜者为王,失败的人自然不服气,就故意散布谣言污蔑。毕竟要知道清朝是满族,诏书都是满汉两种文字。满文不同于汉字,修改的话很容易看出来,再说了皇帝的诏书一般人是拿不到的。


梦想启航2019



胤禛没有篡改康熙帝的遗诏。

因为康熙帝就没有留下和继承人有关的亲笔诏书。

现在的康熙帝遗诏是根据隆科多口述康熙帝旨意,在雍正帝继位后,由隆科多与翰林院学士们撰写而成。

而目前存世的清宫档案里有一封文件说的很清楚:

康熙六十一年11月14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著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帝才继位就引发朝野巨大争议的根本原因:他本人没有康熙帝的亲笔诏书。

雍正帝在八年后公布的“隆科多与阿哥,共八人受康熙帝面谕”的官方说法也完全经不起推敲。

因为在现存雍正元年隆科多奏折时提到他在西直门大街遇到准备去皇宫值班的果亲王十七阿哥,隆科多告诉了十七阿哥康熙帝驾崩以及雍正帝继位的消息。

这就和雍正帝自己公布的官方答案不符合,因为当时果亲王已经25岁了,而且就在紫禁城当值,康熙帝如果要召集亲信大臣与阿哥口述遗嘱,为什么会不召十七阿哥?

即使雍正帝自己对自己如何继位的也说了许多自相矛盾的话,他在《大意觉迷录》里说八阿哥与九阿哥是受康熙帝面谕的七位皇子中的两位。但是又说他才继位的时候,九阿哥突然出现,并且和他这个嗣皇帝对面而坐,完全没把他当皇帝;还说八阿哥知道自己继位以及康熙帝驾崩的消息,脸上没有哀容,倚在院外栏杆处,而且自顾自的办事,既不打理雍正帝,也不请示雍正帝。

要知道按照雍正帝在《大意觉迷录》里的说法,八阿哥和九阿哥在20小时以前已经知道胤禛会是嗣皇帝的消息,为什么八阿哥和九阿哥会在知道康熙帝确切驾崩以及雍正帝继位消息后表现的如此失常?这不像是提前20小时知道雍正帝继位消息的样子,反而像被雍正帝继位消息震惊到的样子。


而且清朝官修《圣祖实录》里说康熙帝在死前20小时就通知了三阿哥、八阿哥、九阿哥以及隆科多等八人,自己已经选择胤禛作为继承人,但是康熙帝居然独独就不告诉胤禛。胤禛在康熙帝驾崩前20小时内三次请安,康熙帝居然一次也没告诉胤禛,自己立了他为嗣皇帝。

这太违背常理了。


(雍正帝继位诏书)

更奇怪的事情是雍正帝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宗室延信赴西北,收缴十四阿哥与康熙帝一切往来奏折、信件。

还有一件事也很有意思,雍正帝继位后在畅春园到处找康熙帝的手诏,结果就连康熙帝对自己不受宠的妃子在自己死后怎么安排都留下了手诏,而且还是一式两份,分别被康熙帝放在了不同地方,可见康熙帝还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可就这么一个谨慎的人,继承人这么大的一件事,他居然就一个字也没留下,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当然,我还是那个观点:我不认为雍正帝是篡位,我认为雍正帝是康熙帝心目中的“备胎“,康熙帝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希望出现奇迹,他能挺过这一关,所以他就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只言片语;他也害怕自己明确雍正帝是继承人,而他自己又挺过这一关,那么再想更换继承人就被动了。


兰台


首先,雍正皇帝肯定是康熙的合法继承人。

其次,"十"字加一横一钩确实能改成"于"字,但当时并没有这个"于"字,只有这个"於"字(现在很多从事书画的人,在落款的时候依然习惯于用这个"於"字)。

再次,康熙皇帝的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共同书写的,三种文字同时更改是肯定不可能的。

最后,也是最最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当时的传位诏书,现在已经找到了,诏书内容比较长,最后几句为:"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Freedom20180214


雍正到底是不是“篡位者”?最近,专家开始公布了康熙当时的遗诏,真相终于大白。因为在当时辽宁的一个档案馆给出了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答案,雍正并没有篡位。所以在现在也有人对雍正抱着不一样的态度,有些人喜欢它有些人也不喜欢他,但是这些已经并不重要了,所以皇位继承给谁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

因为雍正他在位期间,他给当时清朝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回暖,让当时清朝上上下下,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府的生活档次都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在雍正和乾隆期间也引进了非常多,当时外国的物品也为中国带来了的非常新奇的认知,也让中国了解到了世界。雍正在还是皇子期间就被康熙非常认可,因为他做事情考虑的非常周全,也懂得许多知识,可能这一切就是有因有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