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等到乾隆一死就賜死和珅,難道不怕和珅多年以來背後培養的勢力嗎?

吹泡泡的大馬猴


和珅的發家史,其實就是一部小狗成長史

說起清朝能夠位列中樞的大臣,大部分都是家世顯赫,或者在八旗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唯獨和珅出身低微,父親在其九歲的時候就去世,成長環境也不是特別好,科舉也沒有考上,在乾隆三十七年被授予三等侍衛,被挑選為補粘杆處侍衛,和珅就是這樣不入流的出身。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就這樣出身的人,在乾隆三十八年就任庫管大臣,乾隆四十年擔任御前侍衛,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擔任戶部右侍郎,三月成為軍機大臣,四月總管人物福大臣,十一月賞一品朝冠。

你看看這個升遷就跟坐火箭似的,和珅本來也沒有什麼功勞,但是卻因為乾隆的喜好,就是讓你升,短短几年就成為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可見晚年的乾隆有多昏庸了。

很多人都說是和珅厲害,純粹扯淡,和珅貪汙、受賄的手法也不怎麼高明,剛剛伸手就被人彈劾多次,在乾隆的桌子上,關於彈劾和珅的奏章並不好,那些文官甚至開始輪番彈劾和珅,可見,乾隆並不是不知道和珅貪汙,但是他就想用和珅,很明顯是深有用意的。

越是有骨氣的文官越不會阿諛奉承,越不會得到乾隆的歡喜,不可能跟乾隆一條心,很明顯乾隆晚年的時候,好大喜功,已經聽不得任何批評的聲音,只有和珅的阿諛奉承最受用。

和珅在編纂四庫全書的時候大興文字獄,搞死很多官員,很多人認為這是和珅搞的鬼,乾隆啥都不知道,其實這根本就是乾隆授意或者指使的,與其說和珅是有一個獨立人格的權臣,不如說他是乾隆的一條狗。

和珅到底掌握了多大的勢力,竟然到了讓皇帝都忌憚的地步?

大部分皇帝晚年的時候,都好大喜功,窮奢極欲,作為十全老人的乾隆自然不能免俗,晚年的乾隆花銷很大,比如六次南巡的時候,怎一個奢侈了得,皇帝要是有點愛好,那真是勞民傷財,宋徽宗時期並非國家不繁榮,但是因為徽宗喜歡花石綱,硬是把老百姓逼得造反。

乾隆如此花銷,自然是要受人話柄,但是這些問題統統都被和珅解決了,和珅以私下索要、籌資的方式,解決了乾隆的第六次南巡的衣食住行。

尤其是在摟錢這方面,和珅更是創造性的提出了議罪銀製度,假如官員犯法,只要繳納一定的銀兩就能夠免罪,這種做法雖然為乾隆搞來了錢,另一方面不是變相鼓勵人摟錢,你要是不摟錢,犯事的時候怎麼辦,和珅就是以這樣的辦事能力深得乾隆的歡心。

辦事能力如和珅這樣得心應手的,估計歷史上除了魏忠賢,還真就找不出來幾個。

乾隆執政期間其實是爛尾的,歲數越來越大,興趣還不少,朝政的心就一點點操不過來了,本來乾隆在六十歲的時候退位讓給嘉慶,安詳太上皇的晚年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他卻害怕大權旁落,因此玩了一手讓位不讓權,名聲得到了,但是權力卻不給嘉慶。

他不信任嘉慶,卻信任和珅,讓和珅當他的代理人,繼續把持朝政,當時人都稱和珅是二皇帝,也算是一種諷刺了。

作為嘉慶卻異常能忍,乾脆就將軍國大事交給和珅來處理,為了不讓和珅多心,嘉慶

還一再向和珅表示,即使自己親政,也要讓和珅管事,大清國沒了和珅就玩不轉了,在朝堂之上,嘉慶還跟和珅上演了一出皇帝擔心大臣安危的戲碼,把和珅的鼻菸壺沒收了,以便讓和珅保重身體,以待日後重用。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嘉慶出其不意搬倒和珅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嘉慶皇帝在位25年,前三年還是乾隆執政,在這20多年的皇帝生涯中,雖然口號喊的槓槓響,要改革,要整頓吏治,實際上做出的成績有限,一方面是清朝以來形成的體制太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著實也是嘉慶的執政水平有限。

大家都認為清王朝的覆滅是從道光即位後的鴉片戰爭開始的,或者從咸豐即位後的太平天國開始,其實清朝滅亡的危機最先開始於乾隆統治後期,不但吏治腐敗,社會矛盾尖銳,各種農民起義已經開始風流湧動。

等到乾隆死後,各地起義開始層出不窮,嘉慶十八年天理教起義後,有一部分教徒竟然衝進皇宮,這在有史以來都是未曾發生過的事情,嘉慶皇帝甚至下了罪己詔,在清朝的皇帝中,下罪己詔的還真就不多。

從這方面來說,嘉慶的能力並不行。

然而在乾隆死後的15天內,嘉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搬到了和珅,當真是讓人意想不到,大概嘉慶把一輩子的智慧都用在了對付和珅身上,畢竟和珅才是對他威脅最深的一個人,幹倒和珅後嘉慶的皇權再也沒有受到威脅。

我們今天再來回顧這個過程,或許能夠發現其中的一些問題,乾隆是1799年正月初三去世的,嘉慶立即讓和珅在宮內主持喪事,在一個誰到想不到的時間節點,嘉慶在初七的時候將和珅下獄,在正月十五就公佈其二十大罪,正月十八就賜其自盡,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當屬罕見。

嘉慶處理和珅的手段,其實是學習了康熙擒拿鰲拜了方式,出其不意,直接幹掉你,像和珅這樣掌握朝政大權的人,你真要跟他硬來,還真的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問題,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從嘉慶情感方面來說,忍了和珅還真就不是一兩年了,因此,快速處死和珅也可能為了揚眉吐氣。當時嘉慶在大臣的奏摺中批覆到:“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

那還不殺了他等什麼?嘉慶殺和珅,當真是到了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的地步了。

至於說到和珅的黨羽能夠威脅到皇權,那是不存在的,在清朝時期很少有相權能夠從根本上威脅到皇權,和珅雖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更多的還是乾隆給他撐腰,他也沒有能夠發動叛亂的本錢。

說到底,和珅不過是乾隆的一條狗,一條類似魏忠賢式的狗,主人都換了,誰還怕你這條狗!


史論縱橫


嘉慶確實很急,乾隆於1799年2月7日一死,僅僅過了半個月,嘉慶便在2月22日這一日賜死了和珅。

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生前最為寵信的人,嘉慶為什麼會這麼急迫地要剷除他?

乾隆皇帝雖然在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便禪位於嘉慶,可是一直到乾隆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清朝的國柄始終掌控在乾隆的手裡,嘉慶只能看,卻不能碰。

乾隆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向所有人宣佈了一個消息,他將立永琰為皇太子,然後禪位於皇太子,以明年為嘉慶元年。

不過,他為了繼續掌控皇權,又在十二月發佈了一條命令:朕在明年雖然會歸政於永琰,可是,今後所有的軍國政事,你們仍然上奏於朕,唔,你們在奏疏中稱朕為太上皇即可!

這條命令一下,所有人便知道了乾隆的用意,嘉慶雖已即位為帝,但是仍然作不得主,皇權仍然被乾隆皇帝死死地拽在手裡。

嘉慶被乾隆壓制了四年,這四年的時間裡,他幾乎處於被架空的狀態,幾乎沒有任何的威信可言,所以乾隆一死,他想要坐穩皇位,想要將皇權收回自己的手中,想要牢牢地掌控皇權,便得立威!

和珅是乾隆的寵臣,拿和珅祭旗無疑是最好的立威方式,嘉慶要用和珅來告訴所有人,乾隆時代已經過去了,從此時此刻開始,清朝,由他嘉慶說了算!

嘉慶立威的這第一刀看似砍向的是和珅,實則是乾隆。

此外,嘉慶立威的第二刀出了是砍向和珅之外,實際上也包括了朝堂上的所有王公重臣——朕能處死和珅這樣的權臣,也能處死你們,所以呀,你們還是乖乖聽話吧。

當然,嘉慶處死和珅的原因除了立威之外,也想著趁機撈一筆錢,畢竟康熙、雍正兩朝的積累,幾乎已經全讓乾隆給揮霍光了,嘉慶上臺後手頭也是頗為拮据,所以只能從和珅身上刮油。

傳說和珅“二十億兩有奇政府歲入七千萬,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二十年稅入而強”,即便沒有二十億,《清史稿》中所記載的數額也已讓人驚歎,“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薊州當鋪、錢店貲本十餘萬”,此外珍珠寶石更是無數。

可見,“和珅倒,嘉慶飽”這六個字所言不虛。

嘉慶處死和珅,在立威和撈錢之餘,實際上也是在藉機進行政治利益的再分配,打完了棍棒,當然也得給幾根胡蘿蔔。

和珅在乾隆時期實在太受寵了,已經成了一代權臣,為人又太貪財,所以幾乎將所有的利益都給攬到了自己的手裡,別說喝湯了,有的人連啃骨頭的機會也沒有。

所以,嘉慶掌控實權之後,自然少不了要給這些曾經被和珅壓制的人一點甜頭,以此收買人心。

然而,和珅作為乾隆時期的權臣,勢力如此之大,為什麼嘉慶能夠這麼快、敢這麼快便處死他,卻不怕他和他背後的勢力反撲呢?

和珅的勢力究竟有多大,從一件事便可以看出一二。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要冊封皇太子,然後讓皇太子即位當皇帝,和珅聽說了這事之後心中便一直忐忑不安,乾隆已經老了,或許很快便會死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到時候他又該如何自處?

他想要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利益,實際上便是投靠新皇帝,獲取新皇帝的信任。

為此,他在乾隆還沒有宣佈到底立誰為皇太子的前一天,便偷偷跑去找嘉慶,然後告訴嘉慶,乾隆將會立嘉慶為皇太子,試圖以此獲得擁戴之功,讓嘉慶當皇帝之後繼續重用他。

當時,除了乾隆自己,知道乾隆會立嘉慶為皇太子的人,也只有和珅了,可想而知乾隆有多信任他。

皇帝的信任,便是和珅能夠成為權臣的根本。

嘉慶之所以敢這麼快處死和珅的原因,實際上在嘉慶和熊光的談話中便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熊光說:“凡懷不軌者,必收人心,和珅則滿、漢幾無歸附者,即使中懷不軌,誰肯從之?”

和珅雖然是一個權臣,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追隨他,更不用說忠於他了,更何況和珅和軍方也有衝突,所以,他想要對嘉慶反撲,想要造嘉慶的反的話,沒有幾個人會冒險去追隨他。

熊光的這句話很清楚地告訴了嘉慶,以和珅為核心的政治利益集團實際上沒有人們所想象的那麼牢不可破。

然後,熊光又繼續說:“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這是在告訴嘉慶,處死和珅一事越開越好,你的動作越快,和珅越來不及反應,一些試圖觀望局勢的牆頭草會被嚇得不敢滋生事端。

反之,如果嘉慶的動作滿了,便會讓人誤以為嘉慶是在忌憚和珅,讓人認為和珅確實有和嘉慶掰一掰手腕的實力,這麼一來,朝堂上的人便不得不考慮考慮究竟是戰隊嘉慶還是站隊和珅了。

當然,嘉慶能夠這麼快便剷除和珅,說到底還是因為和珅手裡沒有兵權。

別看和珅權極一時,但是他手上拿著的卻是財、政之權,手裡沒有兵權,想要反撲,想要造反?

這是在找死。

乾隆說要禪位給嘉慶的時候,和珅為什麼會跑去巴結嘉慶,說白了他也知道自己將來一定沒有對抗嘉慶的實力!不然的話,對於和珅這樣的權臣,最好的選擇是躺在家裡等著嘉慶拿好處出來拉攏他。

清朝的皇權的集中程度也堪稱歷代之最,所以和珅這樣的權臣在皇權面前,也終究難逃一死。


寧糊塗


敢不敢動和珅,主要看他背後的兵權實力,還有後續的政治影響。

一、軍事上沒有鐵桿支持者

和珅知道,他在朝廷上樹敵眾多,甚至把幾個皇子都得罪遍。某一天乾隆這個靠山倒時,就是他倒黴時。所以,他曾培養髮展軍事支持者,這個人就是他的弟弟和琳。

和琳早年因為處理江南的兩件貪汙案,得以晉升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兼任工部左侍郎。接著,參與平定廓爾喀(今尼泊爾)對西藏的侵略,得到乾隆的信賴,不斷步步高昇,先授都統銜,不久升任工部尚書。事情正按和珅的部署一步步向前發展。


嘉慶元年,和琳接過福康安的主帥位置,正式成為大軍的一把手。如果沒有發生後來的事情,和珅也不會出事。和琳在圍剿起義軍時,由於感染瘴氣而身亡。和珅多年處心積慮培養的一個政治籌碼,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二、嘉慶處理動作突然而果斷

乾隆正月初三駕崩,和珅就被任命治喪委員會負責人,讓他與外界隔離開。初五宣佈被抓,然後抄家、審訊,13天后就被賜死。期間,有一些親王曾受過和珅的利益,為了穩住他們,嘉慶把抄家所得的一部分,分給他們。


由此而看,嘉慶要扳倒和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經過長時間嚴密的部署。而且,實施起來迅速突然,不拖泥帶水。讓處於搖擺的大臣,也來不及作出反應。直到和珅自縊身亡,一切塵埃落定,那些人只能接受現實。


老魚侃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嘉慶和和珅,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顒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顒琰對貪汙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

乾隆於1799年2月7日一死,僅僅過了半個月,嘉慶便在2月22日這一日賜死了和珅。和珅作為乾隆皇帝生前最為寵信的人,嘉慶為什麼會這麼急迫地要剷除他,難道不怕和珅多年以來培養的勢力嗎?

乾隆皇帝雖然在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便禪位於嘉慶,可是一直到乾隆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清朝的國柄始終掌控在乾隆的手裡,嘉慶只能看,卻不能碰。乾隆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向所有人宣佈了一個消息,他將立永琰為皇太子,然後禪位於皇太子,以明年為嘉慶元年。不過,他為了繼續掌控皇權,又在十二月發佈了一條命令:朕在明年雖然會歸政於永琰,可是,今後所有的軍國政事,你們仍然上奏於朕,唔,你們在奏疏中稱朕為太上皇即可!

這條命令一下,所有人便知道了乾隆的用意,嘉慶雖已即位為帝,但是仍然作不得主,皇權仍然被乾隆皇帝死死地拽在手裡。嘉慶被乾隆壓制了四年,這四年的時間裡,他幾乎處於被架空的狀態,幾乎沒有任何的威信可言,所以乾隆一死,他想要坐穩皇位,想要將皇權收回自己的手中,想要牢牢地掌控皇權,便得立威!和珅是乾隆的寵臣,拿和珅祭旗無疑是最好的立威方式,嘉慶要用和珅來告訴所有人,乾隆時代已經過去了,從此時此刻開始,清朝,由他嘉慶說了算!

和珅也並不具備一個權臣應有的能力,而和珅最大的短板莫過於他在軍事方面的弱項。要想成為說一不二的權臣,掌握兵權是最重要的步驟。 而這方面,恰恰是最大的短板,和珅原本只是出生滿洲正紅旗的一名普通八旗子弟,而且家道中落,家族本身也並沒有什麼實力和勢力。和珅依仗自己的刻苦和機遇,最終以進宮為侍衛起家,最終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從此飛黃騰達。

在嘉慶即位前,由於嘉慶的老師朱珪被和珅陷害,嘉慶對其就已經心生不滿。而在嘉慶即位後,這種不滿便逐漸演變成了痛恨。和珅在清朝皇帝面前只是一個奴才,充其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奴才,但是如果皇帝“鐵了心”的想要賜死和珅,真的非常的容易。和珅確實非常的受寵,並且在朝廷上擔任了幾十個非常重要的職務,其中包括內閣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但是對於和珅的處境,都沒有什麼作用。和珅背後並無一個堅固的“利益共同體”。不論在乾隆時期和珅是如何的呼風喚雨,但是,等到了嘉慶主政,開始清算和珅的時候,也沒有收拾什麼人,可見,所謂的和珅勢力並不牢固,而且其最終的服務對象還是大清朝。所以說,嘉慶敢於對和珅動手。一是老子留下的“禮物”好拆,二是嘉慶自己早以謀劃良久,三是和珅其實並沒有什麼強硬的勢力!

收繳了和珅的財產,充實國庫。和珅在位多年,經貪汙而積累的財產是無法估量的,在這個時候進行搜刮是一種很好的藉口,也是可以很快充實國庫的方法。收買人心。和珅的罵名是人人喊打,人人厭惡,而嘉慶皇帝在一登基後就進行清算,可以為自己博得一個好名聲,並且收買了人心。震懾群臣。嘉慶皇帝的繼位是不易的,為了自己擁有權威,並被眾人所服,他便進行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整頓,要知道他的這三把火一燒,威嚴和權力就自然而然就有了。


大老二爺


和珅風光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連英國使臣馬戛爾尼都說:

“舉全國朝政,畀諸相國和中堂一人。”

在乾隆的袒護下,和珅為所欲為,把大清弄得烏煙瘴氣。他不斷地培植勢力,興風作浪,最後,自己也被巨浪送到天堂見先帝。

嘉慶收拾了和珅,卻沒有斬草除根,難道就不怕和珅多年培養的勢力嗎?

可以這麼說吧,不是嘉慶怕和珅背後的勢力,而是和珅背後的勢力怕嘉慶。

嘉慶是和珅的“剋星”

嘉慶要扳倒和珅,並不僅僅因為他貪,而是君與相之間的矛盾。和珅身兼多職,門生故吏又掌握著許多要害部門,許多臣子都唯他馬首是瞻,甚至傳言他是京城的“二皇帝”。嘉慶要集權,和珅是個繞不開的“結”,必須拿他開刀。

早在嘉慶當皇子時,就對和珅的所作所為很不滿意。所以,面對和珅的玉如意“示好”,嘉慶絲毫不買賬。

等到嘉慶當了皇帝,和珅依舊不收斂,反而處處跟天子作對,明裡暗裡都在乾隆面前給嘉慶“穿小鞋”。

嘉慶畢竟是宮廷長大的皇子,洞察力還是有的,知道只要乾隆在,就不能動和珅,於是,嘉慶韜光養晦,對和珅的行為是一忍再忍。等到乾隆昇天,嘉慶以“閃電般”的速度剷除和珅。

和珅沒了,他背後的勢力就失去了主心骨,樹倒猢猻散。沒有領頭羊的羊群,就只能看“豺狼”的心情;沒有和珅的“和黨”成員,能否活下去,就只能看嘉慶的臉色。他們自己都是“泥菩薩”,哪敢對嘉慶不利?連“大哥”和珅都輸給了嘉慶,這幫小弟也只有對嘉慶輸誠的份。

嘉慶幹掉和珅,可謂合情、合理、合法

英國作家喬叟曾說過:“有罪是符合人性的,但長期堅持不改就是魔鬼”。和珅這個異軍突起的“落榜舉子”,所犯罪行數不勝數,早已修煉成“魔頭”而不自知。當他爬上巔峰,仰望星空,視野早已被貪婪所遮蔽,利令智昏就成了必然。

不止是嘉慶,朝堂上許多人對和珅的行為也早有不滿,比如劉墉,這是嘉慶清理和珅的群眾基礎。

和珅將大清國經營成了自家生意,把大清的臣子變成自家員工,把大清的風氣變得一落千丈。他已經當起了老闆,卻忘了自己的“員工”身份。

既然和珅的諸多“罪行”已經坐實,嘉慶也得到許多人的支持,那剷除和珅,就是替天行道,大勢所趨。和珅的同夥如果跳出來“保和珅”,那就是逆天而行,不自量力。

嘉慶剷除和珅後,朝堂的勢力馬上就會重新洗牌,和珅的殘餘勢力很快就會“改頭換面”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和珅的個性決定了,他周圍聚集的必然是一群見利忘義的小人。和珅被捕後,最先跳出來彈劾和珅的人就是他們,彈劾力度最大、最積極的也是他們。因為他們要自保,就要趕緊迎合皇帝的心意,劃清與和珅的界限,根本顧不上曾經的主子——和珅。

按照常理,皇帝打擊臣子,經常會連根拔起。嘉慶為了朝堂的穩定,接受劉墉的意見,只處理了個別人,其他人既往不咎。這幫沒被處理的人,會對嘉慶的“恩典”感激不盡,立場上也會及時轉變。

在古代,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變天了,臣子就要及時變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嘉慶面對任何臣子,那都是獅子搏兔、君臨天下。


秋媚讀史


嘉慶還真沒有這種擔憂。

雖然和珅居高位這麼多年,籠絡了龐大的關係網,但是這對嘉慶不構成威脅

1、和珅沒有軍權

和珅雖然是寵臣,但是一直沒有掌握軍權。

手裡沒兵,就不會對皇權造成威脅

之所以開國皇帝對功臣十分忌憚,就是因為功臣手中掌握大量兵權。手中有兵,隨時可以起兵造反。皇帝為了消除這一隱患,要麼“杯酒釋兵權”,要麼就是誅殺功臣。

2、高度的中央集權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最為嚴重的朝代

臣子的權力完全來源於皇帝的信任,一旦脫離皇帝,什麼都不是。

和珅也一樣,一旦皇帝要清算和珅,之前依附和珅的黨羽、爪牙都會毫不猶豫的離開和珅,甚至還會落井下石。

<strong>

3、嘉慶策略正確

嘉慶清算和珅的時候,明確告訴臣子只辦和珅,不搞株連。

其實嘉慶早就看和珅不順眼了,早在乾隆晚年,乾隆口齒不清,都是和珅代為傳旨。搞得嘉慶見到和珅而不得不低頭,這讓身為太子的嘉慶大為惱火。

嘉慶扳倒和珅後,落得8億家財,手刃了仇敵,還落得一筆橫財,一舉兩得。

<strong>


老蟲


怕,嘉慶當然怕。嘉慶登基後,滿朝文武除劉墉、董誥皆是和珅一黨,而劉墉、董誥也不敢在明面上反對和珅,甚至為了避免被和珅清算,劉墉裝老、董誥裝傻,可謂是滑稽至極。



你說就是這樣權勢滔天的和珅,嘉慶怎能不懼怕,怎能不思危。嘉慶這位九五之尊,本是至高無上的主,可偏偏卻只能在和珅這位奴才面前委曲求全。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許下“昔皇祖御極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的諾言,於是在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下詔退位,嘉慶即位為帝。當然乾隆只是位退,而權不退,皇帝的頭銜雖然轉移到了嘉慶的頭上,但皇帝的權力卻是依然掌握在乾隆這位太上皇的手中。



如此,乾隆不倒,則和珅不倒。相反,和珅反而因乾隆的退位,而掌握了更大的權力。乾隆退位時,已有84歲,已是遲暮之年,說的直白點就是老眼昏花,頭腦不清楚的主,都已經這樣的乾隆,他也寧死都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可是,不願意放棄權力是一回事,能不能手握權力就是另外一回事。



當時,乾隆雖死死抓牢手中的權力,但真真去使用這些權力的卻是和珅。也難怪,當年的英國使臣會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因為只有和珅一人能大概聽的懂口齒不清的乾隆在說什麼,所以每次上朝,亦或處理政務的時候,和珅都要站在乾隆的身邊,然後乾隆一切對朝政的處理,都需通過和珅的口中說出。而這明擺著朝政大權都有和珅一人掌控,乾隆說的話其他人壓根聽不清楚,所以到底如何完全就憑和珅的一張嘴。



就是憑藉著這等權力,和珅在嘉慶初期可是手握著朝中文武百官的生殺大權,無人可擋其鋒芒。就連嘉慶亦是如此,因為嘉慶也害怕和珅會利用乾隆來廢了他,畢竟此時乾隆依然是大清的最高統治者,如果乾隆說要廢了他,改立其他皇子,也並非不可。

所以嘉慶初登基幾年,對和珅可謂是百般討好,說奉承都不為過。嘉慶初即位時,和珅曾送其玉如意,以示自己擁立之功。此時,嘉慶明明十分憎恨和珅,可卻始終不敢發作,而且還得虛心假意的寫上幾首《詠玉如意》來討好和珅,深怕他的不滿被和珅知道。



可以說,乾隆退位的那三年,嘉慶可謂是如履薄冰,兢兢業業,什麼也不敢做,什麼都不敢說,對乾隆如此,對和珅亦是如此。為了讓和珅更放心他,他不但允許其除公眾場合外不用行三跪九叩之禮,更是時不時的就會賜給和珅大量的良田美宅,奴僕婢女,甚至還晉升他為一等忠襄公,位列異姓爵位之首。

你說就是這般權勢滔天的和珅,就是這般委屈追求的嘉慶,和珅的勢力能不大嗎?嘉慶又能不怕和珅嗎?但恰恰就是嘉慶在即位初期的委屈求全,最終讓嘉慶能在乾隆死後,成功的給予和珅最致命的一擊。



正因嘉慶對和珅處處的忍讓,正因為嘉慶或明或暗的給予和珅各種的好處,讓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和珅最終認為“嘉慶不足以與我鬥智謀”。試想,一個不把對手當做對手的人,他又怎會去認真的對待。

如此,即使和珅空有龐大的勢力,他也不會動用他去對付嘉慶。而和珅背後的勢力,再沒有得到和珅的指使時,他們又怎麼會去強出頭的去對付當朝皇帝呢?



不過和珅鬆懈是真,嘉慶政治手腕高也非是虛的。嘉慶在對付和珅一事上,可謂是準備了數年的時間,他先是用各種看似是主人討好奴才的做法,讓所有不明真相的人都相信,他會如同乾隆那樣,重用和珅,甚至連和珅自己都是如此認為。

而後,他在乾隆彌留之際,開始或明或暗的剪除和珅的羽翼,先是解除和珅在朝堂上影響最大的死黨福長安的軍機大臣之職,後更相繼以各種理由將和珅在外掌兵的黨羽或調,或明升暗降,總之就是不讓他們掌兵。



隨後嘉慶又接著乾隆大喪,讓和珅總理喪事,並讓其與福長安晝夜守靈,不得出大殿半步,以此徹底的切斷了和珅同外面的聯繫。而此時,隨著和珅與外面的失聯,他的黨羽皆不敢亂動,隨後嘉慶憑藉著手中的皇權,藉口和珅治喪事務繁忙,恐耽誤朝政,然後將和珅的九門提督、領班軍機大臣等要職一一剝奪,然後這些空出的位置就被嘉慶的親信所掌控。

就是如此,等和珅緩過神時,這一切就都完了,此時和珅已失去了手中所有的籌碼,整個京城被嘉慶徹底掌控,等待和珅的就只有滅亡了。1799年正月十八日,不可一世的和珅在家中用白綾瞭解了自己的一生。



而後,嘉慶在和珅死後,又下詔已除首惡,其餘官員不會再追究,就是如此和珅其他黨羽眼見皇帝不再追究,也就不再有任何的動作,畢竟誰也不會為一個死人搭上自己的命和前途,現在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服侍好這位已親政的嘉慶皇帝。


澳古說歷史


和珅在乾隆年間,地位顯赫,可以說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貪汙的財富可以填滿好幾個國庫。這樣一位能臣,背後當然有屬於自己的勢力,並且勢力極其龐大。嘉慶帝當然害怕了,不過嘉慶帝很聰明,巧妙的化解了這一切。

在大家的心目中和珅就是一個大貪官,整日裡油嘴滑舌,各種討好乾隆,背地裡卻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的形象。卻往往忽略最初的和珅,他曾經也是個清正廉潔的能臣,出生貧苦,奮發向上。

只可惜他的仕途太順利了,不會吹灰之力就深受乾隆的喜愛,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

一個人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而和珅卻反其道而行之,隨著地位和權力的與日俱增,自己的慾望也被無限放大,他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最終走在貪汙的道路上無法自拔。

嘉慶元年,乾隆實行禪讓,將皇位交於嘉慶,自己退居幕後為太上皇。表面上皇位是嘉慶的,但嘉慶卻沒有多大的權力,凡是軍機要事都是由乾隆和和珅等人裁定,因而嘉慶對和珅的權力有所忌憚,所以必須要想辦法打擊和珅。

和珅與嘉慶的對決

和珅心裡也很清楚,一旦乾隆駕崩,自己的地位也是朝不夕保,所以不僅極力限制嘉慶培養自己的親信、黨羽,還安排自己的親信在嘉慶身邊,觀察嘉慶的一舉一動。

嘉慶很聰明,城府也很深,他知道,只要自己的父王乾隆在世一天,他就動不了和珅。而且和珅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左右乾隆對嘉慶的旨意,弄不好,有可能失去帝位,於是開始韜光養晦。

嘉慶在政治上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交於和珅打理,每當有人上書說和珅種種不好的時候,嘉慶都當著和珅的親信面,訓斥說和珅不好的大臣。和珅知道以後甚是高興,他認為這位皇帝在將來也是離不開自己的,漸漸的開始信任嘉慶帝,沒有了任何防備之心。

嘉慶也知道自己的這些行為足以麻痺和珅,並在暗中聯繫自己的老師朱珪,為和珅的倒臺出謀劃策。

乾隆駕崩,和珅倒臺

乾隆在禪位的第四年去世了,嘉慶隱忍了四年,知道時機成熟了,一邊為自己的父親舉行葬禮,一邊聯繫老師朱珪進京幫忙主政,另一邊架空和珅。

和珅獨自來到乾隆的靈堂進行祭拜,就在這時,從門外進來許多侍衛,將和珅押走,和珅臨走前也不忘大喊:“我是朝廷重臣,手握免死令牌,誰敢動我。”聽到這話的嘉慶大怒,暗裡指示大臣上奏彈劾和珅,併為和珅羅列二十大罪狀。

獄中和珅知道自己死期將至,感慨不已,並留下絕命詩: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留取香菸是後身。”

說完,接過賜死的白綾,自縊而死,享年49歲。

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和珅的家就被抄個底朝天,並貶謫和珅黨羽數千人。從此那個能說會道,欺上瞞下的和珅就此倒臺了,滿清王朝也迎來了新的時代。至於和珅的是非功過,後人早已為他安排好了!

作者:安夏丨history。關注不迷路喲!


淡墨青史


和珅為乾隆重臣。19歲入宮、26歲升任戶部侍郎、30歲升任御前大臣兼都統。是乾隆最為信任的一員寵臣。他對皇上唯命是從,對內培植拉攏親信、結黨營私、貪汚受賄。他在任期間,獨攬:官員任免、財政、司法、文書等大權。他心狠手辣,先後收受各方鉅額賄賂。直到乾隆駕崩後的第三天,才被嘉慶帝罷免治罪。從他家抄出的一部分財產,即折2億2仟餘萬兩白銀了。

和珅在朝幾十年,培植了那麼多親信。治他罪,嘉慶就不怕他手下的勢力了嗎?不怕。因為:

1.嘉慶為乾隆的十五子,也是最小的一個皇子。從小乖巧聰明、扱有心機。從乾隆三十八年開始,直到乾隆六十年止,他從未出過一點差錯,終於取得父皇的信任登上皇位。

2.嘉慶治罪和珅,實際早有準備。他熟知和珅為父皇的寵臣,父皇在世時他一直忍著不輕舉妄動。直至父皇死的第三天才動手,那是算準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不怕和珅的親信反撲。

3.抓捕和珅時,經過精心佈置。對他的一批鐵桿親信也同時下手。多數從者見大勢已去,反而紛紛倒戈起來揭發和珅,站到皇上一邊。

所以和珅倒了,百官和民眾都很高興。當時就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民謠。


福榮


和珅是這個世界上最會做奴才的人,他把乾隆伺候的舒舒服服,從最開始的清官,到最後的鉅貪,和珅用了半輩子時間,將乾隆摸的一清二楚,他也憑藉著“回來事兒”和“有手腕兒”,身居高位,只是在最後的時刻,面對乾隆離世在即,和珅沒有走對最後一步,導致滿盤皆輸。

嘉慶辦了和珅很快也很簡單,至於和珅的那些黨羽,其實沒什麼大的作為,都是利益關係,到了關鍵時刻沒人願意與和珅同生共死,隨著和珅的倒臺,樹倒猢猻散,嘉慶也沒遇到什麼阻礙。

嘉慶為啥討厭和珅

嘉慶小時候就與和珅有過接觸,剛開始的時候和珅和嘉慶還有十格格處得關係都不錯,和珅也經常幫助嘉慶。這麼一來二去的時間久了,大夥關係也就好起來了。但是這樣的情況讓乾隆不高興了。

乾隆一個是不喜歡和珅對嘉慶這麼好,因為乾隆覺得和珅只能對他一個人好,只有他一個主子。畢竟在野史中,乾隆對和珅的感情還是有一點微妙,所以,和珅對嘉慶過於殷勤,讓乾隆這老頭有點吃醋了。

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乾隆不喜歡和珅與嘉慶走得近的原因,那就是乾隆不喜歡有人結黨營私,更不喜歡皇子與重臣走得太近,他們的關係一旦過於親密,恐怕對於自己的皇位不利,況且乾隆的年齡越來越大,猜忌的心也就越來越重,尤其是嘉慶,在兄弟之中還是很有競爭力。

基於這兩點原因,和珅開始有意無意的疏遠嘉慶,時間一久,嘉慶也明白咋回事兒了,他知道和珅最終還是選擇效忠乾隆自保,不過這一點嘉慶雖然生氣,但是也能夠理解,畢竟乾隆是皇帝,他不是。

不過,後來乾隆遲遲沒有立儲,和珅眼看著乾隆身體越來越不行,年齡也越來越大,他和珅肯定要早作打算的啊,可惜他不知道哪個皇子才是乾隆心目中的接班人啊,於是和珅犯了糊塗了,他來了一個“雨露均霑”,對每個皇子都好一點,但是對嘉慶又稍微差一點,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討好乾隆,怕乾隆多心。

直到乾隆退位,嘉慶當了皇帝,和珅才知道自己的處境不太好,這個時候討好嘉慶已經太晚了,況且他又不敢明目張膽的討好嘉慶,還是一個原因,因為乾隆雖然退位,但是仍然居住養心殿,實權還是在乾隆手裡,嘉慶成了一個傀儡皇帝。

乾隆作為太上皇不能出面干政,於是,乾隆最信任的寵臣和珅,成了乾隆在朝廷的代言人,他的權勢一時間隱隱要比嘉慶還大。

和珅自知如此不好,卻又無可奈何,嘉慶對於和珅的討好表現的不冷不淡,這讓和珅很苦惱,他深深的知道,自己此刻騎虎難下,等乾隆離世,恐怕難以活命了。

乾隆一死,嘉慶以雷霆手段收拾了和珅,這也是在和珅的意料之內,儘管十格格拼命求情,也是無用,其實十格格不該去求情,畢竟嘉慶已經動了手,自然不會善罷甘休,白白傷了兄妹和氣。

和珅的黨羽

無論是胡惟庸還是藍玉,都牽扯了大量的黨羽,成為名動一時的大案。那麼,和珅作為乾隆多年的寵臣,還是清朝第一鉅貪,他的人脈關係恐怕都要延伸到外國去了,難道嘉慶賜死和珅,就不怕和珅的黨羽造反,威脅他的皇位嗎?

和珅的黨羽與其他重臣的黨羽有一點不同,和珅貪財,他的黨羽也都是貪財之輩,說白了,這些所謂的黨羽跟著和珅混無非就是想得到利益好處,和珅作為乾隆的錢袋子,所有人都要討好和珅,與和珅建立金錢關係,如果有金錢關係就算和珅黨羽的話,恐怕當時的文武百官絕大多數都要與和珅有不清不楚的關係,地方官和封疆大吏們更是各個難逃。

所以,這是一群被利益捆綁到一起的一群人,和珅作為利益鏈的樞紐,在嘉慶收拾和珅的時候,採取了和珅與外界隔離的手段,讓和珅沒有機會牽扯出更多的人,如此一來,和珅倒了,大家都急於與和珅撇清關係,是否追究其他人的責任,主動權到了嘉慶手裡。

嘉慶最開始想要大開殺戒,但是被劉墉制止了,因為和珅的脈絡實在是牽連太廣,如果想連根拔起肯定要動搖大清國本,所以嘉慶選擇了息事寧人,既往不咎,只抓一些典型處理,殺雞儆猴。這才讓當時的官員們安下心來,繼續聽命嘉慶,不要說為了和珅造反,感恩戴德的謝謝嘉慶還來不及呢。

嘉慶對和珅並不惡毒

總體來說,嘉慶對待和珅不算惡毒,只是賜死了他,並沒有羞辱他,這對和珅來說是一個好的結果了,畢竟他在嘉慶頭上狐假虎威了好幾年,嘉慶已經是對他開恩了。當然了,這裡有嘉慶要照顧乾隆面子的緣故,如果將和珅處置太狠,就要羅列罪名,難免會不小心傷到乾隆的顏面。

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並未被嘉慶處死,這是因為豐紳殷德當時沒有什麼威脅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媳婦兒十格格,也就是固倫和孝公主。這是嘉慶最喜歡的妹子啊。

即便如此,當時的固倫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的宅子也被賜予了親王,讓豐紳殷德夫妻只是閒住,同時也是被監視起來,畢竟,在皇權面前,親情顯得如此卑微。


總之,嘉慶殺和珅根本就不怕他的什麼黨羽,和珅的依靠只是乾隆一人,其餘黨羽沒什麼實際助力,更何況嘉慶已經做了萬全準備,讓和珅根本聯繫不上外界,直到賜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