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漢族,是傳說中的黃帝與炎帝的後裔,也被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等。在人口數量上,漢族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主體。國外一般都習慣稱呼我們為漢人、唐人,漢族這個稱呼其實是近代才得以確立的,它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

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武王伐紂滅商,周朝建立,在成王、康王及昭王等多代周王的努力下,各民族與部落之間開始走向融合,經過漫長時間的交往,這些昔日不同的民族與部落漸漸不分彼此,成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統一體,這便是漢人的前身。公元前771年,犬戎率軍攻打西周都城鎬京,周幽王立即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救,可由於他之前為博褒姒一笑,做出了“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之舉,諸侯們都沒有相信他,無一人派援軍前去營救。

失去了諸侯拱衛的鎬京很快便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其子姬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第二年他便遷都洛邑,東周時代開始了。歷史上的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之際,諸侯間為了爭霸經常打仗,生靈塗炭、禮崩樂壞的困境早已降臨,但周天子在名義上依然是天下之主;而到了戰國時代,天下主要分裂為七個國家,周天子便不被諸雄放在眼中。在七雄並起的歷史背景下,人們漸漸有了國別意識,為了表明身份,秦國的人自稱秦人,趙國的人自稱趙人,齊國人自稱齊人……以此類推。

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耗時十年吞併六國,建立了大秦帝國,天下皆歸於秦的版圖,百姓們都被稱為秦人,僅十五年後,大秦便亡了,天下再度陷入混戰,“秦人”這個稱呼就此中斷。楚漢之爭結束後,劉邦奪取天下,立國號為“漢”,後經文帝、景帝時期的修養生息,民生逐漸恢復,國力漸漸隆盛,史書稱該時期“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漢武帝繼位後,通過推恩令不斷削減諸王之權,在穩定內政的基礎上發動了對外開疆拓土之戰。他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對匈奴連續發動了十六次戰爭,將河套平原、羅布泊納入了大漢的版圖,同時他還征服了東南越族、西南夜郎族以及東北古朝鮮,漢朝的疆域空前擴大,形成了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的版圖框架。

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除領土上的擴充外,漢武帝在文化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確立了儒學的正統地位,影響了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來的文化格局。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達到了鼎盛,為了密切對外聯繫,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西域諸國開始與中土地區進行了漫長的經濟文化交往,漢朝的子民驕傲地稱自己為“漢人”,這個稱謂也得到了西域諸國的認可。

唐朝時期,很多國家派使節前往長安交流,由於大唐氣象興旺,諸國紛紛嚮往,便稱唐的子民為唐人,時至今日,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還存在著唐人街。但由於“漢人”這個稱謂已經根深蒂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它並沒有被“唐人”取代,蒙古族南下建立元朝時,中原地區的百姓便稱自己為漢人,滿清入關統治天下時,中原地區的百姓依然稱自己為漢人,清的統治者也提倡“滿漢一家”。

近代以後,由於民族觀念的興起,漢人的稱謂逐漸變成了漢族,流傳至今。其實在“漢人”這個稱謂出現之前,我們還有一個更加霸氣的稱謂——華夏。

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早在周朝時期,周天子為了與尚未開化的四夷相區分,便自稱夏、華夏及諸夏,華夏這個詞最初其實是個文化概念,而且華與夏是相通的,華即是夏,夏即是華。《左傳》中有句話為:“裔不謀夏,夷不亂華”,此句中“華”與“夏”便是作相通使用的,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夏”這個字還包含有崇高的意思,這說明早在商朝時期,“夏”便被賦予了重要意味,可見“華夏”一詞由來久遠。

後來隨著文字的發展,華與夏的含義漸漸有所不同,夏演變成了疆域廣闊之意,華演變成了服飾美麗、禮儀興盛之意,華夏這個詞則一直被沿用。

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即便到了漢朝,大漢的子民除了稱自己為漢人外,也稱自己為華夏。時至今日,華夏這個詞具有了更加廣闊的含義,在不同場合,她依然被人們頻繁使用,每當聽到這個詞,一種神聖、霸氣之感便油然而生。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資治通鑑》就是一部非常值得去讀的歷史鉅作。因為它的側重點就是教人權謀,教人智慧。司馬光在編著《資治通鑑》的時候就側重於對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加以分析推敲,對於“禮”“信”“謀”這些方面的描述從不吝嗇筆墨,對於戰事方面的講述就少了許多,而對於戰爭的前因後果,他的筆墨明顯增多。其意就是將《資治通鑑》當做一部教育性的歷史書籍,而不是單單讓人瞭解歷史的書籍。

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資治通鑑》。這本書乃是著名文化大師黃錦鋐先生召集27位著名歷史教授進行的翻譯解讀,歷時三年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在解讀過程中,黃錦鋐團隊力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不以“現代眼光”作解人,不擅作發揮,旨在讓讀者讀到“乾乾淨淨的《資治通鑑》,乾乾淨淨的司馬君實”。

這是一本可以長期的書籍,也是可以作用一生的書籍,一經發售就好評如潮,更是得到了國學大師錢穆跟臺靜農的推薦。這裡面也有很多發人深省的句子。

國外習慣叫我們漢人、唐人,而在此之前,我們有個無比霸氣的稱謂

做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因為這一套在頭條做活動,一套十大本,原價498,現在頭條讀者只要208,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史書古今在這裡建議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買這套書,多讀一些書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發貨速度很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