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說康熙是最差勁兒的皇帝,甚至沒有之一


為啥說康熙是最差勁兒的皇帝,甚至沒有之一


阿元

感謝辮子戲的無底線吹捧,康熙皇帝不僅被大家所瞭解,更成了古代中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關於康熙,可以看到這些評價:

康熙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英國《劍橋中國清代前中期史》認為:玄燁是中華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他是少有的可以隨心所欲的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人!

德國萊布尼茨:康熙就是這麼一個空前偉大的君主。

那麼為啥說康熙這麼一個,似乎是公認的偉大人物,是古代中國最差勁皇帝之一呢?

記得某一版的電視劇主題曲中有一句,“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的歌詞。其實這句應該改成,“我真的還想禍害你們五百年”!

之所以要改歌詞,不僅僅是看不起康熙,而且是打心眼裡不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

實際上,康熙甚至於算不上一個好皇帝,甚至可以說他和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兩個皇帝之一。這不是危言聳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是一個真正的歷史事實。

從1840年開始的一百多年,由於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欺壓與侮辱,古老的中國備受宰割、飽經憂患;中國人民慘遭蹂躪,,災難深重,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康熙。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接觸西方科技的人之一,而且還把好多西方的科技項目當成了自己的玩具。但當他玩著這些玩具正高興的時候,西方已經大步地走向了工業化社會,他的帝國呢,還陷在“你耕田來,我織布”田園牧歌裡出不來。而且,也正是由於當時中國周邊國家的弱小,讓康熙可以揮舞他的馬刀,讓中國再次進入一個虛幻的盛世,錯失了進入工業化和西方各國平起平座的大好時機。

康熙近距離地接觸這種西方先進的科技知識的時間相當的早。比如,1682年康熙巡視遼東,夜間宿營時,“他拿出來幾年前給他製作的小型星座圖表,依據星的位置說出時刻來。這樣,他便在其周圍的貴人面前,能誇示自己的學問而得意”。又如,1691年8月21日,召見張誠(J.P.Gerbillon),向他學習使用天文環,康熙“雖然弄得滿頭大汗,還是對這個儀器的全部用法進行了實習。他對天文環及半圓儀的準確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康熙對天文學的興趣和造詣,也許可以說在中國曆代帝王中絕無僅有,但他並不是清代惟一對天文學有興趣的皇帝。雍正也在宴請耶穌會士時“想了解行星聯珠的情況,並就它們的推算提了各種問題”。

可惜的是,雖然康熙的身邊有這樣一些來自西方的人,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西方的科學知識,但他唯一感興趣的,可能只有天文曆法。而他對天文曆法感興趣,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想用這個來證明,他是真正的天之子,他的權力來自於玉皇大帝(天)。

所以雖然康熙早就瞭解了西方的科技,雖然他甚至親自接觸了西方的科技,但直到康熙一朝結束,在他領導下的大清帝國,沒有一點要向西方學習科技的意思。

舉一個例子,早在明末,中國就有了紅衣大炮。當然也有人把它叫紅夷大炮的,也就是葡萄牙人制造的,威力不十分巨大的火器。想來康熙對於這種大炮印象深刻,因為據說他的老祖宗努爾哈赤就死在這種炮火之下(袁崇煥說的,可能是假的。但用紅衣大炮守住了寧遠城是真的),他的親舅舅佟國綱也是在征討噶爾丹時中彈死亡的。但到康熙死的時候,清朝的軍隊裡還沒有完全配備這種紅衣大炮,這種大炮還是個稀罕玩意兒,更不用說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來製造和改進這種犀利的火器(僅有少量的仿製)。而就在康熙死去118年後的1840年,英國就是用紅衣大炮的改良版,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說康熙是個混蛋皇帝的另一個理由是,正是在他當政的時期,古代中國的火器開始落後於時代!

對於火器或者說是熱兵器的發展,有人整理了一個時間表。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領先世界的近千年(公元808年—公元1525年):

808年,中國人發明火藥。

904年,中國人鄭璠發明火藥彈,拋石機由拋石變為拋火藥彈,火藥首次用於戰爭,開創了熱兵器時代。

970年,中國人馮繼發明噴射火器(捆綁火藥筒的竹箭)。

1000年,中國人唐福發明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

1132年,中國人陳規發明火槍(竹竿火槍,噴射火焰燒人)。

1259年,中國人發明突火槍(粗竹筒發射彈丸)。

1280年,中國人發明火炮。

1346 年,英國人發明發射石彈的火炮。

1378 年,德國人發明發射鐵彈的火炮。

1410年,西班牙人發明火繩槍(火繩點火)。

1525年,中國人發明發射爆炸彈的火炮,開創了世界的新紀元,結束了中國的舊紀元。

第二個階段是中國與世界保持水平的兩百年(1525年——1715年):

從1525年開始,西方的槍炮技術就漸漸超過中國了。但是從1525年到1683年的158年間,中國的槍炮技術尚能與西方保持同步。但當清朝政權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穩定全國之後,因軍事的威脅消失,官方對火炮的重視日減。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中國的槍炮技術大致與西方相當。

第三個階段是中國衰落的一百年(1715年——1840年)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山西總兵金國正上言願捐造新型的子母炮22門,分送各營操練,結果康熙皇帝竟然禁止地方官自行研製新炮。從此,中國的槍炮技術固步自封,不進反退,逐漸衰落。中國的槍炮知識和技術開始傳承失調。

在中國的熱兵器開始落後於西方的一百年裡,有一個人我們不得不提,這個人就是戴梓。戴梓是清初著名的火器專家,康熙十三年(1674年),在福建的耿精忠響應吳三桂起兵叛亂,進犯浙江。朝庭派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以布衣應聘從徵。在軍中,他向傑書獻上了自己發明的“連珠銃”。“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是一種後裝、滑膛、單發的燧發槍,但它能預貯彈丸28發,並使裝填彈丸與擊發聯動,從而簡化了裝填手續,大大提高了發射速度。戴梓之子戴享曾介紹說:“少時見先人造一鳥銃,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於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牡牝。扳一機則火藥鉛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石激火出,而銃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鉛丸乃盡,始需重貯。”如果戴梓的兒子沒有說謊的話,這種“連珠銃”相當於後世的機關槍,起碼也是連發槍。

這樣一個人物,如果在西方,僅僅憑著自己的發明專利就可以成為一個瓦特、愛迪生那樣的大富翁。但在古代中國,戴梓的下場並不怎麼樣。

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收復江山城有功,戴梓被授予道員。耿精忠叛亂平定後,戴梓隨傑書到了北京,受到了康熙的召見。康熙知其能詩善文,就任命他為翰林院侍講,與高士奇同時入值南書房。不久,又改值養心殿。大家請注意,戴梓是當官了,也受到了重用,但原因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能詩善文。

他發明的“連珠銃”也沒有大規模出現在軍隊之中。

可能有人說了,康熙沒有使用“連珠銃”,是戴梓並沒有將“連珠銃”獻給清軍,而是“藏器於家”。原因據說是被一個夢給嚇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戴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人斥責他說,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將此器獻上使其“流佈人間”,你的子孫後代將沒有活人了。

這種說法不靠譜。據《清史稿》記載,戴梓曾向康親王獻“連珠火銃”,但沒有什麼用。

在歷史上戴梓還露過一回臉。當時傳教士比利時人南懷仁,跟康熙吹牛,說他們國家發明的“沖天炮”(又稱“子母炮”,相當於現在的榴彈炮)。但南懷仁花了一年也沒有製造出來,結果戴梓只用了八天就造出來了。康熙十分高興,親自率領大臣去看試驗。試驗時,只見該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去,從天而下,片片碎裂,銳不可當”,康熙便把這門炮封為“威遠將軍”,下令把製造者的姓名也刻在炮身上,以留紀念。再次請注意,康熙的高興並不針對這種武器,而是老戴同志圓了他的面子,破了南懷仁的牛皮,說明了大清是天朝上國,是啥都有,啥都能整明白的。

據記載,康熙帝率軍二次親征噶爾丹時,就帶上了子母炮,在昭莫多戰役中,子母炮大顯神威,僅向噶爾丹大營開了三炮,敵軍就嚇得敗逃。

但令人更加悲哀的是,雖然康熙知道子母炮的威力,但直到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清朝軍隊也沒有大規模裝備這種威力巨大的火炮,反而叫康熙看不起的西洋人的大炮打了個啥也不是。

因為造的炮好,戴梓無意中得罪了南懷仁,南懷仁便伺機報復。張獻忠養子陳弘勳,投降清朝後做了官,他向戴梓勒索,於是兩人發生互毆。陳弘勳反誣戴梓,南懷仁等人趁機造謠中傷,誣陷他“私通東洋”。康熙帝竟輕信讒言,將戴梓流放到瀋陽。

戴梓在瀋陽非常艱難地生活了三十多年,窮得只能“鬻書畫賣文自給,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飢”,當他七十八歲獲赦免時,因貧困交加,在那裡死去。

比戴梓更慘的是他的發明,珠火銃這種比較先進的火器,戴梓發明後,只能“器藏於家”,沒有正式製造裝備部隊,“乾隆中猶存”,後來就失傳了。

而康熙同志不願意發展火器的原因,是怕傷了滿人和他自己的面子。和漢族相比,騎馬射箭曾經是滿族的優勢。為了保住這個優勢,怎麼辦呢,乾脆咱們不玩火器。康熙說過,擔任武職“以騎射嫻熟、人材壯健為要”(《清聖祖實錄.251》)。還說過,“訓練有素”的軍隊是“精神振作,騎射皆佳。”《同上,242》在他觀念中,一個好的軍官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指揮火器部隊,而是善於騎射。

說康熙是最差勁皇帝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康熙雖然是清帝國第三任皇帝,但由於皇太極沒有統一全國,順治統治的時間太短,他實際上相當於大清帝國真正的奠基人。康熙的態度,決定了大清王朝的走向。康熙之後的皇帝,基本上繼承了他輕視火器的態度,讓中國火器技術一直在後退。

對這一點態度最清楚的是雍正,他在雍正五年時說過:“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清史稿.139》)。正因為騎射是滿清人的優勢,反映的是滿人的面子,所以康熙及其之後的皇帝,不再發展火器。

鴉片戰爭時,英軍使用了一種名為“榴霰彈”的球形空心爆炸彈,此彈之內填滿小彈和火藥,且有一引信在炮彈落地前引爆火藥,將其中的小彈炸散開來,殺傷力十分大,而當時仍沿用實心圓彈的中國軍隊,對此“多駭為神奇,不知如何製造”,稍後,林則徐雖仿製成功,但卻少有人知道早在康熙二十九年(1670年)鑄成的威遠將軍炮上,即配置了概念相類的炮彈,可惜其連同所匹配的威遠將軍炮一直都被塵封於武庫之中。中國人在1670年就製造出的火炮,自己竟然不知道,還要在1840年向英國仿製,這個悲哀也來自這個混蛋的康熙皇帝!

到了道、鹹之交,中國的槍炮技術連明朝末年都不如了。難怪在面對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挑戰時,毫無招架之力!

所以有個網友對康熙的評價,相當正確:“聽說康熙一天能打三百隻兔子, 以此自矜武功。也許把他放到一個遊牧漁獵的部落裡,的確是個不錯的領袖,一個一等的弓箭手。但如果放到一個文明古國裡, 這顯然他就太不著邊了。 為了維護他的部落在弓箭方面的優勢, 他特別忌諱火器。由此,我只能認為他是一個英明的部落酋長,但在他所處的時代,他卻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棄兒。”

從上邊的一大段論述裡,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正是由於康熙的混蛋、短視和無能,中國的軍事力量開始被西方所超越,從而中國進入了恥辱的一百年(1840年——1949年)。

真的希望康熙能再活五百年!用不上,兩百年就夠了,也許他會親眼見證他的輝煌是一種真正的虛幻。也徹底明白,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差勁的皇帝,甚至沒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