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下谈历史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经过硫黄岛和冲绳岛战役,彻底“踹开了”岛国的大门。掌握制空、制海权的美国人,此时面对大门洞开的岛国,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但是,负隅顽抗的日本人让美国人彻底放弃了登陆其本土的想法。为了迫使其尽快无条件投降,对岛国的战略轰炸开始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轰炸效果极其差,可同样的炸弹在柏林使用时,战果颇丰。巨大的反差让美国航空兵产生很大的挫败感,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吗?
被逼出来的“火攻”。
东京大轰炸,史称“李梅火攻”,但日本学者称之为“东京大屠杀”。柯蒂斯.李梅,时任美第21轰炸机队司令,正是他发明利用燃烧弹进行轰炸,一改过去轰炸效果极差的局面。
原来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完成扫清岛国外围的任务后,对其本土的轰炸自然交由陆军航空兵了。受领任务的轰炸机部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尤其是李梅的部队,连续出击16次,倾泻了5千吨炸弹。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效果出奇的差。原定的主要目标没有一个被消灭掉,而岛国的防空部队却给美方带来惨重损失。这是怎么回事呢?爱琢磨的李梅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是炸弹。
首先,高爆炸弹的特点是装药多,适合攻击成片的建筑物,一炸一大排。它在轰炸德国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对石油工业、交通运输系统和兵工厂的轰炸。使得当时的德国90%的道路、桥梁被毁,武器的产能只有原来的5%,经济、军事均面临崩溃。
而岛国正好位于地震带上,火山和地震频发。适应性极强的岛民因地制宜的选用木头造房子,虽然地震容易塌,但人不容易受伤。当然,高爆炸弹的爆炸威力和地震差不多,只能炸毁几栋木头房子,就像泥牛入海,没有什么效果。
其次,德国鲁尔工业区与其他生活区是分离的,十分便于集中轰炸,效果也好。作为日本典型的工业模式,是没有集中的工业区,大工厂将大部分零件承包给小作坊,最后回收进行组装,而无数的小作坊大多是藏身于居民区内。
因此,仅攻击大工厂或工业区,是无法对其军事工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只有进行无差别轰炸,也就是说居民区、工业区一起炸。可一个个独立又相隔甚远的小作坊,怎么去炸?能瞄准的话,最多也就是一次炸一个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低空轰炸效果好,但岛国的防空火力极其凶猛,B-29只得在高空投弹,可这准头就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了。这让疲于防守的日军有些沾沾自喜,他们认为,照这样的轰炸,十年八年也难伤其筋骨。
火攻东京。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原本对付天灾的木头房子,却对付不了人祸。李梅决定利用这个弱点增加轰炸威力,把高爆弹统统换成M-69燃烧弹,它非常简单,把凝固汽油装在一个长管子里,把它们组装成集束炸弹,在900米高度分散抛撒。这样做的好处:
一是木头房子一点就着,一烧一大片。风借火势,东京到处烈焰熊熊,瞬间变成火的海洋。首次出动的174架B-29轰炸机,就把2.5平方公里的地面全部焚毁,李梅攻击计划的22个工业目标,全部被焚毁。
二是为躲避防空,在高空投弹效果一样好。由于过火面积大,即使在1万米高空投弹,依然有成效。说白了投得准不准无所谓,就算闭着眼睛扔都没问题。
更大的好处,还是将岛国的“原子弹”梦化为乌有。原来,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德国的帮助下,开始秘密进行原子弹研制的“二号研究”计划。谁知,在这次大轰炸中,“二号研究”所在的49号楼被燃烧殆尽,研究资料被付之一炬。
尝到甜头的美军,开始不分昼夜的轰炸。其中最大的一次,334架B-29共向东京投下了2千余吨燃烧弹。26.7万幢建筑物毁于一旦,近10万人被烧死,100万人无家可归。整个城市有四分之一的地区被夷为平地,堪比原子弹爆炸。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美方又大举空袭了岛国其他各大中小城市,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都遭到了美军无差别的轰炸,甚至把供奉明治天皇灵位的明治神宫都给炸了个片甲不留。
但有两个地方“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日本皇宫。这主要是从影响的角度去考虑,美国人担心一旦轰炸皇宫,很有可能激化岛国民众对美国人的恨意,更导致天皇的不配合,美军将很难通过天皇宣布投降诏书。
二是古都奈良。使其免遭轰炸的,要感谢一名中国建筑师——梁思成,他的爸爸梁启超和媳妇林徽因的名声比他更大,可谓家喻户晓。原来,在对岛国轰炸的同时,台湾、大陆、朝鲜等地都在美军的轰炸范围之内。
为了避免误伤有价值的古建筑,美国人找到梁思成寻求帮助。结果他不但把中国的给标了出来,就连日本的也包括了进去,这让他们大惑不解。梁思成解释道:
从个人感情来说,恨不得马上炸沉日本;但像奈良的唐招提寺、法隆寺,是东方最古老的建筑,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一旦炸毁,是永远无法补救的。
美国人最终同意了他的要求,虽然对岛国98个城市实施了火攻,但奈良地区古老而宏伟的建筑却保留了下来。
虽然,“李梅火攻”在战术成果上,使得他们整个工业几乎瘫痪,经济迅速下滑,最重要的军工业也接近停产,民众生活苦不堪言。
但是,从战略目标上来看,美国人的希望却落空了。火攻的根本目的,是逼迫他们接受无条件投降,从而减少登陆美军的损失。可面对骤然恶化的经济和军事形势,日本当局对《波茨坦公告》置之不理,依然叫嚣战争。
所以,尽管造成其约有80万平民伤亡,其中约33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都说“原子弹下无冤魂”,但从他们的“死硬”嘴脸来看,“大轰炸下也没有冤魂”。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二战后期期间美军出动大量的远程轰炸机对德国本土好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但是效果却不一样,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最先开始,并且持续时间更长,且破坏的效果没有像日本那样更完全,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包含的原因有多种,我就从国土防空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德国的国土防空作战要远比日本好,因为德国的战略纵深比日本大,防空预警的时间要比日本要长,德国占西欧,在法国海岸就可以观察到从英国起飞的飞机,这就给德国的防空预警流出很长时间。而日本是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海岛国家,一旦发现飞机就基本已经到头上的那种,无论地面防空还是派飞机拦截都没有足够时间反应,所以这一点是防空作战中无法忽视的。
说完预警那接下来就是防空作战了,在日本,日本本土的国土防空抵抗能力非常弱,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好的防空武器,相比之下德国有很多的88毫米高炮和不少的105毫米高炮以及部分(450门左右)的128高炮,组成的中高空火力网无论是密度还是烈度都是日本无法比。而在拦截飞机的性能上日本更是无法和德国匹及,无论是海航还是陆航的战斗机/截击机都没有有效的对付近万米高空的美军轰炸机,主要是发动机性能羸弱,高空性能不足,且到后期不仅缺飞机,更是缺乏飞行员,以至于后面B-29敢在中低空对东京投弹甚至将自卫用的机枪给拆掉,就为了多装点炸弹。这就说明日本已经没有防空能力了,不然也不敢这么肆无忌惮。
而在德国呢?美军飞行员恐怕就没有那么好受了。像BF-109、FW-190、Me-262都可以对万米高空的轰炸机造成致命的威胁,再加上德军那一大票王牌飞行员,这对于美军飞行员来说绝对是噩梦。在1943年10月14日美国第八航空队第一轰炸师150架B-17对德国空袭中就损失55架,直接损失30%多的,这个伤亡数字可不小,而后面的轰炸中P-51战机的出现才减少了美军的损失,但也仅仅是减少而已。在对德国本土的轰炸的4年时间里,盟军出动了400万架次的轰炸机,而光是牺牲的飞行员就高达7万多人。可想德国国土防空的厉害之处。
正是因为了有了高效的国土防空作战,德国本土才不像日本那样被炸为焦土,没有高效的拦截,就算你分的再散、防御再好也没有用,还是照样挨炸,不过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但美国的轰炸机产量大于德国工业的再生速度,所以最后德国输了,而美国也正是借德国和日本两国验证了杜黑在《制空权》中提到的“战略轰炸”理论,所以至战后大力发展远程轰炸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柏林工业区和居民区分开,而且拥有强大的防空火力和战机,所以盟军在轰炸的时候是进行区分的,重点轰炸工业区而对居民区则网开一面。而且柏林地区房屋多是砖石材料制作,所以盟军选择了昼间高空定点轰炸。只要摧毁了德国的工业区,就可以极大的降低德国人的战争潜力。这也就是今天的德国,虽然很多城市在二战中遭到了大规模的狂轰滥炸但是依然有不少古建筑的原因。
而反观日本,采用的是家庭小作坊生产零部件,然后送到大工厂组装。再加上当时日本的天气,所以炸德国人的方法无法摧毁小作坊(日本人找不到也打不到美国人的轰炸机,同时美国人高空扔下来的炸弹也被风吹的不知道去哪了),于是李梅总结后重新计划了燃烧弹计划,
第一步由导航机丢下照明和燃烧弹,为后面的轰炸机提供视野。
第二步,后继的轰炸机群丢下成吨的燃烧弹。
第三步,改装过的轰炸机直接丢下成吨的汽油
这么三步后基本上目标区域就剩不下什么东西了。所以今天的日本很多大城市都看不到什么古建筑。(京都是唯一一个幸免的)
写游戏同人的小阿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两个法西斯国家,日本和德国实行的战略轰炸,可以说是军事历史上面可以打出特殊的两大战例,这两次战略轰炸,真正意义上的把战略轰炸这四个字贯彻到了极致,也从一定意义上削弱了法西斯国家的战斗力,让战争结束的时间提前了一些。
不过对于两个国家的战略轰炸,事实上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对两个国家使用的炸弹的区别,德国使用的是标准的航空炸弹,日本的话则是燃烧弹,有人会问了这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战略轰炸是用在德国人身上的,英国人给美国人一个战略跳板,也就是大不列颠岛,在这上面停放大量战略轰炸机,对德国本土实行战略轰炸,战果斐然,但是损失也大,为什么德国人的反击特别凶嘛,而且德国空军也有一批优秀的截击机,你比如说著名的梅262,这就是一款专门应对盟军轰炸所设计的一款截击机。
所以说当时在轰炸如果本土的时候使用的是b17空中堡垒轰炸机。这款轰炸机它的运载量当然也特别大,但是相比较于后面的一款超级空中堡垒还是有区别的。
由于在这个时代,战略轰炸这个理念刚刚提出来,与之相匹配的战略轰炸机也少的可怜,所以美国方面算是矮个子里面拔尖,选了b17这一款空中堡垒轰炸机来执行他对欧洲的空袭任务。武器决定着你接下来的战争的模式,B幺七的大量服役,也让空中战略轰炸成为了可能,但是想要大规模携带燃烧弹进行空袭,显然有些不切实际,为什么?携带的数量有点少!而且燃烧弹同比较于普通的航空炸弹防御的手段更加简单一些,也更加有效。所以一般来讲,面对欧洲牢固的防空设施,以及出色的防空部队,b幺七携带的都是航空炸弹,准头好,而且,更加有效。
但是在面对日本的时候,这一些情况发生了改变。首先第一点,日本根据美国将近一年多的时间的战略轰炸,(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其防空力量已经大大降低,少有的防空力量,比如说神风特工队,日本人不到决战时刻是绝对不会使用的,幺二点日本人的防空设施比较落后,日本人有大量的木质结构建筑,很显然,火攻更加符合实际的战场需求。
就在这个时候b29超级空中堡垒开始服役,这个时候美国人看到了一些希望,一开始的时候在拿下塞班岛以后还是让b29超级空中堡垒携带航空炸弹去轰炸日本东京,但是收效甚微,日本人分成很多的小手工作坊,将这些武器分散生产,然后再统一集中到大工厂里面生产出来,这样的话空袭的时候就没有重点目标,而是选择一个大的区域的覆盖,这对于航空炸弹来讲,有一些力不从心。
所以在美国的空军司令李梅上线以后,根据目前的情况,他作出了以下判断第一,日本方面已经缺少或者是根本就没有防空里的,所以轰炸机上面的某些不必要的设备,比如说自卫设备可以全部拆掉,到了战争后期,有的轰炸机甚至把他唯一用来防身的尾炮都给拆掉了。
第二,日本人他的大多数建筑为木质结构,所以使用燃烧弹效果更佳,第三点,所有飞机全部贴住地面,执行贴脸近地面轰炸。
这么做的结果造成3个效果第一,轰炸机本身的携带数量和携带的重量大大增加,从原先的只有十几吨,一下子提升到了20吨左右,大大提高了飞机的载弹量,第二个效果,由于轰炸机选择在夜间贴脸近地面轰炸导致。东京城燃烧的时候,向上冲起来的火焰打飞机的机腹都给熏黑了。第三个效果,如果不是李梅下令日本天皇还有点用场,恐怕日本天皇早在这次轰炸里面就被燃烧弹烧毁在了火海里。
总之,通过战略轰炸日本人的军工产业,彻底进入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大量的城市人口迁入乡村,无数的人在这场火灾里面丧生,或者是收到了永久性的创伤。
但是还是那句话,原子弹之下无冤魂,相比较于中国无辜死亡的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来讲,日本人的这点儿代价有点儿太低了!加之战争结束以后,日本人部分高层并没有真正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安倍晋三军国主义的亡魂依然还在那里,鬼魂作祟,这场大火早就已经不知所踪了。
漩涡鸣人yy
民用建筑质量没法比。柏林及其他大城市是砖石结构。日本是木制结构。轰炸德国用重磅炸惮。李梅炸东京用的是汽油和燃烧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