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用一句話總結《道德經》的精髓,你會用哪一句?為什麼?

道一智慧


我當然會用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句話才是《道德經》的精髓!


“道可以說得清楚,那就不是恆常的道; 概念可以說得清楚,那就不是恆常的概念!”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道理,知識,概念,都是人對客觀世界的描述,所以總會有時效性,有缺陷。


因為我們是人!科技水平不同,知識的發展程度不同,對客觀世界的描述就會不同,所以“無常道,無常名!”

比如200年前,人民總覺得牛頓構建的物理學體系已經非常完美,結果100多年後,愛因斯坦就提出了相對論,重新構造了物理學體系;


這就是因為人的科技水平和知識水平提高了,能觀察到更多以前沒能力看到的東西,所以能發現之前權威理論的缺陷!


而且客觀世界也是在不斷變化,人民對客觀世界的描述也在不斷變化,這個年代奉行的真理,可能100年後,就是歪理,所以沒常道!


而我們描述這個世界,是語言,文字等,本身就會有缺陷!

比如,什麼是月餅?用文字,語言是其實也只能描述月餅的部分特質!


當你用口吃月餅時,體會到的感覺,會與文字描述有所不同感覺,這就是所謂的”無常名!“


《道德經》大部分的內容都是說世界是變化發展的,我們應該像”水“一樣,靈活順應變化,根據變化不斷改變!


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對主要內容最好的總結,


所以我會用這一句話總結《道德經》的精髓!


精思書社


吾用一句話總結《道德經》的精髓,可以這言論吧!精心求道,道在人為。

對於當今社會上人們來論,致富有道,幸福之道。對國家來論是,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莊大道!......等等,都與道有關,很顯然《道德經》的精髓就是“道”!



“道”從開始的有形道路,逐漸演變成無形的道理,道德。“道”的內函越來越豐富,有道路,途徑,方法,思路,準則,規律,學說,言論等函義。

老子的“道”就是思悟的大道,認識天地萬物,自然生命的方式方法之道,是天地萬物,自然生命的原本之道,運動變化的規律之道。

老子的言論是樸實的道理,有根有據,說出了人的本性,事物的本質,就是“道。無論是高層人士,還是平民佰姓都是從“道”中來,到“道”中去。

顯然這個“道”其中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就人道來說就是“見素抱樸”的為人之道,“以柔克剛”的謀事之道,“復歸嬰兒”的養生之道,“無為而治”的管理之道等。

《道德經》精髓就是“道”。讀懂這個“道”,完全可以改變人生命運之道,獲取人的心靈安慰,心靈之美。同時打開人生智慧,人生幸福的大門,倡導《道德經》的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水平,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進步!


劉夢輝1445414400581


我只是淺讀,沒有文人理解的深透。要總結《道德經》的精髓離不開“道可道,非常道……”,為什麼?老子是第一個把“道”作為哲學範疇提出和加以闡釋,論證的思想家。“道”是宇宙的本原及萬物運行的規律。“道”是物的自然法則。“道”是萬物的本質,它通過自己的屬性“德”而顯現。而且內在於萬事萬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現它的屬性,也就是表現了它的“德”。天道如此,人道亦如此。在人生現實問題上,“道”體現為“德”。如:有一章所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用我們今天的話可以理解為,識別他人的人可謂是智慧,瞭解自己的人可謂聰明,戰勝他人的人稱為有力,戰勝自己的人稱為剛強……,老子《道德經》的學說,思想及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後世每一個人的心目中。不讀《道德經》,就不知道中國文化,也就不知道“人生真諦”。





不忘初心13653324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依照大地的法則來生存,去承載萬物。大地要遵從天的法則包容萬物。上天要遵從道的法則,不加干涉自然運行。

寧宙間有三大。天,地,人。人居其一,人要想順利的走完短暫的一生。也要符合道的法則。人,活著則有用。死,則無用。擁有健康的身體是最重要的。該休息時休息。該勞作時勞作。人到晚上該睡覺時卻熬夜,這是違背自然的,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夏天是炎熱的季節。該冷則冷。該熱則熱。而你卻整日在空調房內。也會對身體有害。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這個現實是讓你接受它,適應它,遵從它,適者生存。這就是道,這就是自然。

符合於道的生存,不符合於道的就會滅亡。




過客ABC123321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由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老子所著。據說是因為老子騎青牛,西出函谷關,為關吏尹喜留下的5000字,後世稱之為《道德經》。

全文雖5000字,從字數上看,的確不多,但是從內容上看卻是廣博精微,尤其在哲學的辯證法上的貢獻更是同時期的思想家不能比的。

如果用一句話能指出這本鉅著的精髓,還真不好說,自古以來,多少解讀,多少註解,各有各的精髓部分,如果用一句話來說的話,我覺得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的地位在自然界很重要,很特殊。那麼人們是不是就可以肆意妄為了?做人做事的法則又是什麼?《道德經》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必經之路。這裡的“法”,意思就是效法,學習,遵循的意思。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則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效法自然。“自”就是本身,“然”,就是當然如此。就是宇宙運行的絕對性。

如何效法?人們看到大地生長萬物,就懂得厚重載物,學會包容,學會奉獻,大地包容一切,這是它最大的美德。中國人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這個道理。

道的本身就是自然的生生不息,無窮無盡。中國道家還有一句話,“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一大宇宙”,這句話更是將人身與天地同類了。人們只有懂得了效法自然,敬畏自然,遵循自然,才會擺正人的位置。而不是自封為萬物之靈,對其他非本民族非本宗教的人們,或者其他生物種群進行任意的殺戮,而沒有任何的羞恥之心。


秦川濤哥


《道德經》一書中的精髓之精,我認為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為之精華。書中指“常道‘’可理解為一般的做事方法,反之,“非常道‘’就是非同一般的做事方法,而是特殊的突破性的思維方法。它的手段極新、極異,用“匪夷所思‘’和“不可思議‘’的方法去解決那些根本不可解的問題。如許多人遇到困難後,會苦思冥想卻不得其解。如果運用“非常道‘’的智慧從常人想不到的方面去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學點逆向思維,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就會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會擁有快樂而成功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之路能增添幾縷色彩。


天翼用戶29856


就是“道法自然”這一句話。它是老子先聖“道德經”中的二十五篇的一句話。老子在這二十五篇中講:“……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二十五篇,老子把人拉到與地,天,道並在一樣偉大,崇高平等的地位。……老子且告訴誡作為“人”的生命法則:“人法地”。……作為在地球人間的與“道,天,地”平等的”人”,要“人法地”???那老子是告訴我們“道法自然”,:為什麼要法“地”呢?這“地”是有什麼好“法”?學習“遵守”的呢?下面我們就好好研究觀察這個偉大的:“地”是什麼呢。大地上有:“無盡的土地山川嶺脈,更有大江湖湖海”。這個“地”太了不起了,一個人要是能像先聖那般“知行合一”:“法自然”,人學會在大地的“百納海川”的胸懷,人就可以從:“井底之蛙”的視野小我,上升為“襟懷天下”君子情懷。人如真正:“理解道法自然”,學習自然的偉大品格,就會發現,可以學習偉大自然界的物質有著許多高貴無私品格,如就拿大地上的雨林及萆原或湖泊大海,大地母親是無私的,大地母親對萬種生靈動植物從小到小鳥,小蟲小魚小蝦到大象,鯨魚,從小草,竹木乃至大柏巨彬樹。大地母親都是給予生存的機會與環境。……我們再來“法”.學習自然界天空上的:“太陽,月亮”,太陽對萬物生靈在時間長河中自古至今無私免費照耀大地萬物生靈……話一千道一萬,原來老子:“道德經”中的“人法地”的核心就是讓人們學習腳下頭項的大地母親與天空的情懷與品德。學習“自然.”,人要“敬畏自然”.“自強不息,人當自助”人要學習大地母親自然“海納百川”“胸懷天下”,“與人為善”,“要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總之老子:用“道法自然”.這四個,不僅讓人去觀察自然.瞭解自然,敬畏自然,珍惜時間,珍惜生命,寬容心態對待社會與他人,要是真正接近悟懂“自然大地母親”,“並且用一生命去“知行合一”“克己復自然”,這個人就可以成為有“天地偉大品格”光明磊落”蘭玉冰心之君子。讓我們再向我們偉大哲學聖祖老子在其千古名篇:“道德經”中只用:“人法地”仨字,舉起人類智慧火炬,照亮了華夏數千年以至人類智慧大路,從哲學意義的講述了東方“認識論”,“方法論.”“動運發展觀”的智慧。老子用“道法自然”哲學金梯讓中國幾千年的文人智者登上:智慧邏輯哲學的“珠穆郎瑪雪山之光明山頂”。“道法自然”,是東方智慧的偉大哲學,減法智慧的核心概括,是東方智慧精諶理論的歸納表達。


呆念想


《道德經》看似深奧,其核心思想卻很簡單,只需要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世間規律謂之道,依道而行便是德。

稍微說詳細一點就是:世間萬物運行的規律稱之為“道”,萬物依道(尊守規律,按規律辦事)而為便是德。簡而言之,就是提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道德經》洋洋五千言,就是從不同角度來闡述上述道理。

《道德經》的道德和我們平常所說的道德有所不同,它指的是萬物的道與德,非個人之品德。

明白了這個,就明白了《道德經》的終極要義:人應該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同息共存,此乃人類之幸,也是萬物之幸。



大理的雲下時光


大道至簡,悲天憫人。順乎規律,合乎道理。尊重本性,順其自然。法乎惡人,理乎善者。以規則理順關係,以契約維持和諧。治大國若烹小鮮,舉重若輕,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可妄為!亂世用道家治國,必生效果,與民為善,休養生息,讓利於民,民穩國固。


文學者277


 老子道家哲學的最核心的精神是道法自然!

一部道德經,洋洋五千言,卻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大智慧。它是關於中國文化、中國思維和中國哲學的百科全書。道德經中闡發的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鮮明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哲學思維,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美學、心理學等。

可以說,道家文化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性格;

可以說,沒有老子的道家學說,中國半個文學史將會黯然失色。

沒有老子的道家學說,中國歷史上將會失去一個偉大的莊子,失去魏晉時代那些張狂的、痛苦的魏晉名士們,失去像嚴光、陶淵明那樣的淡泊自守的隱士,失去仙風道骨的李白,失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蘇東坡,失去了一大批在順境中淡薄、在逆境中不失志向的知識分子。

沒有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國文化將會黯然失色。所以,道家哲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大廈的根基。

老子在出關之前著作的道德經,他的核心思想是道,那麼道如何為人類社會、為人類自身發展起作用呢?這是道的體用一體的問題。道為體是說道的終極意義,它是宇宙萬物的生成者、支配者,是萬物的總根源,它超越萬物而獨立存在,但它又體現在世界的任何方面。人既然是大自然的一員,人的發展當然就應該遵守道的自然法則,在道的規律的支配下發展,這種哲學原則叫道法自然。

所以,如果讓我說道德經中最為重要最為核心的一句話,我將會說:道法自然。

這段話的原文是這樣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段話的大致意思是說,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說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遵守自然規律的。也就是說,道法自然,其實是遵守自然之道。

這個道的含義非常豐富,既包括自然之道,也包括社會之道,更重要的是,它是指導我們做人處事的為人之道。

在道德經中,道的內涵是多樣的。好玩的國學認為,最起碼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

第一,道中包含了矛盾對立和互相轉化的思想。老子認為道是無,而世界是有,有是從無中產生的。事物之間是矛盾對立的,比如有和無、曲和直、喜與悲、美和醜、上和下等,在矛盾對立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事物將向他的對立面發展。這種矛盾對立的理論,老子叫做”反者道之動“。這種思想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是一種大智慧。老子告訴我們,當你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也一定要想到,也許你就有喝涼水都塞牙的時候,相反,當你的事業失敗徹底陷入低谷的時候,也許你很快就能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刻。只要你堅持住,會有改變的一天。這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

第二,道起作用的方式就是無為,它不會去特意干涉什麼,道是沒有情感的,它只是按照自身應該具有的那種方式去行事。這叫做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啟示我們,生活中的種種,也許就是它本來的樣子,我們不要去幹涉他,就讓他按照自然而然的存在吧。這種哲學運用到生活上,就是順其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活中有陽光燦爛的時候,也有暴風驟雨的時刻,有春風得意,也有失敗消極,這些都是自然之事,我們應該做的,要像自然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淡然待之。這就叫做清靜無為的生活。

第三,道是柔軟的。而柔軟的東西可以戰勝一切。老子說上善若水,就是說我們要學習水的精神,謙虛、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寬闊的胸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們要以柔克剛,要不爭,要不敢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銘就是充滿了無為和不爭的精神。老子說,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我們要注意,不敢為天下先,並不是一種消極的退縮的人生精神,相反,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積極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說的不敢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爭,那麼世上就沒有人和你爭,這樣你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這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老子還主張示弱的哲學。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

意思是:

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覆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甘願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

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我們即使有很強大的能力,但是也要謙虛退守,做一個低調不張揚的人,而不是整天吆五喝六、大金鍊子小手錶,一天三頓吃燒烤的那些貌似很強大的街頭混混黑社會。

當然,老子的思想還有很多,比如他的無為而治的政治思想,他的軍事思想等。就不多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