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南方妹纸


这是一个很有哲理的句子。符合辩证法。你想当学霸,可能就会失去一些童年的快乐。你想当世界冠军,可能会失去健康,那些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受到全国人民和国家的认可和尊重,但却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机会。你把身心全部投入在事业上,可能你就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美好时光。

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这就看你自己认为失的应不应该,得的划不划算。看你怎么看待生活。有些人太想成功,或者太想一夜暴富。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达到目的,甚至采取不正常的,极端的手段达到目的。比如偷窃,或诈骗。可能他暂时得逞了,但将来不行定在某个时候他的恶性被揭发。最后锒铛入狱。所谓小偷不打,三年自招。

那些因吸毒而永远离开人们视线的明星们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他们为了在舞台上光彩四溢,不惜用毒品来让自己兴奋,博得观众的掌声和他们口袋里的钱。结果事情败露,最后失去了一切。有些人我们真是感到惋惜。

其实凡事都应该权衡一个度。这个度掌握好了,你的生活就是平衡。得与失都不会走极端。小失不伤身,大失不丢命。小得能温饱,大得能济世。老子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应该像太极的阴阳鱼。始终处于平衡的状态,那才是理想的人生。得与失恰到好处。



散木17


凡有一得,必有一失,这是老天爷操控的结果。老天爷在咱们头顶上,喝着茶水摇着大蒲扇,睁一眼闭一眼地看着咱们呢。

我以前的企业有个小部长,负责购买单位春节购物券发给大家,那种券有中奖活动。那年,当她把购物券发给大家后,就有人说她中奖了,奖金2000块钱,跟她一起发券、狗打连环的同事也替她吹嘘。

大家都在背后嘀嘀咕咕:“他们负责发券,自己却中大奖,太幸运了吧?”树林里放屁——臭qiao(鸟)。就在她领完奖金后,从三楼财务室下楼回一楼办公室,“咔”脚崴了,后脚跟朝前了。

跟她一起发券的两个同事,急三火四地跑上去,急三火四地把她送到医院。最后,急三火四地花了2000块钱,把后脚跟拧了过来。大家背后又嘀嘀咕咕:“她就不该得这奖金”。

有明白人说:“老天爷成天在上边没事干啊?下边谁该得谁不该得,他看得一清二楚的。”


0大木瓜0


都是傻人骗精人的话,都是狗屁!

举一例: 某君夫妻辛辛苦苦打工攒20万,已看好房,准确付首期,住新房,结果,很不幸来一场大祸,变成穷光蛋。钱没了,房没了,夫妻争吵,哭的哭,孩子受骂挨打。他们失去了金钱,失去了房子,失去了幸福。按你们的逻辑 ,他们会得到什么补偿?得到40万?

再举一例:我朋友,夫妻俩,生一儿子,24岁了(因为是国家政策原因,是独子),刚参加工作,是公务员,全家高高兴兴。结果,忽然去世,父母哭得天昏地暗,三年了,都没办法恢复过来,满头白发。现在要生,也不可能了。

你们说,他们失去了,可得到了什么?

退一百步而言,就算得到了,能相等吗?能扶平他们的伤痛吗?

前年,北大美女章*莹去美国进修,不幸被歹徒侮辱、杀害,至今尸首未见,凶手未伏法,父母伤心断肠。

你们去对她父母说,不怕,“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有一失,必有一得,你们会得到幸福的。看人家不把你们乱棍打死!


手机用户51646388279


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

这句话本人理解是能量是守恒的,包括有形与无形。

举例1:我们渴望地里收成比别人家好,同样的土壤与气候条件下,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体力去管理。也就是勤劳换来物质丰富。读书也是,工作岗位上的多劳多得同理。这是最简单的得失理论。

举例2:一个家庭,想让男人事业有成,有车有房,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琴棋书画各种球,外教舞蹈编程的,就要忍受男人在外无休止的应酬,加班,出差,把家当旅馆,回家还是电话不断,永远处理不完的事,这就是有所得必有所不得。同样反过来,想要这个男人照顾家多一些,必然就是牺牲了他在事业上奋斗拼命竞争的时间,想在家舒服点,就别去和别人攀比回来抱怨了。得到是物质,失去了精神,所以得失也是有形与无形中的转化。

举例3:人聚财散,财散人聚,也是这个道理。带领团队做事业,把团队的利益都化为己有,必然最后只剩孤家寡人,好比纣王,为一己私欲,夫人,子女,大臣全失去了,唯有妲己一人,最后连妲己,自己,江山都没了。也就是有些得带来的是更大的失。反过来有些失带来更大的得。比如马爸爸的事业,整个阿里体系,马爸爸所占的比例非常少,但是付出和精神地位有目共睹,舍得越多,方向正确,努力正确,都是为了更好的得。努力不对,得也是失。

举例4: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空气与水无染了,但是经济水平提高了,我们再用经济条件去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再去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这就是不同时期,为了满足不同需要,有时必须要这样得,也必须要这样失,得失并不是都可以选择。只有大局和共同的需求。

例子很多,延伸到今天的热门话题,武汉这个城市,现在的抗病第一线,如果说始作俑者是吃野生动物,那么不也是没有离开一得一失吗?为了饱口福,却牺牲的健康,牺牲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社会担忧和社会恐慌,这一得与一失,平衡吗?但是经过这件事,换来的是大家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对社会资源的崇敬,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则失而又得了。

所以古人讲,别在意一时的得与失,要从长计议,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的做得与失,有所为有所不为,只不过得什么与失什么,都是为了满足当下需求而已,这个需求有自私的,也有无私的,有利己的,也有利他的!





茶入真知


这道题很适合人生哲理,人无全美很难做到有得不失无失有得,有一得必一失,有失必有一得不计失得是自己安慰自己平衡自己的心态,所谓事业金钱权威名利都来之不易,现实存在得失不平衡,为了成就自己忍受孤独舍得放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许多科学家为祖国作业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为了追求一个又一个卓越目标造福人民,可是他们失去了家庭温暖和亲人的陪伴,他们成功很让人敬佩,他们的心酸就很少人知道,现在国防实力强了,人民生活好了,首先感谢新老一界的科学家,为人民作出默默无私的奉献,向新老一界的科学家致敬

许多人民子弟兵他们奋战在祖国的第一线,他们的付出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安居落业,有了他祖放心有了他们人民放心,舍得失去的是从小宠爱自己老母亲和亲人的陪伴,把青春奉献祖国的第一线,

许多农民工为了养家糊口,含泪告别故乡,忍受孤独寂寞为了赚钱,一年只有一次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有多少心语淹没在心里,有多少苦中独自承担,赚的是钱失去许多比钱更美好的东西

要怎样去理解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忠义很难两全,有得必失有失必有得,古人也舍不得娇妻做不了好汉,


平安就好177286358


也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啰!这个好理解噻!比如说留守儿童,父母们为了挣钱,无奈地把他们留在了老家。钱是挣到了,可却失去了和孩子亲近的机会。好多留守儿童和父母重聚以后,会表现得叛逆、冷漠和郁郁寡欢,就算父母挣钱在城里买了大房子,可孩子住在里面还是不快乐,因为他们感觉不到父母的爱……这恐怕就是“有得必有失”吧!又比如,一个坏人在和兄弟姐妹的遗产争夺战中,穷尽手段、翻云覆雨,用不光彩的手段占尽了便宜。看上去的确是他(她)得到了金钱利益,但却失去了亲情,最后他(她)能够品尝到的只有众叛亲离的孤独。这样的例子我身边有,最后那个人的老婆去世以后,儿子在外地打工音讯渺无,他百病缠身,一个人孤零零地过日子,又想和兄弟姐妹们来往了 ,可惜没人理他……这恐怕也是“有得必有失”最真实的写照了吧!


凤146983974


这是宇宙间的法则。宇宙和人间诸事,都是有轨迹的,都是神定好的。对人身来说,从出生,到死亡,你的喜怒哀乐,财多少,官多大,是有定数的。人间是没有所谓“巧合”的。但“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有些人不安于现状,就会通过一些不正的手段,巧取豪夺。也就是说,不是他的,他得到了。而本是那人的,却不属于他了。那么,神会通过什么手段来平衡这些事呢?就是人间的灾难。小恶小惩,会有疾病,丟钱,被小偷,摔一跤造成骨裂,等等。大恶大惩,得场大病,出车祸,遇意外,等等。

但人们发现个问题,有许多恶人小人作恶多端,但却没有遇到这些灾难,反而活得顺风顺水。这和人间的法有关系。因为人间法大多是“来世报”,这世作恶,下世报。


古往今来之传统


楼主好!“得失话题”是面镜子,能映照出大千世界和人间百态,深广无穷,暗藏奥妙。你知道表面意思,应是想得到更新特的见解,下面展开话题,简析几句,供参考。

【1,“得失”的特征】

主要有六个:(1)是一种矛盾,即内涵指辩证法。(2)是一种规律,即内涵指人生不变的法则。(3)是一种变化,即内涵指时空的转换。(4)是现象,即内涵指事物的特性。(5)是无序,即内涵指人不能主宰的力量。(6)是认知,即内涵指人的心理感受。

【2,“得失”的含义】

通常从17个角度解读:(1)哲理视角,即看做道义的尺度。(2)利益视角,即看做价值的守衡。(3)感情视角,即看做情绪的起伏。(4)对立视角,即看做竞争的结果。(5)命运视角,即看做吉凶的征兆。(6)智慧视角,即看做事理的感悟。(7)苦乐视角,即看做祸福的转化。(8)态度视角,即看做“我与世界”的关系。(9)因果视角,即看做宿命的必然。(10)系统视角,即看做“一体的两极”。(11)教育视角,即看做无言之师。(12)生死视角,即看做存在的起始。(13)科学视角,即看做理化等学科的研究现象。(14)圣贤视角,即看与鬼神互动的结果。(15)儒家视角,即公私的境界。(16)道家视角,即“道”的天然属性。(17)佛家视角,即人心的错觉。

【3,“得失”的原因】

世间只有圣贤教育能揭开“得失秘密”的真相,主要结论是四个:(1)是人的宿命决定的。认为人生历程小至一个念头,大至成为帝王,都是无量的前世善恶累积而成,有怎样的前世,就有怎样的今世。悟到这个真理,将不会被“得失的偶然性”迷惑。(2)是怨亲的聚会。不论是人际关系的得失,还是名利物事的得失,本质都是“敌我关系”的顺逆变化。利于自己的是“得”,害于自己的是“失”。前世和今世的冤家相遇,互失;前世和今世的亲家相遇,互得。同理,“得失”的大小也由怨亲的程度决定。悟到这个真理,人能生平等心。(3)是人心决定的。人愚,“得”也是“失”;人智,“失”也是“得”。人公,永“得”无“失”;人私,永“失”无“得”。人贪,见得失;人义,不见得失。悟到这个真理,人能掌控“得失”。(4)是人欲决定的。人能知足,常超越于“得失”;人不知足,常困厄在“得失”。换言之,“得失”都是欲望的符号,人若无欲,“得失”何在?悟到这个真理,人能成圣。

【4,“得失”的暗喻】

主要有四个,常被人忽视:(1)是无形大道对人的教育方法。愚人无视而苦,智人觉醒而乐。(2)是鬼神的忠告。人的“得失”背后都有鬼神暗中操控,“得”未必是福,“失”未必是祸,“得失”的相互转换神秘难知。庸人喜“得”,君子喜“失”;敬鬼神者患“得”,昧鬼神者患“失”。(3)有时空性。“得失”是同时的,这种铁律永不消失,只有时间上的“三世差别”和空间上的“十方差别”。人“得”时,“失”在暗处;人“失”时,“得”在暗处,故人不必侥幸于“得”,也不必忧虑于“失”。报应不爽,只欠时机。(4)是一种虚幻的自作自受。人有“我”的念头,就有“得失感”;人有“贪”的念头,就有“得失感”;人有“求”的念头,就有“得失感”;人有“私”的念头,就有“得失感”。反之,人若“无我、无贪、无求、无私”,一念之间就跳出“得失”的牢狱和枷锁,超越得失了。

【5,“得失”的性质】

对普通人而言,是三观问题。“得失时”是提高智慧的机遇,是命运变化的紧要关头,是祸福降临的时刻,是自罚或自觉的玄关,是人生境界的考验。在生死高度看“得失”,人大智;在公私高度看“得失”,人大慧;在反省高度看“得失”,人大彻;在圣教高度看“得失”,人大觉。

【6,“得与失”的关系】

主要有四个:(1)得=失。人愚,“得”变为“失”;人智,“失”变为“得”。(2)“得失”被欲望推动。欲望是“得失”的放大器,欲越淡,“得”越大;欲越盛,“失”越大。(3)“得失”是自奖自罚。人顺道,则“得”;人违道,则“失”。(4)“得失”的程度常不对等。智者掌握命运,得>失;愚人迷失命运,失>得。

【7,评价“得失”的方法】

主要是六个:(1)见“得失”而不自省,人惑。(2)趋“得”避“失”而不自觉,人难。(3)心有“得失”,人祸。(4)患“得”患“失”,人蠢。(5)无心而无“得失”,人圣。(6)大心而忘“得失”,人贤。


本然堂讲席


志在成功不入梦,慧适人间不信仙。 人生虚无,岂能百般如意,不必追求,上天的恩赐,不要依靠,朋友的帮助,不要祈求,菩萨的保佑,什么一失必有一得,一得必有一失,快乐不是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是靠自己内心的坚强。一个人只有心存美怀有德立有志,才能看的到窗外的美景天上的彩云庙里的菩萨,上天的恩赐只是那些不知有无理由的传说,文化贤人的美文美句。朋友的帮忙帮得了你一次,帮不了你一世。菩萨保佑,只是从古至今一种传统式的祈求 ,也没有听说过今天烧香明天病好明天求佛后天当官,人只有打开心扉树雄心立壮志,真才实干,智于正能,慧于进取,实于成功,这就是人生中的一得必有一得天天可得永不褪色的经典微笑。


谭诗诗689


这句话对平衡心理有很大的作用,不因为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遭遇到失败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是坦然面对,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凡事都能想得开,“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困难失败面前,不至于灰心丧气而破罐破摔,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树信心,就能够摆脱困境、迈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