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用船只排水量可以达80万吨,而有些航母只达到11万吨?

归葬连山


目前世界最大的民用船只,是超级油轮诺克·耐维斯号,满载排水量超过了80万吨,船长458米,载重56.5万吨,这艘船原来叫做“海上巨人”,开始是一名希腊船东出资,后因经营不善,转卖香港船东董浩云。而美海军的“福特”级航母,是全球最大航母,也是全球最大的军舰,“福特”级航母舰长332.8米,标准排水量为10万吨,满载排水量高达11.2万吨,体积足以碾压其他军舰。

不过,如果和民船比较起来,“福特”级航母却是典型的“小巫见大巫”。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只是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PreludeFLNG,它的船长489米,排水量高达60万吨。在它之前,全球最大的船只是“海上巨人”号邮轮,它拥有458米的舰长和大约82万吨的满载载重量。即使不列举这些超级巨无霸,目前也能够随随便便找出排水量超过20、30万吨的原油运输船、散货船,它们的排水量同样轻松超过最大的航母。

一般来说,航母排水量越大,航母有效空间越多,能够搭载更多的舰载机,能够更大程度发挥舰载机作战效能。那么,航母为何发展到10万吨阶段就止步不前了呢?

限制航母拥有更大吨位的主要因素就是航速问题,上面列举的这些民用船只吨位的确巨大,运载能力的确很强,但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航速低,只有10~15节,也就是18~27公里/小时,航行速度非常有限。而对于军舰来说,为了能够尽快抵达作战海域,航母等主力军舰的最高航速要求均超过30节。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在30节航速以上的要求下能够做到的最大吨位舰艇大约只有10万吨。如果想要继续提升吨位和速度,需要花费更多的空间和资金装备更大的动力系统,但这样一来吨位增大的空间又被增加的动力系统占用,可能会得不偿失,乃至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困境。

其次,航母作为一种高性能,高价值,高水平的军舰,本身造价极高,建造周期很长,继续增加吨位将让航母的建造工作面临更多的风险,服役后也不利于分散作战风险,毕竟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建造三艘十万吨的航母显然比建造一艘三十万吨的航母更加具有吸引力,前一种选择的作战效能明显更高。就现阶段来说,在大约十万吨排水量的限制下,通过升级舰载机、加装弹射器和拦阻系统,足以让航母拥有比较合理完善的作战能力,让航母在作战效能和建造使用费用之间取得较佳的平衡。


科罗廖夫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军武视界,欢迎关注。

航母是人类历史上体型最庞大的水面舰艇,它与民用船只的使命也完全不同,抛开民用船只不谈,就军用舰艇来讲,各类舰艇都有明确划分,航母可以造成上十万吨的巨舰,可你见过哪一艘驱逐舰、护卫舰、综合补给舰,亦或是两栖船坞登陆舰的排水量超过10万吨?归根结底,上述舰艇与民用船只一样,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明明没有必要把船造那么大,却非要那么做,不是画蛇添足是什么?

最大航母与最大民用船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航母以及最大的民用船只。就航母而言,各国现役航母排水量最大的当属美军“福特”级航母,其满载排水量达到11.2万吨,接下来,就是美国数量最多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了,它的排水量也达到了10万吨。

至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船只,这顶桂冠被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前奏”号浮动船摘取,它的排水量达到60万吨,长489米,宽74米。而所谓的80万吨民用船只也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在新加坡注册的诺克-耐维斯号运输船就创下了满载排水量82.53吨的纪录,只是载重,诺克-耐维斯号就超过了56万吨。令人可惜的是,这艘人类历史上体型最大的船只却于2010年被拆解。

打造特大型航母在技术上可行

那么,如果要研发排水量达数十万吨的航母,是否可以成功呢?不得不承认,随着科技发展,打造更大的航母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就船体而言,现在的水面舰艇都采用了模块化建造的方案,更大体型的航母无非就是多生产几个模块,增加一些组装工作而已。至于航母上的各类电子、雷达、武器、动力系统则更不是什么难事,原本成熟的系统只需要多添加几套,并进行联动即可。既然如此,各国为什么不造数十万吨的航母呢?

特大型航母不实用,无法满足现代战争需要

还是那句话,航母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造出那么大的航母,其“性价比”是否划算?特大型航母优劣势有哪些?这些问题统统都需要考虑清楚,否则,制造数十万吨的航母就只是空有辉煌气象罢了,笔者认为,数十万吨的航母显然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成本问题,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达到将近50亿美元,加上航母服役期间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一艘航母的花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10万吨级的航母尚且如此,数十万吨的航母又将如何呢?况且,美国在全球都有军事基地,其航母打击群往往是处理地区局势的急先锋,有十几艘核动力航母就够了,干吗还要打造数十万吨级的特大航母呢?

第二,动力问题,航母体型变大,必然需要更加强劲的动力,按现阶段的情况分析,短时间内提高动力技术毫无可能,因此,只有增加反应堆或者燃气轮机的方案比较可行。可就算这么做了,航母的操作过程更加繁琐不说,如果一艘数十万吨级的航母,其航速只有区区13节(诺克-耐维斯号就只有这样的航速)又能怎么办呢?军事态势瞬息万变,一艘航行如牛的航母显然不适合现代战场。

第三,规避风险,航母虽然强悍,但它终究是一个“海上飞机场”,其进攻性主要体现在舰载机方面,至于防御工作,则由航母打击群配属的其他各类舰艇完成。对敌人而言,打掉航母便可轻易瓦解一支航母打击群,因此,国际上不乏针对航母的“杀手”级武器。虽然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可以达到上百乃至上千公里,但面对高速度饱和突防,其防御系统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试想一下,你打掉我一艘10万吨航母,我还有若干艘,可如果我只有1艘数十万吨级航母的话,被击沉岂不太亏,鸡蛋始终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事实上,各国还真提出过不少特大型航母方案,例如,二战时期盟军的200万吨“冰航母”计划以及某国的50万吨级浮动航母计划。这些方案实施起来真没有多难,之所以没有研发,一则没有必要,二则,它们就和参谋部制定的各类推演方案一样,大都只是压箱底罢了。------欢迎点赞、关注、评论!


军武视界原创,严禁搬运或抄袭,违者必究!


军武视界


现在最大的航母大家都知道,世界超级航母也只有美帝可以建造出来,那就是福特号航母,其排水量约11.2万吨,超过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

人们不尽要问,既然超级油轮都可以造那么大,为什么不建造更大的航母呢?听小编从以下几方面慢慢分析。

1、用途不一样。航母是用来打仗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最重要的海军装备。说到军事用途,航母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性,现在的军舰一般都可以达到30节以上,大家都知道,船舶越大,兴波阻力越大,如果把航母建到50万吨以上,20节航速都很难达到,牺牲了机动性,对其作战是很不利的,航速太低更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降。

2、航母结构复杂,装备繁多,还要携带舰载机,建造的太大,对航母的强度要求会更高,而且受弹面也会增加,很容易让敌方锁定目标命中。

3、建造特别巨大的航母,虽然能多带舰载机,但因为呆板、笨拙,影响协同作战的能力。

4、航母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舰船,通过性很重要,世界上海上军事要道必须可以通行,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太大了很难找到停泊的港口、泊位。

小编认为,航母虽然还可能造的更大,但一般不会排水量突破太多。

支持原创,各抒己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心有灵犀73024986


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是美国最新的福特级,满载排水量为11.2万吨,之后就是美国的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80万吨航母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约7艘福特航母或8艘尼米兹级的总和!

目前世界范围内排水量最大的船舶,是一艘由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浮动船:前奏号,该船长约489米、宽74米,满载排水量约为60万吨,上图看起来是不是超级巨大。

但前奏号并非人类历史最大的船舶!在此之前,一艘新加坡注册的大型原有运输船“诺克-耐维斯号”,其拥有82.5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吃水深度达到24.61米,船舷宽68.86米,全长458.45米,载重可达56.47万吨。这是世界上人类制造的最大船舶;不过,该船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被拆解。

所以从“前奏号”和“诺克-耐维斯号”的例子不难看出:人类的工业水平是有能力建造数十万吨,甚至达到100万吨的巨船的,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理论上来说,100万吨的航母被建造出来问题都不大。

比如前些年热炒的浮动海上平台,南海岛礁不是建设困难吗?用这样的50万吨浮动平台来提供保障,预计速度能达到14节,可以座沉岛礁上,但是现在看来对于基建狂魔来说是不需要这个东西的。

还有战争历史上可是有人提出建造200万吨航母计划,排水量二百万吨航母是什么样的概念?那是20艘尼米兹级的排水量,而且不是钢铁航母,而是“冰航母”,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商船被德国U艇狼群战术夜袭,仅仅商船就高达86万吨葬身海底,这严重阻碍了盟军特别是英国的后勤物资补给,因此一个大胆构想浮出水面:利用北极庞大冰块建造一艘高达200万吨的浮动“冰航母”。

出人意料的是,紧急的形势让丘吉尔、罗斯福等人都接受了这一构想,并且很快连设计图纸都画出来了:舰长约600米、宽150米、高度110米、甲板厚度达12米、总排水量200万吨。为了保证航母航行,还设计了强大的动力:26个螺旋推进器!但是可惜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技术瓶颈无法解决而搁浅了!

相比二战,如今不论是工业水平还是材料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甚至现在都采用模块化生产,生产效率不存在问题。但问题的重点在于:百万吨级的航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需求?

毫无疑问,航母主要的战争定位就是“移动的海上机场”,如果仅仅考虑海上移动机场问题,当然是飞行甲板越大越好;但是大带来的毛病是动力要求太高,成本太高,如果现在的动力只能满足100万吨航母像蜗牛一样的爬行,那有有什么用?从美国开到中东去打仗,航行1年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开了几波了,还打什么仗?

第二成本问题,如果一艘100吨级的航母服役生涯花费抵得上6~8艘尼米兹级,那整个美国只能养1~2艘,全球部署怎么办?维修保养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第三天敌问题,就是尼米兹这样的航母,现在都催生了像东风21D这样的天敌出来,如果100万吨级航母,一定会催生一大堆天敌出来,比如俄罗斯20马赫的高速导弹会不会改进了打这种移动平台,那可是6000公里以上的射程,甚至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末端制导来打航母都划算,甚至都不用改装,就在航母进港口补给或者维修的时候打过来就可以了!

航母作战不光考虑舰载机的能力,还应有的战场机动能力,成本问题以及生存能力,所以,在现阶段的技术框架中航母并不是越大越好!航母是很脆弱的,一枚导弹引发油库大火,在引发弹药爆炸都是常有的事,人类历史上航母被击沉了42艘,英国2万多吨勇敢号被U艇2发鱼雷击中,15分钟就沉没了;日本7万吨的信浓号航空母舰被美国3发鱼雷击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搞不好就是一次自我毁灭,输不起啊!


狼烟火燎


其实目前民用船只的排水量远远不止80万吨,目前还在使用的排水量最大的民船是韩国大宇造船公司制造的一艘名叫“Pieter Schelte”的海底铺管船(海底铺设管道电缆),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0万吨。当然了,因为这是两艘油轮组合而成的双体船,因此它的长度虽然只有382米,但是宽度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24米,长宽比接近1:3,都快成正方形了。

而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强的航母当属美军最新服役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福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11万吨,长度337米,宽度41米,这艘航母不仅配备了黑科技电磁弹射,而且能够同时容纳75架舰载机的起降,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最强战舰!



从以上数据我们也能看出来,最大航母与最大民船的排水量差距达到了9倍之多,那么航母为什么不能继续往上增加排水量,增大甲板面积,并进一步增加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呢?主要还是出于机动性的考虑,福特级装备了两具A1B型核反应堆,能够给航母提供104兆瓦的推进功率,而“Pieter Schelte”号一共拥有8台超大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也达到了惊人的95兆瓦。虽然两者推进功率十分接近,而且“Pieter Schelte”号还使用了双体穿抗结构,但是由于吨位实在太大,最大速度只有保持在15节,而福特级航母则能达到主流军舰的30节左右,如果想要将福特级的排水量继续增加,以目前的动力水平,机动性肯定呈直线下降,到时候真的会成为各种反舰导弹和战斗机的靶子了。


有些人又会说了,排水量增加了,那配置更强的动力装置不就够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可惜的是福特级的排水量已经达到了瓶颈,因为以目前人类的材料学和结构学水平,虽然最长能够制造500米左右的船体,但是350米左右是材料强度的最佳长度,再继续增加肯定影响航母的抗打击能力。那么增6宽度呢?也不行,军舰要跑的快,除了动力强劲,还必须符合流体力学,长宽比不能太小,设计成民船那种圆滚滚的外形,阻力增加太多,也不合适。所以福特级航母基本算是达到了人类军舰制造水平的巅峰,未来如果要继续突破,只能期待材料科技的颠覆性创新了!


军武吐槽君


目前,从世界经贸发展角度来看,造船业的前景还是十分光明的,尤其是高附加值船舶。

图为美国核动力航母

超级海上巨无霸

在世界范围内吨位最大的民用船只当属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该船属于超级原油运输船。

图为Knock Nevis航行中

图为Knock Nevis与其他船只对比图

诺克·耐维斯号(Knock Nevis)最大排水量超过90万吨,是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排水量的9倍,最大载重约为56.5万吨,最大吃水深度超过30米,最高时速每小时30公里,属于不折不扣的超级海上巨无霸。

可惜的是,这艘超级海上巨无霸命运多舛,两伊战争期间被击沉,而后被挪威诺曼购买打捞维修,在航行了15年之后被印度购买拆解。

PS:

民用船只绝大多数都是用来跨洲际运输各种货物或商品,属于经济发展体制下的产物,其排水量虽然巨大但是行进速度很慢,发动机大多采用也是常规的燃气轮机为动力,构造极为简单,与军用船只有本质不同。

航空母舰

图为美国核动力航母

航空母舰是大国名片和综合军力的象征,也是一项国家级系统工程,当前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是美国的“福特”级,排水量约11万吨,被业内称之为“超级航母”代表着世界航母的最高水准,号称“地表最强战舰”。

据不完全统计,二战以来,美国共计建造了200多艘航母,吨位从1-11万吨不等,既然美国可以建造11万吨的航母,那么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建造20万吨、30万吨甚至50万吨的航母直接超越呢,为何还在10万吨以内的范畴来进行突破和建造呢?原因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核动力系统

图为美国“尼米兹”级A4W型反应堆

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突破了大功率核动力系统的全部技术并成熟应用到航母上,那就是美国。

若中国、俄罗斯连10万吨级的航母都建造不出来的话,何谈建造20万吨级以上的航母吗?换言之,技术是关键核心问题。

二、国防预算

从美国和前苏联研发核动力航母可以看出,两个国家都花费了巨额的资金,然而,对于当下的世界各军事大国而言,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花费巨额的军费去突破一个动力系统技术,因为不符合当下国情,对于这类技术能买的坚决不研发,否则最终肯定得不偿失。

三、配套系统和维修保养

我们反向思维思考一下:

图为西太地区的美国航母编队

美国9-10万吨的航母服役40年所花费的总费用约为1300亿美元(约合8728.85亿人民币),总费用可以再建造至少6-8艘同型航母,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花在了维修保养和配套消耗上。

美国拆解“企业”号航母的时候用了4年时间,花费超过50亿人民币,连8个核反应堆都还没拆解利索(先拆反应堆),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看出维修保养一艘核动力航母的难度到底有多大了!

如果航母吨位过大,建造成本势必会猛增,相应的后续保养维修费用也会变得很高昂。

知识延展

以下航母设计思路才真正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节奏!

图为中国“利剑”高速隐身航母示意图

图为中国浮岛式航母示意图

图为中国未来空天航母示意图

图为中国未来高速隐身航母示意图


注: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墨墨观察


为什么民用船只排水量可以达80万吨,而航母目前最大也只有11万吨?简单的说,原因有两个,即:

第一、性价比,性能和成本之比,美国人显然通过研究得出这个结论,目前的航母造到11万吨排水量,是最合算、最具性价比的,这个性能包括航母的机动性、速度、以及所具有的战斗能力。我敢说,如果不计成本、不计性价比,那么要造出一艘12万吨乃至14万吨排水量的航母一定还是可以的,速度应该也可以做到目前的30节左右,但问题在于,建造的成本可能就成倍的上升了,比如美国福特级航母造价达到了130亿至150亿美元的地步,再提高一万吨或者两万吨排水量,也许技术上还可以做到,但是因此成本投入可能就要增加很多,200亿、甚至300亿美元,可是原本最多150亿美元的投入,可以获得携带80架舰载机的战斗力,你增加了百亿乃至一倍的成本,却未必能够多增加一倍的舰载机数量、速度也许还可以不慢,但体量更大的话,机动性势必更差了一点了,总体战斗性能和成本投入,是严重的不成比例,那还不如多造一艘航母,其战斗性能的提升和投入之比,要好的多了。

第二、科技水准限制。比如我在第一条里说,也许现在航母提高一万或者两万吨排水量,在技术上还可以做到,但要造出更大的,比如20万吨乃至50万吨排水量的航母,而航速还要确保30节,以目前的科技水准来说,是做不到的,这个做不到,恐怕还不是主机动力问题——核动力很强劲,可能再强动力输出都没有问题,但是要让船在水上跑起来,还需要一套推动系统,好像一辆车子还需要让动力带动轮子才能跑起来,船还需要带动螺旋桨转起来,才能让船在水上移动。在这套推进系统中,控制部分可能还不是问题,倒是螺旋桨、螺杆等硬件,除了本身的科技含量外,还严重牵涉到制造它们的材料科学,要让更大的船以同样的速度移动,肯定需要更大的对水推力,这个“更大的推力”传导到螺旋桨、螺杆等部件上,要不出现问题,肯定材料强度要大大提升,否则就可能出问题。最起码,同样的螺杆、螺旋桨,如果用在现在的航母上,也许可以做到用个一年不出问题,但如果用在更大的航母上,也许半年就不行了,甚至三个月你都不放心——

中海以前就有船在海上跑的好好的,突然剧烈的震动起来,速度也减慢了不少,后来总算坚持跑到新加坡,立刻进厂检查,这才发现螺旋桨有一片桨叶没了,显然是在海里跑着跑着那桨叶断裂后沉入大海了。

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航母强行建造更大排水量的,还要保持30节甚至更高速度,就算你核动力主机照样可以输出更强的动力,但推进系统也得要增加很多性能,其他还有很多系统、很多部件、很多零配件的性能都要大大增加,船更大了,锚就得更大,否则同样的风浪天里就可能拉不住,稳性可能更难保证,就可能又要研发相应的提高稳性的技术,更何况全船的整体强度也必须大大提升,否则什么时候船壳裂了、或者甲板裂了,你可能都察觉不到。

一句话,现在造更大航母,不合算不说,也做不到。


天淞子


目前世界最大的民用船只,是超级油轮诺克·耐维斯号,满载排水量超过了80万吨,船长458米,载重56.5万吨,这艘船原来叫做“海上巨人”,开始是一名希腊船东出资,后因经营不善,转卖香港船东董浩云。而美海军的“福特”级航母,是全球最大航母,也是全球最大的军舰,“福特”级航母舰长332.8米,标准排水量为10万吨,满载排水量高达11.2万吨,体积足以碾压其他军舰。不过,如果和民船比较起来,“福特”级航母却是典型的“小巫见大巫”。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只是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PreludeFLNG,它的船长489米,排水量高达60万吨。

限制航母拥有更大吨位的主要因素就是航速问题,上面列举的这些民用船只吨位的确巨大,运载能力的确很强,但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航速低,只有10~15节,也就是18~27公里/小时,航行速度非常有限。而对于军舰来说,为了能够尽快抵达作战海域,航母等主力军舰的最高航速要求均超过30节。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在30节航速以上的要求下能够做到的最大吨位舰艇大约只有10万吨。如果想要继续提升吨位和速度,需要花费更多的空间和资金装备更大的动力系统,但这样一来吨位增大的空间又被增加的动力系统占用,可能会得不偿失,乃至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困境。

建造三艘十万吨的航母显然比建造一艘三十万吨的航母更加具有吸引力,前一种选择的作战效能明显更高。就现阶段来说,在大约十万吨排水量的限制下,通过升级舰载机、加装弹射器和拦阻系统,足以让航母拥有比较合理完善的作战能力,让航母在作战效能和建造使用费用之间取得平衡。

现代人类的造船行业十分先进,往往可以建造吨位十分大的船,例如油轮,现代各国最经常建造的货船便是巴拿马级,这一级别的货船往往和一般国家的中型航空母舰差不多大,而更大的超巴拿马级则远超一般的中型航空母舰看,与美国的超级航母相媲美。人类甚至可以建造排水量超过80万吨的LNG货船,完全可以说只要需要,人类想造多大的船就造多大的船。

80万吨级的超级运输船通常只穿梭于大洋间来回运输货物,比如上述的诺克·耐维斯号ULCC超级原油运输船一次性能将50万吨的原油从输出国运到进口国,相当于10万吨级运油船5倍的运量,大大减少了原油的运输成本。与我国今年上半年2.45亿吨的原油进口量来看,如果能大量使用诺克·耐维斯号这样的80万吨原油运输船来运送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那么运输成本将比现在要降低至少40%。如果建造8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那么舰载机搭载量至少在400架以上,其460米的舰长甚至能弹射和回收轰炸机,战斗力无异是非常可怕的。然而超级油轮与军用的航空母舰有着本质的区别,超级油轮属于民用船舶,航行在基本固定的航线上;而航空母舰属于军事装备,哪里发生战争就会被部署到哪里,不但没有固定航线,而且要求有很高机动性,如果建造像超级油轮诺克·耐维斯号同吨位的航母,机动性势必受到严重制约,只能航行在固定航线上。

民用船舶追求的是经济性,就是同样吨位更省燃料,或者相同情况下能拉更多的东西,很多其他的指标都是围绕着经济性设计的。

而航母的需求和标准是要远高于民用船舶的,经济性不再是追求的第一目标,而是变成安全性和功能指标的完成度。

从工程角度上说,想造一个80万吨的航母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只是吨位达到了这么大,那么其他很多指标就会严重下降,最终不符合技战术要求。

航母因为其重要性会面临各种威胁,可能是水下的、水上的甚至是天空的,这就要求其有很好的抗沉性,这里的抗沉性不是指普通的航渡,而是在遭遇打击的时候至少不能解体,而更大的船舶需要的材料就越复杂,所以我认为更大的船舶所需的材料强度也超过现在的承受能力。这个在民用船舶里已经发生过了,船体超过结构强度发生了断裂。

航母的建造是要考虑综合因素的,不能只看吨位这一个指标,但可以看到,从整个航母发展史来看,其吨位确实也在不断增加,将来会不会出现80万吨级的航母,让我们拭目以待。








经常用了


有个概念需要解释一下,民用船只不存在排水量(Displacement)这种数据,民船的称为吨位(Tonnage),虽然都是以吨作为单位来表示,但是二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其实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

军舰的排水量所指的是船自己的重量,根据计算的标准不一样,又分为标准排水量、轻载排水量、满载排水量等等。

而民用船的吨位不是重量指标,而是容积单位,显示的是这艘民船可以载荷的能力。按照船内的有效容积,乘以一定的比率而得出(每2.3立方米或100立方英尺等于1吨)。

所以民船的多少多少万吨,并不代表这艘船本身有这么重,而是指把这艘船人货全部塞上之后的重量。

所以几十万吨的民船,如果按照军舰的排水量标准来测算的话,实际自身也就是几万吨的规模。

除此之外。吨位几十万吨的巨无霸民船(主要是运油船),在民船届也是凤毛麟角,通常是用于指定航线的运输,这种船出于运载经济性的考虑,在航路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造得极为庞大,但是局限性也非常大,诸如这种船只能用于在设计航路运行,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无法进入中小型港口泊位等等。而对军舰来说,由其是航空母舰这种带有战略威慑性的军舰来说,是尽可能要做到能够满足全球调动的,所以其尺度体量必须要能满足现有世界主要航路的航行条件,也要满足港口的容纳条件。


海研会


航母和民用船舶的用途不同,这也造就民用船舶可以达到80万吨,而最大的航母也只有11.2万吨之差。航母追求的是作战效能,建造起来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民用船舶需要的是经济效益,只要船不沉还能跑,能运多少就运多少。

吨位

VS

几十万吨的大型民用船舶跑的都是国际大单,跨洲过洋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到达目的地,一趟下来油费肯定少不了,都是跑那么远的航程,几万吨十几万吨的船舶肯定赚不了多少,搞不好还亏本。所以民用船舶一般都是几十万吨的大家伙,一次性能够运输一千到几万个集装箱,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东方德国”号能够运载21415个标准集装箱,这收益自然也就多起来。

作为海上移动机场的航母就不同,航母既要能够运输相当数量的舰载机,同时速度也需要跟上,还有就是需要具备一定的隐身性。首先说速度,航母的最高航速至少要达到25节以上,一般都是在30节左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不然作战起来就显得有些老掉牙,搞不好舰载机都起飞不了。其次就是运载能力,最新型的航母——福特级,能够搭载75至90架舰载机,4297名舰载人员以及各种防御性武器,即使是两栖攻击舰这样的准航母至少也需要搭载几十家直升机等等。

航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能够选择一个折中的排水量,以期望达到最大作战效能。因此,我们看到的航母都是上宽下窄,上宽能够提高航母的运载能力,下窄能减少船体在水中带来的阻力;而民用船舶上下看上去都一样肥胖,能运就好。

战斗力

PK

还有就是,一艘10万吨级别的航母投入到一场战争中,带去的威慑力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承受的。那么建造一艘80万吨的航母和建造8艘10万吨的航母,那种方案的作用更大一眼便知。所以,航母完全没有必要去和民用船舶比谁大谁小,来个几十艘照样干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