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本質不是攢錢,而是這種東西!學會“以物換物”的思維

人的安康是在追逐夠用的財富,什麼叫夠用?

年輕時可以實現自由的,年老時可以實現平安的,就是夠用。

三眼告訴你,夠用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社會的發展,它的意志或者某種意志的推動就是讓其不夠用的!如果都夠用,誰還幹活呢?不幹活怎麼搞養殖呢?不懂養殖可參見往期《養殖》一文。只能這麼寫,自悟!

一般人都有一種幻象,站在個人角度出發的幻象,就是攢了多少多少錢,就夠用!這是最狹隘的認知錯誤。

人都是活在一個大規則裡,最高規則就是政治體zhi。個體的生存,財富夠不夠用,取決於與最大規則的契合依附程度,以此推論,最完美契合於規則之人,是不需要錢的,而越底層離規則越遠,對錢的依賴度就越大。

如果想要實現夠用,首先要明白財富的本質。

本質是什麼?是錢?不對,第一層財富是物!第二層財富是人!

財富本質不是攢錢,而是這種東西!學會“以物換物”的思維

為什麼不是錢?

錢是什麼?只是一個交換承載物,在過去我們經過金銀本位、糧本位和與美元掛鉤本位,那時候市面上錢有多少不是哪個人或者機構說的算的,那時候的錢很實在,充分扮演的趨於公平交換的價值。而今,與發達帝國一樣,錢是信用本位,何為信用?就是隻要有信用即可一直增發錢,永不完結。信用靠淺層靠的是一國某領域的水平,以武力護航。武力+某領域的水平=其貨幣信用。比如美帝工業科技水平+武力,體現在股票市場上。而我們是土地+武力,體現在土地市場上(地產二級市場本質源自土地一級市場),也就是說我們發多少錢央媽說的不算,國土資源部才說的算,批多少資源,釋放多少土地(地產與農耕土地),就能發多少錢。在這一點上來說了,我堅信RMB是比美元要堅挺多得多的!

所以錢一定是越來越貶值的,因為土地信用是沒有預期的,起碼我們這代人到死也不會見其完結。

那麼一個人想積累長久財富,攢錢肯定是不對的,比如養老靠攢錢,想必到老會很難受。不用看未來,看過去30年內的變化即可。

看官說三眼你這說的不就是貨幣貶值嗎。

貨幣貶值現在成了個大眾耳熟能詳的詞,就如“人會活到死”一樣,有什麼意義呢?

看明白人會活到死沒什麼用,要看人活的過程和原理才有實用性!

貨幣需要很多篇才能說明白,回頭再論,繼續說財富。


財富本質不是攢錢,而是這種東西!學會“以物換物”的思維

第一層財富為何是物?

如果人要積攢東西安全度過此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積累10萬斤大米、1000頭豬、1000斤白菜….等。

也就是說,人類所創造出來的可用於消耗的東西, 才是真實的財富。

但可能嗎?真實的財富是儲存不住的!就算是儲存期限最長的耐用消耗品汽車,十幾年就到了報廢年齡,房子住個二三十年可也快到壽命了。真實的財富物資,壽命都幹不過人。

錢的壽命其實更短。因為錢一直在變化,每當發行新版RM幣,明眼人都明白,這是大變化,還是那點紙片,但購買力,或者說交換力的變弱了,這只是大變化,在大變化之間充滿著無數小變化。促使變化至關重要的因素往往在於人口、產業等。因為錢的購買力取決於社會整體財富創造水平,假設1個月停止生產,你會發現物價會有驚人的漲幅,如果全社會停止生產一年,那麼錢也就作廢了。

既然攢錢不對,物品有攢不住,那積攢什麼呢?

這個時代,要有一種【以物換物】的思維,迴歸原始的交換本質路線上。

無論是人口大爆發高速生產時期,還是人口大衰減,年輕勞動力數量極度萎縮時期,在社會上一定會有比錢還要好使的價值交換承載物。當然這種承載物一直在變。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現在的房子,就要比錢更具備存儲價值和交換價值,你去銀行抵押你的工資卡(代表你的勞動力)和地產,看銀行願意收哪個?如果在戰時,你拿著金銀首飾和地產去銀行抵押,看銀行願意收哪個?如果在n久未來天地大洪水時期,你拿著金銀首飾和諾亞方舟船票去銀行抵押,看銀行願意收哪個?

財富本質不是攢錢,而是這種東西!學會“以物換物”的思維

所以老百姓在財富上要有兩種認知:

1、對於一國來說,錢是血液,是政府的信用,是維持最大規則運轉的基礎,而財富的多寡靠的是人口數(勞動力數量)和勞動生產效率(也就是科技水平和體制政策);

2、對於老百姓來說,錢一定不是血液,相反,錢是毒藥,現金只會腐蝕財富,真正的財富保衛是手握著隨時可交換的、比錢更具實際交換價值的“物”,這種物一直在變,比如地產、比如金銀首飾、比如某個組織機構的股份權利、甚至在未來可能是某種數據、某種微量元素。能保持財富的方式只此一種,就是在不同時期找到比錢還好用的價值承載物,在輪換的時期進行資產置換。當然,這對認知是個極大的挑戰。

所以隨著時代發展,一定要有這種【以物換物】的思維,那麼多投資和理財的知識,搞得雲裡霧裡那麼複雜,其實都離不開這個簡單質樸的基礎邏輯。

一國社會發展的目標,一定是高物價高工資,錢會越來越不值錢,但在國際上國與國之間,強勢的一方錢反而越來越堅挺,這是國與國之間的一場“鑄幣稅”之戰,是一場掠奪之戰。

這個回頭會寫一篇專門詳談。這裡提一嘴是想說,高物價高工資可能是使【某些泡沫】軟著陸的有效方法,而軟著陸的過程就是可持有資產輪換的時期,傻子進盤,聰明人逃盤。

而最大的財富是人,如果一個人自身有認知,用力繁衍並帶動整個血親的認知層,這是最有保障的財富,這個層面就比較艱難了,其實大多數人從經濟角度看是為別人繁衍,自己並不受益,而受益90%都來自於情感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